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6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17/697

  “江南因为田少人多,且天时好地较肥沃,因此种地不比北方搞广种薄收,而是精耕细作。在江南,种稻一亩需要投工十一个半左右,还得用肥料,一般的河泥、草木灰之类的已经不够了,还得专门花钱买粪肥和豆饼肥,一亩田得用肥主要是豆饼一百六十斤,再加上种子、农具等各项投入,总计得投入四块半银元左右。而以每亩稻田平均产谷四百五十斤左右计算,以每担谷折银元一块三左右计算,亩产值将近六块银元。”
  “亩收六块,除去每亩投入的四块半,能获利一块半。种十亩,不过收入十五块,就算现在推广双季稻,但肥料得加大投入不少。”
  “可如果改种桑,则每亩需投入人工四十八个,用豆饼七百五十斤,加上其它桑苗、农具等,各项投入总计为每亩七块七,投入比种稻高出许多,但种桑每亩产值却能达到二十块,除去各项投入,还能得利十二块三,是种稻的八倍收益。”
  “如果以每个男丁可种桑四亩,或种稻八亩计算,那么种稻能获利十二块,种桑则为近五十块,种桑依然是种稻的四倍多。尤其是江南地少,种桑的土地还有相当一部份能够由不宜种稻的土地改造而来,经济方面提高更高明显,今年三江区还在推广桑基鱼塘,基种桑,塘蓄鱼,桑叶饲蚕,再以蚕屎饲鱼,塘泥肥桑。使得种桑收益更高。”
  有着这些详细的数据一对比,江南百姓当然更愿意种桑而不是种稻。
  而且种桑比种稻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种桑养蚕后,还能再把茧缫丝出卖,甚至再加工为丝织品,这让种桑养蚕有了进一步的附加值提升,收益更高。
  刘钧听的直点头,李春江的这番话不是空话,说的很透彻且有数据做支持。
  种桑能有四倍种稻收益,百姓为什么还要种稻?反过来,种桑养蚕最后产出的还是生丝和丝织品,而今年朝廷出口的大宗商品中,就有生丝和丝织品,占到出口商品价值的很大一部份。
  如果出口遇阻,那么国内的市场肯定消化不掉所有的产能,到时结果就是产能过剩,商人滞销,价格降低。
  原来种桑是种稻的四倍收益,就可能成两倍,甚至可能更低,桑农收益降低,不但政府能收到的税收减少了,而且桑农们消费也会降低,会使得其它的商品销量也会降低。
  现在三江区,已经形成了三个相对集中的作物分布区。
  濒江沿海一带,以棉花种植为主同时种植部份稻谷,成为棉稻产区,闽浙区的杭州东部等地,也属于这一类型。主要的棉稻产区集中在松江、太仓、苏常等地。这些地方的棉田占耕地面积的六成甚至七成以上,稻田反而只有三到四成。
  第二个区域,则是以桑为主的桑稻产区,主要是在江南省的南部苏州地区,以及闽浙区的湖州、嘉兴等地。桑田比例,依然占到耕地的六成以上。
  第三个产区,则以水稻为主的水稻产区,主要集中在运河东北至沿海沙地之间的狭长地带,苏松常州等地。
  三江和闽浙两个区,如今是粮食内流大区,每年从中原、湖广等地要输入上千万石的粮食,另外因为种桑种棉,这两个区也对用肥需求极大,每年还得从外面输入用做田肥的豆饼数百万石。
  其次油也主要靠其它省输入。
  但这两个区每年输出的丝和丝织品、棉布、蔗糖等的数量是极大的,其中还有极大一部份是外销出口。
  “我很清楚贸易对大汉的重要性,贸易能带来大量的税收,给百姓带来财富,还能为国家带来巨大的贸易顺差,赚回许多真金白银,然后可以在外面买到大量廉价的原材料和初级加工商品回来,让我们的百姓享受到更好的生活。”说到这里,刘钧顿了一顿,“但是,这样的生活我们不能靠乞求得来,如果谁想来抢我们嘴里的这块肥肉,我们不会给他们分上一块,而是应当直接挥刀剁掉他的手。”
