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5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9/697

  四人只想说皇帝这是鸟尽弓藏,是卸磨杀驴,可这大不敬的话又不敢说出口。但是,又没有人甘心这样的结果。
  这不是加封,这是贬封,尤其是对于萨摩藩岛津家来说,过去虽然居住在西海道,可他们家也有七十多万石高啊。
  毛利氏也是一样,不如早年一百多万石时的辉煌,好歹也还有三十多万,现在却要迁到那个荒岛上去,想想就要吐血。
  “我知道,你们心里可能会有些不满,认为朕这是暗升实贬。但是我要告诉你们,这并不是赏赐的全部。”
  “北海道的一百万石,只是初赏。朕还为你们准备了一块领地,一块比你们原来的领地更富饶更大的领地。”
  听到皇帝这样说,锅岛胜茂四人不由的又露出了些希望。
  刘钧走到一侧的屏风前,那里有一副万国地图。
  “这是南越,自秦汉以来,就是中国之疆域,那里富饶无比,并不比日本差。”
  锅岛四人看着沿着南海的那个长条形状的南越国,南越国的地形和日本有些类似,都是狭长的地形,而且也都是沿海。
  只不过日本是个东海上的岛国,而越南是南海边的沿海国家。但论起来,越南那边确实更富裕些,那里的土地能够一年三熟,种什么都有好收成。
  只不过,现在那里可是后黎朝的地盘。
  “朕本来也打算,待日本事平之后,便再收复南越,可南越却敢太岁头上动土,居然串通东吁小国,主动向我大汉挑衅。此事,朕岂能忍。朕已决定,发兵南越,尔四人当率皇协军为前锋。”
  “你们入南越做战,除人口外,夺下的土地、钱财,可留一成。如果你们四家就能灭掉南越国,那你们就能得到越南十分之一人口和钱财,南越的十分之一土地,可远不止四百万石大米产出。”
  “哪怕你们只打下南越一半领地,甚至三分之一的领地,所能得到的土地,都将远超一百万石高。”
  “打下的越多,你们能得到的也越多,究竟是拿一百万石新领地还是五十石甚至是两百万石,就看你们的本事了。”
  锅岛四人脸上表情很丰富,既有兴奋,又有些为难。
  南越疆域与日本大约相当,但论起人口来却远不如日本,日本有两千多万人口。但此时南越还处于相当混乱的时期,既有莫朝黎朝并立,同时黎朝内又有黎皇郑主,以及北郑南阮的割据局面,甚至北方还有武氏藩镇割据。
  论人口,北方莫氏只有弹丸之地,可以忽略不计,但郑氏控制的后黎朝北方,却有不下四五百万人口,南方的阮氏人口则只有一百余万。
  估计整个南越有大约五百来万人口,但常年割据混战,南越的几方却各有不少的军队,实力也并不算弱,尤其他们知道南部的阮氏还与南蛮夷人有交易,拥有数量很多的火器火炮。
  “可是,臣等皇协军只有八千之数……”
  刘钧哈哈一笑,“此事朕也有考虑,你们四家可各建一军,可在领地内招募最多三万士兵。另外,朕还会调海军运载护送你们过去,直接将你们送到南越沿海登陆,并且,会有外籍军团做为你们的支援。”
  “你们四个军镇,外加外籍佣兵军团一个军,总共五个军十五万人马,另有一个舰队做为海上支援,不下二十万人马,难道还没自信击败南越人?若是你们没有这个胆气,那也无妨,大汉帝国最不缺的就是英勇的将士,他们很乐意往南越走一趟,不过那时,南越可就没有你们的份了。”
  锅岛胜茂咬了咬牙,一狠心道,“陛下,如果要扩招兵马,臣等尚缺军备,臣请陛下拔给军械,特别是拔给燧发火枪和火炮,并请陛下能调拔一批军官到军中指导战术。”
  刘钧微微一笑,“准。”
  得到皇帝的火铳火炮拔给以及军官的下派后,四人都不由的兴奋起来,如果有了帝国海军的支援,有了外籍佣兵军团的支援,又有了犀利的火铳火炮,以及优秀的帝国军官指挥,那他们扩编之后,打南越还是有信心的。
  若是能拿下南越,到时他们在北海道一块领地,在南越就又有一块富饶的领地了。
  四人谢恩退出,殿中的冯胜问刘钧,“这是否会有后患?不如直接废掉这最后的四藩?”
