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4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5/697

  可现在,大汉自立国起,就一直没有停过用兵。甚至是各处用兵,军队的规模也一扩再扩,军费的预算也不断上升,但国内并没有出现什么民怨沸腾,水深火热的情况。
  相反的,现在大汉的军人成为年青人最向往的职业,也是收入极稳定和优厚的职业。而庞大的军队规模,也使得大汉有了更庞大的军工产业,那些军方订单,养活无数的工人。
  在大明时代,打仗,就意味着局势糟糕,恶性循环。
  可在大汉,却似乎完全反了过来,越是打仗,国内局势似乎越是好,尤其是工商制造业等就越发的繁荣。
  历经两个王朝,可很多事情他都总看不明白。
  就如比大明一年税粮不过两千多万石,税银才二三百万两。
  朝廷空有几百万的卫所军丁,却空占着亿亩军田,而毫无作用。
  可在大汉,朝廷养了百余万常备军队,各地用兵不断,结果却还能越打形势越好。大汉清量出来的田地,也并不比万历时清量出来的多多少,可国家的税收,却是以往大明时的百倍千倍。
  国家税收提高了千百倍,但百姓的负担却反而下降了。
  这才是真正的治国有术吗?
  倪元路是真正的佩服起这位年青的开国皇帝,这种种治国手段简直是匪夷所思,但确实行之有效。
  倪元路摇摇头,轻叹一声。
  也许他们这些人已经跟不上形势了,他们过去的那些治国观念,根本就不适合。
  新朝确实不一样了,上至勋臣武将,下至商人百姓,大家都不再那么反对战争厌恶战争了。因为大汉的对外扩张战争,并不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活,并不威胁到他们的安全。
  相反,战争带来了许多新的东西,新的机会。
  御驾刚过山海关,刘钧收到一封京师转来的奏章。
  左都御史倪元路上表请辞。
  刘钧有些意外,倪元路过去虽然是东林出身,后来还跟吴甡等联合官谋要对付他,但那毕竟是前朝时的事情。
  事实上,他接替刘宗周在都察院左都御史这个位置上,干的还是很称职的。
  这次的赵国梁一案,虽然刘钧也有些不满倪元路没有第一时间奏报,可他的敬职精神,还是让他非常欣赏。
  都察院这种衙门,就是需要这样的人啊。
  刘钧当然不可能同意倪元路辞职,他走了,哪走这样的人去。要是换一个官员,面对赵国梁的案子时,肯定不会如他这般铁面无私。
  想了想,刘钧拿起御笔在马车内直接写了一道谕旨。
  “晋封左都御史倪元路临安县开国伯,赐银元一万块!”
第五百七十九章
三宣六慰
  龙汉元年,西南的平乱战争也进入了一个高潮期。
  十月,刘侨稳定贵州局势后,分兵一镇兵马杀了一个回马枪,东下广西,彻底的将残余的部份对改土归流暗怀怨恨的土司给扫荡一空。
  紧接着,十一月初,刘侨亲率一镇自贵州南下,另一镇自广西西进,两镇官兵,连带着贵州、广西两地招募组织的民兵队伍,犹如两支大钳钳击云南。
  而这个时候,川湖总督秦良玉也已经在四川、湖南、湖北等地成功的完成了对境内土司的改土归流,她将亲率中路军数万大军自北南下,直扑云南。
  连在四川西面刚打下西康省的张山和蔡远,也派兵呼应这次行动。张山亲自坐镇昌都,以稳固大雪山西面地区,而蔡远则率一镇兵马从已经划归西康省的大小凉山出兵,从西面包抄云南。
  三路大军,五镇精锐,外加上诸省民兵,一时大军云集。
  由于朝廷的有意驱使,此时西南诸省的反叛土司基本上都带着残兵败将退入了云南地区,各族诸部的土司们,以沙定洲为首领,结成了一个松散的联盟。
  之前朝廷一直没有急着兵发云南,不是因为云南路远山高,而是朝廷有意留着云南,好让那些各省叛军都涌到这里来,最终聚而歼之。
  当叛军全都来到了这块叛乱的大本营,商量着要建朝开国之时,大汉天子的钦差特使也终于到了西南。
  皇帝的钦差带来了皇帝的旨意,时机已到,合围进剿。
  战争一发动,汉军的攻势立即猛烈无情。
  刘侨动作最快,亲率一镇兵马自贵州南下,短短七天时间,就攻下了昆明。
  秦良玉巾帼不让须眉,刘侨这边刚打下昆明,她也率领着麾下拿下了大理,蔡远从凉山南下,道路难行,晚了一步,但他也马上发动进攻,迅速攻下了丽江。
  从广西西进的刘侨另一部,也是行动迅速,一路拿下广南广西,最后一举拿下临安。
  随后的这段日子,呆在昆明城中的天使钦差,几乎隔三岔五就收到一封捷报。
  在十几万汉军和大量的民兵联手进剿下,西南的叛军不过是个笑话。本就是乌合之众,不堪一击。
  几路汉军一路所向披糜,根本无人可挡。
  到十二月,蔡远率所部已经打下里麻、腾冲等地,兵马直接到了与缅甸的边界线上。秦良玉所部也是一路势如破竹,拿下大理后,一路南下,破蒙化,下顺庆,兵马攻占孟定府,也到了缅甸边境。
  刘侨的两镇兵马,一镇到了孟艮,一镇到了与越南交界的临安府安南司。
