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4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2/697

  理藩院也是大汉新设机构,专门负责大汉的藩属国以及国内蛮夷诸族。
  “陛下,四十四旗伯爵子爵们,每旗送来一位乡君或女士,目前有一位县君,八位乡君,以及三十五位女士。每位乡君或女士,多的有百位美人陪嫁,少者也有四五十名少女陪嫁。
  按大汉的封爵制度,皇帝女称公主,亲王女称郡主郡王亲称县主,国公女称郡君,侯爵女称县君,伯爵女称乡君、子爵和男爵女称为女士。
  而官员的母亲和妻子,则有九个外命妇品级,公曰某国夫人,侯曰某侯夫人,伯曰某伯夫人。一品曰一品夫人。二品曰夫人,三品曰淑人,四品曰恭人,五品曰宜人,六品曰安人,七品曰孺人。”此外,八品、九品称“八品孺人”、“九品孺人”。
  这也算是一种给官员和封爵者的一个荣耀,他们的母亲、妻子、女儿都有一个封号,甚至还有一份俸禄。
  刘钧听着这奏报,不由的揉捏太阳穴。
  最开始是他特意要蒙古诸部送女儿进宫的,可现在各部都送来嫡女,还送了这么多陪嫁,一下子四十四个旗主女儿送来,还各带了一支陪嫁团。
  四十四个旗主女儿,她们陪嫁女子更是达到了三千余人。这么多蒙古少女,都差不多要达到宫中宫女的现有数量了。
  连之前喀喇沁几旗已经送过女儿了,现在又送来第二个了。
  想了想,刘钧决定还是都收下,现阶段,还得好好拉拢一下这些蒙古部族。这种联姻,无疑是一种比较好的手段,尤其是过去女真还跟各部联过姻,他总不能拒绝,那不是让他们心向着女真人了。
  “把诸位乡君、女士们都接入宫中,好好安置,她们带来的陪嫁侍女,也都接进宫,让她们继续照顾她们的主子。不过可以跟她们说清楚,五年后,只要她们愿意,就可以送她们返回草原。”
  “陛下,还有各家送来的马匹牛羊,数量也很多,各家都送来百余匹骏马,牛羊数千,加起来,骏马都有数千匹,牛牛不下十万。现在京郊到处都是蒙古包,遍地牛羊,弄的跟草原上一样,这些得尽快处置。”
  刘钧一阵哈哈大笑。
  “让户部都收下,这些也算是各家的陪嫁,朕也不会亏待他们,每家赐银元一万块。”
  一万块银元不少,但也差不多是他们带来的牛羊马匹价格,这还没算上他们送来的那些女子金银珍珠之类的陪嫁。
  刘钧又召来了皇家百货商贸的总经理,这店是皇家,也是刘钧的私产。刘钧今天特意把这总经理叫来,为的就是与蒙古部落以后的交易问题。
  虽然许多官员总是说关外之地,既不能耕种,产不了粮,就是无用之地。其实刘钧可不怎么看,关外确实大多数地方都不适合耕种,但那是牧场啊。不说马匹牛羊牧羊无数,就是他们的羊毛牛皮等等,也是极好的商品。
  中原对这些东西的需求是很大的,只要运作的好,关外草原上的这些特产就能源源不断的流入中原。对于一个强大的帝国来说,商品的多样化,也是富强国家的重要一环。
  而且通过交易,帝国既能得到许多重要的商品物资,还能通过从交易中征税,拿到大笔税收。甚至从更长远上来说,只要操作的好,完全能让蒙古草原成为中原的一个牛羊马匹和皮毛的供应地,通过宏观上的调控,到时蒙古人和帝国合作交易久了,他们就会成为帝国经济的一环。
  但却又有不同,对于帝国来说,蒙古的商品物资只是单一的,只是帝国经济组成的一小部份。没有了他们,帝国也不会损失太多,还照样能继续发展。但对蒙古部族来说就不一样了,等他们和帝国交易的久了,就渐成了一个牲畜和皮毛的供应产地,会成为极单一的经济,一旦被中原切断交易,他们就会被卡住喉咙。
  实际上,这种经济模式,也正是殖民地经济模式。
  殖民国家本土是多样化经济,但对于控制下的殖民地,却只让他们成为单一经济体,甚至是只成为原材料供应地。有的专门就是种粮食,有的专门种甘蔗,有的专门生产香料,有的专门采矿等等。
  本土严禁这些殖民地发展工商业,禁止各种制造业的生产,哪怕就是一根铁钉,一把砍刀,也得在土本生产,然后运往殖民地。
  这样一来,殖民地其实就一直被卡住了喉咙。土地可以缺的了殖民地,殖民地却离不开本土。
