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4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8/697

  至于那些送来的女子和质子。
  这些人只是一群倒霉者,他们的本身并没有什么过错,可他们的身份都不低,是四部十旗首领们的子女。
  想了想,刘钧干脆一狠心,“都杀了吧。”
  “是,陛下。”冯胜点头应下。
  “冯胜,朕要你把蒙古诸侯都盯紧了,每一个公侯伯等诸侯身边,都要安插上眼线,朕要随时掌握蒙古诸侯们的动静。甚至你们还要想办法,把眼线安插到那些骑士、武士身边。”
  锦衣卫的职责本就是这些,冯胜毫不犹豫的点头。虽然这会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锦衣卫保证能够完成。
  但他还是提出了一点自己的意见,“若是让他们知道了,只怕会对朝廷有些意见。”
  “随他们去,不用顾忌这些。朕既然分封他们为诸侯,给他们划分了领地,还跟他们放开贸易,可总也得掌握他们,若无监督,朕如何放心?现在漠南漠北蒙古还有两百万人,虽然我们刚刚把科尔沁给灭了,震慑了诸部,但诸部中未必就没有心怀野心之人,对于这些人,朕要第一时间了解掌握。”
  “必须做到防范于未然,一旦发现了这种苗头,朝廷就得有能力第一时间把它掐灭。”
  刘钧说这话时,依然还是那个平静的语气,连音量也未提高半分,但冯胜却从皇帝的眼中看出了他的狠绝。
  对蒙古诸部的分封和赏赐,并不代表皇帝对他们就放任了。
  冯胜立即道,“任何心怀不轨的蒙古诸侯,锦衣卫都会第一时间将他们除掉,并斩草除根,永绝后患!”
  皇帝满意的点头,“嗯,必须保持足够的警惕,绝不能有丝毫的松懈。蒙古诸部,必须是一根去除掉了尖刺的荆棘,绝不能伤到了我们自己。”
  在刘钧的心里,他其实更多的是把蒙古诸部定位为一群豢养的看家犬,朝廷可以喂养他们,但却绝不容他们反咬主人,连跟主人呲牙都不行!敢呲牙,就直接打死!
第五百七十二章
新的敌人
  蒙古诸侯个个摩拳擦掌,盯上了辽东的女真人,将他们看成了嘴边的一块肥肉。
  不过此时,刘钧的目光却已经从这片地区转移,他望向了西部。东北之地,大势已定,漠南漠北蒙古诸侯或降服或覆灭,女真人也不得不狼狈北遁。接下来,有蒙古诸侯东征女真,朝廷只需要在后面观阵既可,等到蒙古与女真杀的差不多了,朝廷到时再一锤定音。
  东面的蒙古诸部已经臣服,但还有西部的蒙古。
  西部蒙古,也称为漠西蒙古,或厄鲁特蒙古,元代称之为斡亦剌,明代称瓦剌。蒙古人主要由草原百姓和林中百姓两部份组成,后来则成为东部蒙古和西部蒙古。东部蒙古是本部,但后来又分为了漠北和漠南两部,而西部蒙古,以卫拉特为主。
  瓦剌人早先就是斡亦剌惕,也就是林中百姓,原居住于叶尼塞河上游八河地区,人数众多,有若干分支,各有自己的名称。
  成吉思汗立国后,与成吉思汗黄金家族有世婚关系,在蒙古国中一直享有亲视诸王的特殊地位。
  简言点说,瓦剌人和蒙古的关系,就相当于科尔沁人和满清的关系。瓦剌人和孛儿只斤家族是世婚关系,科尔沁和爱新觉罗也是如此。
  等到后来元朝皇室衰弱,瓦剌遂乘机扩大实力,积极的参与到蒙古各派系的纷争中。他们一度实力强大,号为四万卫拉特,辖境除叶尼塞河上游外,还包括额尔齐斯河上游、科布多东南札布罕河流域等地。
  瓦剌与控制着汗位的东部蒙古贵族们分庭抗礼,甚至称雄于漠北。
  脱脱不花和也先时代,土木堡之战,他们歼灭明军主力,生擒明英宗,兵临北京城下。
  不过后来东部蒙古在达延汗的统领下中兴,瓦剌迁移至西北地区,势力一度扩张至伊犁河流域一带。
  “陛下,如今瓦剌各部都归并为准噶尔、杜尔伯特、和硕特、土尔扈特四大部,四大部外,主要是附牧于杜尔伯特的辉特部。”
  御帐里,枢密院的参谋军官向皇帝报告着。
  当年达延汗统一东蒙古本部后,曾将卫拉特置于统治之下。不过卫拉特诸部叛服不常,达延汗的孙子土默特的俺答汗,在位时强盛一时,把宗主部察哈尔都赶到了辽东。后来他也企图把西北的卫拉特诸部纳入自己统治之下,三番五次征讨,可卫拉特时而臣服,时而叛离。
