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5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7/697

  除了少量的田地种了稻谷,吴家其余的田地都种了甘蔗,他们还买了轧糖机,开了炼糖厂。
  虽然台湾官府鼓励移民们种植水稻,甚至给种植水稻的田地给予减税和补贴的鼓励措施,但如今蔗糖依然是利润极高,就如江南地区普遍种桑养蚕一样,在台湾种植甘蔗也非常划算。而且种植甘蔗,比起种植水稻要简单的多,也轻松不少。
  现在台湾的甘蔗种植已经形成规模,成为大汉最大的甘蔗产区,全岛上遍地都是甘蔗种植园,大大小小的制糖厂都有一百多家。
  每年生产的蔗糖吸引了无数的大陆商人以及吕宋和爪哇等地的西班牙、荷兰等欧洲商人前来购糖。
  不过往年台湾蔗糖最大的买家还是日本人,日本人对蔗糖需求极高,仅次于大陆的生丝,甚至还排在了茶叶以及欧洲的香料之前。
  销往日本的蔗糖也是很赚钱的,尤其是吴家以前自己的船运糖过去。在台湾收购蔗糖,去年冰糖收购价是每百斤一担七块银元,贩日本售价十四块。
  白砂糖每担四块,售价十二块。
  红糖两块八在台湾收购,到日本出售价为十块。
  冰糖毛利润能达到百分之百,白砂糖和红糖都能达到百分之二百。
  这样的生意当然谁都愿意做,因此今年台湾的甘蔗种植面积更广,连制糖厂都增加了几十家,许多人都在等着今年的甘蔗收获,然后制成糖后运往日本大赚一笔。去年荷兰人和西班牙人、英国人都没有从大汉收购到多少蔗糖,尤其是在台湾收的更少。
  今年许多西夷也早早过来,想要预定蔗糖,价格也提升了许多。
  原本眼看着今年的甘蔗肯定会是个好收成,也会是个好收入。
  可朝廷的东征日本,却让吴家有些叹气。
  由于战事,朝廷已经全面封锁了日本沿海,除了有朝廷特别许可证,要不然其它船根本过不去,贸易更是完全被禁止了。
  不但吴家的铜走私买卖做不成了,现在连蔗糖也肯定没法再卖到日本去了。
  朝廷已经占领了九州和四国两大岛,还刚攻下了中国地方的石见银山,朝廷一路高歌猛进,捷报频传,可吴家父子却不觉得这是什么好消息。
  失去了日本这一个巨大的蔗糖市场,他们的甘蔗虽然还可以销给西夷,但价格肯定就会有所回落。
  那些鬼佬说不定还会趁机杀价。
  已经有几批日本人被迁来台湾,被安置在全岛各个地方,大员也有不少日本移民,其中部份在城里各个工坊里,也有一些被安置垦荒种植,吴家旁边就有一个日本安置村,大约有百来户几百口人。
  “如果到时鬼佬敢趁机杀价,那我们就把糖销到大陆去。”吴襄当年没投军之前,那也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他的商业眼光还是不错的,相比起日本这个市场,大陆的市场更大。毕竟有两万万多人口,如今中原安定,百姓负担减轻,生活都还不错。
  糖这个东西,虽然不如盐一样是必需品,但也确实是个很好的调味品,喜欢吃甜的人也很多。
  就算糖价不便宜,可一斤红糖售价也不过一角多钱,以大汉的庞大人口,就算不是人人购买,可依然会是个庞大的需求。
  吴襄对于糖的销售并不愁。
  “听说荷兰人在巴达维亚也开始在种蔗。”吴三桂道。
  吴襄对此却只是冷笑,“他们种不成气候的,种甘蔗不但需要土地,还需要人口,尤其甘蔗种成收获后,还得经过炼制,需求的人力不少。荷兰人在南洋虽然占了块地盘,建了商港,可却唯独缺人。过去那些年,因为中原混乱,许多百姓不得不下南洋讨饭吃,在南洋忍受着很高的税收,做着繁重的苦力,拿着微薄的收入。”
  “但现在不一样了,中原安稳了,尤其是朝廷拓边移民,那些在老家没地没业的,只要报个名,就有朝廷帮着帮他们移到边疆,分地垦荒,日本不比下南洋有奔头?就说早两年那些移来台湾的人吧,现在他们的生活不比当年在中原逃亡流荡的时候好上百倍千倍?谁还愿意去爪哇、吕宋给荷兰人、西班牙人种甘蔗?一年给他们白干?或者等哪天,这些鬼佬一个不高兴,就对我汉民来一次屠杀?”
