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6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12/697

  身为皇帝的兄弟,刘键偿过搞这种盛会带来的经济甜头后,把这次比武大会办的很成功。吸引了无数的商家和百姓入京,甚至还带动了一把京师的博采业。
  持续半个月时间的比武大会,引得百姓喝彩连连,也大大促进了京师的商业,直接间接的收入,让顺天府大赚了一笔。
  手里有了钱,刘键也就越发的不甘寂寞了。
  刘钧一回来,他就上奏报呈了一个项目。刘键打算重启北京外城修建计划,他打算先修建东外城,项目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一年时间,三年后把东外城修建完毕。
  对于刘键的这个计划,刘钧一开始并不太支持。
  因为刘钧并不觉得城市人越多越好,京师现在已经超过百万人口,确实已经有些饱和,但最好的解决办法并不是继续修建外城,刘钧认为好的办法应当是在北京周边修筑一批卫星城。
  卫星城是后世英国人最早提出的一种概念,指的是在一些大都市外围,建立既有就业岗位,又有较完善的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城镇,是在大城市的交警或其以外的外郊地区,为分散中心城市的人口和工业而新建或扩建的具要相对独立性的城镇。
  这种围绕中心城市像气象卫星一样的城镇,因此叫卫星城。
  在后世,百万人口的城市,也就一些地级市的规模,那些大都市,都已经是超过千万人口的超级人口大城。
  不过在这个时代,一百万人口的城市,是相当恐怖的,十七世纪中期的全球,也没有几个。在英荷等国,有个两三万人口就已经是城市了,有十万人口,都是大城市了。
  过多的人口,带来的压力是极其大的。
  历史上,明末京师大疫,造成了十几二十万人口死亡。
  人口过多,不但对卫生医疗等压力大,同时教育就业压力也大,甚至物资的供给也一样压力极大,还有交通等情况。
  早前,朝廷从京师迁走了大量的贫困者,在通州、昌平等地建立了许多工坊,将这些贫民迁往这些京畿地方,朝廷对那些棚户区进行了改造,京师的人口压力得到了些缓解。
  但随后这两年,京师人口又多了起来。大量的官吏以及他们的家眷,还有京师新设立的许多学校,大量的学生。
  此外,京师的商业的繁荣,也让这里的商人以及工人大增。
  刘钧也计划在京师百里范围内,兴建一批卫星城镇,每个镇四五万人口,如果建十个镇,就能容纳五十万人口。
  这些卫星城建立,则是为了把京师的各类工坊,都迁到卫星城中,工坊的工人和他们的家庭,也都迁到卫星城里,甚至,还将把京师的那些学校,也迁到京外。
  刘键却更倾向于扩建京师,把嘉靖时计划的外城给修好。当初只修了一个南城,还没什么规划,大汉立国后,外城改造计划,把贫民窟一样的外南城,改造成了如今京师最繁华的城区。
  在这个改造过程中,主持改造的顺天府投入虽不少,但回报却更高。
  现在刘键就准备用十年时间,把东、西、北三个外城也给建起来。第一期三年时间建东外城,分三期,一期一年。
  刘键已经请了许多工匠,做了许多研究,最终做了一个东外城全盘规划。
  刘键的这个规划做的很好,没有一拍脑袋说建就建,而是充分考虑到了东外城的定位,然后围绕着这个定位,做了全盘的规划。
  他的修建计划也很不错,分成三期。
  顺天府负责的是规划,但不负责开发。他很聪明的把城市经营这个理念运用的很好,打算顺天府只做规划,然后招商引资。
