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5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9/697

  “汉人安答们太仁义了。”
  德布库这个时候连忙表示,他们曾经也是向中原的大明朝贡的,只是因为距离太过遥远,后来道路不通,才断了朝贡。
  “安答,如今中原不是明朝,而是大汉帝国了,大汉肇建,吾皇圣明仁义。”
  德布库没想到闹了个乌龙,中原居然已经换了王朝。他们虽然也跟附近部落交易,比一般的林中部落要消息灵通些,但大汉毕竟立国才一年多,他们并不知道中原的详细变化。
  等听说了大汉立国虽年余,可却已经让蒙古诸部臣服,并连连击败女真人,现在女真人已经把小兴安岭南面的所有地盘都丢给了大汉后,他越发的震惊了。
  没想到大汉居然如此强大。
  连北海都已经是大汉的地盘了,西边的雅库特、鄂温克、布里亚特、茂明安等等诸部,居然都已经成了大汉的一部份。
  不过亲眼看到他们如何轻易的将二百余强悍的俄国强盗歼灭,德布库也完全相信了大汉的强大。
  “东面与女真人的战争如何了?”李信问?
  “很不好。”德布库老族长无奈的摇头。
  本来一开始尼布楚也不是所有的男人都东去了的,开始只去了一部份,但后来东边战事吃紧,便又派人回来带走了剩下的所有男人。
  “我们连打了几次败仗,女真人很彪悍,有重甲还有火枪甚至有炮,我们的寨子挡不住他们的炮,我们的皮甲也挡不住他们的火枪。”
  在德布库老人的介绍下,李信也算差不多弄明白了黑龙江的战局态势。
  原本在黑龙江中上游地区一直到北海,是鄂温克人为主的索伦诸部。索伦诸部本来就是鄂温克人,但外人也常把同在这一地区与鄂温克人杂居的鄂伦春和达斡尔等部也称为索伦。
  这些人都是通古斯部族,语言大致相当,也在一起生活。
  这些索伦诸部,主要都居住在黑龙江上游以及江北的精奇里江一带,就是在外兴安岭南以及小兴安岭北和大兴安岭西的这片区域里。
  这些都是林中部族,渔猎为主。
  他们与女真人的战争,根本就是一边倒,虽然拼命反抗,可实力差距极大。女真人如今被汉军打的丢盔弃甲,不断北迁。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毕竟曾经是东北霸主,差点就要入主中原,建立过王朝的。
  松散的索伦联军,不论是战术还是装备,完全不敌女真人,全凭着对地形的熟悉,以及此时的极寒天气,才算免费撑到现在。
  “如今叶雷首领率部份战士坚守铎陈、阿萨律、雅克萨、多金四木城,达尔布尼等诸位族长,则紧守乌库尔城。女真鞑子索海、叶克舒等率部日夜猛攻,局势十分危急。”
  索伦诸部现在已经坚守黑龙江上游一线,连精奇里江一线都失守了。
  “索伦诸部只剩下这五座城堡了吗,还有多少兵马?”
  “五城有战士两万。”
  两万人对于索伦诸部来说,已经是个相当庞大的数字了,但对于已经退守黑龙江中游的女真人来说,这点数量,还真不是他们对手。
  李信拿来地盘,开始查看这五座索伦人坚守的据点。
  五城全在黑龙江畔,且都在北岸。
  其中雅克萨在最上游,铎陈在最下游。
  铎陈距离瑗珲城六百余里,而雅克萨距离瑗珲一千三百余进而。
  尼布楚距离雅克萨还有一千六百里,距离瑗珲近三千里。
  真是可怕的距离。
  不过也正是这距离,才让索伦两万战士还能坚守着黑龙江上游一线的五座堡垒。
  不过李信相信,索伦之所以能撑到现在,并不全是因为距离,也还与此时严寒天气有关,另外还有个重要原因,肯定是因为女真人不肯全力北上征讨索伦,他们还得防着南面的蒙古和汉军。
  “请大汉出兵救援索伦诸部!”德布库老人拜求。
  “我们冒着严寒,在冰天雪地里跋涉了三千里来到了这里,就是为救援索伦诸部兄弟们而来。”李信说道。
  从尼布楚到雅克萨,还有一千六百里。如果急行军,驯鹿和雪撬犬能够以一天四百里的速度急行军赶往救援,一千六百里,只要补给充足,大汉帝国的西波尔远征军五千战士,能够在四天后赶到。
  “我已经迫不急待的想要看到女真人看到大汉的旗帜飘扬在雅克萨城头时,他们的精彩表情了,哈哈哈!”