  刘钧不打算对蒙古搞禁止交易,但却也准备实行这种经济制度。
  可以向蒙古出售各种商品,甚至就是出售铁锅刀剑都没关系,但绝对禁止向他们出口铁锭等原材料,更禁止在关外设立各种制造作坊,售给蒙古部族的商品,必须是在帝国关内加工制造好的。
  这样朝廷既能在边关征收关税,同时也能卡住蒙古草原上的生产制造能力。以后他们能享受到帝国商品的各种便利,马车、铁锅、刀剑、布匹、炉子等等,但是一律得从关内运过去。
  蒙古人得拿自己的马匹牛羊、皮毛、奶制品等来换。
  当这种经济模式发展起来后,蒙古的那些部落首领们会成为极富裕的一群人,他们也能享受到中原商人带给他们的各种奢侈品,甚至建立城池别墅都没问题,他们也不用担心没粮食吃,帝国还可以出售给他们粮食。
  但他们会被严格划分边界,不得越界,他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可却连根针都自己造不了。就算他们本来的一些铁匠铺子等,帝国的商人也会用更物美价廉的商品倾销,彻底的让这些草原本土制造作坊倒闭。
  到那时,连根针都造不出来的蒙古人,就算日子过的富裕又如何,他们除了用牛羊马匹和皮毛、奶制品等向中原交换那些工商品,就算有什心思,也能以成事。帝国只要来个经济封锁,不再收购他们的商品,断绝供给中原商品,他们就会一朝回到解放前。
  帝国甚至不用刀剑,用经济就能控制草原,便草原成为帝国源源不断的牲畜和皮毛奶制品的供应地,甚至让蒙古贵族和牧民们为朝廷上交源源不断的税收。
  这,才是真正的上兵伐谋,与其简单的禁止走私,禁止交易,哪有这种杀人不见血的手段更厉害。
第五百四十四章
神挡杀神
  安重雷父子站在堡寨城墙上,看着远处不断涌来的人马,只感觉眼前发黑。
  “这起码有三万人。”安重雷手指着那片黑线,手都在颤抖。
  安胜在一边声音低沉的补充了一句,“全是些汉人军户和彝族的阿加和呷西,也有不少的苗人。汉军一个都还没出现!”
  “这些人难道都吃了迷魂药,怎么全都跟着汉军来与我们作对,汉军究竟许了他们什么好处?”安重雷恨恨地说道。
  则窝则溪虽然有上万户人口,几百个寨子,但则溪保寨也不过是千多户人口而已,平时的彝兵,也不过几百号人。现在突然这几万的人马杀到近前,寨墙上的彝兵都心中惊惧万分。
  寨外,那支人马还在缓缓向前移动。
  龙里县城关镇民兵营的旗帜下,王同安身穿件一件藤甲,头上戴着顶铜盔,脚上也穿了一双短靴,他背着一个背包,肩上还挎了一个挎包,腰间系着牛皮带。
  听着有节奏的鼓点声,他和龙里的同伴们跟在那面民兵营旗帜下,缓慢前进。远处的则窝则溪堡寨近在眼前,王同安心里激动无比。
  这并是第一场战斗。
  他报名参战后,并没有被编入汉军中,后来他才知道,原来汉军只是将他们组建为民兵队。基本上各县乡,都建了民兵连民兵队,五百人以上的称民兵营,二百人以上的称民兵连,百人以下的称民兵队。
  他们龙里卫城关镇的民兵较多,足有五百人,因此最后编成了一个民兵营,上面又派了好几名军官过来,担任他们的营长和参谋长、连长等职。
  汉军向他们正式授了龙里县城关镇民兵营的旗帜后,他们就算正式成了民兵一员了。上面给他们发给衣甲器械。
  王同安以前也是龙里卫的正军,当年他老子残疾后,就补了他为正军,又补了他三个弟弟为军余。那时卫所还没被撤除,王同年他们每年也会被抽调起来训练。龙里卫处于贵州,西南边疆,不比中原,卫所虽然驰废,可毕竟边上都是彝苗等凶悍少民,因此他们每年也都会认真的训练上一段时间,以备防范。
  从他接替他老爹位子,到后来朝廷裁废卫所,他也当了五年正军。五年里训练的时间加起来,也有不短,过去他练的是鸟铳,本领算是一般。
  这次编入民兵营中,上面知道他过去是鸟铳手,拿了把火铳让他测试过后,他便成为了民兵营的火枪手。
  他领到了一把自生火铳,比鸟铳精良的多,不用火绳,火门盖还是自动开合的,甚至铅子也是定装的,经过短短几天的实弹训练后,他就已经习惯了这种先进的火铳,甚至连过去很烂的命中率,都提高了许多。
  只经过短短几天的实弹训练,他们民兵营便受命到贵阳集合。
