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5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4/697

  不过在京都的一座大宅里,陆维章却忙的不可开交。
  在他的面前桌案上,堆着山一般的报表。
  对于帝国东征军来说,战役已经暂时告一段落,他们可以放松,甚至能够轮流休假,享受一下海鲜和沙滩。
  但是对于陆维章和他手下的那一大群统计人员来说,却正最忙碌的时候。
  帝国已经攻占了日本近半地方,粗略统计,占领区的倭人就多达五百多万,这些人都将送进各集中营,然后经过一道道复杂的分类甄别手续,把详细的信息送去中原,等那边将收置安排的方案做好,他们又得把人分批的装船送过去。
  另外还得把这边的城镇、乡村等情况统治好,那么大地方的无数城池乡村都要登记在案,统计起来,要为即将到来的移民们做好接应安置工作。
  当然,还有无数的战利品得统计呢。
  各种各样的战利品,金银铜钱,珠宝玉器,粮食、牲畜、船只车马等等。
  缴获的各种物资中,仅货币一项就非常麻烦。日本实行的是金银铜三物货币,其中光是金,就有七种单位,银也有两种。再加上有不同时代铸造的不同货币,各种金银货币的含量不同,要把他们统计起来并不简单。
  但收获还是相当惊人的。
  陆维章不由的感叹,果然再独占垄断的对日贸易,也不如直接攻占所抢到的多啊。
  各种各样的物资有分类统计,陆维章面前就有各项物资的实步统计数字,虽然还不是最精确的,但已经大致不错了。
  到目前为止,帝国已经攻占了日本九州、四国、中国地方和关西地方。获得的人口多达五百多万,还不计入近三十万的皇协军和他们的家眷。
  缴获的粮食更是极为惊人,多达一千多万石。
  各种成色的黄金,以及黄金制品,多达百余万两。
  最多的还是白银和银制品,各种丁银、豆粒银以及银制品,整整多达五千多万两。
  各种珠玉宝石等,更是直接按箱算,缴获多达三千多箱。
  铜的收获更多,日本此时金银产量减少,铜矿却不断增加,此时日本国内走私铜商为主的铜商,同时开采着大约一百多座铜矿,其中一些大的铜矿每年产铜一百多万斤。
  在日本禁铜出口之前,日本每年对外出口的铜达到五百多万斤,而且每年还有大约三百万斤的剩余。
  这意味着日本每年达到八百多万斤的铜产量,相当的惊人。
  许多铜出口都是在长崎出口,而大贩则是一个重要的转运地。当汉军现在占领了关原以西地区后,长崎以及大坂等地仓库中积存的大量铜都被汉军夺得。
  汉军现在从日本夺得的铜足有两千多万斤。
  更别提,汉军还已经占领了几十家铜矿,这些铜矿每年至少能产铜数百万斤,这就是源源不断的奶牛。
  这大批的金、银、铜,也是最让朝廷上下关注的。
  百余万两的黄金,五千多万两的白银,还有两千多斤的铜,光是这个收获,已经让大汉大赚特赚了。
  如此大批的黄金和白银的收获,足以大大缓解如今帝国银行的准备金储备了。有了这么多的黄金白银,帝国可以铸造更多的金币和银元,甚至能以此做为准备金,发行更多安全无忧的银元券。
  而大量的铜料获得,也能让铸币厂源源不断的铸造更多的铜元。
  如今大汉稍稍有些通胀的局面,必然会大为缓解。
  至于珠玉宝石,生丝瓷器、布匹牲畜这些,都已经是锦上添花而已。
  “这些倭人还真是有钱。”
  陆维章发现,倭人比他预料的有钱的多,难道有人称日本为白银之国。谁能想到,这样的一个岛国,居然盛产黄金、白银,铜产量也这么大。
  而大汉这么大的一个帝国,黄金和白银产量却都很少,尤其是白银,以往每年只能产出几十万两而已,铜产量也严重不足。要不然,朝廷也不会那般全力的开发研究钢铁产业了,若不是有钢铁产业,用钢材铸炮,大汉连铸炮的铜都不够,更别说缺铜铸钱了。
  自唐宋以来,就一直制约着中原王朝货币量的铜产量和银产量,如今通过这次征倭,获得良好解决,尤其是等吞并日本后,大汉就将拥有极丰富的金银铜矿,到时能源源不断的开采,再不用完全指望着从南洋的西班牙或者东海上的日本人手里贸易进口了。
  大汉再不用担心如明末之时一样,会出现银荒了。
  另外还缴获了大量的铁料、硫磺等物,真是发财了。到了那些封藩大名和武士们手里缴获来的铠甲、武器等,并不怎么让朝廷看上眼。
  朝廷有自己完善的装备体系,和对应的战术体系,汉军中已经基本上不装备铠甲了,更别说刀剑。
  兵部正拟一个计划,陆军步兵们的步枪装备刺刀后,只再装备一把短刀,而不再装备腰刀。
  陆维章知道,大汉这次真的发财了。
