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6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1/697

  但商铺里出售的汉人商品却不便宜,哪怕是最普通的盐,一斤也得五十文钱。可在阿力看来,这些汉盐,雪白无比,没有半点杂质,还没有苦涩,如此白净如雪,却只要五十文钱一斤,很划算,非常便宜。
  至于商铺里出售的铁刀钢剑之类的,更是深得部落首领们的喜欢。不过对于阿力他们来说,这里绝大多数东西,都是永远只能看而买不起的。
  这里也有不少土人开的店铺,收费相当便宜。比如吃饭,有的店吃顿饭才只有一两文钱,简直跟在中原喝碗大碗茶一样便宜。
  最便宜的还是这里的女人。
  只要四五块大汉龙元,就能娶走一个年轻的土著姑娘。而这四五块钱,居然已经包含了所有娶亲费用了,根本不再需要额外的给什么彩礼、酒席钱见面礼等等。
  不过最惊人的不是便宜嫁女儿,而是土著男子们直接把老婆出租。
  马帮里的赵三,已经四十多岁,家里有老婆孩子,可在见识到了这里土著女人的便宜之后,居然趁着大家不注意,花了一块银元租了一个土著年轻女人。
  当他请王力他们喝喜酒的时候,王力等人都有些不敢相信。
  一顿简单的酒席,总共才花了不到两百文钱,再加上租妻的一千文钱,赵三就算是在这里又娶了个婆娘了。
  赵三花了两百文钱租了一间简陋的屋子一年,然后把他的缅人妻子安置在这里,最后又给了三百文钱,算是生活费。然后便丢下这新婚的妻子,跟着王力他们一起赶着马启程出发了。
  “你就这样把人丢在这里?”
  “反正总共才花了两块银元。”赵三笑呵呵的道,他现在赶马一个月都能赚七八块,这趟接的军队的活,一月能挣十块不止。才花两块钱,就睡了个年轻的土著女人,哪怕是个缅人土著,赵三也觉得非常值了。
  “回头你打算把人带回去吧?想好到时怎么跟嫂子交待没?”王力笑问。
  “带回去做啥,就让她呆这好了,以后我们若赶马来这边时,这不也正好还有个家嘛。我算过了,一年顶多给个一两块银元足够她生活的不错了,我以后若是来这边,还有个落脚地,还有个暖床的,多好。”
  赵三一番解释,才让王力明白,原来赵三纳的这个土著妾,居然是有丈夫的。而且他这也不是什么偷情、通奸之类的,而是那女人的丈夫主动的把自己的妻子拿出来租给外来的汉人商人等,一块银元就能出租一年,这一年,他的妻子就属于出钱租赁的人。
  而孟拱城里的官吏们,对这个情况,居然完全睁只眼闭只眼,视若无睹。
  这种惊人的租妻行为,对那些来这里的商人们来说,比上青楼便宜多了,而且也不比纳妾方便,租长租短都行,不像纳妾是买人,而这仅是租人,租比买更划算。而对于一些土人来说,出租妻子一年就能赚一千文租金,十分的赚钱了。
  而这里的官吏,不但对这事不管,反而还对这种租妻行为视为商品交易行为,还要开征百分之五的税收。
  真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
  有土著把女儿当商品卖,竟然也不家人把妻子当成商品出租赚钱。“如果你觉得这妻子好,你完全可以长租,甚至干脆把她从她丈夫那里买过来。不过我觉得,租妻嘛就好的地方就是租,想租就租,腻了还能立即再换租一个。”
  王力突然觉得这话好有道理,一时间竟然无言以对。他望向其它同伴,发现有好几个都有些跃跃欲试的样子,若不是这次提前出发,走的急,说不定这些家伙现在也肯定花上一两块钱在这里租一房一妻了。
  “阿力,这些土人出租的妻子都是比较年轻还比较漂亮的,我觉得你也可以租一个嘛。等朝廷打下了东吁,以后这边肯定会很热闹的,以后我们马帮肯定会经常来跑这边。到时这边租个房子再租个妻子,来了的时候有个家有个女人,岂不是很好?反正就算你长租,也花不了你几个钱的,一年有个两三块银元足够了,多划算。”
第七百零五章
下龙湾
  “这里怎么跟桂林一样?”
