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6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0/697

  “大帅,咱们可得速度快点,刘枢密使现在已经就任南洋总督,他手里可是有着好几支舰队呢。咱们憋了这么久,可不能最后却被南洋军区和海军给摘了桃子?”
  郑芝龙绝不会允许刘允升趁机摘桃子,他憋了一年,就为了如今这翻身一仗。只要他打赢这一仗,那么之前这一年的憋屈气就能尽出,朝廷里也没有人能再说他什么。
  可万一最后让刘允升来摘了桃子,那他可就真成傻逼了。
  “把出兵日期提前一下。”
  原定的出兵日期是在大年初六,本意是让将士们过完这个年。但现在郑芝龙感觉自己压力很大,若是过完年再出兵,一旦刘允升带着海军从新加坡杀过来,趁他们跟东吁人做战时,直接从沿海登陆,那他岂不是血亏。
  “改到什么时候?”
  “腊月十六。”
  “后天?会不会太匆促了些,木邦那边能够来的及准备吗?”
  “足够了,这次我们南北两路同时进攻,孟拱这边四万人水陆齐发,木邦那边一万兵马也全都派出去,此外,把那些土著民兵也都动员起来,咱们进阿瓦城过新年!”
  参谋长笑道,“明年就是马年了,咱们进阿瓦城过年,也算是马到成功。”
  南洋。
  狮城新加坡,刘允升眉头紧皱,刚刚又一份商船失联报告呈交上来。这已经是半月来第七艘失联的商船了。
  七艘船都是先后在南洋失去联系的,全都是大汉商人的商船。这些船都是一些百多吨的三桅商船,船主基本上都是些跑单帮的,因为不是船队同行,商船上也没有多少防御的火炮火铳。
  “大帅,这定是红夷们干的。”
  此前,在南洋这片海域,还没有几个海盗敢这么猖狂。如果说偶尔一条商船被劫,那还是很正常的情况。但短短半月时间,七艘商船被劫,就非常不正常了。大汉可是在这里有一支舰队,长期巡逻南洋,执行剿灭海盗护航任务的。
  过去曾经猖狂的海盗,许多人还吊在新加坡的港口绞架上呢。
  “这是再明显不过的事情了,短短半月时间,七艘大汉商船失联,甚至没有逃出一个人来,肯定是被极为强大的战舰所击沉,在南洋,除了我们,也只有那几国红夷有这种能力,普通海盗可没这本事。”
  刘允升对此事心知肚明。
  “现在怎么办?”
  “先加派舰船巡逻护航,另外通知商船,让他们尽量结成船队同行,由我们的军舰护航,不要单独航行。”
  长吐了一口气,刘允升心里的那股着怒火依然无法平息。
  吕宋西班牙人、巴达维亚荷兰人,还有英国人,他们已经步步紧逼,越来越猖狂了。
  “通知西洋舰队和新加坡舰队高级军官前来议事!”
  副官兴奋的点头答应,看来大帅终于要动手了。
第七百零四章
租妻
  从孟拱到东吁国都阿瓦城并不近,就算是走几乎笔直的大金沙江也足有千里之遥。这道江道也是极为奇特,有数百里之长的一段几乎就是完全笔直朝南的,完全没有江河本来弯弯曲曲的那种本来样子。
  在旱季,乘船在这河道笔直而江面又宽阔水流平缓的大金沙江上顺流而下,一天能跑上两三百里,如果有风,甚至能够三天就到达阿瓦。
  不过水师得配和陆上步骑炮兵一起行动。
  水师只需要三天就能抵达阿瓦,但几万陆军却得需要至少半个月的时间走完这一千里。毕竟从孟拱到阿瓦虽是一马平川,可千里之路上还有东吁的军队防守。半个月时间推进一千里,还得是十分顺利,不被东吁军沿路堡垒阻滞。
  好在此时可以江中行船,大部份物资粮草以及更沉重的火炮等,都可以利用船只运送,陆军能轻松省力许多,只需要轻装前进,带上少量轻型骑炮、野炮就可以了。
  为了能够赶在新年前攻入阿瓦,南征军这次准备了许多船只,也征召了许多民夫。
  南征军倾巢出动,分别从北路的孟拱以及南路的木邦两路出兵,两边都是水陆并进。除留下一万兵马守家外,北路出动四万大军,南路出动一万为奇兵。另外还从云南、大理、老挝三省征召了多达五万人的预备役和民兵,此外还征召了多达五万余人的民夫队伍。
