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6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18/697

  但短短几年,公司扩张了无数倍,现在资产都过了百万银元,哪怕他手里的股份只剩下百分之二十,可也依然值二十多万。
  现在的祥泰,可是资产过百万,工人多达三千多人的大型企业了。如果公司能够上市发行股票,到时增发百分之三十,这等于公司又扩张了三成,若是能够成功的进入造船业,公司就能得到一个更好的赢利点,今后能赚得更多的利润。
  “目前董事会已经与太平洋证券公司接洽过,请他们为我们做了可行性报告,他们认为我们目前的情况,上市发行股票是最好的一个融资方式。现在我们已经聘请了太平洋证券公司做为我们的主承销商,又请了专门的讼师和帐房为我们做股票发行融资方案。”
  “太平洋证券目前已经向证监局预报了材料,得到了那边的反馈意见。证监局也认为我们可以上市发行股票,如今董事会那边已经审议了融资方案,并通过了董事会的决议,现在就等股东大会决议通过了。只要股东大会决议通过,我们就立即向证监局报请股东大会决议,等他们做出最后审核决定。”
  公司要上市发行证券,会有一整套很烦琐的流程,这段时间陈义都在弄这个。好在说是烦琐,其实也还好,现在有专门的券商,只要选好一家做为主承销商,那么他们就会全权负责证券发行的事情,不管是替他们做调查出可行性报告,制定发行方案,还是聘请讼师、账房等签订承销协议等,还能替他们产制做申报材料,向董事会和证监局报请。若是最终董事会、证监局、股东大会都通过了,那么最后的公告、路演推广、正式发行、上市交易等等,都是由他们一手负责的。
  股东们没有人立即赞成,也没有人立即反对,大家都在细细思量。这些股东,多是一些身家不菲之人,他们投在祥泰里的钱,多的有过十万银元,少的也有上万。
  如果他们同意上市发行股票,那么祥泰可能就会是天津交易所第一家发行股票的上市公司了。
  结果到底是好是坏,现在大家都不敢料定。
  不过祥泰要想进军造船业,而不再只是锯锯木板、造点茶叶箱子、桌子椅子等家具什么的,想要在如今火爆的造船业里分一杯羹,仅凭现在的规模和资金是根本不可能的。
  以现在公司一百多万的净资产,如果能最大额的增发百分之三十的股票,那就能一次性得到大把的银元,而且这些是不需要还本付息的。
  若是公司到时发行顺利,能够让投资者看到更美妙的前景的话,他们的每股价格能够定高些且被接受,那他们还能融到更多的资金。
  公司现在净资产达到一百余万,如果公司前景表现好,能够打动投资人,估值的时候能够估个高值,路演推介的时候又受欢迎,那么股价定的高些,公司能融资到的资金将相当可观。
  太平洋证券估计,在当前造船业大好的前景下,如果祥泰公司公布他们进军造船业的计划,可能会让祥泰估值大大上升,以如今一百多万的公司净资产,就是估值个两百万都没问题。
  在造船业利好的前景下,祥泰上市一次性融资七八十万银元甚至上百万都并非不可能。
  当然,毕竟是第一家上市发行股票的公司,到时大家对于这种方式能不能接受,也是无法完全保证的。
  而且融资到的钱,也并非全都归属于祥泰,太平洋证券出这么大力是要回报的,他们的发行要价就是百分之五。如果融资到一百万,还得付给他们五万。
  “诸位,现在外贸出口如此火爆,今年朝廷的外贸顺差就达到一亿多,这说明什么?说明外贸明年只会更加的火。而外贸继续火下去,造船业自然也会更火爆,我们祥泰这个时候不趁机进场,还在犹豫什么?”陈义高兴喊道。
  这一嗓子如同惊醒梦中人,许多股东也为那美妙的前景给打动了。
  “是啊,还在犹豫什么,既然说能够上市融资到上百万银元,那我们还在等个锤子,我支持陈董,上市,发行股票!”终于有股东高声响应。
第七百零二章
良辰吉时
  腊月十三,宜嫁娶动土安床上梁。
