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50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0/697

  这拼音法虽然有些不足之处,比如用夷人文字来拼音等,可他还是能一眼看到价值的。这简直是一项能青史留名的创举,皇帝怎么可能创的出来。
  肯定是哪个宿儒音韵大师研究出来的,然后被皇帝抢去自居功劳。
  不过这话他肯定不敢说,连怀疑的语气都不敢透露。
  “陛下天纵之资,此等汉字拼音之语实在是高。”
  然后李建泰又问出了第二个问题,“陛下创此汉字拼音之法,是准备以大都话为通用官话?”
  刘钧点了点头,既然大都话有这么广的普通范围,那以朝廷的角度来说,自然应当选这种普通最高的语言来推广,这样才更有效率。
  “以后大都话就叫北京话,普及天下,也可称为普通话。今后不论是天南地北,不论是草原还是诸岛,都要普及推广。”
  不过这是个长期任务,就算朝廷大力推行普及,一时半分也不可能做到。但朝着这个方向总没错,刘钧的计划是自己弄出了这个拼音表,然后让李建泰这个校长带头,先完善起来。
  “给你一个任务,完善这个汉语拼音,然后以此编写一本字典,就叫大汉字典吧。”
  字典可是一本识字的好工具。
  在中国古代,也称为字书,字书兼字典和词典功能。最早的字书,应当要算是战国之前的尔雅,后来汉代时又尔雅注,朝廷甚至还专门设立了尔雅博士。
  刘钧现在就准备配合汉语拼音和简化字,编一本大汉字典。
  为汉字提供音韵、意思解释、例句、用法等。
  他希望到时所有学校的学生,都能人手一本大汉字典。刘钧可是记得清楚,后世他自己开始读书之时,字典可是给了极大的帮助。
  有了汉语拼音,再有了简体字,再加上一本大汉字典,刘钧相信,到时就能迅速的提高百姓的识字率了。只要完成初小三年教育,以后有本字典,就不用怕识不全字了。
  刘钧甚至已经在计划,今后还要再编一本词典,不是简单的词典,而是编一本带有百科全书元素的百科辞典。
  明朝的永乐大典,清朝的四库全书,其实也有很强的文化意识的引导功能。两朝在修书之时,都禁毁了许多书。
  刘钧虽不打算也修一套四库全书,但修一本百科辞典,一样可以起到朝廷需要的作用。按朝廷意图修一本百科辞典,实际上就是以官方的态度来对许多事物解释。
  大汉朝廷拥有最终解释权,这可是相当重要的。
  不过眼下,还是慢慢来,修一本百科辞典,前无古人,可能需要五年十年。但如果仅是修一本大汉字典,那就相对简单的多了。
  刘钧对于这本字典,还给出了不少的建议和方向。
  比如按部首查字,也可以按拼音查字。
  历史上最有名的字书,应当是汉代的说文解字。它首创了部首编排法,对字义、字形、字音进行全面诠释。
  但刘钧不希望大汉字典只是一本翻版的说文解字,他要求增加拼音检索,每个字加上拼音注音,还要加上例句等。每个字下,还要增加一些常用的词组和解释。
  大汉字典将是一本详解字典,就字的形、音、义进行全面解释。
  “大汉字典?简体字?”
