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6/697

  这次的虎头山巡检司遇伏,很有可能只是一次试探性的进攻,或者只是一次前哨战,但局势越来越不好了,仅隔着一道山岭的回左五营随时都有可能大举杀过来。
  梅之焕虽致仕多年了,他也管不到朝廷布局,可对于鄂东这一块,他却是有守护的责任的。
  老回回的回左五营如果要去襄阳与张献忠、罗汝才会师,直接经过鄂东是最便捷的。不过虽然现在老回回与鄂东仅隔着一座大别山,可这大山却不是这么好翻越的,尤其如果是一支携带着老营家眷妇孺孩子辎重的大股流寇队伍。
  在大别山的西面,是无数的关隘,把守着与东面的南直隶地区和北面的河南地区的连接通道。如果他们能守住这些关隘,那老回回的马左五营虽然贼多势众,可也不是那么好轻易攻入蕲黄的。
  如果紧守住这一线山口,老回回就只能往北入河南,然后西入南阳再南下襄阳与献贼等会合。
  他们并不是没有半点机会,虽然依靠指望不了地方的卫所军和朝廷的剿匪官军,可如果蕲黄的士绅乡民能够团结一心,一样还有机会能把贼人拒之于外。野战也许他们不如流贼那般机动流窜,可如果是固关自守,却还是有很大机会的。
  毕竟这是保卫自己的家园,不论是官员还是乡绅还是商贾农夫,每个人都责无旁贷。
  不过如果要守,那就得需要调些兵马过来加强北面的这些关隘了。除了麻城的五道关隘,其它诸县内的边界关隘也得调人加强防守。
  黄州府内有十六个巡检司,每个巡检司几乎都是设置在与河南或南直隶的交界之地,全都占据着关津要隘,也将是阻挡贼匪的前线。
  而这其中,眼下这个虎头关巡检也处于重中之重,处于极重要的位置。这次贼人来袭,估计也是因为此地重要。而现在虎头关巡检弓手虽得刘钧解救,可也是元气大伤。而且虎头关巡检原来都只有二十个弓手,人手太少了,一旦贼人大举来袭,他们根本挡不住。
  梅之焕又看了刘钧一眼,这个小伙子不错,年轻可却勇猛,还不失智谋,两次剿匪战斗,表现可圈可点。尤其是这次,仅带着百余新兵就敢过来增援,这份胆识了得,而他还打赢了,那就不光是胆识了得,而是本事了得了。
  想到这里,梅之焕心里突然有了一个决定。
  他转头对着知县陆晋锡低声说了几句话,陆知县不住点头。
  “现在宣布吗?”陆晋锡问,对于梅之焕的话,他还是很慎重对待的。他很清楚,要想在麻城做好这个知县,第一就得听好梅之焕的话。
  梅之焕点了点头,事不宜迟。
  陆晋锡起身,咳嗽了一声,将大家的目光吸引过来,然后大声道,“我现在宣布一件事,见于虎头关巡检赵大谷的失职行为,导致了此次虎头关巡检司的重大损失,本官现在宣布,暂免赵大谷的虎头关巡检一职,等候上面的最终处置。在赵大谷免职到新巡检正式任命之前这段时间,就由九头鸟队的刘钧队长署虎头关巡检一职。”
  署,表示暂任、代理某一官职。陆晋锡之意,是要让刘钧暂任代理虎头关巡检了。
  这个任命一出,大家都十分意外。
  赵大谷更是脸胀的通红,可最终只是低下了头,什么话也没有说出口。这次他确实有失职,而且陆知县宣布这个命令前是听了梅之焕的话后,很明显这个免职命令其实是梅之焕的意思。在麻城,梅之焕就跟太上皇一样,他的话比县令的命令还要管用,既然他要免自己,他根本反对不了。
  刘钧也很意外,代理虎头关巡检,他之前还真没想过。他觉得有些对不住这位赵巡检,好心来帮忙解围救援,结果却把人家的官职给抢了。另外,他心里还有些疑惑,巡检好歹也是九品官吧,哪怕是个从九品,到底是个官啊,陆知县一个七品的县令,他有这个资格罢免任命一县巡检?