  憋了一年的郑芝龙和南征军将领们,准备雷霆一击,乘着眼下凉爽的天气,以及使得的河道,加之积攒许久的粮草弹药,在增援的兵马和火炮到位的情况下,一定要狠狠的给那些南蛮子们一个厉害瞧瞧。
  这么多的部队、物资、民夫、火炮等,也多亏了黔滇马路贯通,多亏如今这是凉季好时节,也多亏有一个极好的河道水利可用,要不然,要是还是在云贵高原山区丛林里面,这么大的队伍这么多的物资,千里远征,不用打,自己就得崩溃掉。
  南征军一年来倾力打造了上千条船,此外还有许多临时赶制的木排,外加上大量的滇马,南征军后勤军官们也是绞尽了脑汁了。
  若不是为了保障陆路的畅通与控制权,其实军官们更建议直接在旱季时发兵水路进军,千船齐下,万排横江,顺流而下直接杀到阿瓦城去。
  不过郑芝龙没有采纳这种战术,阿瓦城毕竟距离汉军实际控制线太远,如果不能打通一条陆路线,那么还是很冒险的。万一出了点什么意外,阿瓦城久攻不下,而后路补给线又被掐断,那就非常危险了。
  还是一路打过去,杀出一条血路来,然后沿途修建堡垒,驻留兵马,同时从后方一站站的接力运送物资过来最稳妥。
  那些临时制造的船,都是些不大的小船,百吨排水量的都很少,许多都是些平底船。尤其是这些船因为赶工的原因,木材是就地砍伐,也没有经过很好的阴干等工序,这使得这些船其实寿命很短,估计也就用个半年一年的。
  当然,更多的还是些木排、竹排。这种成本更加便宜,完全是就地取材,随用随造。
  郑芝龙突然改变出兵日期,把出兵时间提前了二十天,于是本来还显得很轻松的孟拱要塞,立即就忙碌了起来。
  各部将士们的休假全部取消,全军进入战备状态,收拾行装,打好背包,武器不离身,每个步兵还分发了五十发弹药,两个手雷。
  连负责运输物资的民夫们,都还人人分发了一杆长矛。
  大部份的粮草和火炮等都会用船运输,但考虑到作战的需求,随步兵陆路行动的火炮依然数量不小,加之弹药粮草等物资,在很糟糕的陆路条件下,运输压力还是很大。
  大多数的物资,还得用马运,用那种云贵地区独特的矮小滇马运输,这里很多地方都无法通过马车,只能靠人挑马驮。这种比驴子大不了多少,甚至还没有一些大骡子大的滇马,却是行走这种道路的极好牲畜。
  王力和他的两匹滇马就也在这次运输队伍中,他老家腾冲,过去就是马帮的赶马工。去年朝廷修黔滇马路,王力借钱买了六匹马,然后带着自己的两个弟弟一起赶马。他和乡里同样买了马的一些赶马工一起,合伙成立了一支马帮。
  这支马帮就是以马入股,他们的马帮有两百多匹马,一百多个股东。多的有三四匹马,少的只有一匹马。大家合伙,赶马接生意。因为修路,对马帮需求很大,他们那支马帮倒是也年头忙到年尾,辛苦是辛苦,钱也确实没少挣。
  路修好后,官上又找到他们,说是缅甸要打仗,需要马帮运输物资。但并不是强制征召,而是雇佣,随大家自愿接受与否,不过开出的价码还是不错的,最终马帮觉得来跑这一趟。
  王力没让自己的两个弟弟来,他叫他们回了家,他自己一人赶了两匹马过来。他们那支马帮来了有三十多个,有一百匹马加入运输队伍。王力以前还给别人做赶马工的时候,是来过缅甸的,那时他们是贩茶叶和盐巴过来,大家习惯把来缅甸称为走夷方。
  从腾冲老家到孟拱有四百里地,这在以前是需要走很长时间的,但这次他们过来,走的是新修好的黔滇北路,直接能到大金沙江北岸。
  一路上,不需要再走羊肠古道,不用淌水过河,甚至都不用露天过夜。
  宽阔的黔滇路十分平坦,那些湍急的河流上也都搭起了铁索桥,上面铺着木板,走在上面如走平地。
  再陡峭的山,现在也在盘山路下变的很是平缓了。
  尤其是每隔一段路,总会有一个小堡,里面有客栈、货栈、饭店、茶铺、厕所、牲口棚还有邮铺。
  不用辛苦赶一天路,然后在荒山野岭扎营,砍树生火。愿意花钱的,可以直接在饭店里吃,不舍得的,可以只租他们的通铺,然后自己做饭,或者拿粮食干菜什么的给厨房加工下,给点加工钱就好。
  吃顿热饭菜,泡个热水脚,美美的在干燥的床上睡一觉,这对于常跑马帮赶马人来说,简直是幸福无比的事情。
