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6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8/697

  上次裁军二十万,本来协长已经把他的名字报上去了。不过最后提督又把他的名字划掉了,郭槐好歹也是战斗英雄,做过皇帝的亲卫的。
  但二十万裁军过后,又紧接着是二十八万裁军。
  这回协长标长倒没报郭槐的名字上去,不过郭槐主动请求退伍。用郭槐的话说,他知道大家不喜欢他,他也当不了那什么狗屁军官,学不会他们那一套指挥作战的玩意。既然现在部队里不要这么多人了,那他干脆退伍。
  反正退伍还有笔丰厚的退伍金,如他这样级别的中低层军官们退伍,还能升一级,甚至还能有安排地方职务。
  郭槐的请求报到上面,提督考虑了许久,最后还是批复同意了。本来提督还想,郭槐虽不适合做指挥官,但他这样的猛人还可以转作教头,哪怕教头没品阶,但他以副营长转做教头,也是左教头,那是视同副营级军官待遇的。
  但既然郭槐愿意退伍,上面也省心。
  一纸批复,于是郭槐转业了。
  上面还特别给他加了一阶,是以营级军官转业地方的。上面给他推荐了几个去处,比如去警校,或者直接去警队。以他的级别,可以去北京天津南京等一些大城,不管是去警校还是警队,那也是领导职务了。
  不过郭槐通通拒绝了,要求直接退伍,不是转业。也就是说,他不打算再吃公粮了。
  “是不是不满意这些职务,若有意见可以提出来,我们再考虑下。”
  “没有不满意,就是想自由一点,我准备退伍后去开公司。”
  郭槐的话把上司惊的说不出话来,就你个二货,除了喝酒打架还会什么?开公司,你开什么公司。
  “不要有情绪嘛,有啥子想法直接提出来,我们肯定会考虑好的,一定为你妥善解决转业安置问题。”
  “长官,我说的是真的,开什么公司我都想好了,我回山东去,开一家保安公司,专门保镖护卫。”
  见他不似说气话,上司最后也只得无奈的遵照个人意愿。转业成了复员,报告送上去,最终批复同意,上面给了一笔复员费。
  相比起郭槐这种自愿离开部队的,更多的士兵和军官们都是不情不愿的,军队待遇好,前途好,早成了大家都非常愿意进来的地方。好不容易进来了,当然更不愿意离开。一下子连续两次裁员,裁判了四十八万,裁掉了三分之一还多。
  对于这些裁掉的军官、士官和士兵们,如何安置,也是个很重要的问题。
  按皇帝的意思,是对于军官尽量转业地方任职,主要还是安排到各地的警察队伍中去,现在大汉各地都有了专门的警察队伍,以取代旧式的三班衙役捕快之类的,各地的警察局到基层的派出所,还有骑警队、刑警队、消防队等,都很需要人。
  当过兵的转业军人,自然是极适合的。
  还有一些有文化的军官士官们,还能安排到各地任职官员和吏员,总之,军队里裁出去的这近五十万人,除掉朝鲜和女真那八万,其余四十万还是尽量负责安排好工作的。
  当然,那些自愿复员的,朝廷也会遵从他们的意愿,会一次性发放一笔复员安置费用。此外,皇帝还指示专门设立一个退伍军人协会,负责处置这些转业和复员、退伍等军人的事务。
  尽管如此,依然有许多军官和士兵们表示难以接受。
  特别是好多军官,他们为朝廷东征西讨,现在居然一纸公文就要让他们转业复员。许多军官都习惯了部队里的生活,况且部队里待遇也好,上升空间也足。到了地方,好多也就是在部队里才勉强学了那么点文字读书的军官们,哪怕有朝廷安置转业,让他们到地方上任职,可他们以后还能有多少上升空间。
  去了地方,也多是当些派出所长、巡警队长、消防队长、治安队长、联防队长、民兵队长之类的,到头估计也就是个什么副乡长、警察局长之类的。
  可不管理解不理解,上面命令下来,他们就得服从。
  军人以服从为天职,哪怕这个服从是要他们离开军队,他们也依然得遵从。
  许多人离开之时,眼里都带着泪花。
  各个部队都开了欢送会,组织餐会。
  大家唱着军歌,喝着啤酒,一起回忆在部队里的一次次训练,一场场战斗。肩章虽然被收去,可大家胸前那挂满的各式勋章、纪念章却依然耀眼。
  “到了地方,别给我们第七镇丢脸,别给你们身上纹的九头鸟丢脸。到了哪里,我们第七镇的兵也都是好样的,不管你们是转业还是复员还是退伍,也不管你们以后是做官还是做吏,又或者自己开公司做生意,还是回家种地,都要忘记你们在第七镇的这一段岁月,记住我们九头鸟,我们第七镇的战号,一往无前,永不投降!”