  陆知县径自宣布了命令,没有人反对。
  一阵掌声中,刘钧就这么稀里糊涂的从一个乡勇队副转而成为了一个朝廷巡检。
  刘钧小心的对身边的李春江问,“这也行吗?”
  “什么行不行?”
  “就是巡检是朝廷命官吧,陆知县没资格罢免任命吧?”刘钧提出自己的疑问。
  李春江轻笑,“你想多了,其实这巡检吧,虽然身上挂着从九品的衔,其实早就成了杂任官。你知道杂任官吧?”
  刘钧点头,这他还是知道的。杂任官就相当于流外,就是没有品级的官,不在九品官之内。比如县里的典史,在明以前,县衙里有县尉的设置,负责捕盗治安之类的。但明朝取消了县尉这个官职,原来县尉的职事,则由一个典史负责,另外有部份则归于巡检。典史是佐吏,但没品级,属流外官。
  巡检一开始是品官的,一旦确定在某地设立巡检司后,工部负责建造衙门吏部负责铨选官员礼部负责铸印并行移有司。不过巡检司裁撤不定,到了后来,其实已经早不如明初之时了。
  洪武时期,巡检一度是正九品,洪武三十年后定为了从九品,后来又降为杂职之列。巡检司也从原来隶属于地方军队转隶于地方官府。
  担任巡检的官员也从早期的军官,转而由县衙吏员或者临生和文武生员担任。大明如今的数千名正副从九品巡检,绝大多数是由监生出任巡检,其次则是吏员,再就是文武生员。
  巡检三年一任,如果干的好可以升为正九品,但却很难得到实升职位,巡检能升到县丞、知县的,千不足一。往往一干好多年都还是个巡检,只是平调来去,或者调到州府官衙当个闲散小官。
  一般人都不愿意当巡检,干的累待遇低还没有升迁前景。到如今,巡检的任命甚至可以由县里知县任免,远不如县丞主簿这些佐官。
  现在陆晋锡一句话把赵大谷免职了,居然也属于正常流程,他只需要回头再补一道折子上呈到黄州府,等候批复通过就可以了。他任命刘钧为代理巡检,虽有些不太合规矩,可在现在这种情况下,却也属于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的权宜之计,同样是有效的。若是知府能批复同意,刘钧甚至可以直接由代理变成真正的巡检,根本不需要经过湖广三司或者更高级的吏部衙门,用不着。
  “继业,当此多事之秋,每个人都应当尽力而为,越是有责任的人就越当多担责任。巡检只是个不入流的杂任之职,你也不必太在意,先干着,只是为了方便你移部驻守此处。从今天起,你的九头鸟马队就移驻虎头关了。我听说你又招募了一百余新兵,这样,从今天起,你们九头鸟马队就升格为九头鸟团。”梅之焕对刘钧语重心长的道。
  刘钧代理虎头关巡检一职,以后就驻守虎头关,这座衙门就是他的营地官厅了。不过梅之焕调刘钧来,也是因为虎头关那剩下的几个弓手顶不了用,才把九头鸟调过来。以后刘钧虽然是巡检,但实际上他能依靠的还是他自己的九头鸟团。