  诚如吴襄所说的,当年确实有许多广东、福建的百姓下南洋讨生活,可如今除了一些继续在南洋做生意的人,其余大多数的侨民,哪怕是已经在南洋生活了好几代的侨民,都在知道了中原的新状况好,都赶着迁回了中原。
  在南洋,绝大多数人都只是苦力,毫无希望。就算是有过的不错的富商,也并不真正的安稳。
  那些西夷鬼佬想种甘蔗,以自己生产蔗糖,来满足欧洲的需求,想要赚这蔗糖的贸易之利,但他们却缺少人。没有了勤劳的汉人侨民,他们在南洋能找到多少人种植甘蔗?
  他们可不是大汉,中原最不缺的就是人口,几年时间,台湾就移来了几百万人。可像巴达维亚那样的殖民商站,虽然商业贸易很繁华,但他们做的是贸易,种植就又不一样了,他们没人。
  吴三桂却若有所思。
  “父亲,我觉得这是一个机会。”
  “什么机会?”
  吴三桂笑着道,“如今荷兰等西夷海商需求最大的几样东方商品,一是生丝,二就是蔗糖,第三是香料,第四是茶叶,然后才是瓷器、黄金等物。生丝这东西,主要是江南的商人们垄断了,尤其是被皇帝的东印度公司所控制,外贸这块我们插不到手,没有货源。台湾也不产茶叶,我们也做不了这买卖。”
  “但糖不同啊,我们台湾现在已经是大汉最大的蔗糖产地,比福建、广东的甘蔗种植都多,产量都大。福建广东的蔗糖还主要供应内地,我们台湾的蔗糖以前主要供应日本。就算是现在日本市场断了,可我们也还可以供应内地,鬼佬们依然弄不到多少蔗糖。”
  “如此看来,鬼佬们想自己种甘蔗并不是奇怪的事情,据说皇帝的东印度公司的船,把福建广东的蔗糖运去波斯,毛利润高达百分之九百,想想都令人疯狂。而荷兰人以前把糖运回荷兰拍卖,毛利润也能达到百分之四百。鬼佬肯定不愿意放弃这么大利润的蔗糖贸易的。他们在大汉买不到糖,便只能自己种植生产了。”
  “可是他们又缺少种植的人手。”
  听到这里,吴襄终于明白儿子想说的是什么了。
  “贩奴?”
  “没错,向鬼佬们贩奴,肯定大有利润。”
  贩奴当然有利可图,但问题是哪来的奴隶可贩?现在可不是早些年,早些年中原有大量流民,吃不饱饭的人无数。不管是骗还是哄,或者是向那些贼寇或者是官兵都能买的到。
  “爹,你怎么就忘记倭人了。”吴三桂提醒父亲。
  这下吴襄明白过来了,日本正在打仗呢,大汉皇帝亲征日本,日本根本抗拒不了。
  吴三桂这时把自己的计划向父亲娓娓道来,九州和四国两大岛已经为大汉官军所占,并且已经开始把那些地方的日本人移民中原,他们是没有机会了。但是日本的本岛上还没攻下啊。
  “咱们家有现成的船队,还有船员水手,都是可靠之人。咱们又是惯走日本航线的,趁现在日本兵慌马乱的,咱们也趁火打劫,混水摸鱼,把船开到日本沿海,袭击一些渔村,捕奴的时候,还能顺便抢一把。”
  “这个,怕是朝廷不会允许吧?”吴襄有些担忧的问道。
  “咱们可以去申请一张私掠许可证,只要有了这个证,我们就是大汉的民兵了,就能在日本交战区里劫掠日本人。最多不过是要高价办这张许可证,另外每次劫掠后要向朝廷报备,并上缴分成以及所得税而已。我算过了,就算扣除这些成本,咱们依然能有利可图。”
  “那个私掠许可,不是那些外籍军团的特权吗?”吴襄有些不确定的问道。
  “一样的,只不过他们是佣兵,我们这算是民兵。”
  “还是先打听清楚,如果真的可行,那么就可以试试。”
第六百五十九章
德川乌龟
  长崎。
  刘钧依然还在日本,长崎商港,此时已经成了皇帝的临时行在。工兵部队甚至加急赶筑了一座临时的行宫,并在周围筑起了数座棱堡护卫,港口也停泊着皇家特遣舰队第五分舰队,附近海面上皇家特遣舰队第六分舰队一直巡弋。
  此时已经进入了八月,入秋。