  迫于俺答汗的压力,卫拉特人趁此局面,诸部酝酿联盟。其中和硕特部是后来迁入,他们本是科尔沁部一部从呼伦贝尔迁来,后取名和硕特,成为卫拉特一员。
  因此,和硕特是卫拉特诸部中唯一拥有黄金家族血脉一系,辉特、绰罗斯、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巴图特及巴尔虎等部共推和硕特部长博贝密尔咱为卫拉特联盟的汗。博贝密尔咱汗主持重建的第三次卫拉特联盟长达20年之久。
  但是此后几十年里,漠北诸部频繁攻打卫拉特联盟,卫拉特各部又深陷内讧之中,实力大弱。
  就在大汉与漠南漠北蒙古诸部会盟于赤峰之时,漠西诸部也不甘于寂寞,他们也在不久前举行了卫拉特会盟。
  他们在九月时,诸部会盟,二十七位首领参加,其中包括从遥远的额济勒河来的贺鄂尔鲁克和书库尔岱青,从青海赶来的和硕特图鲁拜琥顾实汗,准噶尔鄂齐尔图车臣台吉和巴图尔洪台吉等。
  由锦衣卫侦知到的情报显示,这一次会盟,很明显是因为东部蒙古的剧烈形势变化而引起的。卫拉特的再次结盟,一改之前内讧造成的混乱局面,再次联合起来。
  他们的会盟,就是因大汉崛起而起,在这次会盟中,诸部一起制订了卫拉特法典。
  诸部以卫拉特法典的形式,确定了卫拉特联盟一体,以法典形式确定卫拉特诸部是互相联合、彼此负责、统一行动、统一意志的整体。
  法典的第一条明确规定,大敌来犯之时,卫拉特诸部互相通报,诸部一致对敌。得报而尚不列阵者,处罚大诺延铠甲百副、骆驼百峰、马一千匹;小诺延铠甲十副,驼十峰,马百匹。
  明确规定了战时,诸部彼此呼应,互相支援,协同作战是不可推卸的责任。
  而法典第二条和第三条,则规定卫拉特各部之间,不得互相入侵和掠夺,同时,卫拉特之间所存在的战俘、移民及逃散人员等问题,也将以法律规定来解决,其目的就是消除纷争,加强团结。
  法典第八条还对出兵作战有严格规定,敌人来犯之时,若“闻敌不报”,“怯阵逃脱”或“见死不救”者,无论何部何人,都追究其法律责任,处以重罚,立功者重赏等。
  整个法典有一百多条具体的规定。
  法典还规定,黄教是卫拉特诸部共同尊奉的宗教,应得到保护,同时还免除所有佛门之徒的所有徭役和税赋。
  并且法典还规定,汗、洪台吉、济农、莫尔根、岱青、楚胡尔、塔布囊是不可侵犯的,他们的权力应得到法律保护。禁止用语言和行动侵犯他们,违者处罚。
  法典还明确了四大部落的领地界线,最北边为杜尔伯特,牧于额尔齐斯河中游右岸至伊希姆河上游;和硕特部以塔尔巴哈台和伊犁为中心,牧于额尔齐斯河上游至巴尔喀什湖,南至乌鲁木齐、天山,西至吹河流域的广阔地区;绰罗斯部位于和硕特部之东,以和布克沙里为中心,北至额尔齐斯河上游左岸,东至阿尔泰,南至准噶尔盆地;辉特部牧于裕勒都斯河流域。
  在这次会盟上,和硕特部的首领固始汗提议,要对汉人采取一次军事行动,以教训汉人的向西北扩张。
  按新立的法典精神,鄂齐尔图车臣以及其阿巴赖,巴图尔洪台吉及其弟楚琥尔乌巴什、辉特部长苏勒旦等率部参加了联军。土尔扈特书库尔岱青特意从额济勒派出了远征军。
  联军的目标就是青海。
  达延汗的孙子土默特俺答汗曾经出兵青海,控制这一地区。俺答汗控制青海后,与青藏黄教首脑,时任哲蚌寺主的索南嘉措会面。
  二人相见甚欢,俺答汗随即皈依索南嘉措门下,三十五岁的哲蚌活佛索南嘉措宣布他七十一岁的新弟子为“咱克喇瓦尔第彻辰汗”。
  “咱克喇瓦尔第”为梵语“转轮王”,“彻辰”是蒙语“聪明、智慧”之意——此为蒙古贵族皈依黄教之始,从那以后,大批蒙古人开始进入西藏学经,黄教也逐渐浸入了蒙古人后来的历史。
  来而不往非礼也,俺答汗遂回赠师父以“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大赖喇嘛”的尊号,这就是大赖喇嘛活佛系统称谓的最初由来。
  这次会面是历史性的,拥有极为久远的影响。
