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6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6/697

  王富等人听不太明白。
  这时经理过来,跟他们认真解释,基准利率下调,就是存款和贷款的利息都下降了。王富存一百块钱,存个两年定期,年利率是百分之五。两年就是有十块的利息。
  但现在下调一个百分点,就成了年利率百分之四,一百块钱存两年定期只有八块利息了。
  “原来一百块存两年定期不是有二十块利息吗?”王富可是早问的清楚的,别以为我们是泥腿子就好骗。
  经理无奈笑笑,拿来一张表。
  “叔,我们这也是皇室名下产业,可不敢骗你们。原来两年定期年利率百分之十确实是有过,但那是好早以前的事情了,从去年开始,帝国银行就已经连续下调了好几次基准利率了,还把其它银行的存款利息上浮区间一再下滑,现在我们信用社实行的就是最高浮动的一点一倍。你存一百块在我这里,定期两年,就是八块八利息。”
  “怎么利息跌的这么快!”王富也相信皇室产业这个名头,以往他也在这里贷过助农贷,当时极利的利息让他很是心怀感激。可现在,一时间也很难接受这样的利息。
  原来王室还记着的是过去两年定期百分之十的利息,但现在却只有百分之四,相差太大了。
  “我要存活期呢?”
  “原来是零点七二,现在是零点三六。如果是三个月定期,则是百分之二。”
  听到这里,王富越发失望。村里其它的男人这里也一脸失望,“大富,咋办呢,你说?”
  王富想了想,最后决定不存了。
  “不存了,回家。”
  最后,大家都没存钱,又背着钱回家了,甚至都没人去逛街买东西。
  闷闷不乐的回到家里,王富把事情对媳妇一说,妻子听到利息降这么低,也觉得很失望。若是原来的百分之十,存两年,一百块就变一百二十块了。可现在,一百块钱存两年,才八块利息。
  “要不,咱们把钱存到其它的银行去。”
  “没用,那信用社的经理说了,这利息是朝廷规定的,信用社最高能多比帝国银行规定的多一成,也才两年八块八。”
  “咋这信用社的利息多少,还要由着帝国银行来管呢?”
  “那帝国银行就是专门管理各个银行、银号、钱庄等的衙门,你说他们能不能管的着。反正现在帝国银行定了标准,存款利息通通下调一个点,两年定期的,不管哪个银行钱庄,最高不能超过百分之五点五,最低不能低于百分之五。都是定死了的。”
  张氏有些不甘心,她觉得自己损失了好大的一笔钱。
  “要不,咱们借给王家。”
  “你不要命了,王家你也能相信。”王富立即喝道。这王家其实也算是王富的同族,不过是个大户,家里是个地主,还有不少商铺。其中他们比较有名的铺子就有当铺,当铺是抵押借贷,利息要比正常的银行钱庄利息高的多。早年王家还放高里贷,没少盘剥。
  现在朝廷禁止放高里岱,还对各银行的存岱利息都做了规定,就是典当业,也都是有明确规定的。
  但王家却在暗里地搞起了民间借贷,按朝廷的律法,只要不超过银行利息的三倍,就不算高利贷而朝廷现在贷款利率几次下调后,最低的利率是半年以内的百分之六。按不超过三倍算,只要不超过百分之十八年利率,依然算是合法的。
  因此王家现在就是搞这种民间借贷,他以银行一倍半的存款利息,从民间吸引百姓的银钱存进他的地下钱庄,然后放给那些想贷款者,但又达不到银行放贷标准的人,按的却是三倍利息放贷。他一转手,从中就赚了一倍。
  甚至还搞九出十三归这样的把戏,变相的又增加了利息。贷款者从他手里贷十块,实际他只给九块,但一个月后却得还按十三块的还。这种手法,其实就是以前王家开当铺时的盘剥手段,利息相当于百分之十三,但却是月利复息,相当的狠。这种短期借贷,就是变相的高利贷。
  “九出十三归,都是被人称雷公轰的,咱们家不能去做这种黑心生意。”
  王富想了想,“我看,咱们还是干脆把这钱拿来赎买田好了,一百块,能赎五亩地呢。”对这事,王富是念念不忘。
  张氏却不肯,张氏看来,现在新朝初立,官家政策也不可能一天一个样,因此现在自家佃的官家四十亩地,并不会有什么可担忧的。既然早赎晚赎都还是一样能佃种,那何必现在就把这钱花进去呢。
  “我说,咱们还是请人盖三间新房,然后给小东说门亲,现在就开始准备好家具娉礼。早点把媳妇说回来,咱们也早点抱孙子。”
  最终张氏的话还是说动了王富。
  现在有四十亩地在手,儿女又都在赚钱,王富除了地里产出,每年也能出去打几个月工,如今的收入确实比较稳了,现在家里还是住的几间破屋,儿子大了,要娶媳妇了,总不能还让他在破屋里成亲吧。
  一咬牙,王富也就同意了。
  “好,咱们起屋,就趁着这冬闲时,请来匠人帮工,屋子盖起来。咱们盖大瓦房!”
