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4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2/697

  “新开垦的田地,头三年还免税。”
  “愿意移民去辽北的,朝廷还每户发放二十块安家费,还提供一百块无息贷款。”
  听到官差说的这么好,大家都不由的动了心。
  下山村确实太穷了,以往大家天天呆在山里头,还不怎么觉得。今年跟着县里安排出去修路,也算开阔了点眼界,见识了下外面的世界,才发现,跟青州其它的百姓比起来,他们确实相差太远了。
  只不过,辽北终究很远,要飘洋过海先去辽东,再往北。这个北,也不知道是北到哪里,大家还担心胡虏,听说辽北以前是蒙古和女真人的地盘,大家去了,他们愿意吗?
  吃早饭的时候,魏山的父亲看着儿子,家里的早饭是薯条粉丝,煮了一大锅,一家人吃的很开心。
  魏山父亲问,“大娃,你是怎么想的,辽北真有这么好?”
  “朝廷是这么说的,我相信朝廷。”魏山放下筷子跟父亲说道,“爹,你看现在的朝廷,新皇继位后,我们的日子是不是好过了许多?以前官府年年下来收粮加税,咱们哪过个一天好日子。你看现在,朝廷减租减息,官府不但不来加征,而且还来组织我们去修路赚钱。以前我们也去修过路修城城池,哪回不是自备干粮,哪还有钱拿?”
  “如今这朝廷跟以前大明不一样,爹,你看外面,到处一片兴盛景象。我在青岛,更是热闹的不得了。我是真的不愿意继续呆在这小山村里,可在外面也终究只能给别人揽工扛活,现在朝廷打了新疆土,给愿意迁去的人分田授地,这样的好事,哪能错过。”
  魏山父亲的目光落到妻子身边,老妻头发半白,牙齿也掉了两个。“你怎么想?”
  魏山母亲道,“我们妇道人家哪个懂那些,在这山里头呆了一辈子,不晓得外面的世界。不过若是去了辽北真的有官差说的那么好,就去。”她想的比较朴素,只知道自己四个儿子还都没讨媳妇,家里也拿不出讨媳妇的钱来。
  如果去了辽北有地分,别说一人一百亩,就是一人十亩,那生活也会大不一样。
  魏山父亲握着筷子犹豫着,他年过半百,对于背井离乡千里去辽北,心里还是有些犹豫的。家里的祖坟宗祠呢,而且四个出嫁的女儿也都嫁在这附近,如果去了辽北,那以后还能再见吗?
  他心里对于背井离乡,终究还是有些畏惧。
  “大娃,要不,你跟老二去,老三老四还小,就跟小女和我们留在这里。”犹豫了许久后,魏老爹最终提出了一个建议。
  魏山看着父亲,没说话。
  他是相信朝廷的,也希望一家人能够一起迁移。不过父亲提出这个打算,他也有心里准备。
  “大娃,我是这样想的,你弟妹他们还小,一家人千里迢迢迁移,我心里有些不踏实。不如你跟老二先去,若是到了那边,真跟官府说的一样,等你们落稳了脚,到时我们也可以再来。”
  这也是保险起见,是农民式的智慧,鸡蛋不能都放在一个篮子里面。
  魏山想了想,没有劝说父亲。
  “也行,那明天我和二弟先去报名,反正也得明年开春才能走。”
  老三魏军这个时候不满意了,“爹,我也要去,我不想留在家里。”魏军已经十六岁,正是蠢动的年纪,去外面修路后也算是开了眼界,对于落后的小山村毫无眷恋。
  魏父想了想,见三儿子态度坚决,只得退让,“你想去也行,要不让老二留下。”
  老二魏河马上摇头,“我要去辽北。”
  “好好好,你们都去,老四在家陪我。”魏老爹无奈。
  老四也想跟着哥哥们走,可魏山马上道,“四弟,你先留在家里,替我们照顾好爹娘,等我们在那边落好了脚,到时也可以接你去。”
  下山村和魏家一样的人家很多,多数最终都没有选择全家迁移,而是老人留下,几个儿子中选一两个留下。
  最终,在官差那里,有三百多人登记,愿意移民辽北。
  魏山带着二弟三弟一起在官差那报了名字,并且一起郑重的按下了自己的手印。
第五百七十六章
赐自尽
  以前在麻城太平乡,大家都叫他狗剩。这其实是一个极为普通的名字,穷人家的孩子取贱名图好养活,狗娃狗蛋细狗等等,要不就是石头树根之类的。他本以为,这辈子他也就这名了,没想到后来遇上了刘钧,还被他赐名国梁。
  国梁,国之栋梁。
  一度,他确实当的起这个名字。
  大汉天子的得意门徒,心腹元佐。二十出头,就已经身为一个整编镇的总兵官,前将军衔,开国县伯爵,在神圣大汉帝国新朝军界,属于真正的新贵少壮勋派。
  每个月的俸禄津贴赏赐等,加起来超过万块银元,一年起码能入帐二十万块。