  如果说白点,这其实就是两个不同领袖的首脑搞了一个彼此间的认证。
  我承认你是一个世俗领袖,你承认我是宗教领袖,双方互相捧场。
  所谓“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大赖喇嘛”,是一个梵、蒙、藏结合的称呼,其中“瓦齐尔达喇”来自梵文,意为“执金刚”,是密宗里地位极其重要的菩萨;“大赖”是蒙语,意思是“大海”;“喇嘛”则是藏语中的“上师”。“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大赖喇嘛”,合起来就是“大海般渊博的执金刚上师”。
  而这大海在藏语里正是嘉措的意思,与索南嘉措的名字相合,显然是俺答汗为他量身订制的。
  从此,索南嘉措就成了第一位大赖喇嘛,但他往上追认了两位大赖,自称为三世大赖,实际上大赖就是自他开始。
  这次的会盟,就是藏区黄教与蒙古贵族的联合,借助与俺答汗的结盟,索南嘉措巩固了自己宗教领袖的地位,虽然当时黄道还不是藏区的宗教正统,但起码他已经成了黄教的最高首脑,甚至盖过了当时的教主。
  不过两人会盟后仅四年,年迈的俺答汗就去世了,强盛一时的土默特也开始走向衰弱。但黄教已经开始在蒙古生根发芽。
  俺答汗死后六年,三世大赖也圆寂。
  黄教集团为了能够在藏区与其它诸教争雄,便宣称俺答汗的曾孙是三世大赖的转世灵童。
  藏传佛教黄教派使有了一位蒙古孩子做为大赖的转世灵童,这明显就有猫腻。
  已经开始信奉黄教的蒙古人自然高兴,他们组成联军,以武力护送了灵童入藏,震慑那些对黄教不满的势力。此后,俺答汗的孙子便正式坐床拉萨,并成为了四世大赖。
  不过在当时,黄教虽然日渐壮大,但最强的并不是黄教。且宗教力量之外,还存在着世俗政权,当时统治西藏的是藏巴汗家族,而藏巴汗信奉白教的一支噶吗噶举派,仇视黄教,双方的矛盾不断加剧。
  后来藏巴汗毒杀了年轻的四世,还禁止大赖转世,最后还是因为黄教的高僧治好了藏巴汗的病,才允许大赖转世。
  四世的转世是一名藏区六岁男孩,法名罗桑嘉措,译成汉语就是“善海”。
  此后,黄教和藏巴汗都没能消灭对方,黄教在藏区民间基础越发雄厚,而藏巴汗则掌握着上层,并且双方都各有支持自己的武装,因此形成微妙平衡。
  但在五年前,在五世的老师罗桑曲结的秘密邀请下,原本放牧于西域的卫拉特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突然率军攻入了青海。
  五世赠给固始汗丹增却杰称号,意为持教法王。
  固始汗有意仿效当年俺答汗之举,通过黄教大赖的封赠,加强自己的地位。他率领本部人马,加上巴图尔珲台吉的部份准噶尔军队,进入了青海,击败了盘踞在此的却图汗阿尔斯兰父子。
  此后,他又进攻甘孜一带消灭了当地的白利土司,战争持续一年,固始汗占领了白利土司统治的全部地区,今四川北部的德格、甘孜、邓柯、白玉、石渠、玛尔康等部落,都成为和硕特蒙古的统治区,顾实汗俘虏并处死了顿月多吉,释放了被白利土司关在监狱里的格鲁派、萨迦派等所有喇嘛。由此,顾实汗得到了西藏各教派除苯教外全体喇嘛的钦佩和感激。
  不过此时,汉军西进。
  郑芝龙率领所部收复陕甘,并把青海的河湟谷地一带收复。
  而张山、蔡远的部队从汉中入川,再越过大雪山,将藏区东部沿四川一带控制,并建立了西康省。
  汉军的进军速度神速,大大出乎固始汗的预料,成为进入青藏的又一支强大势力。
  尤其是张山所部,将甘孜等固始汗打下来的藏区东南甘孜等地给夺占,这让他正准备率军入前藏的固始汗措手不及。
  固始汗一时骑虎南下,本来眼看就能一举杀进藏区,将藏巴汗歼灭,控制整个青藏,到时他扶持黄教,以黄教保护主的身份,就能成为整个青藏地区的最高统治者,形成由蒙古汗王和黄教大赖联合统治藏区的局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8/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