  顺天府举行招标会,让愿意承担开发的商人接盘。顺天府把一期工程分成许多个小项目,然后招标,项目连带着地皮打包。
  比如丽娜想买商铺的那个项目,那里是一条商业街,这是顺天府已经规划好的。顺天府把这条商业街做为一个项目招标,最后得标的开发商,得付给顺天府一大笔地皮钱,然后拿地之后,还得按顺天府做好的规划,在规定时间内建好一条商业街和沿街商铺房产。
  只要他们按规定完成开发,建好的商铺是租是卖,当然由他们自己决定。
  为了鼓励这些开发商来投标开发,刘键还把从刘钧那里听去的一个点子,转而告诉了那些开发商。
  那就是提前卖楼收钱。
  项目竞标到手,一边着手开始建造商业街,一面却立即开始做出效果图、未来实景沙盘,然后开始出售。
  房子还没开始建,却已经开始卖钱,这种事情若是以前,是绝对不敢想象的,但现在大汉商业这么繁荣,这种事情也能得到大家的接受了。
  尤其是东外城的开发项目,风声一出来,不知道就引来了多少人的关注。南外城开发改造的巨大成功摆在眼前,现在南外城的商铺,尤其是东西大街和前门大街上的商铺,那真正是旺铺,根本就是一铺难求。许多商铺,这两年已经是打着滚的不知翻了多少翻。
  许多商人都后悔当初没有买上几套到手,要不然光是出租收租钱,就能够躺着享受好几代了。
  现在南城有这样的机会,当然都得争抢。
  看到东外城计划这么受欢迎,最后刘钧也妥协了一下,与顺天府重新调整了一些规划,比如未来东外城,将专门划出一片区域做为学区,京师大学堂、北国子监大学、京师师范大学等等各所大学,以及那多达几万人的学生教师,以后都会迁到东外城。
  最终刘钧决定,京师东外区正式立项启动,同时卫星城计划也开始着手筹备,第一批卫星城先建四个,计划把京师的那些作坊工厂,都搬到卫星城去。
  拿到皇帝的批复,刘键立即就开始着手实行他的东外城计划。
  项目进展的很快,招商招标。
  竞标成功的开发商们,也立即开始动工,如丽娜想买商铺的那个商业街开发商,那边还刚正式动工,这边已经出了效果图,开始出售出租商铺了。
  “现在预付两成定金就能预定商铺了,若是能够付全款,还有极大的优惠呢。”丽娜已经去开发商的展示厅里看过,对那未来效果图很是喜欢,尤其是那沙盘,把那现在还是一片荒地的商业街,描绘的极好。
  “多久能交铺?”刘钧问了一句。
  “十个月就能拿到商铺钥匙,可以进店装修了。”丽娜道。“我就是担心不知道靠不靠谱。”
  “你可以和他们签订详细的合同,约定好交铺日期,以及违约后的后果。至于其它的,你不用担心,这事情是顺天府主导的,后面有朝廷呢,开发商不敢胡来,坑不了你。其实你若真想买,不如多买几个商铺,将来东外城建好,这些商铺肯定会升值,不论是拿来自用还是出租或者出售,都很值。”
  “那我听你的,回头我就去跟他们签合同。”丽娜搂着刘钧的手臂一脸甜蜜笑道。
第六百九十五章
大汉富豪榜
  龙汉二年的腊月十八,中原总督李树初嫡女李贞入宫,被封为九嫔之昭仪。这场婚礼很隆重,对于皇帝刘钧来说,纳李贞入门,既是太上皇和皇太后的期望,也是李树初的殷殷期待。
  李贞还有着大明朱家的血脉,她的母亲是大明郡王之女。如今皇帝将李贞迎入宫中,既是对李树初这样的元勋的一种奖励赏识,也是在释放一个信号,大汉的江山已经稳固了,对于前明宗室也不再那么防范。
  而对于李贞来说,自当年在土匪山寨里被刘钧解救,主动相许却又被无情拒绝后,如今也算是守得云开见明月了。
  这几年,她甚至都有出家的念头了。
  心愿得成,她没忘记这两年一直往来的好姐妹梅清。
  “梅姐姐对你一直有意,你不能把她忘记了。梅姐姐孝期将满,你什么时候接她入宫?”
