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6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1/697

  谁也不知道,这浓雾后面,究竟是只有百来个残兵败将,还是无数躲藏其中的八旗大军。
第六百八十二章
秘不发丧
  一个美丽的朝鲜姑娘,纤纤玉手有节奏的在鼓上拍打着,发出动听的声音。可这鼓声朝鲜国王李不珖却无心欣赏,现在再美的鼓声听到耳中也只剩下了烦躁。
  李珖中风后已经半身不遂,嘴也歪了,腿也不能动了,他已经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了,还得要一个侍女专门给他擦口水。
  他唯一与人沟通的方法,就只剩下了用那只还能动的手在沙盘上写字,然后由一名侍者念出来。
  费了许多心力,李珖才在沙盘上写完了一句话。
  “同意吴国公做朝鲜王世子,然两班未必同意。”
  冯胜听到李珖并没有反对那个破天荒的惊人计划,心中都未免有些意外。不过对于这个结果,他还是很高兴的。李珖同意了,那这个计划也就成功一半了。至于两班贵族,冯胜倒真不怎么担心。
  两班在朝鲜指的是贵族阶层。一开始,两班的本意是指上朝时,国王坐北向南,以国王为中心,文官排列在东,武官排列在西,即文武两班。
  后来,两班便专指上朝会的官员延伸到两班官员的家族以及家门。
  在如今的李朝,两班是世袭的。朝鲜也是受儒家影响极深的国家,处处沿袭中原王朝的制度,他们也有考试制度,分为正统科举、武科举以及杂科举三种。但前两者是两班子弟的特权,一百百姓只能参加杂科。
  因为其世袭身份,因此两班贵族的势力越来越强,垄断了国家的一切权利,可以说,朝鲜的两班阶层,与明末时的官员士人阶层是极为相似的,拥有种种特权,甚至还拥有着明朝勋戚的种种特权,两班早成了为隔在王室与庶民之间的国家的实际统治者。
  不过也因为这种世袭制,因此到了后来,两班的数量不断增长,庞大的数量最终导致两班内部的争斗,这种争斗也最终导致了朝鲜历史上丝毫不弱于中原大明的党争。
  因为这种过快的两班人口增长,于是后来规定两班中只有嫡子能够世袭两班身份,而侍妾所生的庶子,便不得享受两班待遇,只能充当翻译、医官、捕校等低级基层官员,他们成为一个新的阶层,称为中人,高于平民和贱人阶层。
  李珖在听到冯胜所提的立自己的亲外孙,大汉二皇子吴国公刘和垣为朝鲜王世子时,仅仅是惊讶了瞬间,便很快就做了决定。
  他并不反对立刘和垣为朝鲜王世子,也阻止不了。况且他自己也没生子,立嫡女之子虽不符合祖制,但如今的朝鲜,完全就是大汉的附庸,大汉挟吞并日本之威而来,朝鲜能改变什么。
  不过这件事情,就算他同意了,可也不能就成事。
  在朝鲜,真正掌握着这个国家权力的,是势力庞大的两班贵族。
  冯胜辞别朝鲜国王后,向皇帝做了禀报,将李珖的态度表明。
  “陛下,臣是真没有想到朝鲜王居然会一口应承此事。这会不会是以退为进?先应承下来,然后却抛出两班贵族,这样既不会得罪大汉,却又否决了此事?”
  刘钧笑笑,“有这个可能,但我们只当朝鲜国王已经答应了,至于两班贵族,那是我们的事情。”
  “陛下,我觉得两班贵族不太可能答应朝鲜并入大汉,毕竟这些人在朝鲜的地位,就和过去大明的那些宗室勋戚和官员士人一般,处处享受着特权,是真正的特权阶层,他们怎么愿意放弃这种人上人的地位呢?”
  “利益!”
  刘钧只吐了两个字。
  大到国家,下到庶民,行事总离不开利益两字。就如当初朝鲜人投降了清人,可当他率领舰队到来时,不少朝鲜官员便发起了兵变,废掉了亲清派的国王李倧,那些原本亲清的官员也很快转变了态度。
  为什么?