  各部的叛军,在短短的几月时间里,纷纷灰飞烟灭,剩下的残兵溃众,也都被几路汉军一直驱赶着出了边界,进入了缅甸和越南。
  若不是上面要求,这些败兵也根本没机会逃入两国。
  汉军数路大军一路杀到边界之后,并没有马上停止前进,蔡远的西路兵马,把紧邻南甸的孟拱和威远营、江头城直接派兵占据了。
  这一带过去在元朝和明初之时,也曾是中原王朝设立的土司,不过后来也被缅甸占了。蔡远兵马一到边境,二话不说就赶着叛军出界,然后后面追击,顺带着把这三地给占了,这块大金沙江上游和摩勒江的数百里河谷三角洲地带,便又都树起了大汉的旗帜。
  占据着孟定府的秦良玉也没客气,她的中路军和蔡远的西路军没什么区别,一样赶着叛军从孟定出界,然后她派兵紧随着一直把叛军赶到缅甸境内数百里。
  秦良玉毫不客气的把曾经是中原王朝土司的木邦和方圆百里,直接出兵占了。
  刘侨的中路军也很直接,他兵出孟艮小八百给占了。
  这片地区,属于八百大甸的一部份,在明洪武二十四年,由八百等处宣慰使司改为八百大甸宣慰使司,在嘉靖年间,被缅甸夺取。
  其实这些地区,明初之时,都属于明朝设立的三司六宣。
  洪武时,在云南承宣布政使司下除了正式的府州,还设有南甸、干崖、麓川平缅三个宣抚司,及木邦、孟养、缅甸、八百大甸、车里、老挝六个宣慰司。
  永乐年间又设有底兀剌、大古刺、底马撒三个宣慰司,永乐以后,底兀剌、大古刺、底马撒三个宣慰司因路途遥远,明廷鞭长莫及,逐渐脱离了与明朝的臣属关系。麓川平缅宣抚司的故地在正统十一年改置为陇川宣抚司,这样就形成了“三宣六慰”及其下辖的长官司等。
  这三宣六慰,在后世之时,大部份都已经不再归属于中国。
  但在明初之时,这三司六慰和云南的其它土司都差不多,其长官都由当地部族首领世袭,内部自治,但经济上要承担朝廷的征役差发和贡赋,土兵也要接受朝廷或上级的调遣。
  因为地理位置的不同,这些土司分为沿边和外地两种,虽然明朝对他们的统治方式和控制程度不同,但它们都是明朝疆域的一部份。
  不过在嘉靖年间举起的缅甸东吁王朝的建立,开始逐步统一缅甸,并不断的进攻明朝所属的土司。
  到嘉靖末年,缅甸吞并了八百大甸、老挝和车里三个宣慰司。
  万历初,又攻占了木邦、蛮莫、陇川、孟养等司,“六慰”全部落入缅甸之手。明朝出兵反击,收复了部分失地,并加强了边区的防守。但“六慰”中除车里外都已为缅甸所有,明朝仅保住了“三宣”。
  六慰的丢失,既有缅甸东吁王朝的兴起,而明嘉靖时又开始衰弱,朝廷对于西南之地鞭长莫及,等等原因加起来,导致了六慰丢失,仅保住了三司。
  但是当年,围绕着三宣六慰,大明和缅甸以及西南土司之间的战争却极为激烈,也持续多年。
  当时的三宣六慰土司还是心向大明的,积极抵抗缅甸的进攻,但奈何大明虽也派了援兵,可此时的大明早不复明初之时,卫所驰废,朝廷财政不足,难以支持西南的全面战争,最终丢失了大片的土地。
  神圣大汉帝国是代明而立,大汉也是继明之后的中原正统,因此大汉自然也就继承了明帝国的所有的疆土。
  明朝在东北关外丧失在女真和蒙古人手里的领地,大汉已经一一收回。
  现在西南的这些在嘉靖万历时丢失的领地,刘钧自然也要收回。
  哪怕这六慰其实跟奴儿干都司和乌思藏都司一般,明朝并没有太强的实际控制力。可这些地方依旧是臣服于中央王朝,是中央王朝的一部份。
  只是过去朝廷对他们实行羁糜制度,土官自治罢了,但他们依然是中原王朝的疆土。现在缅甸夺占了六慰,当年的明朝没办法夺回来,但现在刘钧有这个能力。
  对于缅甸、底兀剌、大古刺、底马撒等这些太遥远的地方,刘钧并不打算立即去夺回来,但就在云南边界上的孟养、木邦、八百大甸和车里、老挝这几个地方,他肯定不会放过。
  这次几路兵马,驱叛军入缅,汉军随着越界百余里,就是第一波行动。
  这也是要以实际的行动,向缅甸人宣示,大汉又回来了。
  随着几路汉军进入缅甸,也标志着西南土司之乱的平定。
  刘侨在小八百景线城中,看着那些日夜赶来的附近部族首领们,却是面色凝重。
  “齐公,不必担忧,这些部族首领既然前来,那说明他们已经臣服。”
  一名参谋军官在一边说道。
  刘侨却摇了摇头,他担忧的并不是这个。八百大甸等土司,在嘉靖万历年间,卷入的那场明与缅甸的战争中,早就实力大削,他们最终被缅甸占据,如今大汉杀回来,前段时间在西南的种种举措,改土归流等等,他们心里自然也是不满的,可汉军的强大也是让他们震惊的,短短时间,西南诸省的土司纷纷灰飞烟灭,这让他们就算心中不满,可等到大汉悍然出兵越过边界,进入了缅甸实际控制境内,向他们发出召令的时候,他们还是只能老实的赶来,不敢有半点怠慢。
  “齐公是在担忧缅甸人?”参谋又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5/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