  “让这些倭人为帝国前驱,先去消耗下南越蛮子不好吗?给他们四个军镇编制又如何,让他们扩编到十二万人又怎样,就算再给他们一批火铳火炮,可等他们离开了日本后,你认为他们还能再回来吗?”
  杀人不见血,还能让这些倭人死心踏地的为帝国征战杀敌,真是高,冯胜不禁暗叹皇上果然比他手段更高一筹。
  不过对此他没什么意见,这也算是废物利用了,要不然,他们也没必要再存在了。
  “陛下,若是他们真的攻下南越了呢?”
  刘钧摇了摇头,“若他们真能拿下南越,岂不是更好,帝国将把南越收入囊中。至于这些倭人,没了南越,也还可以有东吁有占城有柬埔寨还有大城还有南掌,甚至还有孟加拉还有莫卧儿,还有南洋诸岛国,甚至还有西班牙人、荷兰人!”
  冯胜呵呵一笑,不再言语了,是啊,四藩能有多少人口,让他们扩编成四镇,建起十二万人的军队去南越打仗,就算他们能打下南越,可还有那么多敌人可打呢,一路打下去,这些日本人终究会有死光的一天!
  总之,一旦他们离开日本列岛,这辈子都别想再回来了。
第六百七十章
大军过境
  中秋过后,松嫩平原秋高气爽,新移民们开垦的一片片黑土地上,栽种的土豆、水稻开始收获,玉米和大豆也即将开镰。
  黑土地上一片繁忙,到处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魏山他们屯堡上下也是人人欢声笑语不断,这片土地真的是太肥沃的,捏一把黑土都出油花,插根筷子能发芽。
  松嫩平原的这片地方,原先是辽北省,如今却已经改划入黑龙江省。整个大兴安岭以东,松花江以北,黑龙江以南的那大片区域,都改为黑龙江。
  新的黑龙江省,绝大多数都是新移民,且基本是从山东移来的。
  魏山原是山东沂蒙大山里的人,沂蒙山数县的移民到了松嫩平原后,安置在了一起,原来同一个县来的移民在这里建成了一个乡,原来同一个乡来的移民,在这里则建成为了一个屯堡。
  因为他们这些人都来自沂蒙大山,因此他们在这里新建的六个移民乡镇所组成的这个县,县名就叫新沂县。
  他们把新沂县里那条流经六个乡的河流,取名新沂河。
  原来同一个县的人,如今在这片新家乡,成了同一个乡的人,原来同一个乡的,在这里成了同一个堡的。这使得魏山等移民,在这里适应起来很快。
  魏山他们屯堡有一千户。
  今年移民们都是集体垦荒耕种,这样能更加有效果的利用牛马农具,也能集合劳力,开垦出更多的耕地。
  他们今年开垦了不少土地,种的最多的是土豆,还有部份地则种的是玉米,又有一些种植了黄豆,在沿河的水浇地种了水稻。
  不论是土豆还是玉米,或是大豆、水稻,长的都非常喜人。
  在五月的时候,魏山就已经迫不急待的去信老家,把这里的一切美好景象向家人描绘,让父亲他们赶来。老父亲听说魏山这里全是肥沃的黑土地,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他们屯堡轻易的就开垦了上万亩地的时候,简直难以相信。
  可儿子既然这样说了,还强烈要求他来,他最后还是决定离开那个贫穷的小山村。虽然村里不少人移民走了,可留下的人依然人均分不到两亩地。
  新沂县官员们对于移民们要接家人亲朋前来,也是持欢迎态度。这里到处都是可开垦的好地,缺的只是人。
  魏山父亲看着收获的土豆,却总可惜的道,“多肥的地,可惜一年只能种一季,浪费一季了,得少收获多少粮食啊。”
  新沂县处于嫩江平原,是在嫩江左岸的一条大无尾河忽兰叶河的一条支流。忽兰叶河是一条很奇怪的无尾河,说他无尾,是因为这条河有头无尾。这条河发源于小兴安岭,全长一千多里,但在过了新沂县之后再往西南不远后,就完全消失在了一片连绵的沼泽地里。新沂河是忽兰叶河的支流,河长一百余里,流经新沂县六个移民乡镇境内,河面有五六丈宽。