  李建泰觉得自己有些跟不上节奏了,刘钧又递给他两个折子,分别是字典和简体字计划。
  他连忙细看起来,不管是不是皇帝自己弄的,但既然皇帝拿出来了,就说明是皇帝重视的。李建泰看的很认真,也很快弄明白了皇帝的要求。
  汉语拼音和简体字一起推行,当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若是再编一本大汉字典配合,那效率更佳。
  皇帝的意图很明显,这些都是要配合明年既将开始的内地三年初小义务教育以及边疆诸部孩童五年强制教育。
  甚至这个汉语拼音和北京话肯定还会是明年京师大学堂的重点教学内容。既然要推广普通话,肯定是从官吏学生开始的。
  “既然你也觉得好,那就是不错了。汉语拼音、简体字、大汉字典、推广普通话,这些就都交给你来统筹。不管是要人还是要钱,你都可以提,朕会全力满足。朕只有一个要求,要快。尽快把这些弄好,年一过,明年春就将率先在京师大学堂推行普通话和简体字,字典也要在一年之内拿出成果来。”
  “一年时间太短了,这样一本字典,起码需要十年。”
  “十年?十年黄花菜都凉了,朕等不了那么久。”
  李建泰觉得牙疼,这本大汉字典,一看就知道工程浩大,一年时间怎么能完的成。
  “五年,请陛下给臣五年时间。”
  刘钧冷哼了一声,“这里又不是菜市场,朕也不是跟你讨价还价。最多只有一年时间。朕觉得一年时间足矣,你要人朕给你,你要钱给钱,只要人力物力充足,难道一年时间还编不成一本书?”
  “朕会着内帑先拔一百万银元,专门成立一个衙门,负责汉语拼音以及汉字间化,并编写大汉字典。”
  听到一百万块银元的时候,李建泰都忍不住咽了下口水。编一本书,居然拔一百万?他原以为,皇帝说人力物力尽量满足,估计也就是给个万把块银元,没想到是一百万。
  “你也别急着高兴,这一百万不仅是干这些,还包括了以后推广普通话、简体字的费用。等大汉字典编写完后,你们还要着想编一本大汉百科辞典。”
  “至于人,也会尽量满足你们。其实你是最不缺人的,等明年京师大学开学,学校里会有上万学生,这些人最起码原来也是一个秀才,让他们做你们的助手,绰绰有余。到时你发动学生,把任务派发下去,有这么多助手,一本字典一年时间是足够的。”
  李建泰连忙道,“可这些都是学生啊。”
  “学生自然是以学习为主,但也可以抽出些时间来协助编字典,难道这点时间都抽不出?”
  刘钧可是最清楚了,向来学生都是最便宜的劳动力。在后世之时,那些教授们做项目,申请着一笔笔丰厚的项目资金,然后不就是拿着自己的学生当免费劳动力,最后顶多给三瓜两枣津贴,其余的都进他们口袋了。
  京师大学明年一开学,就将迎来上万的学生,且全都是秀才以上功名的读书人,这么多人,不正好给他们发点任务,让他们进修学习之余,也为朝廷做点贡献。
第五百八十五章
枭雄末路
  “补之。”李自成轻声唤道。
  空气里飘荡着雪花,一场大雪不期而至,深山里越发的寒冷。李自成已经不复昔日闯王威名,他此时身处大渡河边的大雪山下。这片险要偏僻的地区,在明时属于四川,隶属天全六番招讨司,而现在却划归汉西康省沪定县。
  眼下的形势比之从西安败逃入终南山时还要窘迫。手下的兵马越打越少,如今李自成手底下所有的兄弟加起来还不到三百人。更要命的还是如今的形势。
  川中已经站不住脚了,这几个月来他们不断的逃窜,可每到一地,要不了多久,就会被官军找上门来,他们又得突围逃亡。每一次突围,都会有不少兄弟被擒杀。每一次逃亡,都会有不少人马脱队逃跑。
  他们一路逃到了这大雪山下,躲进了这最偏僻荒凉的地方。虽然暂时甩开了追兵,可这寒冷的天气,以及糟糕的补给,也让他们越发的艰难。
  李自成心中烦闷,之前他被秦良玉击败后,还想率部前往云贵。云贵土司叛乱,让李自成看到一线希望,可谁料到数省的叛乱,居然这么快就平定了。