  盖房子,在乡下农村来说,那是头等大事。许多人一辈子,都不一定盖的起一间房子。有本事的人,便都喜欢盖房子。
  王富打算盖三间大瓦房,砖瓦房,弄气派一些,弄好了,也好给儿子说媳妇。
  说盖就盖,王富当天就去隔壁村寻了附近十里八乡比较有名的一个泥瓦匠人,请他来帮自己主持建这三间瓦房。
  老匠人过来后,与王富仔细的商谈了半天,最后确定了房屋的样式、大小、位置等,然后确实用料。
  一切都谈定好了,接着就请老匠人估算好用料,然后就由王富去良乡的砖瓦厂订购砖瓦,购买木料,还得买白灰河沙等等,又得去请一些其它的匠人,还得请好亲戚乡邻等来帮工。
  每样东西,都得花钱。
  好在如今的乡下,三间砖瓦房虽然已经是比较气派的,但也还只要几十块钱就可以弄好了。
  造房子了不能没有家具,这新房子自然得配上新家具,总不能还用以前的这些破烂,又得请木匠,买木料。
  原本老工匠的预算,是盖三间砖瓦房,顶多三十块银元。
  木匠的预算是屋里的楼板啊、木裙板、门窗包括床椅桌凳等家具,全一起二十块银元。
  花五十块钱,弄一个带院子的三间大砖瓦房,那在以前,可是只有地主才有的派头。
  带着几位工匠师傅们预算好的单子,王富便带着帮工的亲戚一起,再次去了良乡,准备采购各种材料。
第六百八十九章
膨胀
  选了一个晴朗的好日子,王富和两个堂兄弟和两个大舅子一起赶了两辆马车,来到良乡。
  秋日里的良乡,非常的热闹,那条年初刚平整过的马路上人来人往,冬小麦已经种下去了,锄头放起,大家如今都有些空闲时间。就算是打算冬里再去揽点工赚点现钱的人,这个时候也不急这两天。
  良乡城里越发的是如此,人挤着人,好像整个良乡县的人都来逛县城了。路两边的商铺都大门打开,店里挤满了看货挑货的顾客。那些店里的伙计们一张嘴巴张个不停,一会跟这个说价,一边又得和那些还价,还得招呼新来的客人。
  就连店铺外,都还沿街摆着许多小摊子,多是些乡下的百姓带着自家产的东西来卖,有卖鸡蛋的,有卖鸡鸭的,有卖小鸡崽小鸭崽还有卖小狗小羊的。还有卖萝卜卖青菜卖鱼,甚至还有不少卖咸菜卖小板凳卖竹椅子卖芦席的。
  以前这良乡可没有这么热闹,这两年,倒是一天比之一天热闹了。
  不过现在王富没有空在这街上逛,他们拉着租来的马车,得赶去良乡的砖瓦厂拉砖瓦。
  砖瓦厂在城外,他们穿过县城后到走了不远,便在一座小山下看到一片片的砖堆。
  砖瓦厂的砖瓦很多,工匠工人也多,到处都是一堆夫诉砖和瓦,红砖绿瓦,看着好不让人高兴。
  砖场里有许多马车,看样子都是来拉砖买瓦的。找到砖厂的一个管事,王富才知道,这里的砖瓦虽然都多,但都已经有主了。
  王富一听就急了。
  “这么多砖呢,怎么就说没有货呢?”