  新沂县六个乡开垦的土地都是在河两岸,不过这里虽然土地肥沃,水也充足,地还平整,但这里却比魏山他们沂蒙老家有着更长更冷的漫长冬季。
  在沂蒙山区,他们一年能种植两季土豆,二月播种春薯,六月收获。等到七月种秋薯,十月收获。但在这里,他们要到三月底四月初的时候种植,然后等到秋季收获,一年只能种一季。
  玉米、大豆和水稻,也基本是如此。
  这么肥的黑土地,如果不是天时,这样的地力种两季完全没问题。
  太可惜了。
  魏山却很满足,虽然只能种一季,可这里的地肥,地多。
  他们在老家,一个小山村也不过二三百亩地,多数都是些山地。可在这里,大片大片的开阔土地,甚至有河边的水浇地,在这里,甚至还能种水稻。他们在老家,可都没有种过水稻,山里没那条件。
  今年新开垦的新地,土豆种下去后,也没有那么多功夫细心伺弄,屯堡里要求开垦更多的土地,大家的多数时间都在开垦荒地上了,管理种植的土豆都是女人的事。
  光他们屯,今年就种植了五千多亩土豆,另外还种了两千多亩玉米,两千多亩大豆和数百亩水稻。
  当时大家想的都是广种薄收,反正是新开垦的地,先都种下去再说,收成多点少点没关系。地种熟了,自然产量也就会上来的。
  可谁也想不到,这些新开垦的地,他们那么粗放式的管理,结果到成熟时,结果却非常喜人。
  已经开始收获的土豆,按标准的二百四十步一亩计算,亩产量都达到了五百斤以上。当一颗颗圆滚滚的土豆被挖出来,很快装满一个个筐子的时候,大家都惊呆了。
  五百多斤一亩啊。
  他们以前在老家山区里种麦子,一亩都不过一百多斤产量,就算种土豆,产量高些,可三五百斤算厉害的了,听说在山东的平原上田里,土豆亩产能达到千斤。可那是上好的田,种水稻都能产三四百斤。
  他们本以为,一亩土豆能收个百来斤,就非常满意了。毕竟他们种了五千多亩呢,可结果却让大家惊喜。亩产平均达到五百斤以上,今年他们的土豆大丰收,现在大家开始愁的是事先没有料到这么丰产,没有提前准备好足够的仓库,这么多土豆,要怎么存储。
  而且,土豆也不像水稻和大豆等一样好储存,他含水量很高。
  魏山的父亲却不嫌多,他看着那些土豆一边高兴,一边却又总惦记着这里不能种两季。
  好在土豆丰收的麻烦很快得到了解决,县里似乎早料到会有这样的结果。当土豆开始收获时,县里来人,告诉大家县里会敞开收购土豆。县里粮站新建了土豆加工厂,他们把土豆收购过去后,能将土豆加工成淀粉、粉条甚至薯片、薯干等。
  县里给出的收购价格还不错,大家的担忧很快尽去,又兴奋起来。仅这批土豆收获后,卖给县粮站就能得到不少钱,这笔进帐,能把今年县里贷给他们的种子钱、牲畜钱等还掉。
  刚移民来的第一年,就有这样的大丰收,以及丰收后的好收入,大家都十分满足。况且,另外的那些玉米、大豆、水稻也能有个大丰收。
  屯里的大会上,大家甚至都已经同意,等这批粮食卖掉后,就要去再多买一批耕牛挽马过来,还要多买一些农具,要加大开垦力度。
  新移民按政策都有三年的合作互助时期,三年后将正式分田。现在多开垦一些田地,到时大家也就能多分一些田地。
  这里开荒比起老家沂蒙山里可轻松的多,这里的地都是成片的平原,没有山,也没有到处都是的石头和树木,这里最多的就是草。
  离河远些的地方都是高高的草丛,靠河的则是些草甸子和湿地沼泽。
  大家垦荒的时候,都是先放火,先划一大片地方,在四周先砍出一条隔火带,然后放火烧草。草烧完后,便用牛和马挽着铁犁翻地,因为有牛和马可用,加之县里提供的犁具比他们以前用的先进的多,犁的深,还不费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9/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