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5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8/697

  “给京师内阁元辅再去封信,让他们加快准备好迁来日本的移民百姓,四国并入九州省内,目前九州省共设五个府,我的要求是今年每个府必须移民十万进来,在今后几年内,还要陆续移民,每个府至少得达到二十万人,这样九州省,最少也得有一百万移民。”
  移民并不一定全是汉民,但应当以汉民为主,另外从西南川贵和中南的云南大理老挝等地移部份少民过来。
  因为这里有现成的日本人留下的藩城、村庄,房屋等都是现成的,田地也都是熟地,因此往日本移民会比移民其它边疆地区拓荒要简单许多。
  人来了后,就能有房屋有田地。
  “各藩城里的商铺,也可以招租出售,只要有百姓愿来租赁购买经商,可以给予优惠,减免一些税务。”
  刘钧计划先从西再到东安置移民,先把九州安置好,再安置四国,然后再往本州的中国地方,再近畿地方。
  “既然德川不肯露头,那就在年前把近畿地区拿下,京都、大坂都给拿下,一直推进到关原吧。拿下关原之后,今年就暂停东军,等我们先消化掉九州、四国、中国和关西再说。明年我们再进军中部和关东以及东北和北海道。”
  “外籍军团也需要停下来吗?”
  刘钧想了想,“他们就不必停下来了,让他们到中部和关东等地继续袭扰,不能让倭人安稳。”
  “陛下,还有一事,最近日本中部地方和关东地方等地沿海,出现了不少自发民兵,他们驾着船只,沿海劫掠。抢劫日本渔村,夺取钱财,甚至还掳人为奴。”
  “自称民兵?”刘钧笑了笑,他很明白这里面究竟是怎么回事,不过是趁机发战争财,混水摸鱼而已。
  不过他也没打算制止。
  “还是老规矩,这些民兵愿意自发前来助战也行,但不能胡来。首先,他们依然得到官府申报,申请私掠许可证,获得审核通过拿到许可证后,才能到指定的日本区域活动。另外,他们所有的劫掠所得,必须得向朝廷申报,并如实上缴分成以及所得税收。此外,所有捕获的俘虏,必须得如数上交朝廷,朝廷会给予相应的赏钱,禁止私下贩卖。”
  刘钧在新朝的诸项改革中,其中有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废除奴隶制。在刘钧看来,奴隶制就是君主集权制的死敌。
  毕竟奴隶是私有财产,他们既不享受国家的权利,当然也不承担国家的义务。他们甚至不效忠皇帝,只效忠奴隶主。这种情况,对于帝国朝廷和皇帝是很不利的,如果有钱人拥有的奴隶太多,那么极可能成为尾大不掉的势力,就如两晋隋唐时的世族一样,蓄有大量奴隶,形成极强的私人势力。
  因此刘钧是坚决禁止奴隶制度的,私人不得蓄奴,就连仆佣也只能是雇佣。
  不管是敌国俘虏还是罪犯,都不得发为奴隶,他们顶多只是犯人,刑期一过,依然是自由民。
  那些倭人,就曾有不少官员认为应当发为奴隶,或者永为贱民。但刘钧早废除了奴隶制度以及贱民制度,甚至把户籍分类分等也取消了,当然不可能再开倒车。
  对倭人最好的策略就是同化,而不是隔离。隔离,只是暂时把问题搁置,并不是解决。可同化,却能一劳永逸。就如历史上的契丹、鲜卑等族,也曾经强大无匹,可最终却完全融入同化汉人之中,再无鲜卑和契丹,只是汉人的一部份。
  刘钧相信,几代过后,到时不再有日本语言也不再有日本文字,日本和族的一切都将消失,他们说汉话写汉字穿汉服,与汉人过一样的节日,一样的生活习惯,从头到脚,从里到外,再没有一丝和族的影子。
  刘钧从来都认为,汉族并不是血统划分,而是文化。不管他是蒙古人也好,女真人也罢,甚至是和族,当他们完全接受汉文明,从里到外都如汉人一般无二,那他们便不再是什么蒙古女真或者和族人,他们都成了汉人。
  唯有如此,汉帝国才能真正的开放、强盛,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不过这也有个前提,那就是得彻底的扼杀掉他们过去的民族特性,包括他们的文化和传统。如果依然让他们保留着过去的传统,甚至保留着他们的语言、文字,那他们便仍不是汉人,只不过是隐藏在汉人中的寄生虫罢了,早晚会成隐患。
  这一代的倭人迁移到中原各地后,他们不能科举,不能参军,不能为官做吏。但到了下一步,可以从军为吏,到了第三代,就可以参加科举做官,然后就再无限制了。
  “陛下,广岛一战后,不少大名投降,这些人希望能加入皇协军中,是否许可?”
  刘钧摇摇头。
  “不,皇协军只维持十六个协的规模,永不再增加。战损后,可以补足,但不再额外接收。那些大名不管是不是真心归顺投降,我们都不再需要他们了。按老规矩,将他们甄别分类之后,装船送往中原,由各地接收安置吧。”
第六百六十章
一血
  “发现船只!”
  初秋的晨雾里,值夜里第二班的海军生周洪从望远镜里看到隐约的船帆,虽然只是一闪而逝,再寻找时已经看不到了,可他依然大声地喊道。
  另一名军官生立即过来,也拿起望远镜仔细的观察,可雾太浓,根本看不到什么。他向桅杆上的了望哨喊道,“看到什么?”
  了望哨回说什么也没有看到。
  “是否敲备战鼓?”
  “你是值星官,由你决定。”同伴道。
  周洪举起望远镜又在雾里寻找了一番,依然什么也没有发现。不过他还是转头喊道,“敲备战鼓!”
