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4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3/697

  现在,他们可是有足足三万民兵呢。
  在民兵的后方不远,两万汉军正在押阵,野炮营已经正在向前推进,准备构设阵地。
  “看来我们来的很及时,则窝则溪联络的那些彝兵还没有到。”一名参谋收起千里镜,笑道。
  “我还巴不得那些彝兵都在这里呢,那样还更省点事,能聚而歼之,省的我们一家家打过去。”另一名参谋则笑道。
  虽然当年奢安之乱,在云贵乱了十几年,但说实在的,他们还真没怎么把这些彝兵放在眼里。一来经历播州之乱、奢安之乱、普名声之乱等,云贵的这些夷人也是实力大减。二来,就算他们全盛时期,汉军这样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职业军队,又岂会怕一些拿着刀剑、还端着火门枪的土兵?
  再怎么依山峙险而建的山寨,也挡不住汉军炮兵的轰击。
  再凶悍的夷兵,也一样挡不住排枪枪毙。
  “这些民兵倒是战意高昂,士气旺盛呢。”
  “那当然,杀个人头就两块银元,还能趁机抢掠,又能分战利品,又能拿军饷、安家费,这么好的条件,还有哪里有?”这名参谋觉得对这些土著待遇太好了。
  “这就是上面说的战争红利嘛,这仗说白了就是拉拢多数人打击少数人。这次我们的主要对手还是彝人,但对彝人我们也不能一味的打压,而得有选择的打压,我们要全力打压那些土官土目,打击那些彝人中的上层,就是那些兹莫和黑彝。至于那些什么白彝、农奴、苗民等,能拉拢就拉拢,分田、免债、给自由,为的是什么,不就是如今这样,这些人都积极的拿起刀来,为我们带路,且每战冲锋在前嘛。”
  “至于给点银钱赏赐,甚至让他们趁乱偷藏点战利品什么的,那都是小节,不必在意。我们要在意的是整个西南的这盘大棋,改土归流,才是王道。就如陛下说的,以后得让西南各省的百姓,也通通成为帝国的纳税者。”
  皇帝曾经说过一句话,纳税者才是帝国子民,那些不向帝国纳税的土司蛮夷,绝称不上帝国子民。
  “擂鼓,吹号,让炮兵开炮轰开城墙,让民兵们准备冲锋夺寨!”一名肩膀上挂着一只金虎的汉军协长骑马过来,向着传令兵命令道。说完他抬了抬头,“太阳当头,已经正午了,早点拿下堡寨,我们早点进堡休息吃饭!”
  “长官,依然只令民兵进攻夺寨,不用我军将士么?”参谋询问。
  协长一挥手,“这就么一座小寨子,还用的着我们帝国将士?杀鸡焉用牛刀,让民兵们出动就好,既然拿了朝廷的饷,总也得有所作为。”
  不过民兵有三万之众,且之前几处堡寨的攻夺也还表现不错,让他们上也好,这么大的日头,就算入秋了,可这秋老虎还是很厉害的,让民兵们上,帝国将士们在后面押阵就行了。
第五百四十五章
虎狼
  “不好,汉军把大炮推上来了,他们要打炮!”安胜面露慌张,他之前一直不相信外面传说的汉军一顿炮就把贵阳城轰开的事情。开玩笑,当年十万彝兵围贵阳一年,才拿下,汉军的什么炮能这么厉害,还一盏茶功夫就轰开贵阳城。
  可是现在安胜有些相信了,从贵阳到则窝,中间还隔着水东司、札佐司、于的则溪、龙场驿、镇西卫等地方,可汉军说来就来了,很明显,那些地方肯定都被拿下了,而且还个报信的人都没跑出来。
  这些年,贵州的大小土司连着明军的那些卫所,都是争相修长堡寨,每个堡寨都很险要坚固,足以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形势,可是现在看来,汉军明显拥有能迅速打下堡寨的能力。
  这个能力,无疑就是他们的大炮了。
  安重雷脸色阴沉的要滴出水来。
  “各则溪的兵马,什么时候才能到?”