  等他们到达贵阳城时,各地赶来的民兵营民兵连民兵队,加起来居然有好几万人。大家都换了装备,穿着统一的衣甲,多是装备了各卫所和土司里库存的藤甲、棉甲,汉军又给他们每人发了顶铁盔,发了两双短靴。
  除此外,民兵们有近半装备了燧发铳,其余半数为刀牌手,长矛手以及弓箭手。
  大家换了下装备,按着汉军的编制整编后,倒也像模像样很有几分气势。
  不过等他们看到了贵阳城下的汉军大部队时,才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精锐。汉军们统一身着红蓝相间的军袍,绝大多数都装备着燧发铳,他们背着牛皮背包,牛皮挎包,弹药皮包,连水壶都是统一式样的。
  最让他们惊叹的还是汉军的大炮。
  野炮和重炮部队已经随后续部队赶到,那一门门大炮,看的人惊叹。贵阳城头上也已经架设起了一门门的大炮,那一门门炮架在那里,让王同安相信,根本没有人能攻下贵阳城。
  贵阳城集合后,很快他们就出兵了。
  从贵阳出兵后,第一场战斗是汉军的轻骑兵打的,被打的是水东宋家。宋氏被废后,也依然有不小的势力,他们就在贵阳之东。这次朝廷大帅刘皇叔召他入贵阳,宋氏没有人理会。
  王同安等民兵一起见证了大汉轻骑兵的精锐,也见证了水东宋氏再次的沉沦。
  汉军轻骑兵迅速包围堡寨,然后利用战马驮伏的骑兵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轰开了宋家的堡门,然后一举杀进去。宋家毫无还手之力,不到一盏茶功夫就被拿下了。
  刘皇叔对于宋氏没有客气,宋氏的土目都被拉出来斩杀,那些黑彝也被砍了,然后那些白彝和奴隶们,被宣布只要替汉军服役两年,就能成为自由之身,杀一个叛乱夷人,能得银两块,杀两个,就能提前得到自由。甚至每多杀两个,就能得到一亩田。
  这个结果一宣布,水东宋氏堡塞里的那些白彝和奴隶们,纷纷报名要求为汉军打仗。
  他们当天乘胜进军,拿下了札左长官司,然后又拿下了于的则溪以及龙场驿和镇西卫城。
  这三战,则都是由汉军炮兵率先炮轰,然后民兵们一举冲进去。
  三天时间,他们一路杀过来,每次都一举灭掉寨子,连他们逃走报信的机会都没有。
  王同安的枪柄上已经刻下了三道划痕,虽然有专门的人登记他们的军功战绩,不过王同安还是喜欢每杀一人,就刻一痕。
  他已经杀死三个叛兵,每个人头值两块银元,三个人头就是六块。这等于三天时间,他就赚到了一亩二分田。
  这个结果让他兴奋万分,行军时的疲惫也早就一扫而光。
  他的同伴们也多有收获,而且他们在攻下那四处寨堡后,虽然大部份缴获都要归公,但也还另发了一些赏赐给他们,四处赏赐加起来有四块银元。
  此外,他还偷偷的把一个从土目手上掳下来的红宝石戒指偷偷藏了起来。几乎每个民兵都会偷藏一些小的战利品,只要不是做的太明显,就算是上面来的营长连长们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王同安此时又忍不住伸手捏了捏衣角,那枚宝石戒指就在那里,有些咯手,却让他心里很是满足。这样一枚红宝石戒指,怎么也得卖个二三十块银元吧,那样就相当于好四五亩田了。
  当初来打仗,果然没错。
  看着远处的则窝则溪堡寨,他心里没有半分的紧张,反而只是充满兴奋。则窝则溪是水西安氏最大的一个则溪,实力最强。则窝土目堡寨,也是规模极大。
  他心里想,这样的大寨子,肯定也很富裕。到时攻破堡寨,估计光战利品就能分两三块银元,若是运气好,再打死几个割了人头,或者好运气的从哪个土目或者黑彝身上抢点戒指首镯之类的战利品藏起来,那就更赚了。
  至于失败,他从没想过。
  一路从贵阳来,他们战无不胜,势如破竹。
  有汉军的大炮,没有哪个寨子挡的住他们的攻击,甚至都不需要汉军动手,有他们民兵就能一冲而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2/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