  二十万块如果全兑换成银元,一枚半两重,二十万块就是六千二百五十斤,这些银元得需要起码五六十人挑。
  这是多么大的一笔钱。
  而就在五年前,他都没有见过一两的整银锭。
  那时的他家在麻城,麻城虽富裕,但他们家却是在麻城的太平乡,全县最穷的山区。他家兄弟姐妹多,却穷困无比,连个温饱都混不了。
  如今的警备提督张国栋和塞上提督张国柱也都是太平乡人,他们的村子相隔不过数十里。一样的出身,一样跟随刘钧,一样后来得汉皇赏识,被赐名,成为汉皇的门生。
  不过狗剩从当上了百总起,就开始花钱大手大脚起来,而冬狗子国栋和二狗国柱兄弟俩却一直很抠门,他曾经还嘲笑过这两人。
  他现在还记得当时冬狗子跟他说过的那段话。
  “我们是山里娃,凭啥有今天?不就是因为跟对了人么,可做人不能忘本,我们都是山里娃出身,穷苦出身,虽然现在日子好了,但我们不能忘记过去。在我的眼里,一块银元不是一块银元,而是白花花的一堆银。以前,山里打到了猎物舍不得吃,送去城里叫卖,卖到的银角子,都要紧紧的攥在手心,去盐店换回盐。到了盐店里,那银角子都早攥出水来了。”
  “那时,在我心里,银钱就是盐,有银钱才有盐吃,没有银钱,就只能吃淡食,干活都没力气。”
  当时,狗剩也曾为那番话触动了一下。可很快,他心里又不以为然的抛到一边,有钱了当然要花,难不成还要过苦日子?
  狗剩花钱很大手大脚,官越做越大,俸禄越来越高,他花钱也越来越厉害。娶妻生子,进京入城,安家置业,身上是绫罗绸缎,吃的也是山珍海味,甚至用的花的,也都是奢侈无比。
  不过再怎么花,其实以他的俸禄赏赐,也是依然够的。
  其实他根本不缺钱,也没有必要去挪用那些公款,可是不知道怎么的,就是鬼迷心窍了。
  到了此时,身陷牢狱之中,他才觉得后悔。
  他才猛然醒悟,自己其实根本不需要那些钱,到了他这地位,一年二三十万块银元的进项,再怎么享受,也够了。
  “赵狗剩。”
  对面响起一阵喝问声,将他的思绪拉回,许久没有人再叫过他这个名字了。自从他得皇帝给改了这个名字后,他的官运一路亨通,职务越来越高,也就再没人叫过他狗剩。
  在他前面,是三法司的主官亲自会审,都察院、刑部、大理寺,另外东厂和锦衣卫以及五城兵马司、枢密院也都有人列席陪审。
  主审官是左都御史倪元路,此时他身着紫袍,向他喝问,“赵狗剩,铁证如山,你还有何可说?”
  狗剩笑笑。
  “我伏罪。”
  他这番配合的态度让倪元路有些意外,又有些恼怒,莫非赵狗剩以为自己是天子的元从,就以为能够逃脱法网?
  不过他错料了赵狗剩,他只不过是一下子都活明白了。
  犯下这样的大错,损失了朝廷百万银元,他根本没有脸面活下去。
  唯有一死以谢罪。
  倪元路一拍惊堂木,“如今铁证如山,你也伏法认罪,那么此案就一切明明白白,现在本宪宣判,斩立决!”
  一旁陪审的一众官员们都暗吸了一口冷气,这个倪元路,居然直接宣处斩立决。
  陪审的大理寺卿不由的在旁边小心的提醒了一下,“是否再慎重考虑一二再做决断?”
  倪元路却道,“此案陛下已有御笔朱批,只要拿到铁证,即严加处置。”
  大理寺卿很想告诉他,这可是堂堂天子的门生,心腹元勋,帝国的开国伯爵,还是一位前将军衔的整编镇总兵官啊,在军界,此人起码能排在掌握军队实权的前三十名。
  就算皇帝表面上说是严惩,只怕皇帝心里也是不太愿意的,万一皇帝回过头来,又后悔了,那时人死不能复生,岂不是要怪到他们头上。
  可惜倪元路根本不理会他的意思。
  “三日之后,本宪亲自于午门监刑,百官观刑,明正典刑!”
  啪的一声,倪元路再次拍下惊堂木,此案就此定案。
  刑部的官吏上前准备将狗剩带去刑部大牢,锦衣卫指挥使冯胜却走了上来。
  “人交给我们。”
  刑部官员为难,可对面的可是刚从关外赶回来的锦衣卫指挥使,还是一位侯爵,更是一位提督,陛下的把兄弟之一。
  他回头望向倪元路。
  倪元路也没想到半路杀出来一个冯胜。
  冯胜对着倪元路没什么好脸色,脸色冰冷的道,“人犯锦衣卫诏狱收监了。”
  说完,直接让手下带着人就走了。
  倪元路一脸铁青的站在那里,却什么也说不出来。
  他不知道这是不是皇帝的意思,可冯胜毕竟是刚从皇帝身边赶回来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2/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