  自然是利益。女真人在朝鲜,那是太上皇,一味的掳夺索取。而大汉虽然一样是朝鲜人的太上皇,但却是有考虑过朝鲜人的利益,是双赢局面。大汉既不抢人也不要求他们上贡,反而是租岛屿,建港口,互相贸易,甚至大汉的军队还驻于朝鲜,保证了朝鲜的安全。给他们提供借款,出售各种商货,大汉来了后,朝鲜人再不用担心受怕,还日子好过了许多。
  如今火爆的中朝贸易里,朝鲜两班贵族们就从中赚了不少钱。
  “你可以替朕去会会朝鲜的两班贵族,告诉他们,若他们肯支持二皇子为朝鲜王世子,甚至支持朝鲜并入大汉,那么朕不会亏待他们。所有的两班贵族,都将能分封爵位,从候伯到子男勋不等,他们的财产帝国予以保护,不受侵犯。他们还能到帝国中原任职,甚至入朝任职。他们的子女,不论嫡庶,都可以参加大汉的科举考试,与帝国子民享受同样的权利。”
  “另外,若是朝鲜并入帝国之中,那么朝廷会在朝鲜设立总督,由朝鲜两班贵族中选拔担任,朕还会在朝鲜设立议院,朝鲜的两班贵族中的佼佼者,将进入议院担任议员之职,议员享有参政议政之职……”
  “朝鲜并入大汉后,朝鲜人既为帝国子民,他们可以移民中原,也可以在中原经商、投资入股等……”
  总之,朝鲜若加入大汉帝国,朝鲜的两班贵族们将享有许多特权。他们的田地商铺等都将受到承认和保护,他们还会被封爵,他们甚至能成为尊贵的议院议员,甚至今后朝鲜的官员依然会优选任用朝鲜两班贵族,他们的子弟还能参与帝国的科举,能够有机会成为帝国的官员。
  刘钧没有说如果朝鲜两班贵族们拒不接受皇帝的好意,会有什么结果。
  但刘钧相信,朝鲜人应当明白若是他们拒绝皇帝的提议后,肯定会相当不好。
  冯胜带着大汉皇帝的善意,在汉城举办了一次隆重的宴会,大部份在汉城的两班贵族都来了,也正是在这个宴会上,冯胜向这些人透露了一个惊人的消息。
  朝鲜国王殿下,日前向大汉皇帝陛下提出了一个请求,他希望能立自己的亲外孙,大汉皇帝陛下的二皇子吴国公刘和垣殿下为朝鲜国王世子。
  在这个消息爆出后,很快原本正争夺王世子继承人之位的两位大君,都随即表态,宣布无意争夺王世子之位,在这两人表态之后,大汉皇帝陛下特授给两位大君大汉帝国伯爵爵位,还各赏赐了十万块银元,为他们在大汉的京师各赐一套豪宅。
  然后跟着有亲汉死忠派跟着上书,坚决拥护朝鲜国王立刘和垣为王世子的打算。
  这几位最先站出来公开支持的官员,随后也全部帝国皇帝特授予帝国伯爵爵位,各赏银元一万块。
  那边朝鲜国王宣布要立刘和垣为王世子,这边两位原本的两位王世子候选人便都声称无意王世子之位,然后大汉就给二人伯爵之封,还赏了十万块银元。
  站出来支持的几名官员,也立即得封伯爵,还得了近万银元。
  这下子,整个汉城都有些躁动不安了。
  紧接着又有消息传出来,朝鲜国王准备新设参众两议院,从两班贵族之中选任,参众两院议员,将拥有极大的权力。
  随后大汉皇帝又宣布,从即日起,朝鲜国人享受大汉子民的待遇,他们可以前往大汉读书,甚至参加科举,以及做官为吏,就是移民经商参股等都不受限制。
  越来越多的朝鲜官员表示支持立汉帝国二皇子为朝鲜王世子,他们只要自己的权益能够得到保证就行了,至于其它的,并不太在意。
  在这股风潮中,也有一些人站出来反对,甚至最后还有些在外的将领也站出来反对大汉这种赤裸裸的侵吞朝鲜的行为。
  可这些人的反对,只是换来了朝鲜国王李珖宣布他们意图做乱,列为叛党。随后,接到朝鲜国王和朝鲜朝廷请求借兵平乱的大汉皇帝,立即热心的派出了精锐的大汉帝国军队出兵帮助平乱。
  大汉帝国军出动,仅用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迅速的平定了数起叛乱。随后,朝鲜朝廷审讯叛党,很快由那些被捕的叛党中牵连出一个庞大的叛乱集团。
  无数反对刘和垣立为朝鲜王世子的贵族、官吏、商人,甚至普通百姓,都被逮捕,然后迅速的被审讯定罪,超过千人被处死,更多的人被发配日本挖矿。
  于是乎,反对之声没有了。
  九月底,人还仍然在北京城的大汉二皇子殿下,被立为朝鲜王世子。也在同一日,朝鲜参议两院设立,数百朝鲜两班贵族被任命为参、众议员。
  两院成立的当天,有大量官员上书朝鲜国王,请求朝鲜国并入大汉帝国。这一要求得到朝鲜国王李珖的同意,朝鲜国王将大臣上书转交参众两院,让议员们商议表决,最终,这一上书得到参众两院几百议员的一致支持。