  “放心吧,我并不是那种唯武独尊之人,但也绝不害怕战争。这场贸易战争真的打起来的话,肯定会来的快去的也快,而且,我们还要用这场战争,让那些西夷彻底的清醒一下。”
  “朕不反对和西夷谈一谈,但现在的情况,谈之前,朕会先跟他们打一仗,等仗打完了,我们再坐下来谈,那时,他们才能看的清形势,而不是一味的狂妄自大,只想着怎么欺骗敲诈。”
  刘钧并不担心这场战争会无限扩大,大汉需要贸易,但英荷西三国更需要贸易,尤其是英荷两国的东印度公司,他们可是以赚钱为目的的殖民公司,真的全面开战,只会两败俱伤。
  等他们被好好教训了一下,明白了双方之间实力的差距之后,刘钧相信到时再坐下来谈,大汉提出些全新的贸易合作协议后,这些人会愿意谈的。
  当然,那时的贸易合作协议,大汉会在大块吃肉的时候,给他们扔几块骨头,也让他们分享一点利益的。
第七百零一章
  南洋上空战争的阴云开始在聚拢,但在神圣大汉帝国本土,商人们却还都沉浸于今年出口贸易的巨大数额。
  出口贸易的巨大利润,刺激的许多商人都准备加大投资,大赚一把。
  天津饭店三楼的一间大会议室内,上百名商人坐满一堂,大家吞云吐雾,正在参加祥泰木材厂的股东大会。
  祥泰木材厂是一家有百年历史的老牌木材加工坊,得益于这两年兴旺的商业环境,也得益于三年前新接任木材厂大权的陈家大老爷的经营理念的改变,祥泰木材厂从一家原本只有四百人不到的天津木材加工坊,通过招商吸引投资,银行借贷资本,扩大生产规模等举措,如今已经是一家在旅顺、大连、镇江、天津、登州、青岛、上海、扬州、南京、杭州、广州、大员、福州等十几个大港口城市拥有分厂的大型木材厂。
  从最初的板材加工,到现在伐木、运输、窖干、锯木、板材加工,甚至到建立了专门的各种商品木箱,以及木材家具的制造销售等为一体的一家大型木材加工集团。
  虽然迅速的引入投资,使得陈义手里的木材厂股份不断的被稀释减少,从过去的陈家完全控制,到如今陈义手里只剩下了不到百分之二十的股份,但祥泰木材的规模也比过去扩大数十倍。
  今天,一年一度的股东大会在天津召开,上百名大小股东齐聚。
  做为木材厂最大股东兼董事长的陈义,给大家提出了一个计划。今年生意兴旺,收益丰厚的祥泰木材厂除了归还银行的贷款到期利息外,剩下的收益并不拿来分红。
  不但不分红,而且陈义还提出,要上市。
  “上市之事,我已经把计划提交给董事会并讨论过了,董事会已经同意了上市融资计划,现在按照公司法和证券法,将这个计划提请股东大会通过。”
  一名股东翻看着董事会提交的上市计划书,这计划书每个股东一份,有着详细的报告。天津证券交易所,目前已经有三十多家公司上市。甚至如今还因为新的公司法和证券法,新出现了数家证券公司,这些证券公司就是专门负责替上市公司承销证券。
  上市公司已经不算什么新鲜事情了,许多精明的商人都已经弄明白了新的游戏规则。到证券交易所上市,发行公司债券,好处是很多的。比如融资成本较低,比起银行贷款相比,一来利息低于银行不少,二来在交易所发行公司债券,比在银行贷款限制少,没有那么多的限制条件,发行的公司债券能达到公司净资产的百分之四十。
  而且债券的利息是允许在公司的所得税前支付的,因此公司实际上是能享受到税收上的利益,更加降低了公司的融资成本。再一个,发行债券,无论公司盈利多少,购买债券者都只能收取固定的利息,因此公司如果融资后收益丰厚,增加的收益能大于支付的债息,则会大大增加公司的利润。
  当然,这种发行公司债券的融资方式,还有一个股东们最看得的优点,那就是购买公司债券的人,并没有权参与公司的管理决策,他们只是公司的债主,而不是股东,公司的控制权不会受到影响。
  要上市发行,需要公司达到一百万净资产以及过去赢利的要求等,祥泰公司都是达到的。他们也早已经有了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
  “怎么不是发行公司债券?”
