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5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91/697

  乡长无奈的摇头,他苦笑了笑。
  “我也知道移民的困难,肯移民来这关外东北的,都是在家里实在过不下去的苦人家。穷人家日子苦,偏偏又往往孩子多,娶亲是件头等大事。说来,移民们娶亲的事,也是我们乡上和屯里的一项任务,不过你也晓得,一下子给你一千个日本姑娘是不可能的。我实话告诉你,这次上面总共也只给了我们县里三千个日本女子,我们乡也就能分到五百个。”
  “乡里屯堡可不只你一家,而是有五个屯堡,加起来五千户,几万人口。手心手背都是肉,我也不能厚此薄彼,五个屯子,每个一百个日本女子,不多也不少,不偏也不倚。”
  屯长听说才一百个,立即低下头。
  三千多个年青小伙,一百个哪够分。
  “这次你们就分帮那些年纪大的解决下,至于那些二十岁以下的,就暂时先不考虑嘛。你放心,这次的日本女子只是第一批,朝廷刚灭了日本,那可是两千多万人呢,年青女子怎么着也得有个好几百万,今后还会有后续陆续送来。再说了,我们也还在想办法,跟蒙古那边,还有归附的索伦啊、女真啊等族商量,到时搞些联姻,准备弄几场大型相亲会,到时我们组织起小伙子们,跟他们各族的女子一起见个面,跟他们联姻。”
  对于移民的婚姻问题,这是大问题,朝廷也非常重视。
  现在朝廷的意见是要多管齐下,一方面,当然是让移民们自己去找对象,从移民里找,或者从老家里去找都可以。另一方面,就得由朝廷出面,比如说与蒙族女真、鄂温克等等部族联姻,通过搞大型的相亲会,官府拉郎配。这样既能解决移民部份成亲问题,甚至还能让关外的汉人移民和关外的少数部族们的关系拉近。
  最后还有两个办法,则是官方从中原内地,组织内地新娘,从中原各省地方中招募那些愿意嫁到边疆移民区的女孩子。中原肯定也会有一些不肯移民,但家里又比较贫穷的人家,如果移民们能拿出不错的娉礼,或许这样的亲事也能成。
  当然,朝廷还有一个杀手锏,那就是把日本占领地的适婚日本姑娘由官方强制婚配给汉人移民,另外如西南等地的一些部族的女子,也可以如此。
  总的婚配方式,就是通过集体相亲。
  比如这次,临水乡就分到了五百个日本姑娘,按上面的要求,是给下面五个屯堡,每屯一百个姑娘。
  但每个屯子里都有超过千人的年青未婚男子,该给谁?
  官方的办法是让屯子里的人报名,愿意娶日本姑娘的适婚而又未婚的男子,暂时规定是年满二十二岁的未婚男子,报名之后,到时这些报名者就会参加一个相亲会。
  所有报名者和那一百名女子一起见个面,先看他们的选择。如果一男一女都能看中眼,当然最好,实在没有互相看中眼的,也以男子的意义为主,如果有好几个都看中一个女子,则以女子的态度为主。
  总之,就是尽量避免纠纷。
  这其实也是许多边疆的部落的一种婚姻方式,特别是那些山地部族或者渔猎部族,他们多是以氏族为单位分散居住生活,然后每年会有一些节日,那时各氏族的人集中到一场,大家既是交易的季节也是庆祝的季节,同时还是青年男女相亲的季节。
  以往互相不认识的未婚男女,借着这个场合机会,寻找中意的对象。如果瞅对眼了,那就跟自己的父母说,到时,两边家长再商议,基本上只要儿女同意,家长都不会反对。说好一个日子,到时就正式送礼定亲,然后再约好迎亲成婚的日子。
  现在官府也打算这样做,而不是直接指定,先让他们自己选。
  得到乡长保证说今年肯定还会有至少两场这样的相亲会后,姑娘数量不会少于两百后,屯长满意的先回了屯子。
  屯子里的人早就都在等着他了。
  屯长当众把事情详细的说了,大家听说只有一百个姑娘,都非常失望。不过当屯长说了规矩后,大家还是比较能接受的。
  于是,大家开始争相报名。
  魏老爹也很失望,他四个儿子呢,但满了二十二岁的,只有老大魏山一人。老二今年也是二十二,但屯长说还没满呢,不能算数。
  最终报名的,依然超过了一千人。
  一千多人追逐一百个姑娘,十个争一个。
  “姑娘什么时候能到啊?”