  九头鸟团算是刘钧的私人家丁,不占巡检司弓手之数。
  朝廷巡检司的弓手都有定例,弓手们的来源都必须是县内纳粮达到一定数量的家族青壮子弟,而且弓手的薪水也是由县衙所发,每年只有七两工食银。不把九头鸟队员编为弓手,也是为方便刘钧做事。
  甚至最后梅之焕干脆又让陆晋锡下了一道命令,现在虎头关的副巡检、书吏、胥吏、弓手,全都清退,让他们回家,虎头关不再要原来的那些老人。虎头关巡检司以后就由刘钧带着九头鸟负责,至于原来弓手胥吏们的那点薪水和工食银子,以后全都如数拨给刘钧。
  总之,以后虎头关巡检司的衙门还在,可实际上却改由九头鸟团驻守。
  “你有什么要求没有,提出来,我尽量满足你。”梅之焕问刘钧。
  刘钧想了想,现在九头鸟有新老成员二百余人,如今移驻虎头关,他打算再招募点人,凑成一司三局的格局,除了中军局外,分为左右各一局,其中一个骑兵局辖三旗九队马队,一个步兵局辖三旗九队步兵队。全团除中军的炮火支援外,将拥有十八个标准的战兵队。
  队伍一下子会扩张不少,原本他是不想扩张这么快的,可既然如今移驻虎头关,而且这里随时有回左五营大股贼寇的进军,刘钧就不得不加大些步子。
  不过这样一来,队伍的装备就需要跟着购进了。如今的九头鸟装备全都靠外面采买,也只能依靠梅之焕了。一边考虑着如何采购需要的军械火药,刘钧也一边在想着,自己也得开始想办法筹备建立自己的军械火药制作生产了,总依靠别人,这总不是长久的事。
第七十四章
一席之位
  天黑前,又陆续有几支乡勇奉命赶来。东边的回左五营流匪有越界入寇的可能,这个消息一传出,各乡镇的地主豪绅们都坐不住了,若是让这些流匪攻入了鄂东,那大家都得玩完。因此梅之焕号令一下,各家都是争相召集了自家的家丁壮仆,一队队的赶来北边。
  虎头关巡检司衙门内外火光一片,一支支的人马安营扎寨,好不热闹。
  刘钧让人在衙门大门外空地上架起了十几口大锅,熊熊的灶燃烧着,锅里炖着满满的全是大块的马肉。都是之前战场上贼人的死马伤马,刘钧也没浪费,走时全都宰了肢解带了回来。
  聚集前来的乡勇不下千人,梅之焕与一众带队的乡绅还有陆县令等在官厅里商议。天黑后,湖广下江防道兵备道赵诚也带着一队家丁策马赶到了。
  赵诚的衙门不在黄州府,而在蕲州,他接到警讯后,也坐不住了,立即飞马赶来。虽然整个鄂东一带在军事方面他都是最大的官,可真正要守好蕲黄一府八县一州,却还得依仗各地的豪绅们,其中豪绅中又都是以梅之焕为首的。出这么大事,他只能放下身段主动来找梅之焕了。
  赵诚进来与梅之焕先寒喧了几句,然后目光转到刘钧身上,“贤侄了得,歧亭一别这才几日,居然又立新功。”
  “大人谬赞了。”刘钧谦虚道。
  赵诚落座,神情转为严肃,“梅公,回左五营真的准备侵入我蕲黄吗?”