  而四川境内,不但驻军众多,且有大量的预备役和乡军民兵。村寨联防,家家保甲,使得四川就如一张严密无比的大网,他们走到哪都会被告发,难以藏身。
  李自成的侄儿,一只虎李过垂头丧气的回来。
  李过三天前带着三十多名老兄弟外出,前去打粮。结果出去三天,却一粒粮也没有带回来,去时三十七人,回来时只剩下了二十一人。
  “叔,附近各地都改土归流了,朝廷在这边设府置县,派兵驻军。还编了预备军和乡军,下面还有民兵、民警,每个村寨都有民兵,都有武器。各条大路上,还设有兵站岗哨。尤其是现在各地百姓都弄了身份牌,出县界,还得有乡派出所的路条,若出府,还得由县警察分局盖章。不但入城要查,走路上也要查。”
  他们下山后本来是想要买粮,可下面村寨里的人一见他们陌生面孔,买的粮还多,立马要求查看身份牌,他们自然没有,对方便不买。他们又去了另一个村寨,结果对方同样要查身份牌,李过拿出一大锭银子,想用钱解决。结果对方犹豫了一阵后收下来,然后说同意卖粮。
  正当李过松一口气的时候,谁知道那村长却暗中派人去报告上乡里。乡长立即带着派出所和民兵队的民警与民兵赶来,双方一场交战,李过和手下共三十七个老兄弟,居然还落了下风。
  那些民兵民警地方熟悉,突然袭击,还配有火枪、手雷等,一番交战,李过损失了十六个兄弟,狼狈逃了出来。
  看着李过狼狈的样子,李自成也无法责怪他。
  他们如今刀枪不整,弓箭不足,弟兄们士气不足,甚至连饭都吃不饱,整天东躲西藏,哪里还有什么战力。
  连李自成,都吃了好几天的野菜了。
  “杀匹马!”
  李自成无奈的挥手。
  “叔,咱们现在就剩下不到一百匹马了,人手一匹都不够,万一官军杀来,咱们没马可就跑不过了。”李过连忙道。
  “家里断粮两天了,这大雪封山的,想打个猎物也难,连弄点野菜都难。再没饭吃,大家就跨了,况且,我们也没有粮草喂马。”
  刘宗敏与袁宗第几个老兄弟走了过来。
  他们看到李过的样子,也明白这次又是空手而归,不由的齐齐一叹。
  “闯王,咱们不能束手待毙。要我说,就找个小点的寨子,咱们趁黑摸去,抢些粮填饱肚子再说。”
  李自成有些犹豫不决的道,“如此一来,那可就暴露了。”
  他也是没有料到,官军会追的这么紧,连这种荒僻之地,官军也是一直紧咬不放。
  “他娘的如今这四川,四处剿匪平乱,各地的山寨杆子也都被一一剿灭,要不就是主动下山接受招安。要不然,本来我们还可以去灭一两个小杆子,也能抢些粮草,甚至增加点人马。”
  李自成等人都感受到了四川的剧烈变化,以前李自成也打进川过。仅仅不到十年前,那时的四川还刚经历奢安之乱,到处都是一片混乱,沿路大杆子小杆子乱得如毛,山匪马贼甚至是土司土兵,各个结寨自守,甚至互相抢掠,水浑的很。他们那时,打到哪,抢到哪,无数的百姓跟随从军,地方官府根本挡不住。
  可是现在,这里却完全不同了。不说成都等平原地区,就连这大雪山下大渡河边的偏僻之地,官府的控制力也极强。
  那些山寨土匪看不到了,各村各塞的守卫加强,还新修了不少大路,每隔一段就有一座城堡,里面是兵站、邮驿和仓库等,还有专门的巡罗队巡防道路,各村各寨也有自己的民兵队联防队。
  特别是这个身份牌和路条,让他们无所遁迹。
  “闯王,如今西南各地查的紧呢,云贵川诸省朝廷几十万精锐汇聚,尤其是云贵川桂,到处都是官兵,全是朝廷嫡系王牌精锐。另外川湘诸省也到处是兵,有地方驻军,也有预备军乡军民兵联防队等,各条道路都查的十分的紧,咱们现在这点人,别说碰上正规官军,就是遇上了乡村的联防队、民兵队,我们也不是他们对手。”
  李自成心乱如麻,四川呆不下去,其它西南诸省也去不得。走也不是,留也不是,这要怎么办。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0/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