  急促而又激昂的鼓点响起,船上的所有人立即都被惊响。值班的军官手和水手们各自喊着命令备战,而在船舱里休息的水手和军官们也都立即披衣而起。
  船长室里,一名少年军官生小跑推开门,“舰长,备战鼓响了。”
  “我听到了,有敌情吗?”童海峰一边迅速的穿着靴子,一面问道。
  “值星官周洪发现了船帆,但并不确定,外面雾很大。”
  童海船赶到船首,“发现了什么?”
  “我也不确定是不是船,好像是,但雾太大,又找不到了。”
  听到这个回复,童海峰没有不满,反而拍了拍周洪的肩膀,“你做的对。”
  “打旗号,让舰队各船准备,编队航行,保护运输船!”
  不管是不是虚惊一场,童海峰都宁愿做了无用功,而不愿意真被敌舰摸到身边偷袭。他们此时已经到了鞑靼海峡,据情报显示,这里已经有俄国船活动。童海峰有一整个舰队,但他依然不会大意轻敌。
  由于是一整个舰队航行,而且还带着许多艘运输船,而他们又是头一次走这条航线,一路上还为了躲避两个风暴,而停岸靠港躲避,这一路过来,他们的速度并不算快。
  到了此时,还在鞑靼海峡里航行,距离黑龙江口还有段距离。
  雾很大,桅杆上得挂灯来传令。
  舰队开始转换为战斗阵形,运输舰在最中间,外面是五艘战舰,最外围则是单桅巡逻艇和二桅纵帆炮艇。
  军官们都拿着望远镜在搜寻着海面,甲板组和火炮组都各自待命,陆战队员也都上了甲板。
  各舰都静悄悄的,不发出一点声音。
  “我好像听到点什么声音!”
  桅杆上的了望哨喊道,“好像是鼓声!”
  童海峰一听,立即大为警觉。
  一艘单桅纵帆快艇往战舰划来,“前面,有一艘船,三桅船,挂着俄国旗!”
  这个消息,令船上所有的人都激动起来。海上航行都个多月了,终于发现敌舰了。
  “追上去,俘虏他,如果不肯投降,就轰沉他。”
  童海峰下达命令。
  两艘六级护卫舰立即加速冲过去,他们试图在俄国船发现他们之前,靠近并抢点上风。大汉的帝国海军,基本上战术核心,依然与欧洲各国差不多,海上遇敌,抢上风,然后靠近,进入射程之后,火力全开,猛轰。
  如果是舰队,则排成线列,排队炮轰。
  说来,海军的战术和陆军的战术都差不多,都是排队枪毙战术,尽量靠近,然后集中火力猛轰,另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抢上风。
  占上风这个词,也正是从这里来的。对于战舰来说,占据上风,就能更快。因为这个时代的战舰,全靠风帆借风力,因此上风将拥有极大的优势。另外,此时的火炮还不是无烟的,一旦开炮,就会有浓浓的烟雾摭蔽视线,占据上风,受到烟雾影响最小。
  很多时候,两艘同级军舰相遇,就是看谁能先抢到上风,有时为了抢占上风,甚至会相互追逐上许久。
  而如果是两支舰相遇,同样也是抢点上风,然后排成线列,拉近距离猛轰。
  两艘六级护卫舰的舰长经验都很丰富,船上的军士长和士官也都是些有着丰富经验的欧洲人,他们相当狡诈的乘着雾摸上去,成功的抢占了上风。
  还不等俄国船发现,他们已经发炮了。
  根本就没有什么劝降之类的,用这两个舰长的话说,这么好的机会,怎能错过。
  “装链弹,瞄准他们的桅杆,瞄准他们的主桅,我要一轮齐射就轰断他们的主桅!”
  风帆战舰,桅杆无比重要,尤其是主桅,当主桅断裂,这条船也就意味着失去了动力,只能任人宰割。
  舰长们没有用爆炸弹,这种炸弹太凶猛,一个不好,就容易把敌舰给击沉,因此他们都选择了更好的炮弹,链弹,大海上专门用于对付桅杆的炮弹。两颗实心铁弹用铁链连着,轰击出去后,一旦链条缠到桅杆,那桅杆将受到巨大的损害,甚至可能直接断裂。
  战舰已经把侧舷对着了那艘俄国船,炮手们熟练的开始装填链弹,在炮手们的指挥下,见习炮手、见习水手以及一些水手也都负责协助,数人一组,负责一架火炮。
  船上真正的炮手不多,而且炮手比炮少,一个炮手往往要负责船两侧舷上的各一门炮,因为在交战时,船上的大炮基本上一次只能一侧开炮,因此炮手们一人负责两边的两门炮。在放炮时,还会有甲板组的水手协助。
  仅仅用了一分多钟,炮手们已经带着他们的助手,完成了装填和瞄准,这个速度相当惊人,正是无数次训练的结果。
  “开火!”
  枪炮长和枪炮士官负责指挥,哨声响起,一门接一门的火炮点燃轰响,火炮向后猛的后窜,退出许远,经验丰富的炮手们早早就让到一边了。
  炮一停下,他们立即就开始把炮推着复位,继续装填。
  枪炮长拿着望远镜仔细的观察着对面的那条船。
  一发两发三发,火炮的命中率很高,尤其是这两条六级舰上的火炮数量很多,三十二门炮,就算只有一侧舷开炮,也够那条比他们小的多的俄国船受的了。
  嘎吱嘎吱的声音在炮声中显得很刺耳,可枪炮长却觉得这声音非常美妙,因为这个声音是桅杆断裂的声音。
  果然,嘎吱的声音中,就看到主桅猛的折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8/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