  安胜无奈的道,“最快也得三五天才到,谁知道汉军说来就来。”
  安重雷叹息一声,看来其它则溪的人马是指望不上了。
  “把寨子里所有的男丁都叫过来,给他们发武器,我们坚守到底,你马上从后山走,去联络各则溪的人马,引他们来救援。”
  “爹,我们一起走吧,守不住的,寨子里才三百兵丁。外面光是那些吃里爬外的家伙,就有好几万啊,你看那无边无际的。”
  安重雷却有自己的打算,现在汉军大举来攻,如果他们弃寨而逃,根本逃不掉。还不如凭寨子险固,阻拦一下汉军。
  “给那些阿加和呷西也发武器,让他们一起守寨。”
  “爹,那些狗日的不可信,平时就经常琢磨着逃跑,干活还得拴铁链,现在若放他们出来,还给他们武器,保不准他们会临阵倒戈,反戈一击啊。爹,咱们还是走吧,汉人不是有句话嘛,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则窝是我们家几十代人的领地,怎么能说弃就弃。”
  “可不弃就连人也没有了。”
  父子两还在争论,这里一阵战鼓声响起,然后就听到天边响起闷雷般的声音,接着就是看到寨前汉军的火炮炮口一门门的亮起,喷出一团团焰火,然后是一枚枚带着白烟的炮弹袭来。
  对于汉军炮兵们来说,用加农野炮打这样的彝寨,简直就是手到擒来。城寨上连一门炮都没有,简直就是固定的死耙子,连还手都不能。
  打这个的目标,再轻松不过了。
  连试炮都不用,他们就直接打出了第一轮炮。
  炮兵们直接把炮推到了寨下一百五十步,这个距离打寨子,想不命中都难。
  数枚铁球呼啸着砸在了寨门上,顿时一阵摧枯拉朽,寨子大门轰隆倒塌。安重雷和安胜父子更是万万没想到,汉人的大炮说打就打,而且一打就中。在他们印象中,火炮总得先试炮的,而且半天才会打了一枚,命中率还极低。
  烟雾腾起,安重荣父子直接被掩埋在了倒塌的砖石砾中。
  本来就已经惶惶不安的那点土兵,见此猛烈的炮火,登时吓的四散而逃,生恨自己爹娘少生了两条腿。
  寨前。
  炮兵们刚打完第一轮炮,正准备装弹,野炮营长已经摇了摇手,对着身边的传令兵道,“停止射击,堡寨已经被轰开了,寨里的土兵也在逃窜,没必要再浪费炮弹了。接下来,该轮到民兵上了。”
  传令兵摇动手中的红蓝令旗,旁边的一辆车上,几名士兵开始摇动更大的红蓝旗,给所有炮兵传令。
  阵前三万民兵,总共编为了六个协。
  一名肩上挂着三只雪豹的后军校看着那旗语,不用翻译他就读出了意思。
  “这些炮兵,总是想着节省几枚炮弹,他娘的是他的炮弹金贵还是我们的将士金贵?”他身边一个挂四只黑色飞鹰的前都尉标长道,“若是帝国将士,当然是他们更金贵,不过眼下我们这都是民兵嘛,当然就不如他的炮弹金贵了。”
  “算了,懒得跟这些炮兵纠缠,传令,让民兵们上吧。这次轮到民兵第五协负责主攻,其它几协负责包抄、追击和打扫战场。”
  呜呜呜的冲锋号角响起。
  一名传令兵策马冲到第五协的阵前,高声的向协长标长们传达了上面的命令。
  “命令第五协负责主攻,其它各协负责包抄、追击,打扫战场。”
  第五协的协长是个左军校,他本是帝国军中的副营长,现在暂时调任到民兵中担任了第五协的协长。
  听到进功的命令,他立即拔出自己的佩剑,向前一挥,大声喝道,“传令,第五协,冲锋!”