  土地、人口、粮食、金银铜料,仅这四项物资的收获,就已经能让朝廷上下笑咧了嘴。这还仅是占领了半个日本,要是吞并整个日本,尤其是把最富饶的中部和关东地方给吞并后,估计收获还能翻倍,甚至更多。
  果然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海贸赚钱,可也不如战争来的一本万利啊。做海贸,顶多也就是几倍利,可这战争,真正的一本万利。
  陆维章把几项主要的数字抄写在一张纸上,用的是表格法,各项数字一目了然。
  抄好后,陆维章便大步向临时行宫走去。
  陆维章来到行宫的时候,刘钧正在吃早餐。
  早餐是糯米饭加鱼冻。
  糯米饭蒸熟后,配上特制的肉酱汤汁浇头,洒上点葱花,加上碎油条,再加点小虾米,那味道确实非常棒。
  日本是个岛国,各种各样的渔产品相当丰富,因此鱼的吃法也多。虽然日本其它的食物在刘钧看来一般,什么饭团子之类的一般般,可是鱼做的确实不错。就如这鱼冻,炖鱼后的汤汁凉后成了鱼冻,吃糯米饭的时候加点鱼冻,人间美味。
  刘钧看到国丈过来,忙邀请他一起请。
  “厨子是自己人吧?”陆维章问。
  “放心吧,这行宫里,全是我帝国的将士,没有一个倭人。包括宫里原来的那些倭人宫女,我也全都遣出去了。”
  陆维章呵呵一笑,“老臣没别的意思,只是担心那些倭人中有心怀不轨之人,还是提防一些为好。”
  刘钧也是呵呵一笑,不管日本女人是否漂亮,他并不太在意。也不会在这个时候,大意的让日本人服侍自己,万一真有个人心怀不轨,那岂不是故意送给别人机会。
  历史上,曹操也差点被太医毒杀。还有北齐的高澄,正谋划着要废东魏皇帝自立呢,结果一时大意,让府中的厨子拿把菜刀给砍死了,你说冤不冤枉。
  “陛下,这是初步统计的战争收获,相当不错。”
  刘钧接过,目光在这几个数字上停留许久。
  良久,他才笑着道,“果然是一只肥羊啊。”
  放下这页纸,心情大好的刘钧对国丈道,“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刚收到京师送来的消息,皇后刚刚替朕产下一子,母子平安,孩子足足七斤重,是个大胖小子。”
  “老臣又做外祖父了,哈哈哈。”
  心情大好的陆维章食欲大增,一连吃了两碗糯米饭。
  “这个糯米饭里添了一点碎油条,再配上肉酱浇头和鱼冻,真是美味。”
  这时侍卫禀报,锦衣卫冯指挥使在外求见。
  “宣。”
  冯胜过来后,刘钧问过他知道冯胜也还没吃早饭,便让人也为他准备了一份。
  “弄两碗,冯胜饭量大,一碗肯定不够吃。”
  “谢陛下赏赐。”冯胜谢过。
  “陛下,日本女王已经动身启程了,不过德川家光没有来,他已经退位,将德川家的家督之位传给了绍仁。现在绍仁代他护送女王过来!”
  刘钧闻言只是点了点头,冯胜和陆维章两人都不知道皇帝究竟是打的什么盘算!
第六百六十六章
婚礼
  从江户到京都,最便捷的道路是走海路。
  不过从江户出发的和亲队伍,却走的是陆路。沿着海岸线,到京都陆路足有九百里。德川家光站在江户天守阁上,看着这支宠大的送亲队伍。
  他想起多年前,他上洛赴京都,那次他随父亲前往京都,回来后便接任了征夷大将军之位。那一天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了,依然恍如昨日。
  而现在,这支庞大的送亲队伍里却没有他。汉皇要求王室和所有的封藩大名都要前往京都观礼,但他以自己已经退位,且身体不适为由,并不随行。德川家当是在担忧前往京都,会遭遇不测。
  汉人给他们出了一个难题。
  他们提出和亲,汉人满口答应,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送女王到京都举行婚礼,而所有王室以及公卿贵族还有封藩大名们都得前往观礼。谁不去,那么谁的官职领地都将被剥夺。
  这个消息传回,许多幕府封臣都称这是汉人的诡计,只不过是要骗他们去京都一网打尽。他们若是真的信了汉人,那就是自投罗网。
  可也有人提出,和亲是他们的意思现在如果拒绝,那必然惹怒汉人,再无转圜余地了。
  消息一传出,许多大名都表示愿意送亲前往京都。
  德川家光明白,人心乱了。那些大名们已经毫无战意,一旦发现台阶可下,就迫不急待的冲上去了,没有一人犹豫。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4/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