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6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2/697

  易屯河本就是松花江的大支流,自身水流充沛,河水面宽广,平时可载三丈五尺的大船。
  经过一年的开挖,易屯河的南端河道延长拓宽变深,船只可以从松花江直达易屯县码头。
  而辽河也从航运的北端昌图通江口码头段,向东北延长,拓宽疏浚挖深了东辽河的一段,使得大船能再上行一百多里,辽河的黄金水道达到了八百多里。
  最终,两条水道之间仅相距不过三十余里,两段延长的运河水深丈余,可以行驶大船。
  朝廷在两河之间的这段陆路,修建了宽阔的大马路,还专门在马路一侧修了往返两条运河码头的马车轨道,加强运力。
  而疏浚后的易屯河从易屯县码头向东北流经三百五十里后与另一条松花江大支流饮马河汇合,继续向北流四十里,最终汇入了西流松花江。
  易屯河汇入西流松花江再向北流二百多里,便汇合了松花江的北源嫩江,然后往东近两千里汇入黑龙江。
  而北源的嫩江,也能从两源汇合处一直往上通航到嫩江县,有着一千余里的航运水道。
  再加上鸭绿江、松花江南段等,以及这些航道上河流的支流,通过水道和陆路之间的联通,现阶段关外关键的几条运输干道已经完成。
  虽然因为天气原因,关外的这些航道只能从每年四月航运到每年的十月,一年只有半年时间航行,但依然是现阶段不可替代的重要运输线路,甚至就是未来,也一样很能取代其重要的作用。
  不过河流冬季虽然会结冰,但因为冰层厚,也是可以采用冰爬犁和雪撬运输做一些填补。
  钱有德还是希望能抢在十月河里流凌船运停止之前,多运一些豆子回去。
  因为易屯河的疏通连结,使得松花江、嫩江这两大河得以与辽河联通,虽然中间还隔着三十里的陆路,但货物在两边码头卸货,陆路转运后,就能换船继续在大江里畅通。
  从营口到达原来的北端通江口镇,现在还可以再往北二百余里到达大孤山镇。三十里陆路转运后,就能进入易屯河。
  在易屯河码头往北四百里左右,就能进入松花江南源,再往北二百余里,松花江两源汇合。往北顺北源一千三百多里航道可直抵嫩江中游的嫩江县,那里已经进入了黑龙江北部了。
  顺松花江干流往东一千八百多里,则能进入黑龙江。两江汇合后,再往东,能一直到达东部出海口。
  甚至在易屯河进入松花江后,也可以沿着南源往上游航行,进入吉林省的东部和南部地区。
  一条三百多里的易屯河,却使得整个东北诸省都连结了起来。
  辽河不但从六百里水道延长成了八百里水道,甚至能够东抵吉林、海东,北抵黑龙江、东江省,往西北还能沟通兴安省与漠南、燕北。
  辽河航运因此更加兴旺,沿线兴增了无数的航行码头。北端的大孤山镇,因为与易屯河的联通,使得那里已经迅速的成为了货物的集散中心,吉林、黑龙江、兴安三省的粮食货物等都在这里汇总,商业极为繁盛。
  当然,更繁盛的还是这条黄金航道的南端,入海口的营口。
  现在的营口,光是码头区就已经长达二十里,沿着这二十里的码头区,遍地都是商铺。如今正是关外各省屯垦的第一个丰收之年,大批的粮船正日夜不停的顺河而下,沿河码头堆积无数的粮食,而营口这个大商埠,更是短时间就积起了一百多万石新粮。
  而大量的布匹、棉花以及锅铲犁锄等商品也从海对面源源不断的运到这里,然后通过辽河水道运往各个移民开拓地。
  在这个新兴的港口,甚至还新建了船坞,开始制造适合辽河以及附近支流通航的船只,并承揽辽河航运船舶以及进港海船的维修业务。
  “东家,移民带动辽河水运,而辽河水运又繁华了这沿岸的运河码头城镇,尤其是如今那易屯河和辽河的延伸疏浚,更加把整个关外诸省连结在了一起,使得这辽河水道更加的重要,辽河两边码头也越发的繁荣啊。”
  跟着钱有德同行的账房大为感叹,“真有几分当年大运河的景象。”
  有明一代,运河极为重要,运河上船舶往来无数,也间接催生了无数繁华的运河沿岸码头。不过如今新朝,更注重海运,加之黄河改回故道工程,使得现在的运河已经不如从前繁忙,那些曾经繁华一时的运河城市,也渐渐被沿海的海港城市所渐渐超越。
  但现在辽河两岸的这些新兴城镇,却让他仿佛又回到了万历时代的运河上。
  “这里毕竟与中原不同,中原本身就有长江、黄河、淮河、珠江等极优良的水运河道。运河不过是为了沟通南北,但现在海运这么发达,那些大海船速度又快装的又多,比起动不动就决堤、枯水甚至拥挤的运河,海运可就划算的多。但这里除了辽宁是沿海之地,其余吉林、黑龙江等地方,那可是远离沿海,尤其是如今这些地方大量移民过来,地广人稀,陆上运输既不划算,也短期内很达完成,有辽河、松花江、嫩江这样的适合通航的大河,自然是发展水运最为划算。”
  船只进入内河,靠码头依泊,二十里条的码头,虽然还显得有些简陋,但其热闹的商业气氛却不是虚的。
  交了一笔停泊费后,两人立即赶往营口大豆商会会馆。
  这家商会以大豆为名,做的就是大豆生意。大豆是如今辽东各地移民们种植很多的一项作物,关外现在以种植业为主,暂时还没有多少加工能力,出产的大豆多数都是输入各个运河码头城镇,然后再发往营口,最后进入了大豆商会的仓库里面。
  营口的大豆商会,从辽河各地的码头大豆行会手里收购大豆,然后运回营口仓库,转手再卖给中原来的豆商们,这种层层接力式的买卖方式,虽然中间环节多了,但效率更高了。
  如今钱有德不必再费尽心力的跑到各处移民屯堡去收购大豆,还得自己寻找船运回来。他直接在营口的大豆商会谈好交易订单,然后就能立即把大豆装船运回山东,这样一来,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还能买到更多的大豆。
  今年大豆丰收,豆价还算平稳。
  商会的会长见到他们到来,非常高兴,亲自迎接钱有德进入自己的办公室里,然后让人上了最好的参茶。
  “王会长,我们的大豆准备好了没?”