  “哎呦,老哥哥喂,俺也真不是哄你,你见过哪个有故意往外推生意的。是今年买砖瓦的人确实多,俺原本也是没有料到啊。秋收一过,这来买砖买瓦的人就都涌来了,你也要几千,他也要几千,我们这砖厂原本也没多少存货,结果一下子都被订完了。”管事有些不太好意思的道。
  “老哥,你一定得匀点给我啊,你看我车都拉来了,家里工匠和帮工都请好了,就等着拉砖瓦回去呢,没砖瓦,我这房子可盖不了啊。”王富急道。
  “哎呦,真是没办法,别人都是先来,还给了订金的啊。”
  “帮个忙大哥,我给现钱,现拉现给。”
  管事一脸为难的样子,王富连忙掏出一包大前门,这包烟可是他买来装门面的,本来准备发一根,现在只得忍痛把一包都塞给了管事。
  管事的推辞了一二,收下了烟。
  “这样吧,我去跟我们厂主说一下,看能不能帮你先安排个千把块砖瓦出来。”
  王富的堂兄道,“千把块砖可不够啊,起码也得五千块以上。”
  “你们打算盖几间房,全都用砖吗?”管事问。
  王富点头,“打算盖三间砖瓦房。”砖瓦房在这个时候,还是相当气派的,既然要盖,王富当然想盖好点。三间正屋肯定得是砖房,然后院子柴房什么的,倒无所谓,木屋土屋都没事。
  “其实我觉得三间房的话也不一定要用这么多砖,多墙用砖,内墙用木头,会比较划算一些。如果这样的话,三间正房有三千块红砖就够了,我们这里现在砖是一块银元两百块砖,三千块砖就只要十五块银元。加上瓦钱,总共有三十块就足够了。”
  王富他们却被这价格吓了一跳。
  这个一块砖都要五文钱了,一个大馒头才只卖五文钱呢,一个鸡蛋都不过卖八文钱,现在一块砖居然就要五文。买块砖等于买个大馒头……
  “兄弟,你这价格也太离谱了吧,我们村里王员外家三年前盖的房子,那时一块砖不过两文钱,你这都涨了不止一倍了。”
  管事笑道,“哥哥哎,三年前能跟今天一个样嘛。三年前,你种地一年也赚不了几个钱吧?如今可不同以往了,不说那些当官做吏的,个个涨薪水。就说咱们普通种地的,那也是收入大增啊。你看看这外面,来拉砖的这些个兄弟,都是和你们一样,田里丰收,手里攒了点钱,都想着盖几间新房子,给儿子成亲呢。如今我们这里啊,根本忙不过来,砖一烧出来,立马就被订了。若是几位嫌贵,那我们也只能说抱歉了,如今这砖瓦还就是这个价,而且说不定过些日子,可能还得涨。其实我们也没办法,如今什么都在涨价,这烧砖的师傅工钱,也都早翻了好几翻了,还有这工人的人工,以及我们烧的薪炭,哪样都涨价了啊,连我们这税都涨了。”
  “姐夫,咱还买不?”
  王富很纠结,他当然希望能够把三间房子盖成砖瓦房,可这价钱也实在是贵,光砖瓦就得三十块银元,这还没算其它木料、工钱、伙食等花费呢。
  这样算下去,这三间砖瓦房的花费可就有些超支了。
  王富想了一会,最终还是一咬牙,“买!”
  “大兄弟,我们买,能给我们安排砖瓦嘛,就按你说的,砖瓦三十块银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6/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