  一名股东惊讶的出声。
  由那股东一提醒,许多股东也仔细的看了下去,果然发现陈义代表董事会提出的这个上市计划,居然并不是进天津交易所发行公司债券,而是发行股票。
  “发行股票?”
  许多股东都不由的惊讶出声。
  天津证券交易所成立至今,已经有三十多家上市公司,但发行的都是公司债券,至今为止,还没有一家上市公司发行过股票。
  虽然祥泰公司也是一家股份公司,但公司的股东们并非经过上市公开招募融资进来的股东,因此他们虽是股东,但手里的只是股份而不是股票。
  股票,按现在证券法的解释,那是唯有经过审核进入证交所公开招募发行的才算。股票与债券可是有极大的不同,说直白点,债券那就等于是借条,股票等于是股权证书。
  买了公司债券,成为公司的债主,到期收回的是本钱和固定的利息。而买股票,等于是入股公司,成为股东,根本公司的经营状态获得分红,或者公司损失及破产倒闭的话,还得承担极大的损失风险,股票和债券都可以在交易所交易流通。
  若发行的是股票,那买了公司的股票可就成了公司的股东了,是有资格出席股东大会,对公司的决策有投票表决权的。要知道,公司的经营就是由股东大会选举的董事会进行管理决策的,公司的掌柜经理等管理层,对董事会负责,而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
  祥泰公司目前陈义是董事长,但也兼任着总经理,不过公司的管理层,则属于经理人,他们多数人并没有公司的股份,有的也仅是一些干股分红权利。
  多数股东们是后来加入的投资者,他们投资公司,并不参与直接管理,只是坐等分红。
  “目前交易所可还从没有公司发行过股票!”
  一名股东对董事会的计划表示置疑,既然大家都发行债券,那干嘛要发行股票?
  陈义四十出头,在祥泰这家曾经的家庭工坊里干了多年,以前他父亲经营做主时,他就是大掌柜了。陈义年富力强,野心也很大,家族控制经营,虽然也有些好处,比如利于掌控,但也有许多缺点,那就是规模扩张比较难,资金一直是大问题。
  而当朝廷大力支持工商业后,特别是金融业的兴起,正式接手了祥泰的陈义看到了一个改变扩张的大好机会。他先是把祥泰注册为公司,按新的公司模式架构改组了旧式的家族工坊。
  然后以公司资产向银行抵押贷款,获得融资后扩大厂房、多招工人,争夺更多的订单,等融资的资金都投进去后,他又开始引进投资人,引入新的股东和资金,再次扩大公司的规模,再去争夺更多的订单。
  现在,陈义觉得公司的规模还是有些不够,外面的商机这么好,机遇不可失。但融资或者直接再招募股东,成本已经较高。
  “诸位,上市发行公司债券确实有很多好处,但也有一些缺点的。第一,公司债券和银行贷款一样,都有固定的到期时间,需要定期还本付息,这对我们公司的长远扩张上来说,始终是很大的压力。其二,发行债券或者银行贷款,限制条件都很多,我们公司目前还有不少银行贷款,想再次银行借贷很难。”
  不管是银行借贷还是发行公司债券,都有一个需要还本付息的问题。这让想要拿到更多资金迅速进行新一轮公司扩张的陈义来说,还是有些不足的。
  陈义现在有一个很大的扩张计划,目前大汉的造船业相当兴旺,对于木材的需求极大。不论是龙骨还是板材,都需求极大。