  以往可能得走上半个多半的路程,这次他们马帮三十人从腾赶着一百匹马运着满驮的物资过来,结果人轻松马也轻松,一路上没损失一匹马,只花了十天时间就到了孟拱。
  但过了大金沙江后,上面告诉他们,接下来的路不会那么轻松,虽然不会再有那么多的高山深谷,但也没有了向样的道路,当然,沿途也不会再有各个兵站堡垒。
  王力他们马队分到的运输任务是帮忙运送粮食,这算是比较轻松的运输任务,也是常运的物资,粮食麻包对马的损失也更小,不像有时运一些不好驮的商品,走那些极差的路时,货物经常会把马的皮都刮蹭掉大片。
  其实到了这边之后,最好的运输工具已经不再是矮小的滇马,而是大象。东吁人也相当习惯驯养大象做帮手,比如载人、运货,甚至是作战。一头成年大象,能够运输的货物是滇马无法比拟的。
  滇马更适合的还是那种翻山越岭的险恶路况,但南征军中只有百来头大象。
  赶大象的也是些孟拱本地土著,这些人原来也是臣服于大明的土司部落,但后来东吁入侵,他们被击败后归顺了东吁。现在大汉重返中南,不少土人又选择了归顺中原。
  虽然只是隔着一片山,但这些孟拱的土著们,明显长的更黑,也更瘦小些。他们对于汉军甚至对于王力这样的汉人民夫们,也都是相当尊敬小心的。这些赶象人是部落首领们的象奴,是奉了主人的命令赶着大象来听命的。
  一开始他们和王力接触的时候,总有些小心的畏惧,似乎很害怕汉人。但后来,王力发现这些人也很老实纯朴。比如这些人其实在部落里也过的很惨,完全只是头领们的奴隶而已。人们连双鞋都没有,不管走到哪里,都是打着赤脚,身上也只有极简单的一点麻布围在腰上而已。
  但在孟拱汉军营地里,他们的虽不如士兵们好,但也一样不错,白米饭管饱,甚至还有配给的鱼肉罐头或者熏肉火腿等,而且他们同样还有一份薪水,虽然这钱可能最后还得上交给头领们,但起码在营地里吃的很好。
  这边的许多土著其实都过的很贫穷,跟以前云南那边山里的土人差不多,甚至还多有不如。但是现在,王力等云南人日子已经大大改变,而孟拱这边却依然没什么变化,甚至还因为此前的战事,反而日子更不好过。
  王力在这里与一个象奴关系不错,那人会一些简单的汉话,而王力也会些缅语,因此俩人之间沟通的还不错,恰巧这个象奴名字叫阿力。
  阿力告诉王力,从今年暑季开始,他们那边不少人把女儿嫁到云南去。在以前,云南和东吁北部地区,两地的许多土族本来就是同根,因此虽归属两国,也常有往来,常有互相联姻的情况。
  但在十几年前开始,更多的还是云南的一些土人,把女儿嫁到缅甸的同族里来。因为明末时云南也是战乱不止,动荡不安,生活不如缅甸这边的同族好。可是现在,这边也已经纳入汉帝国疆域内,还归属于大理省。
  许多人都听到甚至看到了居住在云南的同族生活过好了,因此当那些同族人拿着丰厚的彩礼过来求亲时,都没有人拒绝。
  好多人还以有个云南的女婿而自豪。
  阿力告诉王力,现在大汉的银元在他们这边最爱欢迎,能买到各种这里的产出,而且用大汉银币,往往还要更便宜些。
  王力也看过孟拱这里的土著百姓,他们的生活确实非常的原始简朴,好多人住的是棚子,勉强能吃饱,但衣不蔽体,好多人还穿的是兽皮。
  而现在,孟拱这座汉军新建的城堡里,已经有大量的土著百姓在这里做工。
  王力跟马帮的朋友和阿力他们一起逛过孟拱城,这个城堡其实并不大,由两部份组成,一部份是军事要塞城堡,不大,但棱形的堡垒,以及炮塔上的大炮很是武威,里面驻扎的是士兵,还有军营。
  而在这座要塞相隔很近的地方,则是另一座城池,或者说是一个市集。有一个土围城,有城门,里面有规划好的住宅区和市场和作坊区,这里面有不少的作坊,还有不少的商铺,收购土人的特产,以及向土人和驻军出售各种中原运来的商品。
  在这里,作坊里的土著雇工,普通只有十文铜钱一天,而城里青楼里的土著年轻女人,最便宜的甚至一次只收五文钱。
  这里似乎什么东西都很廉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0/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