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6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7/697

  而他们的战舰,也将会有限制。
  一些小艇会被裁掉,战舰数量有要格限制。
  第七舰队将保留两艘一级舰,四艘二级舰,总共拥有六艘战列舰,此外三级四级的巡洋舰将保留二十四艘。这也将是第七舰队的主力战舰,三四级舰有时也会用做运兵舰,五六级舰和等级外舰的数量也会削减,整支舰队的舰船数量将维持在一百二十艘左右。
  比起过去的分舰队,不论是人员还是舰船数量都增加了,但是舰船上的额定人员却减少了,主要是船上的陆战队大大削减。
  “咱们确实得加快搞定这个裁军名单,皇协军团的日本人都已经攻占了海门,我们再不快点,到时他们都打到升龙城去了。”
  “这些倭人倒是很积极,连年都不过了。”副司令又嚷嚷道。
  “倭人当然积极,他们可是抢的越多,就挣的越多。况且,他们可没朝廷发粮发饷,得自己解决呢,不抓紧机会干死那些南越猴子,还过什么年啊。”
第七百一十二章
全境封锁
  距离东兴五千里之外的狮城新加坡,第七舰队刘允文的兄弟南洋总督刘允升却已经顾不得除夕的欢庆了。
  皇帝的一道诏令通过快艇送达。在这道加急送到的诏令中,皇帝对于刘允升在南洋的不作为很是不满。
  做为南洋总督,皇帝授予他节制南洋和西洋两支舰队的权力,令他全权处置帝国在南洋的权益。包括对英荷西三夷国以及南越、大城、真腊、东吁甚至是印度等东南亚各国的外交关系,甚至是宣战权。
  但英荷西三夷不但对大汉封锁南洋航线,甚至都开始袭击大汉的商船了,刘允升还不向三夷宣战,还在等什么?
  至于已经向南越开战,派遣了军舰和皇协军以及外籍军登陆南越作战,但这也并不是理由。以刘允升手里的实力,完全可以一边打南越一边打三夷。
  为了表示自己的不满,皇帝传旨刘允升,让他专注南洋就好。至于与南越的战事,不再需要他参与了。
  皇帝已经正式任命了左枢密使傅山出任安南总督,由他全权负责对南越、真腊的征讨。原枢密院总参谋长王谦则晋升为左枢密使,原提督张山,入京升任右枢密使,提督蔡远升任枢密院总参谋长。
  南洋总督刘允升节制南海第八舰队、西洋第九舰队两支舰队,坐镇新加坡,负责对三夷宣战征讨。
  安南总督傅山,节制南洋第六、第七舰队,并节制皇协军团、外籍军团、朝鲜军团、女真军团,负责对安南、真腊的征讨。
  中南总督郑芝龙,继续统领中南军区兵马,负责征讨东吁、南掌、大城。
  两位前枢密使都派到了东南亚,可见皇帝对于这边局势的重视。也正是考虑到了朝廷要同时对三夷与半岛诸国开战,刘允升难以掌控这么大战场的局势,因此才特意让傅山南下,让刘允升只负责南洋三夷。
  年三十,新加坡却没有半点年味。皇帝已经动了火气,刘允升不得不提前出兵,这个年只能先不过了。不干掉三夷,也过不了年。
  这段时间以来,三夷已经先后袭击了二十多艘汉商船,有十三艘失踪,极可能已经被击沉或者被俘虏。
  新加坡,新编南海舰队第八舰队也已经赶到了,加上原来由西洋舰队合编为一个舰队的西洋第九舰队,刘允升手上的实力十分强劲。
  拥有战列舰队十二艘,另外双层炮甲板七十四炮以上的三四级巡洋舰也达到了四十多艘,其它五六级舰以及等级外的炮艇巡逻艇以及运输船等相加,这是一支拥有大小近三百艘船的庞大联合舰队。
  整个南洋地区三夷的战舰和武装商船加起来,都不会超过两百,能达到帝国巡洋舰以上吨位和火力的,不会超过四十。
  双方的整体实力,相差悬殊,南洋军区的海军实力起码是三夷的两倍还有余。
  “督帅,某以为,要对付三夷,当先发制人。咱们先攻巴达维亚。”
  第八舰队司令提议。