  于是,朝鲜国王李珖便顺应民意,上书给大汉皇帝,请求允许朝鲜国并入大汉帝国。
  这一要求,得到了大汉天子的同意,于是朝鲜国改为朝鲜军区,分朝鲜国为两省,北为高丽省,南为新罗省。朝鲜国王依然保留朝鲜王封爵,同时正式担任第一任朝鲜总督。
  这一任命下达后,李珖推辞不受,同时向朝廷请求,希望朝廷同意将朝鲜王爵位传给外孙刘和垣,允其致仕。
  大汉皇帝拒绝三次,李珖上表三次坚决请辞,最终皇帝感动,同意这一请求。于是,刘和垣正式袭任朝鲜王爵位,并担任了朝鲜总督之职。
  鉴于朝鲜王刘和垣年幼,不能处理朝鲜事务,皇帝特任命大汉兵部尚书张国维为代理朝鲜总督。
  此事,终于尘埃落定之时,皇帝也终于准备离开朝鲜返京。
  就在皇帝离开朝鲜后没多久,汉城朝鲜王宫里传来噩耗,老朝鲜王的中风之疾加重,医治无效而去世了。
  这个消息传出后,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只是许多人并不知道,其实朝鲜王李珖早在半个多月前就已经因病去世,这事情知道的朝鲜大臣很多,但一直秘不发丧,直等到朝鲜合并的事情终于尘埃落定,大汉天子离开朝鲜之后,才终于公布。
第六百八十三章
东北大运河
  龙汉二年九月中旬,钱有德又一次来到营口。
  钱有德经营着一家油行,每年从各地收购油茶子、大豆、菜籽等榨油,然后出售,这是家传的买卖,经营多年。这些年,辽东的大豆成了钱有德油行的重要大豆油货源地。不过当初持续的辽东战事,让他们家油坊的大豆来源一度中断,这也大大影响了他们家的油行,差点因此关张。
  好在前年钱有德在银行的贷款申请得到批准,得到了一笔利息并不算高的救命银子。自得到那笔贷款后,他们家的油坊渐渐起死回生,特别是当汉军在辽南地区站稳脚步之后,他家每年又能从辽东收到数量不少的大豆。
  而从今年开始,女真人彻底的退出了辽东,大量的移民进入辽东。辽东大量种植大豆,辽东产的大豆向来优质,今年大豆收获之前,钱有德就又从银行借贷了大批银元,有了充足的收购资金后,钱有德亲自赶到辽东,与豆农提前签订好定购合同。
  现在大豆丰收,各地的大豆已经收获入仓,钱有德也急着把大豆趁冬季到来之前将豆子运回山东。
  今年大豆收获之后,钱有德已经连续往返辽东和山东两次了,运回了大批的大豆。
  船只进入了辽河的入河口营口。
  虽然今年已经在此进出数次,但钱有德看着这座帆樯林立的商港,依然忍不住惊叹连连。三年前,这里还是女真占领着,后来楚军登陆辽东,一度攻破盖州和营口等地城镇,将城中百姓尽皆迁往金州旅顺,使得这里成为一片废墟。
  但在一年多前汉军重新占领了这里之后,开始稳固此地,并在此经营。
  当汉军收复辽沈,女真人彻底退出辽东之后,营口的发展日新月异,在原来的废墟上,这里一天一个样。
  特别是当朝廷将营口设为对外国商人开放的商港开埠后,营口更是飞速发展。借着朝廷大举移民关外的热潮,营口凭借着自己的区位优势,利用辽河航行入海口的商港的独特性,经济迅速的崛起。
  朝廷移民关外,关外数省,涌入无数的百姓,各种运输需求也不断加大。辽河做为关外的一条大河,特别是其入海河的优势,迅速的被朝廷定位于移民开发关外的重要水运通道。经过疏通之后,本就拥有极强通航能力的辽河,更是新兴了许多船运码头,从辽河入海口的营口,一直向北到达三江口镇。
  形成了六百多里的黄金水道,联通着营口、田庄台、辽中、新民、法库门、铁岭、开原、昌图等众多河港。还把河流附近的盖州、海城、鞍山、辽阳、沈阳、广宁、抚顺、四平等城也连结起来。
  辽河的两大支流太子河和浑河也各有两百多里的通航河段,其它的小支流也还能通行稍小一些的船只,这张发达的水系网,使得辽东的水运十分便捷,交通网得以建立。
  而就在今年,朝廷又设立了沟通辽河与松花江的工程,这个工程把辽河与松花江南源之间的易屯河延长河道,疏通河流,使的易屯河把一东一西的辽河与松花江连结起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1/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