  “午间就能到了,有专门的车马送她们过来呢。”
  “她们的家人呢,她们家人不跟她们在一起吗?”
  屯长跟大家解释,这些日本姑娘都有家人,但现在她们的家人都另有安排,因此过来都只是单身一人。
  听到这个结果,不少人反而比较高兴,没家人还少了个负担呢。
  马上,又有人问出了大家都关注的问题。
  “要是相中了的话,要不要给娉礼,给多少呢,有没有嫁妆?”
  屯长大声的回答,“一旦相亲定下来了,到时按上面的意见,是要举行集体婚礼,到时我们屯子一百对新人一起举行婚礼。这些姑娘相亲后,会先暂时住到乡里,到时我们屯里去乡上迎亲,然后朝廷有给她们准备嫁妆,一些新被子新衣服鞋子之类的,娉礼你们就不需要给了,但是,你们自己也可以拿点钱给新娘子准备买点个首饰啊新衣服之类的。成亲以后,你们若是跟她们家人联系上,你们想送点年节礼物之类的,当然是随你们自愿了。”
  听到这里,大家都大为满意,不过还是有不少人感叹可惜姑娘太少了云云,也有人觉得把报名年龄定在二十二岁太高了点,认为过了十五岁,就应当也可以报名的。
  报了名的魏山被父亲拉到一边。
  “我已经让你娘回去烧水了,一会你洗个澡,洗干净点,用那个肥皂洗,把头也洗一下,弄精神点。把你最好的那套衣服穿起,还有,到时别光顾着只挑那些最好看的。找媳妇,挑那么好看的有什么用?你得挑长的粗壮的,最重要是屁股得大,屁股大好生养。”
  魏山点着头,“我记住了。”
  其实他心里倒不是太着急娶媳妇,他也对日本姑娘不是太感兴趣,但父母那番急迫的样子,他又不好忤逆父母。他也知道自己是老大,父母更是着急。
  “你也别嫌别个是日本姑娘,管她是哪个族哪个地方的,都是姑娘,年轻就好。等成亲生娃了,日子一久了,也都一样。”
  母亲也在一边道,“山子啊,一定要努力,机会难得啊。这边姑娘本来就少,错过了这次,下次还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呢。”
第六百七十二章
屁股大好生养
  “新沂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呢?”阿初问。
  “那是一片广阔的新天地,有着肥沃的黑土地,虽然冬天寒冷,但只有勤劳,就能在这里过了幸福的日子。”负责护送这批日本新娘的郑昆回道。
  马车厢里的阿江一边拍着晕车不止的久子,一边问,“能吃饱饭吗?”
  郑昆笑着回答,“当然,到了这里就不用担心温饱了,等你们找到了自己中意的丈夫,那时你们就能有属于自己的土地,至少也有一两百亩地。”
  久子趴在车厢侧又吐出一口酸水,“都怪我贪吃,终于能吃上大米饭了,结果总忍不住多吃一点,结果一坐起车来就越发难受了。”
  “你也真是的,又不是第一天吃大米饭了,都吃了几个月了,每次还是见了大米饭就要吃上三大碗,你就不怕到时汉人男子知道你这么能吃,不肯娶你?”阿初开着玩笑。
  这辆马车上的女子,都是些年过十六到二十来岁的年青日本女人,也被称为日本新娘。他们在日本的集中营里呆了几个月时间,初步学会了汉语普通话,甚至还能写自己的名字。
  对于离开家乡日本,到遥远的大汉来嫁给一个陌生的大汉男人做妻子,她们倒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拒绝与恐惧。
  在集中营的那段时间,甚至是许多姑娘们第一次吃上大米饭。从集中营到这一路上,大汉的官军都对待她们很好,严加保护,并没有让她们受到半点的骚扰欺负。因此,初子等姐妹,其实对汉人的观感还不错。