  良乡的农民王富早就请人算过上梁的吉日良辰。腊月十三,就是年前腊月的一个上梁吉日,吉日良辰已经选定,便不能再更改,哪怕是这天刮风下雨,也要按照选定的吉时上梁。
  如果这天是大晴天,那么就是天公作美,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会是个相当好的兆头。当然,如果遇刮风下雨,大家也会称为风也来,雨也来,真是风调雨顺。
  不过王富内心里还是非常的期盼着十三这一天能有个大晴天。
  日子一天天接近,王富的三间砖瓦房子也渐渐接近完工,外面的院子围墙等也已经建的差不多了,看着接连几天都是晴空万里无云碧空如洗的景况,王富心里也越发的高兴起来。
  到了十三这天,王富天不亮的就已经起来了,在老宅院子里,他从村口井里打来了一担井水,用毛巾认真的洗了脸,又拿女儿回来时从京里买回来的牙粉牙刷仔细的把牙齿刷了几遍,直刷到嘴里清凉凉的带着香气才罢。
  洗漱好,回屋里他把女儿买给他的那套翻领羊皮袄也穿了起来,还穿了一双小羊皮的矮帮靴子。
  出门前,他把烟锅和烟丝包揣进怀里,最后想了想,又转身走到衣柜前,从里面翻出一个纸包,里面是在外当兵的儿子上次回家休假时带回来的一条大前门,说是给他抽的。不过王富觉得卷烟比烟袋贵多了,轻易不舍得抽。今天是个大好日子,王富拆开这条烟,拿了一包放在身上,想想,最后又多揣上了一包。
  上梁是汉家传统的建房风俗,汉家的房屋基本上都是木土或者砖瓦结构,不管屋顶盖的是瓦还是草或者树皮,他总得有梁。
  盖房子向来是大事,后世买套房可能得存上十年钱,而在这个时代,对于手里缺少现钱的百姓来说,一样是一生中的大事,盖栋房子,甚至可能得住上好几代人,修修补补的住上一代又一代人。
  若是以往的时候,盖个房子,得所有的亲戚朋友帮忙,甚至可能还得借上不少钱。
  因此盖房就出不得半点事故,稍有秕漏,就会在主人心里留下难以消除的阴影,尤其是在这个还普遍迷信的时代。因此盖房子,打地基前,得有一个仪式,得杀大公鸡烧香祭祀,得放鞭炮,准备礼品。
  而等房子盖的差不多了,要把正梁安放的时候,也一样要进行一次隆重的仪式。
  王富的妻子张氏一大早就已经把祭祀用的三牲礼品准备好了,一个猪头,一只鹅,三条鲤鱼,另外还有一碗堆的尖尖的白米饭,以及一壶酒。
  王富细心的检查过礼品,然后问妻子。
  “大公鸡准备好没?”
  “好了,已经叫小妹把那只最大的大红公鸡给绑起来了。”
  上梁仪式非常重要,今天的吉时就在上午。
  在吉时到来时,掌墨师要烧香祭酒,敬拜天地神灵,恭请祖师爷鲁班降临,扶柱安梁,使之柱正梁端,万古千秋。在这个仪式上,得用到大红公鸡的鲜血。
  王富的本家兄弟们也都来帮忙了,今天早上,他们要赶着杀一头大肥猪。今天的上梁,照例是要摆酒的,感谢盖房的工匠师傅以及帮工的亲戚朋友。本家的婶子伯母嫂子弟媳等,已经在院子里摆开了架势,摘菜洗菜的,切菜烧火的,还有炒菜的。
  负责掌勺的却是王富的一位叔父,六十多岁的老爷子,并非什么酒店饭馆的大厨,但却也是十里八乡有名的乡下酒宴师傅,以往大家办红白喜事,不会去城里请厨子,都是请乡里人帮忙。王富叔父能做大锅菜,最了得的记录是曾经为一家人三十多桌的婚宴掌勺,一人把这么大的场子弄下来了。而且他做的菜,更符合乡里人的口味,还很会控制食材,不会浪费,又能把菜做的体面大气。
  今天侄子上梁摆酒,王老爷子当然是当仁不让的亲自出马。他今天就是厨房的统帅,那些妇人姑娘们就是他的兵将,他们要利用这些不多的简单食材,做出丰盛又体面还不多花钱不浪费的席面来。
  上梁前得先祭梁。
  在王富家新房忙活了三月的老师傅和他们的徒弟们,今天也都换上了干净的新衣服。
  “大亮,跟你弟一起把供桌抬到新房前去。”王富向儿子喊道。
  王大亮是王富的儿子,是驻守长城的陆军步兵,就在半个月前,已经在军中服役满三年的王大亮转到了地方守备部队中服役。
  按儿子的话说,现在陆军分为了野战部队和守备部队,守备部队主要任务还是城市、要塞、港口守卫,反正就是野战部队是主战,守备部队是主守。