  在摊开的海图上,南洋诸岛,也就是夷人称之为东印度群岛或者香料群岛的这块海域,其实算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区域,南部对外有三道进出口的门户。
  第一道门户,就是马六甲海峡。第二道门户则是巽它海峡,还有第三道门户,则是帝汶航线。
  马六甲海峡比较狭长,现在海峡最重要的港口马六甲城,控制在葡萄牙人手里。南面则有苏门答腊西面的亚齐国控制,不过大汉对这条海峡也有控制权。
  大汉控制着海峡北面最东端的新加坡,虽然新加坡只是东端的一个小岛,位置上远不如马六甲好。但凭着强大的舰队,大汉一样可以封锁海峡东面出口。顶多仅是海域面积大些,封锁需要更多的军舰而已,但这些对于刘允升来说不是问题。
  不过就算大汉能封锁马六甲海峡,也还是不够的。
  因为还有一道巽它海峡。
  这条海峡在后世不如马六甲有名,也不如马六甲重要。但在这个时候,他的作用性一点不比马六甲差。因为在后世,马六甲航线比巽它要缩短了许多航程,另外马六甲海峡比较宽也比较深,能够通过大轮船,就算繁忙的海船进出,也不会太堵。
  可巽它海峡一来比马六甲路远,二来航道水文较复杂,有些地方并不适合大船通过,不少地方较窄,这就使得后世繁忙的航船走这边不但危险,还路远,通航能力更不足。
  但在这个时代,船都比较小,就算是大战舰大商船,也不过一两千吨,巽它海峡完全没问题,此时的船也没后世多,不会拥护。
  最早来的葡萄牙人先点了马六甲海峡,夺了马六甲城,控制了这座重要的海峡通道,以加强他们对香料贸易的垄断权。
  后来荷兰人和英国人也来了,但来晚了一步。为了取得主动权,他们便想办法绕过马六甲,然后发现了巽它海峡,并为了控制巽它海峡而盯上了巴达维亚。
  荷兰和人英国人在这里打了数次,最终荷兰人占据了爪哇岛西端的巴达维亚,并建立起了坚固的堡垒,且一步步的发展城了种植和加工等,使之这里成了一种新兴的贸易城市。
  西班牙人比英荷来的早,但也比葡萄牙人来的晚。不过西班牙人另辟奚境,他们并不是走南洋印度洋航线,他们走的是太平洋航线,从美洲通过太平洋直接到达南洋,因此他们不用通过马六甲和巽它海峡,而有着一条自己的秘密航线,就是走香料群岛东面的帝汶航线。
  也正因为这三条航线,才使得葡萄牙、西班牙、荷兰人在南洋成为三霸。英国人一直只能在南洋小打小闹,也正因为他们没能有一条自己的航线,便始终无法在南洋发展起来。
  参谋长站在一边点头。
  帝国在南洋的舰队虽然很强大,但还有一个因素他们不得不考虑。那就是三夷在南洋的港口城堡,尤其是西班牙和荷兰人的吕宋马尼拉城和爪哇的巴达维亚城。
  港口是非常易守难攻的,因为港口修建的堡垒和炮台,可以不受限制的架设要塞炮岸防炮,这些炮可以比战舰上的炮大的多,射的也远的多。不论是口径还是数量,都不是战舰能够比拟的。
  尤其是岸上的炮还不会受风力波浪等的影响,因此射击准度也更高。特别是岸防炮还不用担心被击觉。
  一座拥有强大岸防火力的港口要塞,那是海军的克星。就算是南洋的第八第九两支舰队,拥有两三百艘船,拥有四五十艘大战舰,几千门火炮,可也不敢说就能硬碰硬的去强攻港口要塞。
  巴达维亚已经建造了几十年,其本身就是一座极其坚固的要塞堡垒,后来虽然发展成商业港,但其防守能力丝毫不弱。
  至于吕宋的马尼拉城,西班牙人建造的时间更长,马尼拉城规模更大,人口更多,驻军数量也更多,城堡炮台更厉害。
  强行的去硬攻港口,不太现实。
  因此将领们的意见,还是封锁。
  凭借手里控制的新加坡城,加上葡萄牙人已经表示中立的态度,那么马六甲可以控制封锁。
  现在就剩下两条航线,一是巽它海峡,一是帝汶。
  要控制巽它海峡,就得先打下巴达维亚。至于帝汶航线,还在更东面。