  “很有这种可能。”梅之焕回道,然后向赵诚介绍了下自己等人刚才的一些商议打算。赵诚一边点一边点头,对于梅之焕等人提出的要布兵边界,严防死守,坚决不让贼匪入境的计划也完全支持。
  陆晋锡这个时候也把他罢免了原虎头关巡检赵大谷的官职,特命刘钧暂代巡检一职的事情向他禀报。赵诚没有反对,道,“陆知县的这个任免很合适,刘继业和九头鸟的本事大家都看在眼里,有这样优秀的年轻人和那优秀的队伍把守这个重要的虎头关,非常合适。”
  有兵备道员的这一句话,刘钧的巡检之位算是坐实了。
  在这个山里的巡检衙门官厅里,由兵备道赵诚主持,梅之焕、陆晋锡等重要乡绅们参与,一场重要的军事部署会议就此召开。原本刘钧是没有参与这等包括一府八县一州的军区作战会议的。
  不过现在他是虎头头巡检了,同时又是这会议地的东道主,又接连两次大显神威,又得兵备道和梅公的赏识,因此他也算的上是新贵了。
  在官厅末尾也有他的一席之位。
  虽只是一个杂任官,从九品,实际上刘钧还是很高兴的。巡检是很多人不屑的官职,没什么升迁前途。可那是对于那些有良好出身的士人来说,能考上举人进士的,自然瞧不上一个巡检。
  可对于刘钧这种没什么家族背景,同时也仅是一个扩张的武学生员来说,现在能够当上这个代理巡检却绝对期望的。
  做了这个巡检,他就从民转官,这一步无数人一辈子也跨越不了。现在刘钧成功跨过来了,从九品,最低的品级了,可再低也是官不是。
  何况在一个县中,巡检还被人称为辣官,被指为很有威严,比起驿丞这样的苦官,教谕这样的酸官,强的多了。
  当上了巡检,就从此有了晋身之资。
  何况,他还有了一块真正的地盘,有了自己的衙门,在麻城一县之中,也算是个小封疆大吏了,起码,他这个虎头关巡检不但镇守着虎头关,而且管辖区还包括整个太平乡,甚至太平驿这个驿站也是直属于他的管辖之中的。
  这一切都是他自己挣来的,但也与当下的时局有关。若不是大股贼匪犯境,他也没有这个机会能取代赵巡检。此外也主要是因为歧亭和这次的两次与贼匪作战表现极好,又有梅之焕与李家的支持,他坐上这个位子也就水到渠成。
  当然,本来九头鸟的队长是李春江,不过李春江一个解元,马上又要去参加进士考试,是不可能来担任这样一个巡检小官的。
  晚上的会议讨论了许久,赵诚与梅之焕两个人为主,制定了一个详细的蕲黄地区防御部署,在这个会上,刘钧虽然也是在会,但基本上没发表什么意见,也轮不到他来说话。这是涉及一府八县一州的作战部署,他一个麻城县下小小巡检,管不了那么多。
  会议结束后,赵诚和梅之焕两个一起叫刘钧过去,一桌吃饭。期间赵诚也问了一些刘钧的打算,刘钧只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淹。不过他倒也跟赵诚提了一个请求。
  “赵大谷这次虽有失职,但我看的出他还是个不错的人,虽被十倍之贼伏击围困,可却也没有投降,坚持抵抗到底,我想请赵兵宪给他一个机会。”
  “你有什么打算?”赵诚问。一个小小的巡检的前途,他不在意,不过既然是刘钧提出来的,他倒也不介意给赵大谷一个机会。
  “我想让赵大谷去太平驿,他的弓手也让他带过去,再补充一部份。太平驿负责邮驿通传,十分重要,不容有失,赵大谷还是很有能力的。让他去太平驿做驿丞,一边能保持太平驿的运转,一面还可以让他训练一些驿卒,关键时候也能做为对虎头关的协助支持力量。”
  太平驿虽然只是一个驿站,但却也很重要,大明的驿传系统分为驿站、递运所、急递铺三种。驿站又分马驿、水驿、水马驿三种,分布在各地交通枢纽或通衢大道,专用于接送使客、飞报军情。
  而递运所则是各地水陆码头和交通要道上设立,专管军用物资和贡物的运送。
  急递铺每县皆有,专管公文传递。
  设置上很清楚分明,驿站一般六七十里一个,负责的是接待往来官员、飞报军情。驿站一般较大,有客房可供官员落脚住宿,还负责住宿官员的食物餐饮,另外还养有不少的驿马,专门用于传递军情。
  递运所则相当于专门运送物资的快运。
  急递铺则是十里一铺,一般没马,专门用于传递各种公文,铺兵步行送件,各铺上下接递传送,各负责十里。
  麻城有三个驿站,中馆驿、太平驿还有一个亭川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6/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