  “放心,早给你们留好了。”王会长笑道,“钱老板,咱们也是合作许久的老关系了,你要的大豆我可都是给你留足了,最优质的大豆,最公道的价格,怎么样,你总也得照顾下我们,这次你带来的豆饼,我们商会可要全部吃下。”
  豆饼是大豆榨油后的渣饼。这种豆渣饼含有很多油脂,既可食物,也可以做牲畜饲料,还能做为肥料。
  饥荒之年,豆饼甚至是穷人的救命之物。不过如今粮价虽然不低,但大家起码饭还是能吃饱的。因此豆饼更多的是用做饲料和肥料,豆饼顶多偶尔煎点当做小吃。
  但做为饲料,豆饼是非常好的饲料。
  豆饼是幼畜、种公畜和怀孕乃至哺乳母畜的优质蛋白质饲料,各种畜禽都非常喜欢吃。在猪食里加少量豆饼,能够让猪长的更肥。在奶牛的草料里加少量豆饼,还能增加牛的奶量。甚至军马,都会使用少量豆饼喂马。
  关外现在榨油坊较少,大部份的大豆都是输入中原地区。但关外现在又是以种植为主,耕牛挽马是垦荒种植的重要畜力,豆饼这样的饲料就有很大的需求。
  豆饼在辽东卖的价钱甚至比中原好,钱有德的船来营口运大豆,不可能空船来,因此他运着豆饼和部份豆油过来,然后再运大豆回去。
  钱有德笑着对王会长比了个手势,开出了自己的价码,王会长也比了个手势,两人也不说话,就这样比划了好几下,最后达成了一个互相满意的价格。
  最后约定,豆饼钱用大豆抵扣部份,剩余的以银元券结账。
  “钱兄,今年一口气吃下这么多大豆,看来生意非常不错啊。”买卖谈成,气氛轻松了许多。
  “一般般,也就混口饭吃。”钱大德笑道,实际上今年的油坊生意确实好,预计今年的利润会很高。
  “钱兄,有没有兴趣合作?”王会长也不拆破钱大德的虚伪,“你也看到,如今这辽东大豆产量丰富,以后肯定还会越来越量大,今后朝廷还会往辽东迁移更多的人过来垦荒拓边。但是你也看到了,这大量的人口涌到关外来,但他们都主要以垦荒种植为主,也搞点养殖什么的,但加工之类的却还很少,他们每年生产大量的大豆,吃的豆油却还主要是靠从中原运进来的。”
  “若是我们合伙在营口开一家榨油厂,我们有大豆,你有技术工人,咱们合伙,辽东市场广阔,而且成本更低,既不用再辛苦的把大豆运回去,我们在这里榨油后就可以直接再销往辽河两岸的码头城镇,甚至榨油剩下的豆饼,也能直接跟着一直在这边出手,可以加快的收回资金周转,你觉得如何?”