  巽它海峡水深,但航道狭长,最窄处仅有五六里宽,最浅处甚至仅六七丈深。因此,也是最容易封锁的。
  荷兰人一直都是使用它通过香料群岛。
  “荷兰人为了控制巽它海峡,虽然建立了巴达维亚城,但巴达维亚距离巽它海峡依然有二百里。只要我们的舰队直接封锁巽它海峡,那么荷兰人的船只就无法通过海峡,到时他们的香料也一袋都别想运出去。”
  “马六甲和巽它海峡一封锁,荷兰人要么等死,要么就得出港来和我们海上决战。这样一来,咱们就能诱蛇出洞,在海上打一场我们想要的海战。没有了港口的炮台支持,荷兰人拿什么和我们战?就算西班牙和英国支援他们,可只要不是在港口顶着岸防炮作战,我们无惧于任何人。等到海上决战击败了他们的舰队,我们到时就可以直接到他们的港口外封锁,彻底的把巴达维亚和马尼拉封锁,让它们就成死城。如此一来,红夷要么求降,要么等死。”
  “只要我们封锁住了巽它海峡与马六甲海峡,整个南洋的主动权都将掌握在我们的手上。”
  刘允升对这一看法持赞同观点。
  “好,那我们就来个引蛇出洞,由本督亲自率四十艘主力战舰以及一百艘其它大小船只随同,这一次我们直接堵住巽它海峡,逼荷兰人来战。”
  刘允升一拳砸在海图上。
  不顾将领们的劝阻,刘允升坚决要求亲自率舰队前往巽它海峡作战。他又批定第九舰队的司令留守新加坡,并封锁马六甲海峡,禁止英荷西等国船只进出。
  同时还拔出了几艘战舰和十几条船,组成了一支特遣巡逻队,负责巡逻海上,专门寻找落单的西夷船只,一旦发现就击沉俘虏他们,不给红夷补给的机会。
第七百一十三章
老兵永远不死
  皇帝一句话,再裁军二十八万,于是郭槐便退伍了。
  郭槐是崇祯十二年入的伍,当兵前是山东的一个和尚,练的一手好拳脚。性子有些好勇斗狠,屡次在寺外跟人大打出手而违犯寺规,加之当时天灾不断,兵祸连年,寺庙里也不好过,主持便把那些年轻的弟子都送下山去,让他们自寻出路去了。
  郭槐早听说过楚军中有好几位将军曾经也是和尚,跟着镇南侯打仗都已经当上将军了。正好当时楚军在淮北剿匪,郭槐就找到刘钧的部队,要求入伍吃粮扛枪。
  后来楚军入辽,郭槐因为身好手当了猎兵,一次他和几个同伴遇上一支女真骑队,对方是他们的好几倍,其中还有几个巴牙喇,但郭槐毫无惧意,一把大枪在他手里如蛟龙出海。
  那一战,郭槐断后,掩护同伴撤离。
  当同伴带着援兵赶来的时候,看到的只是尸横遍地,二十多个女真鞑子,包括那三个巴牙喇一个也没有逃过,全都被郭槐一人所杀。找到郭槐的时候,他已经是血染征袍,浑身上下三十多处伤口,人也早昏死过去。
  当时大家都以为郭槐肯定是救不活了,结果背回去之后,昏迷了几天后他居然大难不死的又活过来了。
  那年,他才十八岁。郭槐一战成名,整个楚军都知道。
  刘钧听说了此事后,特意赏赐了郭槐一百两银子,还给他授了块勋章。并提出调他做自己的亲卫,郭槐便去刘钧身边当了亲卫。不过郭槐是个不肯老实的人,到了刘钧的亲卫队里,跟同伴却搞不好关系,反而还经常跟同伴亮拳头手脚,又还有个爱喝酒的毛病,有时喝多了还撒酒疯。
  最后他自请回下面去,刘钧挽留,但没勉强,最后郭槐回去,提了个连长。
  到现在,郭槐已经是副营长了,只是他依然爱喝酒爱打架,都已经是副营长了,可一打仗却还是喜欢跟个步兵一样的冲锋在前,还总是要背上他的那把鬼头大刀跟别人对拼。什么协助营长指挥,什么担任预备队的指挥,这些他根本不理会。
  尤其是他还不肯读书学字,什么指挥作战之类的更是丝毫不愿意听。结果没一个营长能跟郭槐处的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7/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