  一面面的旗帜,一道道金鼓,第五协的五千民兵已经沸腾起来。
  王同安站在龙里县城关镇民兵营的旗帜下,听着一身红蓝相间的营长在大声的下达进攻命令,王同安只觉得热血上涌,全身血液都在沸腾。
  在民兵第一次进攻的时候,他们甚至为了争夺最先入城的机会,而相互斗殴。后来上面便规定,六个协,每次一个轮流负责主攻,然后其它协则负责包围、追击、打扫战场等。
  “终于轮到我们了,哈哈。”王同安身前的王士骥大笑着道。王士骥是镇长,本来是不用来的,但他坚持要来,上面便让他做了副营长。
  王士骥每次进攻的时候都很凶,他与王同安不一样,王同安冲的快,是为了多抢人头,多抢战利品,而王士骥完全是为了在汉军面前表现。
  这仗打的真痛快,王同安心里,有炮兵破城,有汉军押阵,他们完全没有后顾之忧,何况他们手中的装备虽不如汉军,可也比那些土兵强的多。
  “冲啊!”王士骥在号角声中,举着刀冲锋在前。王同安也端起早已经装填好的燧发铳,紧随其后。
  其实民兵们的冲锋,没什么阵形可言,刀牌兵、长矛兵、弓箭手、火铳手几乎都是一拥而上,呈散兵阵往前冲,冲到城下,就对寨子上就是一通乱枪乱箭,然后由刀牌手在最前面顶着盾牌从炮兵轰开的缺口里冲。
  这虽然简单,但却十分实用。
  彝人各寨,几本上都是被他们打的措手不及,许多寨子的土官虽然手下村寨不少,但一时都没能集结起来,土官所在的寨子也仅比一般的寨子大些,但土兵有限。
  脚上有短靴套着,冲锋的时候十分的顺利,民兵们一边跑一边吼。
  有的用汉话在喊,有的则用彝语,还有苗话,总之各种各样的喊话,大家一面跑,一面喊的脖子青筋鼓起,面色胀红,似乎这喊声能成倍的提升他们的勇气。
  几百步的距离,很快就被拉进,王同安甚至一枪都没有机会放,就已经跟着同伴们冲到了寨中。
  寨子里早一片混乱,许多人在逃窜,没有人还试图抵抗。
  安重雷父子没了踪影,寨里越发君龙无首。
  许多冲入寨中的民兵已经开始顺着街道向前冲,还有的则开始往两边的商铺和板屋里冲。踹门,撞门。
  惊叫声,惨叫声,求饶声,各种声音在交响。
  民兵们的纪律并不好,每次冲入寨中,都是大肆砍杀,甚至抢劫,强奸的都有。
  虽然汉军将领们一再重申,禁止随意杀人,更不许放火、抢劫、强奸。但总有人血一上头,就不顾军令。
  尤其是每个首级还能值两块钱,岂有放过的道理。虽然上面也说过,俘虏也算两块,但每次进攻,哪怕一次一个协主攻,也是五千人啊。而他们攻下的几处寨子,一般都不过千余户,就算则窝大些,也不过万把人口。
  抓俘虏,哪有割人头方便。抓的俘虏会跑,割下的人头可不会跑。
  王同安也和大家想的一样,只想趁着汉军还没进城时,先割几个首级到手在说,至于其它的,谁在乎呢。
  反正在汉军公开枪决了几个放火、强奸的民兵后,大家也都识趣的不在破寨后放火和强奸,至于杀人和抢劫,汉军也不是那么在意。
  前面一个包头青色头巾的彝人正惊惶的逃窜,王同安眼前一亮,迅速端起枪对着他。那人看到王同安举起床,眼中惊惶之色更胜,他举起了双手,他向跪下,目光中满是求饶之色。
  王同安毫不犹豫的扣下了扳机,没有丝毫的犹豫。在贵州生活久了,同这些彝苗等少民生活久了,他们早习惯了这里的残酷。当年彝兵围攻贵阳龙里的时候,可没有人对他父亲有过怜悯。
  砰的一声,火枪震动,硝烟扬起,那名衣饰不俗,明显就是一个黑彝的男子眼中带着绝望倒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3/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