  不过王大亮转入守备部队,算是离开了主力部队,但却也得以晋升为了下士,成为了一名士官,前途也还是不错的。王富对于这些不太清楚,也不知道这其实是朝廷的一次裁军。
  陆军此前维持着一百多万的规模,拥有一百多个镇的编制,其中既有甲乙等主力,也有架子镇、动员镇,还有预备军、乡军等补充镇编制。反正陆军的规模很大,至少究竟有多少军队,这是朝廷机密,除了军机处的那些高级将领们,那些总理参政们都不一定个个清楚。
  但自从蒙古臣服,女真灭亡,吞并日本合并朝鲜,连西北也暂时安稳后,帝国的汉军就显得有些武力剩余了。
  因此现在皇帝又开始调整陆军,除不少经验丰富的陆军战士转到海军成为陆战部队外,陆军各镇也开始更加的精炼。
  现在整个陆军体系重新划分为三大块,野战军、守备军以及预备军。其中野战军也是帝国陆军的主力部队,计划调整后编为十八个镇,然后其它许多陆军将改为守备军,守备军分驻各地城市,负责城市守卫、巡逻,并协助地方治安打击犯罪辑查走私等。
  野战军和守备军今后各自的职责不同,野战军保持强大的战斗力,是始终积聚在一起的十几个铁拳。
  而守备军则比较分散,全面的驻防各地。
  至于原来的动员军、预备军等,全调整为预备军,已经不再列入现役之中,他们只是朝廷的预备武力。
  在这几斧头之下,帝国的现役陆军数量直接从一百多万直线下降到八十万,其中野战军为三十六万,守备部队为四十四万。
  海军的现役规模也在调整,将进一步将一些武装商船,小型战船退役,各舰队将往更精小、更能战方向发展,海军将拥有总数二十万现役,其中十二万海兵和八万陆战队员。
  至于日本皇协军团、外籍军团、以及蒙古诸侯等部队,也统统列入了预备役中,不直接列入现役。
  陆军野战部队比守备部队的军饷待遇高,不过王大亮现在升了士官,薪水也提高了许多。这次升了下士,王大亮也得到了一个假期,正好赶上家里的房子盖好。
  王大亮和伯父家的兄弟把家里的大八仙桌抬到新房前,王富将三牲礼品等一样样的摆上供桌。
  大匠等过来上香拜过,然后走到那根正梁前。
  这根正梁非常笔直,是一根上好的杉木,大匠先拿出五枚黄澄澄的龙汉铜元摆在了正梁中间,然后又在上面放上一双筷子。
  这时王富连忙递上一块崭新的红绸布。
  大匠用这块红绸布把摆上了铜元和筷子的这段包裹起来,钉紧。
  这时祭梁还有一道非常重要的仪式,就是滴血。大匠把那只大红公鸡脑袋砍掉,把鸡血滴于梁上,一边还在念诵着,“此鸡不是非凡鸡,王母娘娘报晓鸡,头戴凤冠绿耳,身穿五色彩衣,王母赐与鲁班,鲁班送给弟子短煞气,天煞归天,地煞归地,年煞月煞,日煞时煞,煞煞有止,见血回头,有弟子到此,各归原位。”
  一通咒语念完,王富立即吩咐儿子大亮放鞭炮。
  鞭炮齐鸣声中,正梁被抬上屋顶,放在了中柱顶端预设好的位置上。
  小心翼翼的费了许多功夫,终于安放好了正梁。
  王富擦了把额头的汗水,脸上是抑止不住的笑容,“大亮,上去撒钱!”
  按这里风俗,上梁时得洒铜钱。
  早有许多小孩子围在了新屋前,就等着满天钱雨从天而降了。越有钱的人,洒的钱越多,来抢钱的人越多,也越热闹,尤其是如果小孩子多,那么就更预示着这家人以后会人丁兴旺。
  学校里已经放了寒假,因此今天来的小孩子很多,王富非常高兴。
  他为今天上梁准备了许多铜钱,特意去信用社换的,大部份是一文的铜元,偶尔也有五文、十文的,一大筐的铜钱,加起来足足一千六百八十八枚铜钱,讨的是一路发的彩头。
  王大亮背着这好几斤的铜元爬上去,大喊一声。
  “天上掉钱了!”
  一把把的铜钱从天而降,孩子们一哄而上,笑呵呵的四处争抢,欢声笑语不断。
  一千六百八十八枚铜钱洒下来,甚至还引得许多围观的百姓们也笑呵呵的加入了地上捡钱的行列。
  很快,钱洒完,但地上依然还有很多人在寻找。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18/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