  驻扎在山东的第七镇,上次裁了几千,这次又要裁几千,最后只保留两万人,改为一镇两师四协编制。
  提督总兵官马祥麟把这些人都聚在一起,亲自为大家开欢送会。
  “一往无前,永不投降!”
  一群光着脑袋的汉子们一起高吼,大正月的,可大家喝着喝着,却把上衣都脱了,露出自己的两条膀子,让九头鸟的纹身亮在外面。
  对于他们来说,再不舍,也要离开军营了。能带走的,也只有身上的九头鸟纹身,还有那些战斗时留下的疤痕。
  郭槐光着脑袋,上面戒疤很明显,同样赤着的上身,除了贲起的块块肌肉显得特别强壮外,就还有那九头鸟纹身下,那一块块的疤痕。
  郭槐身上的疤痕是在场所有退伍兵中最多的,大大小小五十余处。
  “这块,是我第一次上战场时伤的。那时我刚从山东寺里被主持赶出来,然后就投奔了皇上,参加第一次战斗,在江北跟那流寇干仗,当时第一次打仗,心里有点紧张,结果一个家伙趁我愣神,捅了我一刀,幸好我闪避的快,只开了道口子,要不然老子第一战就挂了。”
  郭槐指着腹部的一道疤痕大笑着道。
  “他娘的是老天不收你呢,知道你郭和尚是个杀神,不杀够一百个哪会那么早收了你。”一名同样退伍的营教头高喊。
  “和尚,你真的杀满了一百个?”又有人举着酒杯喊道。军中一直传闻,说郭和尚是个杀神转世,从军几年,杀的人早过了一百。
  “具体的没数过,但肯定不止一百。上面的军功记录里肯定有,每次多少每次多少的。不过我记不太清了,一百个是不止了。想那年在辽东,老子一次就杀了二十多个,你看这,这,还有这,这三十多个伤疤都是那个时候留下来的。他娘的,什么女真巴牙喇,也不过如此!”
  “和尚够种!”
  “牛逼!”
  在家纷纷高声赞道。
  “和尚,听说你要回家开公司做生意了,狗日的,你也懂做生意?不怕把安置费给赔光?到时只怕赔的连底裤都没了。”
  “操,老子怎么就不能开公司了?老子以前还是和尚呢,不也当军官了。现在复员,老子怎么就不能开公司了,老子回去就开个保安公司,到时你们若是混不下去了,欢迎过来找老子,老子赏你们口饭吃。”
  大家互相骂着笑着,平时军营里规矩多,非休假之时,是不得喝酒的。就算休假了,也只能在外面喝,还不能喝醉,要不然宪兵就会找你麻烦。
  但如今要走了,谁也不会拦着他,那些黑衣红袖章的宪兵们也不会在这个场合出现。
  今天也没有了上下等级,也没有军官士官士兵,大家都已经交出了肩章,不再是军人身份了。身上的军便服,算是最后点留恋。大家放开了喝,一起笑一起骂。
  如郭槐这样胆大的不多,多数人最后都是接受了军方的安排,转业回地方,进地方做官做吏。
  不过大家心里笑归笑,还是很佩服郭槐这个和尚的。
  妈的智障,是个胆大的,说不定狗日的保安公司还真能开火。
  “和尚,你公司要是开黄了,到时来找哥哥,哥有口干的,就绝不让你喝稀的。”一个转业军官喊道,战场上,郭和尚曾经为他挡过刀,是过命的交情。
  “没的说,就冲你这句话,来,兄弟,我们干一碗。”郭槐笑着倒了两碗酒。
  “喝!”没半点犹豫,汉子接过酒碗就一口喝尽。
  “喝!”更多的人端起酒杯。
  马祥麟喝的脸红红的,看的很是感动。