  阿初今年十七岁,是九州岛天草的一个贫农的女儿,她是家里最大的孩子,因此取名阿初。她下面还有一个十六岁大弟弟,一个七岁的小弟弟,和一个六妹的妹妹。在汉军登陆天草之前,他们家里早就已经是穷得揭不开锅了,母亲一个孩子接一个孩子的生,越发的让家里贫穷不已,中间夭折了几个,但也还有四个孩子。
  父母都是那种很普通的农民,没什么见识,性子也比较软弱。在这几年,阿初甚至早成了家里劳动的主力,更多的时候,她既要照顾弟弟妹妹,又要下田劳动。
  从小到大,阿初甚至都没有吃过大米饭,她们家吃的更多的是粥,是咸鱼干,是咸菜。
  在集中营里,她第一次吃上了大白米饭,什么都没有掺,还吃上了粉条,甚至是白面。她还跟着汉人老师学习汉话,学习缝衣织布,学习做饭。
  不久前,她们一家人的分配下来了,父母要迁去台湾岛,而弟弟加入了皇协军。两个小的弟弟妹妹跟着父母去台湾,到那边一起生活,继续读汉人学校。
  而阿初,上面给她的分配是嫁给汉人做妻子。
  大汉帝国的东北有许多新移民,那里是个很好的地方,新开拓的黑土地,嫁到那里,每天都能吃喝穿好。
  父母都极力的劝阿初去,甚至还说等她在那边嫁了大汉的丈夫,生活过好了,到时再把家里人也都接过去。
  “我不想跟家人分开,弟弟妹妹还那么小。”阿初舍不得自己带大的弟弟妹妹。可父亲却道,“你已经这么大了,总是要嫁人的。现在有机会嫁给一个大汉的男人,这多好的事情。等你在那边安稳下来,再把我们都接过去就是。”
  父母的话让她终于同意做了大陆新娘,集中营里,日本人都把要远嫁去大汉的姑娘们,称为是大陆新娘。
  带着简易的包袱,阿初踏上了离开日本去大陆的船,走之前,他依依不舍的对着弟妹道,“用不了多久,我就一定会接你们过去的。”
  这些大陆新娘们在离开日本前,就已经被分配好了去处。
  她们也是按照原籍所在地划分,同一地的姑娘分在一起,然后一同安排嫁到同一地去。
  阿初的那一个队有一千人,都是从天草出来的姑娘,也是在同一个集中营生活了几个月,一同学习的熟人。
  她们这样的队有许多,一条大船装下了她们一千人,然后离了日本,一路先航行到了一个叫做旅顺的地方,在那里又换了小点的船,分乘多条船沿着辽河而上。
  等船不能通行的时候,便开始坐马车。
  她们离开日本的时候,只知道是要嫁到关外。到了旅顺的时候,则被告之要到黑龙江去。然后在嫩江的船上时,又被通知她们已经被分到了新沂县。
  当马车在一条小河边上的一个屯堡前停下时,她才知道,她们一百个人,就将嫁给这个屯子里的男人,以后将在这里生活。
  下了马车后,拿着简单包袱的阿初她们,看到堡门口等着好多的人。既有年轻的男人,也有年长的男女,他们都对于她们的到来非常热情。
  有人送上水,有人拿来了还热着的水煮蛋、茶叶蛋……
  郑昆过去沟通了一会后回来告诉她们,因为这堡里的未婚男子很多,因此她们得会相个亲。
  “一会你们和堡里的未婚男子们互相见个面,每个相亲的男子身上都会有一个编号牌,你们若是有看中眼的,就记下他们的号码。另外,你们一会也要带上这样的号牌。”
  这是个有些让人惊讶的相亲方式,一千多个屯堡的男子,和一百个日本新娘相亲。
  她们与那些男子都站在堡外路边那开阔的田野里,那是一片刚收获过的土豆田,阿初看到这片土地黑油油的,果然和郑老师说的一样肥沃。
  相亲的过程也很简单,男女两边站立。日本姑娘们站在那里不动,隔着一条马路,男子们分成了好多队,轮流过来。
  男女就相互隔着一条马路,互相打量,然后把自己中意的那人的数字号码记在心里。
  不到一个小时后,相亲就算完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91/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