明末称雄(校对)第4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1/697

  黄宗羲内心是尊敬自己的老师的,老师的学问,老师的人品,都是他一直以来心里的楷模。
  “老师。”他努力保持着冷静,目光直视着先生那张刚毅的脸。
  “请问老师,一死真的有用吗?老师不仅是明朝大臣,同时也是天下儒学宗师。明亡了,可天下未亡,以老师的人望,难道不更应当在这个时候站出来,做更好的表率吗?明虽亡,可大汉却又立国。不论是明,还是汉,都是管理天下百姓,都有责任让天下百姓过的更好。以老师的人望名声,更应当参与进来,而不是自杀。自杀成了仁也取不了义,那不过是懦夫们逃避罢了。”
  “当此之际,先生岂又安能因一时之悲愤,而轻弃此有用之身?先生若只忠的是朱明王朝,忠是的朱氏一族,那先生要自杀追随,学生无言以对。如果先生忠的是这天下,那先生便不能自弃此有用之身。”
  这番话似乎打动了刘宗周。
  老人转过身,目光望着自己最看重的弟子,问,“那,依你之见呢?”
  极为平静的口吻,不变的表情,让黄宗羲无法看透老师此时的心思。但对方肯问出这句话,说明他的话确实起到了作用。
  于是,他深吸了一口气,高声道,“老师,当今大汉肇建,皇帝推行种种新政,却也是让吾等看到了天下富强的希望。以弟子之见,老师身负天下宗师名望,更应当献言献策,不为皇帝一人,而是为天下百姓着想。老师,我辈读圣贤书,不也正求一个修身治国平天下么,如今汉皇广开言路,锐意进取,这正是我等名教子弟过往求之不得之事,如今有了这般机会,为何不好好把握?”
  说到激动处,黄宗羲甚至猛的一撩衣服下摆,跪了下去。
  刘宗周坐下来,静静的思考着学生的这番话语。
  刘钧这个人,他很熟悉,论私德,崇祯收刘钧为义子,将他自军伍之中简拔,短短几年时间封侯封公甚至封王,临终还托孤于他,让他做了顾命大臣。可刘钧最后却篡位谋朝,夺了朱明天下。
  这无疑品德有亏,不忠不义。
  但他观刘钧称帝之后,推行的种种新政,却又让他暗自称赞。虽然刘钧对大户有些苛刻,但夺位之后,减租减息,清丈田地,减轻百姓负担,百姓们实实在在的是减轻了许多负担。
  甚至就连地方上,虽然衙门里大多还是那些官员,可在朝廷的要求监督下,地方官吏们也大为改变,不再胡乱摊派,不再巧取豪夺,甚至地方官吏们也开始勤快起来,认真的办起实事来,修水利修道路等等。
  刘钧称帝不过三个月,对外征服满清蒙古,使得中明以来百余年的北方边患解决。而对内,也迅速的扫除流匪和叛乱,到现在,各地的叛乱基本上平了。甚至连朝廷十几年都没能平定的各路流寇,现在也基本上没了声势,再不复当年纵横南北,席卷天上的势头。
  各地的逃难逃荒的流民,陆续返乡。
  市场上粮食也充足起来,货物也变多了,连一直困扰着大家的银贵银荒也好了许多。
  诚如黄宗羲所说,新朝确实处处新气象。
  乱了几十年的天下,以重归于清平,重归于富强的态势,自己殉自杀,难道真成了逃避责任吗?
  他有些迷茫了。
  北京。
  刘钧正看着锦衣卫提督冯胜送来的一份报告。
  “刘宗周听闻前明宗室叛乱失败,竟然想要自杀,结果被弟子黄宗羲力劝而止。”
  看着这个报告,刘钧摇了摇头。刘宗周这老头,跟黄道周是一个类型的,茅坑里的石头一样又臭又硬。
  但这种人也有一个好处,虽然不懂变通,但品德上操守还是不错的。尤其刘宗周还是一代儒学宗师,天下士林中名望极大,若他真来一个自杀殉国,确实会有些不好的影响。
  刘宗周这样的人,不适合主政一方,但在科道中,还是不错的。他不会轻易的动摇自己的立场,比较能坚持公正。当初他还在京时,他的公正,曾经对刘钧帮助极大,使得他没有被吴甡和周延儒一伙给联手打压下去。
  不过现在刘宗周还在丁忧,三年之内他是不会出来做官的。
  倒是这个黄宗羲,刘钧没有料到,他还能说出天下是天下人的那番话来,再加上复社另一个副社长顾炎武的那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不难看出来,黄宗羲和顾炎武这两个年青士人,他们的思想,确实与绝对多数明人都不一样,远超于他们,有点很前卫的感觉。
  不过这种思想,刘钧还是蛮欣赏的。
  他们的思想已经从王朝进化到了国家,了不起。
  看来自己当初选择了黄宗羲和顾炎武等人来做复社社长,真是选对了人。
  起码比起钱谦益这种日日夜夜只想着谋官的老家伙,强太多倍,刘钧对于黄宗羲这样的年轻人很欣赏,对于刘宗周这样有坚持的人也很钦佩,唯独对钱谦益、阮大钺这类只想着当官,只想着名声钱财的假道学伪君子很不屑。
  钱谦益一直谋划着想要到新朝里捞个官当当,可惜刘钧永远不会用这种家伙。倒是刘宗周,等他丁忧期满,可以考虑让他重回朝廷,负责科道或者法司的工作,要不做谏议工作也行。
  朝廷里,还是需要几个他这样的硬骨头臭脾气的。
  “陛下,沙定洲如何处置?”