  “多好的军人,说实话,我真舍不得他们。大汉全靠他们,才有今天。大家抛头颅,洒热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如今又征倭人,并朝鲜,讨洋夷,赫赫战功啊。”
  “是啊,从九头鸟到楚军再到如今的大汉帝国军,短短数年,却打下如何赫赫帝国,想想都令人振奋无比。如今虽然天下并未太平,但中原却已太平,将士们能够刀放南山,刀兵入库,让部份将士脱下军装,转业回乡,这何偿不是一项仁政?”第七镇的总教头说道。
  “多少弟兄,都没有能等到这一天呢,比起他们,我们太值了。”第七镇参谋长也点头道。
  马祥麟笑了笑,“有时我也挺羡慕这群王八蛋的,真也想脱下这身红蓝军袍,也解甲归田。”
  参谋长却道,“我倒是舍不得,军中还是痛快。”
  “是啊,既然我们是留下来的,那就得时刻记得今天的选择,不忘初心,不负帝国,不负圣上!”马祥麟感慨着道。
  参谋长端起手里的酒杯,将里面的剩余半杯酒液喝光,转头问独眼小马超中原提督兼第七镇总兵官马祥麟,“军门,年后我们有没有机会南下打仗?”
  马祥麟摇了摇头,“我先后都打了好多次请战奏章上去了,可都如石沉大海,根本没有回信。”
  “哎,估计没什么戏,现在都是日本军、朝鲜军、女真军、红夷军在打,加上海军,还有中南军区的,这都好几十万了,哪里还轮的到我们。”
第七百一十四章
阁院之争
  正月里,京师的灯节比去年更加热闹,官吏士人,商贾百姓,都兴致昂扬的逛着京师的灯市,欣赏着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美景。
  就连紫禁宫里,内务府也在年前就开始准备,甚至各宫嫔妃们也带着自己的宫人内侍一起参与进来,新年期间,紫禁宫中,各宫也举行了别开生面的赛灯会。
  太上皇的皇极宫,皇太后的慈宁宫,皇帝的乾清宫,皇后的坤宁宫,还有四妃九嫔等处,难得有这样热闹的机会,各宫上下都很是积极,正月里,紫禁宫中也是各式花灯争彩。
  三十那天晚上,刘钧还在午门摆开了御宴,率后宫嫔妃与文武百官勋戚贵族们一起欣赏那欢乐的气氛。
  从正月初一起,京师就一直下雨,一场大雪夹几场小雪,雪还未化接着又是大雪。
  都说大雪兆丰年,大雪对于农人来说这是好事。大雪会冻死土地里过冬的许多害虫虫卵,同时雪水里据说还含有一种对农作物极有益的元素。有这样的好处,因此虽然大雪带来的寒冷和一些不便,大家也都不那么在意了。
  过了年,刘钧的儿女数量也增添了不少,如今已经有十一个儿子,十三个女儿。年轻的汉天子开枝散叶的能力确实惊人,这也利益于皇帝那宠大的后宫。到现在,皇帝的后宫里,嫔妃数量都早超过了三百之数,哪怕其中许多都是蒙古、女真、朝鲜等外族女子,但毕竟数量摆在那里,有些嫔妃甚至只被皇帝临幸一回,就幸运的怀上龙种的。
  儿女多了,也是好事。
  对于刘钧来说,儿女多了,选择的机会也多了。帝国如此庞大,将来自然需要一个优秀的继承人,儿子多,才有更多选择的余地。
  年长的皇长子刘和坤年后就四岁了,皇次子朝鲜郡王刘和垣年后也三岁了,皇子们的教育问题也摆在了面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8/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