  卫青号巡洋舰上,来自于广西桂林的海军军官生马天佑惊讶的看着下龙湾的奇特样貌。舰船驶在下龙湾里,让他觉得仿佛就跟驶在家乡桂林的漓江上一样。
  在这片平静的海面上,有无数的山岛林立,星罗棋布,简直不可计数。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将山石、小岛雕附的形状各异,有的如直插水中的筷子,有的如浮在水面的大鼎,有的如奔驰的骏马,还有的如争斗的雄鸡,栩栩如生。
  “嗯,以前过往这里的汉商,也这样觉得,因此还给这里取了个名号,叫海上桂林。”水手长站在一边笑着道。水手长是这艘以华夏古代名将命名的战舰上所有水手的头,挂的是前军士长衔,四十多岁的前军士长,最初是一名水手,跟着海商跑的就是越南。因此,对于北部湾一带,他实在再熟悉不过了。
  另一名军官生马君武在一边道,“大唐时这里是安南都护府下的武安州,前面的陆地就是武安州的海门镇了。”
  “说的不错,南越自秦汉起就是我华夏之疆土,秦汉南蛮叛出,汉时又收复。此后历经两晋隋唐,中原虽烽火不断,可南越之地一直为华夏掌控。直到五代十国之时,南蛮子趁乱击败了南汉军队,再次叛出。自此之后,虽明军也曾收复南越,可惜一直未能稳固。”
  说话的是从艉楼舰长室里出来的舰长,三十多岁的舰长曾经是一名书生,他对于南越的历史非常了解,也正因此,他心中和许多汉人一样,一直对于这块疆土十分叹惜。
  值得欣慰的是,如今帝国终于腾出手来了,神圣大汉就要如前汉时收复秦汉叛乱出去的南蛮子一样,再次征讨这些南蛮,将这块疆域重新收回。
  而能做为前锋,且还是率领着卫青号这样有意义的战舰,舰长觉得非常激动和自豪。
  “海门镇有多少越军?”
  “海门镇早已成为历史,安南都护府、静海节度使,武安州、海门镇,这些都早已不复存在了。过去的海门镇,现在只是一个小小的渔村而已。”
  “不,我们来了,可以重建海门镇,再设安南省。”舰长望着海湾说道。
  若不是南越人的狂妄,朝廷也许并不会现在就动手。可他们与东吁等联手对抗朝廷,这就迫使得朝廷提前动手了。
  卫青号上的一众海军们都很轻松,他们丝毫不觉得小小的后黎朝能对他们有什么威胁,尤其是海军。
  出发之前,卫青海上也专门向士兵们做了一次战情讲解,因此船员们都知道原来这个狂妄的南越,全国加起来都不到五百万人,还没有日本地方大。更奇特的是,在这么点大的地方,还有两个朝廷,分别是北方的莫朝和占据南越北方大部地区的后黎朝。
  可偏偏就连那黎朝,也不是铁桶一块,他们自己还分成了三大势力。郑氏控制着黎朝,皇帝只是郑氏的傀儡,而在南方,曾经复辟有功的阮氏建立了南阮割据势力。而在郑氏的北方,还有一个宣光镇,也一直割据了好几代了。
  就这样四分五裂的南越,凭什么抗拒天威?