  枢密使傅山问。
  云南发生的事情,其实锦衣卫的密探洞若观火,早把详细的报告发回京师了。因此刘钧很清楚这个土司根本就是趁火打劫,而不是什么替朝廷平乱。
  沙定洲杀了朱聿键和沐天波,这丝毫没有让刘钧有什么感谢的想法。相反,他敢趁火打劫,叛乱攻夺昆明等城池,那就是不折不克的叛乱行为,已经越过了刘钧的底线。
  沙定洲的妻子万氏,还是曾经与沙定洲父亲一起出兵平奢安之乱的阿迷州土知州普名声的妻子,后来普名声在崇祯四年叛乱后战死,万氏招沙定洲为夫,使得沙定洲势力大增。
  云南与内地省不同,土司众多,也与四川不同,四川毕竟汉人经营几千年,在川中根基稳固。而云南和贵州,基本上都是在明时才真正归入中原朝廷的,但就算是在明朝,在云贵两省,也是主要以勋臣世代镇守以及派驻三司流官,兼之土司自治为主。
  大量的土司部族自治,使得朝廷在这些地方的掌控力说不上多强,经常有土司叛乱,在大明两百余年间,云贵大的土司叛乱就有好几次。
  沙定洲的王弄土司,就是在云贵之间,并与越南黎朝交界的地方。王弄土司距离昆明本来还有很远,可就因为沐天波轻信了他的忠诚,结果引狼入室,最终为其所杀。
  “朝廷的大军现在何处?”刘钧问。
  “刘侨率领的东路军目前已经进入广西,正在安稳广西局势。秦良玉率领的中路军,则刚刚在川东伏击大败闯贼和曹操,生擒了朱由菘。”
  “很好,让他们安定四川和广西后,立即南下进剿,秦良玉中路军由四川直趋云南昆明,刘侨的东路军自广西先入贵族,然后直捣沙定洲叛军的老巢王弄土司和阿迷州。”
  “告诉秦良玉和刘侨,让他们进军之时,召云南贵族四川湖南广西五省的土司部族出兵协助,敢有抗拒者,先平了再说。”刘钧的话语中带着些杀气。
  一直以来,对于西南诸省的土司,朝廷都是相当优待了。这些土司部族都是世袭,在自己的地盘就是个土皇帝,朝廷对他们基本上没有什么真正的掌控。
  但是现在,刘钧觉得是时候改一改了。
第五百三十二章
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上书房内,刘钧放下手里的试卷。
  不满的摇头,“这就是你们出的今次科考试卷?朕三番五次说过,今年科考不考八股,你们都听到哪里去了?”
  一众礼部官员全都低着头不敢出声。
  之前皇帝让礼部准备今年科举的试卷,皇帝明言要废除八股的考试形式,改以贴经、默义、策论为主,但礼部官员们左思右想,觉得八股考试已经是一项运行百余年的成熟方式,便不想改,谁想到,这试卷送到皇帝面前,会引得皇帝如此不快。
  “如果你们听不懂朕的话,那么可以告老回乡,没必要再留在朝廷。”刘钧十分不客气的道,“朕再重申一遍,这次是本朝第一次科举考试,禁止八股,以后也不准再用八股。”
  刘钧从御案上抽出一个卷轴,扔到众官员面前。
  “回去后,按这个式样出卷。”
  礼部尚书弯腰捡起,打开来。
  只见最前面的就是一道贴经,1、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
  1、道德;2、礼仪;3、法律;4、社交;
  这既是贴经又不是,虽然与贴经一样,按前后文内容把空白处填空,可这道题考的不是任何儒家经典,不是出自四书也不是五经。
  他接着往下看,2。案卷归档的主要内容有。1、归档范围;2、归档时间;3、归档原则;4、归档要求。
  许多道这样的填空题后,后面则是一些新的判断题。
  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请在答题纸上相应的题号后打“∨”,错误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通常一件公文只有一个主送机关,防止多头主送。
  ……
  礼部尚书有些迷茫了,怎么一道跟四书五经也没关系?
  他接着往下看,更迷茫了。
  简答题(请在答题纸上作答。每小题5分,共15分)
  1简述职业道德的含义。2简述以工代赈的含义。3简述“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的含义。
  论述题(请在答题纸上作答,10分)
  联系实际谈谈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和方法。
  ……
  这都什么和什么啊?
  写作题(请在答题纸上作答,15分)
  某某县准备加固防洪河堤,由于钱粮不足,为此,需要向省府申请某某元的费用。
  请你代该县向省府写一份请示。
  答题要求,格式规范,要素完整,语言通顺,条理清楚,表达准确。
  他又仔细看了下去,发现皇帝给的这张卷轴,里面的试题多样化,但总体上分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策论两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1/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