  帝国海军一直在广岛钓鱼,试图引诱德川氏的主力前来救援,可惜的是,德川家光似乎已经打定主意,要紧守江户,坚决不中汉军的调虎离山之计。他不但把自己的天领上的民兵召集起来,还把自己的旗本全都集结到了江户一带,甚至还派人从京都把外甥女明正女天皇也给接到了江户。
  德川氏这种乌龟做派,使得广岛的中国地方的各藩主大失所望。他们不得不面对着皇协军的全面登陆本州岛作战,又有外籍军团在后方的袭扰,却久等不见幕府援军。
  偏偏不久后,大汉的帝国海军又在一次海上风暴之后,大举进攻四国岛,岛上的几个大名都只是小藩,实力不强,很快就被击败投降。
  四国岛被攻占后,中国地方的大名们顿时陷入三面包围的情况之中,当帝国海军和外籍军团开始袭击他们的领地后,集结于广岛的联军终于坐不住了,开始撤退。
  皇协军发起猛攻,得到帝国海兵协助的皇协军一举击溃了广岛的中国地方联军,紧接着就是大溃败和大追击。
  最终,中国地方的诸藩大名,不得不率从投降。
  汉军一举推进到近畿一带。
  此时日本已经有近半领土失陷了,德川氏却依然还紧守着江户一带。面对着汉军下一步就可能进攻京都,德川氏却依然龟缩不出。
  “德川家光深得其祖德川家康的忍字诀啊。”刘钧也不由的对这个人大为惊叹,以往得到的情报都是德川家光行事武断,有点刚愎自用的感觉。可现在,这家伙手握着起码二十万兵力,却能一直忍到现在,充分的说明了这人很有诚府。
  “之前枢密院的参谋长们都一致认定,德川家光忍不了多久,一旦中国地方失守,他们必定会来坚守近畿地方,还说他肯定不会让京都失守。可是现在,德川家光只是把自己的外甥女明正天皇和公卿贵族们接走了,却依然没有向近畿派兵。”
  江户那边的反应确实出乎许多人的意料。
  “现在的局面来看,德川家光不守京畿,那很可能也不会守关原,他这意图很明显了,就是要紧守江户老巢,跟我们撑到底了。”
  关原也称为不破关口。
  关原是由北面伊吹山,西面笹尾山、天满山,西南方向的松尾山,东南方向的南宫山所围成的东西四公里、南北两公里的盆地。是连接西北方向的北陆道、东南方向的伊势的要道,是进行野战的绝好场地。日本的关东、关西主要就是指以关原为界限,以东称为关东,以西就是关西了。
  当年德川家康便是凭着在关原的合战,以弱胜强,击败西军,最终成为天下人。
  可是如今,德川氏却连出兵关原的勇气都没有了。
  “只能说德川家光其实还是有点眼光的,他知道就算千里迢迢来增援也没用。大汉帝国的海军是个无解难题,有帝国海军在,他就根本无法轻离江户,要不然,他一离开,我们后脚就能抄他老巢。现在他坚守着江户,估计就是还心存最后一丝侥幸了,期待到时能够集幕府之力,能守住江户了。”
  不对刘钧对于江户幕府的这种侥幸之心只能呵呵,若以为这样就能守住那真是痴人说梦了。
  如今的大汉与日本根本就是两个时代的国家,虽然日本也有两千多万人口,说来也是这个时代强大的国家之一,尤其是日本已经在江户幕府手里完成统一数十年。可两国的差距还是太大了,一个还是冷兵器时代,一个却已经进入了坚舰大炮的热武时代了。
  特别是对于日本这个一个岛国来说,连点战略防御纵深都没有,不管怎么守,都是破绽百出。
  不过刘钧倒也不着急。
  现在的情况,比预计要顺利的多,原本计划可能得十年彻底吞并日本,现在看来,最多三年就行了。
  “既然德川氏愿意当乌龟自欺欺人的龟缩在江户,那就不必管他。我们按我们的计划走,一步步推进蚕食,最重要的还是移民。每占领一处,就把倭人迁走,然后从中原移民过来。”
  大部份的日本人都得迁走,少部份人留下,用以修路、筑城、挖矿,以加强大汉对日本占领区的统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7/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