  不过舰长韦康却没有如此轻敌大意,在一份锦衣卫转给海军的情报中显示,虽然南越这些年内斗的厉害,可也正因为连年交战,其军队实力还是有些的。仅南方的阮氏,就拥有两百多艘战船和上千门大炮。当然,韦康对于那种只在百来吨排水量,普通只装有七八门炮的船,根本不认为那是战舰。
  但阮氏的军队拥有大量的火炮和火枪,他们一直和葡萄牙人合作,军队里有许多葡萄牙雇佣兵做教官,因此他们是一支已经熟练运用火器的军队。要不然,这些年也不能既顶住郑氏的几次进攻,又还灭占城,压真腊了。
  而控制着黎朝的郑氏,一向穷兵黩武,总人口不到三百万的他们,却经常能动员起十万人的军队作战。
  在阮氏的火器手下吃了大亏的郑氏,这几年也开始与荷兰人合作,向荷兰人购买火炮火铳,引进新式的战术等,还打造了一批战舰。
  应当说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大航海时代,让大量的西方人闯进东方,他们带来的火器不可避免的改变着东方。比如当年明朝也曾从葡萄牙人手里购买火炮,甚至引进铸炮技术等。
  日本、朝鲜、大明甚至女真,无不受此影响,开始铸炮造枪,战术也因之改变。当年朝鲜战争中,日本人的火枪,明军的大炮,可是惨烈交锋,各展所长。
  现在南越人分别得到葡萄牙和荷兰人的支持,这丝毫不奇怪。就如同英国人向东吁出售军火,荷兰人向占城出售军火一样,只要有利可图,他们可不会在意这些。
  但这确实会比汉军造成一些麻烦。
  好在,据韦康所知,不论是郑氏还是阮氏,他们都还没有一支真正的海军。他们的战船,充其量就跟以前郑芝龙手里的船队相似,顶多近海作战,而且都是小船,船小炮少。
  卫青号可是一艘巡洋舰,标准的三级战舰,放在欧洲各国,都能直接称为战列舰,拥有八十六炮的卫青号巡洋舰,能够远洋作战,一条船就是一座海上堡垒。
  何况,这次卫青号做为前锋,可不是独自前来,而是编队前来。
  三级舰卫青号是这次编队的旗舰,另外还有两艘四级舰,都是标准七十四炮双炮甲板的巡洋舰,此外,还有十艘五六级军舰,并更小的炮艇、巡逻船二十多艘。
  他们这支编队,完全可以傲视整个北部湾海上。
  “帆!”
  桅杆上的了望哨发出喊声。
  海上,出现了几艘帆船,不是南越人传统的中国硬帆船,而是软帆船,而且是三帆船,起码三百吨以上的大船。
  “荷兰人!”
  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船,他们的旗帜很明显好认,红白蓝三色的旗帜上,有VOCA四个字母,由V串连的OC是公司的简称,而上方的A则是阿姆斯特丹的简写。
  “有四条船!”
  军官生马天佑一手举着千里镜,一边转头向舰长韦康报告。
  “都是三桅船,每船拥有二十多门火炮,是武装商船。”李君武也连忙禀报。
  韦康也已经从千里镜中看到了这些,但他还是对两个年轻的军官生报之以表扬的微笑。
  “很好,看来咱们遇上肥羊了,既然他们都送到嘴边来了,咱们可不能放过。敲备战鼓,准备狩猎,别让他们跑了!”
  舰副立即吼开嗓门,“快,菜鸟们,都动起来,别他娘的关键时候掉了链子,这是我们卫青号的第一次战斗,别给卫青号丢脸!”
  备战鼓敲响,陆战队长立即把阻击手们赶到桅杆上去,正轮班休息的水手们全都跳起来,在水手长的指挥下,开始按照平时的训练做着战前准备。
  火炮组就位,甲板组就位,陆战队员们也都发分弹药,全部就位。
  风帆满帆,全速航行,开始追逐并抢占上风。
  速度更快的巡逻船和炮艇开始脱离舰队,他们依仗着轻型和疾速,开始包抄拦截。
  “船长阁下,我们有麻烦了!”
  一名船员匆匆的跑进船长的艉楼舱室,对着船长海默道。
  “有一支舰队出现在海湾北面,拦住我们的去路了。”
  海默船长的名字本意为锤子,这位锤子船长也是一个老船长,海上经验丰富。多年来一直跑东印度群岛,这几年荷印与郑氏合作后,他又常跑南越。一听到有舰队出现在北方,锤子船长不由的一惊。
  东印度群岛或者说汉人称为南洋的这片地方可不太平,早年他们四处劫掠中国沿海,想要迫使汉人对他们开放贸易,给他们土地建设商站港口。后来硬的不行,软的也不行,好不容易在大员占了个地,还又被赶走了。
  那时汉人的战舰大炮虽远不如荷兰人,可汉人却总能用人海或者船海战术击败他们,当年料罗湾海战,海默船长就参加过,大败而归,差点命都丢了。郑芝龙当年用大量的火船进攻,那种疯狂的态势,让他现在还心悸无比。
  现在荷印公司跟汉国的贸易利益冲突加剧,双方关系正在朝着危险的境地迈进,这些海默也是知道的,甚至他不久前还受荷印公司巴达维亚总督的命令,参与了袭击汉国商船之事。
  他没有想到,报应来的这么快。转眼间,自己就已经落到汉人手里了。
  能出现在这里的舰队,不用问也知道,除了汉帝国不会再有第二支舰队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1/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