  李贞直白的说出这话的时候,刘钧有些意外。梅清既是他老师的爱女,也曾是与他并肩战斗的同袍。对于那个特立独行的女子,刘钧向来感觉钦佩,在这样的时代,也唯有老师梅之焕那样的洒脱人物,才能养出那样的女儿。
  梅之焕对他有感情,他无法确认,但既然李贞这样说,那估计是有的。刘钧对梅清的评价很高,觉得她是秦良玉这样的女中豪杰,巾帼英雄。这几年,梅清在乡为父亲守孝,要不然,她肯定还会一直留在军中,到如今说不定肯定已经成为一方大将了。
  如果梅清对自己无意,刘钧当然不能强纳她入宫,那既是对老师的不尊重,也是对梅清的不尊重。但如果她有意,刘钧其实很高兴能接她入宫的。
  李贞见刘钧如此说,便为自己的姐妹高兴了起来,她进一步道,“梅姐姐的丧期将满,现在就要开始做准备了。”
  “这个事情,我看你还是先去封信到麻城,得有个明确的态度。若她确实愿意入宫,我自然是万分欢喜的,若是她并无此意,我们不能强迫。如果她真愿意,那么现在开始准备,等明年她孝期一满,我立即就派人将她接入北京。”刘钧表明自己的意见。
  身为帝王,感情的事情其实很难单纯,或多或少总会掺杂不少其它的东西,有着太多的利益交换与考虑。
  能有一个相互之间本就有些好感情意的,更是难得。刘钧很珍惜这种感情,当年他拒绝李贞,那是因为那时的他只是一个小小武生,有了未婚妻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却与高门千金再发生什么纠葛,毕竟李贞这样的身份,绝不可能给他做小的,事情发展下去,只会大家为难。
  但如今他是天子,他娶李贞,不但不会有李家的反对,他们还会非常高兴看到这个结果。
  李贞入宫,算是皆大欢喜,唯一不高兴的也就是皇后陆氏了。自从上次立太子之事,陆皇后惹恼了刘钧后,刘钧这段时间越发有意的冷淡她,这种冷淡,也是一种严厉的警告,太子之事不是普通的小事家事私事,而是军国大事。刘钧不希望皇后参与到这种大事中去,他的强硬态度,就是要为这种事情立立一个规矩,后宫不得干政,没有丝毫折扣可打。
  坤宁宫,陆皇后抱着三岁的日本郡王刘和坤,忍不住流泪。
  “我已经受够了,当年那李贞就曾经打上门来,没料到现在,还真让她入了宫。凭什么,就因为她出身高贵,曾经是金枝玉叶吗?那将来我是不是还得把皇后之位让给她,等她生了儿子,是不是还要立她的儿子为太子。”
  别的事情陆氏能忍,比如早年就已经入刘家门的沈氏陈氏柳氏等,可惟独这个李氏,她不能忍。
  这个李氏,让她感觉到了浓浓的威胁。过去皇帝后宫中的那些女人,虽然一个接一个的入宫,但真正让陆氏感觉到威胁的却没有。
  沈陈柳几人,早年都嫁过人,她们根本不可能威胁到自己。朝鲜的李氏曾经被立过正妻,但毕竟是朝鲜公主,她不太可能当皇后。
  唯独这个李氏,过去跟皇帝之间是有过一些不清不楚的关系的。而且出身高,母亲曾经大明郡王之女,父亲也是进士出身,如今更是身为中原总督,爵封侯,是最早支持皇上的那批重臣之一。而自己论出身是商人之女,父亲如今虽任财务卿,可朝中资历是远不如李树初的。
  何况,太上皇和皇太后都比较喜欢这个李氏。
  心怀不满的陆氏干脆向皇帝请求出宫省亲,要去父亲府上住一段时间。
  刘钧并不愿意这个时候陆氏出宫省亲,委婉拒绝了。
  “我不是请求你,我是通知你。”
  一向对刘钧表现的很温驯的陆氏前所未有的强硬,她根本不理刘钧的反对,当天就直接收拾东西,还带上了两个孩子就要出宫。
  侍卫来报,刘钧听后无奈的摇了摇头,最后道,“罢了,立即着内务府通知财务卿,说皇后回家省亲,让陆府做好迎接准备。另外,让内务府多安派侍卫宫人随皇后回陆府省亲。”
  中原总督之女入宫不久,皇后却出宫回父亲财务卿陆府省亲,这个消息在有限的范围内流传开来后,还是引得不少敏感之人的惊讶。
  财务卿陆维章突然得到内务府通知,让他迎接皇后回府省亲,心里没有半点高兴,反而脸色苍白。
  他依旨返回府上,率家人迎接皇后回府后,转身就赶往宫中面圣。
  陆维章一见皇帝,立即请罪。
  “国丈请起,此事其实也没什么,皇后也好久没有回陆家省亲了,出宫回家住住,也是人之常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12/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