  造船的木材不是随便都能用,也不是拿来就能用,得需要特定的木材,需要特别的加工。现在许多船厂订单排的满满的,所有的船厂都需要大量木材,需要加快订单交货时间。因此如今的许多船厂,其生产模式已经与明代时完全不同了,现在的船厂只负责最关键的一些船舶的制造,其它的不少地方,都是交给其它的厂商加工。
  比如帆布、缆绳、铁钉、船锚、板材、桅杆、龙骨等等,能分包的都给分包出去,只要按照他们的要求供货就行,造船厂负责的只是如盖房子的建筑工人一样的搭建部份,并不会再去生产砖瓦门窗这些。
  这种分包,使得船厂能够把船的制造周期压缩的更短,建造更多的船,把最核心的技术部份留下,赚的是最赚钱的部份。
  这对于祥泰公司来说,当然是一个大好消息。
  现在陈义就是看准了这个市场,准备在天津、青岛、大连、杭州、福州等几大造船的基地,兴建新的船材厂。
  采购制造龙骨的橡木、樟木、楠木,制造桅杆的杉木,制造船板的橡木、柚木等,把这些木材砍伐运回来,还得使用专门的窖进行干燥处理,然后还得进行截、锯、刨等加工,甚至还得按造船的工艺需要,对船上不同部位的木材进行蒸、烤等加工。
  总之,祥泰要进入造船行业,成为造船业的上游供应商,分享造船行业的红利,那就需要很大的投资。
  首先,得有充足的资金去购买各种各样造船需要的树木,这些造船用的树可都不会便宜,且大多在深山老林中,砍伐和运输出来,得花费巨大。
  其次,把这些树运到各个造船厂所在的祥泰木材厂后,为了加工,就得添置各种机器、工具,修建专门的窖等等。
  比如为了提高产能,就得上马水力锯木机,这种锯木机利用水力,通过齿轮等传动工具,能够带动巨大的带锯、圆锯等,轻松的把那些巨大的树木锯断、锯成木板等。这种水力锯木机效率比人工可是强的多,但成本也绝不便宜。
  哪怕祥泰公司一开始只先建一家船材加工厂,这投入也绝对不会少。
  而若想要跟其它同行竞争,还得有产能规模,要不然,哪个造船厂愿意把订单给他们?
  公司董事会和股东大会都觉得陈义的眼光不错,也都同意向造船产业扩张,但资金问题始终没能很好的解决。
  找商人投资,想短时期内凑起这么大的资金也不容易,而且这其实也不太利于公司的现在经营控制权,但如果是上市发行股票,到时不是向少量的商人招募资金,而是向许多人发行股票,到时就算增发百分之三十的股份,可如果是一千人甚至是一万人一起购入,那每个人手里的股票就会很少,股权很分散,这些小股东就算会加入股东大会,但也不容易能现在的管理层产生太大的影响。
  而且最近上市的三十多家公司的发行公司债券的良好情况,也让陈义觉得如果是发行股票的话,会有很多人购买,不用操心没人购买股票。
  “诸位,发行公司债限制多,且得还本付息,但如果发行的是股票,那就是永久性,无到期日,且不需要归还的,这对目前我们公司对资本的极大需求来说,是最有益的一种融资方式了。”
  发行股票当然也有缺点,最大的一个问题还是控制的问题,发行股票就等于增加新股东,这会分散公司的控制权,会稀释现在股东们手里的股份。甚至公司原先没有分红的股利,也会被新股东们分享。
  不过陈义做为董事长兼总经理都不在意这些,他手里的股份早就从过去的百分百掌握,到如今的只有百分之二十了,对陈义来说,过去家族控制的祥泰一年赢利不过千把两银子。总资产都不过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17/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