  钱大德只是略一考虑,也觉得这是个很好的赚钱买卖,一个有技术一个有大豆,合开榨油坊最适合不过了,更何况这里还有这么广阔的销售市场,以及更便宜的大豆供应。
  “具体怎么个合作法?”钱大德问。
第六百八十四章
记吃不记打
  爪哇、巴达维亚。
  这座越来越如一潭死水的荷兰殖民地城中,英荷两家东印度公司的代表终于等来了珊珊来迟的西班牙菲律宾总督的特使。
  和荷兰与英国在东印度洋的殖民方式不同,西班牙人在菲律宾群岛的殖民控制,并不是由殖民公司开拓的,而是由西班牙国王所派遣的官员。最开始,菲律宾群岛也是属于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的下属,是原材料的供应地。
  西班牙为了染指东印度的香料贸易,前后派出了五支探险队,费尽心血,才最终在吕宋站住了脚。1521年,麦哲伦探险队到达吕宋。1565年,西班牙入侵吕宋,攻占宿务岛,1571年,侵占吕宋岛,建马尼拉城。
  而菲律宾这个名字,正是从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而来,菲律宾是用来表示对当时的菲利普王子的尊敬。
  从建马尼拉城到现在,西班牙人在菲律宾群岛已经呆了七十年。其间,既有与吕宋的土著间的战争,也有与来自北方大明的海商的争斗。但最终他们还是成了菲律宾群岛最大的势力,菲律宾总督,就是吕宋的太上皇。
  这两年,马尼拉的菲利宾总督日子过的也不顺心。先是曾经是他们领地的荷兰人独立了,成立了联省共和国。这些害虫还趁着西班牙为天主教的荣光为主在欧洲大陆征战的时候,他们却四处投机倒把,甚至一路跑到东方来,跟他们争夺东印度的贸易利益。
  这些该死的荷兰佬联合英格兰人,勾结明国沿海的海盗,封锁马尼拉,拦截明国的商船前往马尼拉贸易,同时也封锁中国沿海,禁止西班牙商船前往中国沿海贸易。西班牙人好不容易才打破封锁,在福尔摩沙的北端也抢占了块地盘,可这些该死的荷兰人却又挑动日本幕府禁止西班牙商船前往日本贸易。
  进入三十年代后,西班牙人在东印度就有些鞭长莫及,处处受到荷兰和英格兰人的联手打压。
  在北方那个汉帝国突然出了一个极其了得的刘钧之后,吕宋西班牙人的处境更加不妙了,福尔摩沙的据点被夺,许多雇佣军和舰船被俘。最后签订的那个五国协议,到头来也证明不过是汉国的一个狡诈骗术。
  正是因此,最终原本在东方互相充满敌意,屡次明争暗斗的英、西、荷这次才会坐到了一起。也不再管英格兰人和荷兰人是魔鬼般的新教徒了。
  “好了,我们如今终于又坐到一起了,相信大家都明白我们现在面临的艰难处境,若是再不联起手来,我们都得从东印度滚蛋。那些该死的汉国人,他们已经彻底的不给我们半点机会了,这些人自己吃肉,连点汤都不给我们喝,我们绝不能容忍!”
  英国使者约翰大声的叫嚣道。其实英格兰人这些年一直都想在东印度群岛也插一脚,可惜他们来的没葡萄牙人早,在东方的实力也一直不如西班牙和荷兰人,在这边,努力了多年,也顶多是捡点残羹剩饭的份,好在他们这些年迅速的调整了方向,主攻印度方向,倒也收获不错,但强势崛起的汉帝国,也严重的威胁着英格兰东印度公司的利益。
  今天的这个会面,就是东印度公司的三大殖民势力的一次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制订新的贸易规定,以打破分歧,好联合起来对抗汉帝国的崛起。
  英国东印度公司是这次联合的主导者,约翰已经和荷印公司的人差不多达成了一致,他们早商量好,葡萄牙人在印度的殖民地将归英国人,而葡萄牙人在马六甲的地盘,将归荷兰人。他们给西班牙人的是北香料群岛。
  不过西班牙人也不是吃素的,他们肯来是因为确实感受到了汉帝国的严重威胁,但不代表着他们就愿意被英荷牵着走。何况葡萄牙的国王,现在还是他们西班牙国王兼任着呢。葡萄牙人在东印度群岛的利益,自然更应当归他们。
  “我认为应当先与葡萄牙人谈一谈,也许他们愿意与汉国划清界线,与我们一起共同对付汉国人。”
  “那些葡萄牙人现在正无耻的抱着汉国人的大腿呢。他们前不久可是向大汉订购了数艘战舰,以及十几艘商船。”荷印总督特使恨恨的道。
  约翰也不想跟葡萄牙人谈,不说葡萄牙人跟汉国人关系确实不错,更何况他们巴不得借此机会,吞掉葡萄牙人在印度的商港呢,果阿可是让英国人盯了许久了。
  “要谈也行,只要葡萄牙人取消跟汉国的造船订单,另外与我们一起,对汉国实行制裁就行。”
  英国人的和谈条件是希望葡萄牙人跟他们一起,所有从吕宋一直到印度到波斯湾的商港,都不许汉国商船进港,也不许他们补给。
  同时,荷兰人将封锁巽他海峡,葡萄牙人也得封锁马六甲海峡,禁止汉国商船通过。并且葡萄牙人得和他们一起签订协议,一起禁止向汉国出售香料,总之,就是得全面封锁汉国商船通过东印度群岛,要把他们从东印度群岛赶出去,欧洲的海上更不许他们插手。
  葡萄牙还得出船出人,准备一起攻夺新加坡,把汉国人彻底的赶出东印度洋群岛。
  荷兰人还加了一条,葡萄牙人在摩鹿加香料群岛的地盘,必须得交给英荷西三国,彻底从香料群岛退出。
  这是一个无比苛刻的条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2/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