第六百四十二章
媚中日奸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戎就是战争,战争是国家之大事。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随着乌思藏的归顺,准噶尔部的西进,笼罩在西北的战争阴云已经散去。但大汉的东海上,战火却又燃起。
  从去年就决定了征讨倭人,到了烟花三月,战争终于开始了。
  暮春三月中,由钦天监正汤若望亲自选定的吉日,征倭开始。
  刘钧一早去太庙拜祭,祈求战争的顺利。
  东征这一战,虽然朝廷上上下下都认为是三个手指捏田螺,手到擒来,但这战关系巨大。这一战打好了,大汉将从日本掳回千万甚至亿计的白银,夺回大量的金和铜,还将掳回大量的人口。
  不论是金银铜还是人口,都能为大汉帝国的快速发展提供腾飞的动力。
  从去年到现在,朝廷东征准备了足有大半年,该准备的都已经准备了。不论是战舰兵船,还是武器装备,甚至是粮草补给,基本上都已经到位了。
  大汉的东征大军,如今已经云集在平户、对马、巨济、琉球等地,虽然名为跨海东征,实际上在大汉早就控制了日本九州岛边上的这些大岛,建起了军港和前进基地后,这场战争已经不再是跨海东征,而是一场就在日本家门口发起的战争。
  箭已离弦,现在刘钧能做的就是等待着战事的进展,等待着前线将士们的好消息,等待着从日本运回的各种战利品。
  选择在三月发起进攻,不仅仅是因为这是吉日,也因为三月没有台风。海上做战,最怕的就是风暴,而到夏季海上多风暴,哪怕以大汉海军之强,也还无法抵抗天地之怒,承受大海的风暴。
  当年元朝渡海征日本,就是遇台风而失败。
  长崎,旧为九州肥前国之地,距离平户岛不远。
  早前,平户为日本对外的海贸商港,后平户租界给大汉,日本开放诸港口。幕府把对外贸易中心从平户移往长崎。
  长崎隶属于佐贺藩,由肥前锅岛家控制。此时的藩主锅岛胜茂年过六十,日本大名。在龙造寺家断绝后,成为三十五万七千石的大名。
  他在关原之战时本从属西军,后倒戈,从德川家康处得到了肥前的支配权,建立了佐贺藩佐贺城,并与福冈藩轮流负责长崎的警备工作,监视平户、对马等租界的汉军。
  不过佐贺藩名面上是三十五万七千石大名,但实际上,锅岛胜茂将三子分封至小城,鹿岛,莲池三地,成立“锅岛御三家”,而锅岛氏的家老多久、武雄、谏早、须古拥有其自治领,使得佐贺藩实际石高并不高。
  自繁华的商港平户租界给了大汉后,长崎成了日本对外开放商港中最热闹的商港。许多日本的物产运至此出售给中国商人,当日本禁银铜出口后,许多日本大铜商,开始在这里向中国商人暗中走私出口银铜,走私贸易在佐贺藩大名锅岛家的暗中支持下,使得长崎越发的繁华起来。
  只不过此时,往日热闹无比的长崎港、长崎湾却一片死寂。
  失去了源源不断进出的大汉商船,没有了中国商船运来的各种唐货,长崎的市场立即就死了,堆积极在长崎的各种日本商货,也再运不出去了。就连以往火爆无比的银铜走私,此时也已经完全断了。
  各大铜商们堆积在库房中的无数铜块,这些以往最抢销的走私品,此时也无人问津。
  港口码头,那无数靠卸货装货运货的日本工人,长崎城里的那些饭店、客栈、茶楼、青楼,也全都没有了往日的欢声笑语。
  长崎的日本商民突然发现,当唐国商船不再来后,长崎濒临死亡了。
  此时的长崎,无数的人都靠着海贸过日子。不但长崎,整个日本多少人靠着与中国的贸易过日子。
  日本无数的银铜矿,所产出的银铜都指望着出售给中国商人换取唐货。日本的战国结束没多久,工商业基本上还没有成形,他们对于中国的工商品需求极大,从生丝到各种茶糖等等。
  没有了中国船带中国货过来,贵族们的平日里的舒适日子甚至都维持不下去了。没有茶缺少糖,连丝绸衣料也没有了,更没有了香料、瓷器、玻璃制品以及自鸣钟等物。
  六十一岁的佐贺藩大名锅岛胜茂冷眼打量着冷清的长崎,满眼都是死寂。
  这个历经沉浮的大名,这个老狐狸此时心里也感到一阵阵的惊慌不安。
  这一切的一切,都表明,战争已经来临了。
  他们之前在玩火,现在引火烧身了。
  佐贺藩借助长崎开商站之机,成功的从中得到了许多利益,特别是通过暗中主导银铜走私贸易,佐贺藩得到了大笔收益。
  可是现在,源源不断的收益没有了,战争却来临了。
  佐贺藩与松浦藩相邻,对于占据平户、对马等五岛的汉军实力有很清醒的认知,他们根本无法与大汉对战。
  当年吉臣秀吉带着他们远征朝鲜,那时他们强的也仅是陆上部队,他们的水师连朝鲜棒子的龟船都打不过,更别说如今大汉海军这种巨舰大炮了。
  锅岛常茂已经下令集结佐贺藩的武士和民兵,并把所有的船只都集结在了长崎港。他一面集结兵马,一面却又严令不许擅动,所有的船只都呆在港中,不得他命令,一艘也不许离港。
  更不许佐贺藩有任何对汉军的挑衅举动。
  锅岛常茂看着这种死寂,一个劲的低叹,“那些该死的家伙,我早就说过他们在玩火,可他们却偏偏要挑衅汉军,这下好了,终于引火烧身了,现在又要如何安抚住汉军?谁能安抚的了?”
  锅岛以前就向江户进言过,不宜挑衅大汉。
  可惜,江户根本没人理会他,虽然他是三十多万石的大名,但在江户幕府,实行的虽是幕藩体制,由幕府和藩镇共同管理国家。但藩镇也有不同的阶层,那些将军的亲属同族,领地被封在近畿附近,是为亲藩。
  而那些早年跟随德川家征战四方的家臣,也就是在关原之战前就归顺的大名,被称为谱代大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9/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