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6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3/697

  皇帝说要降他爵位免他官职,他也不说话。见他那个样子,刘钧也懒得跟他再多说什么,说多了也没意思。反正在家里,肯定还是嫂子梅氏管家的。
  “你回去后跟嫂子说下,以后你们若是手上有闲钱,尽管交给我,我给你们选些好的项目入股。钱投进去,什么都不用你们管,就坐等着分红收钱就好,比存银行买债券还收益高的多。你今后也不用再当官了,就好好跟嫂子在家教孩子,这样岂不是很好?”
  “是。”刘钊点头。
  等说服了两人,刘钧便也让人给大理寺传旨,让他们审判。
  宣传司等也开动起来,于是乎,大理寺第二天在大前门广场上公开宣判东外城强拆案,大理寺卿亲自审判,连御史大夫刘宗周也都出席,参众两院,内阁,以及顺天府等都接以皇帝旨意,各主官亲自带人出席审判。
  围观的百姓更是里三层外三层。
  整个案子审理的非常顺利,各种证据明确,铁证如山。而涉案的众人也都一一如实承认,没有什么意外。
  包括涉及此案的顺天府东外城开发的官员和吏员,乃至顺天府尹刘键也被传唤到场,接受了讯问。另外不但梅氏公司的总经理梅东林被传唤到场,梅氏公司的大股东皇帝的兄长宗正寺卿刘钊也传唤到场。
  当一个个大人物被传唤到场之时,围观的百姓都一次次惊呼。
  他们没有想到,这个案子涉及到这么多的大人物,而且官府居然没有官官相护,特别是涉及到了皇帝的两位胞兄弟后,居然也铁面无私的将他们传唤过来了。
  对他们涉及的责任也没有半点回避。
  “这位大理寺卿什么来头,怎么如何铁面无私,他就不怕皇帝动怒?”围观人群之中,有不明吃瓜群众问。
  “这位大理寺卿是最近新上任的,好像姓黄,据说以前皇帝还在郧阳当总兵时,这位黄大人就是郧阳巡按,是陛下的从龙元勋呢。”
  “原来是黄道周大人啊,听人说他可是刘宗周第二,出了名的铁面无私。陛下选他做大理寺卿,还真是选对了人。”
  “可不,你看他上任审的第一个案子,就是拿皇上的亲兄弟开刀。”
  公开审讯很快完成,最后是审判。
  梅氏公司被宣判查禁关停,公司总经理梅东林被判十年劳改,发配西波尔。梅氏公司涉事的一众员工,都被分别处以三月拘禁到两年劳改。公司财产被没收,事故中死亡的三名公司职员,从没收财产中给予赔偿金。
  至于大家都在关注的那名捅死了三个人的退伍军人。
  “王德顺在此案之上,其行为属于行使自卫权,因此,特宣布王德顺无罪开释!”
  黄道周对王德顺的宣判一出,无数围观之人都发出了欢呼赞叹之声。自古以来,大家都同情弱者。在这个案子之中,王德顺本来就是弱者一方,他还是一人曾经在战场上立过数个功勋的退役伤残军人,这更加让他得到百姓们的同情。
  而此案里,他虽杀了三人,但却是梅氏公司先动的手,还是在他父亲被打倒在地,情况危急之时。若是梅氏公司不是皇帝兄弟的产业,百姓可能态度还好一些。可一听是皇亲产业,是豪强贵族,越发的不满了。
  尤其是当下,不仅京师不少大城市都在搞城市经营,弄城区改造,不可避免的就涉及到了拆迁之事,因有资本的涉入,因此拆迁补偿问题上,总免不了会有争执。现在这个因拆迁而产出的案子,无疑引得更多同样经历或正经历这事的百姓,更加站在王德顺的一边。
  黄道周的宣判,可谓是让百姓们觉得非常痛快。
  黄道周还宣判,由官府从没收的梅公司的财产中,拿出部份做为受伤村民们的赔偿金。
  案子审到这里,百姓非常满意。
  “圣旨到!”
  就在此时,一队内侍赶到。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皇帝派人来宣旨,不是要维护自己的兄弟,反而是出乎百姓意料的对自家兄弟惩处。顺天府尹刘键被免去顺天府尹之职,并降爵为伯爵,罚俸一年。
  皇帝大哥刘钊,被免去宗正寺卿一职,爵位亦由侯爵降为伯爵位。
  皇帝的两个兄弟爵位都从郡侯越过县侯,直降为县伯,连降两级。还各罚俸一年,就地免职。
  这样的惩罚,看的围观百姓觉得似乎有些太严厉了。
  “皇上真是大义灭亲,铁面无私啊!”无数人交口称赞!
第七百二十章
猪仔
  刘钧靠在软榻里,看着手里的一份报告。
  这座书房的地板下有陶土烟火管道,热气通过为整座大殿加热,坐在里面温暖如春还不用受烟火熏燎。
  不过手里的这份报告却让刘钧看的有些不太满意,南洋全面战争已经开打,南洋海上、中南沿海,处处都处于战争状态,这使得对外出口贸易严重受阻,商船的海上航线不再安全,尤其是还失去了南越沿海的补给点。
  为了避免损失,朝廷几次发布命令,让海商们不要单独出海,而是集结一批后由海军舰队护送着出海。可虽有舰队护卫,但安越的生意却是做不了了,连着吕宋、爪哇等地的生意也做不成了,而且帝国的海军也仅能保证南洋一带安全,出了南洋外的印度洋等地越发难以保证。
  许多海商原本跟吕宋西班牙人、跟爪哇荷兰人、跟安南的越南人,跟真腊人,跟大城人等的订单都出了问题。他们已经付了钱组织好了商品,船也早付过定金,但现在货物堆在海关港口,却不知道要运往哪?
  许多商人都因为这场空然而至的大战遇到了极大的麻烦,一些规模小些的公司,甚至已经出现了资金断裂的情况,再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可能就要破产了。
  这其实也仅仅是战争的一个连锁反应而已。
  现在内阁的意见是不能不管不顾,而应对的办法只能是朝廷干预。由朝廷收购这些已经没了卖主的出口商品。
  但这也只是治标不治本,就算商人们手上这批货被朝廷买下了,他们不再继续采购货物。但是原本地方上那些从事出口商品种植或加工的人,他们也就将失去买主,他们生产出来的东西就将砸在手里了。
  他们的损失又怎么办?
  牵一发而动全身,经济一体化有好处,自然也有坏处。坏处就是如今朝廷在东南亚大战一起,结果就是外贸出口就出大问题了。
  摆在刘钧面前的只有一条解决方法,那就是国家干预。
  由朝廷来收购那些加工出口的商品,然后想办法转为内销,或者储备。等海上的航道安全得到保证后,再行出口。
  “葡萄牙人还保持着中立,这对我们是件好事,现在要加强与葡萄牙人的合作,同时与印度莫卧儿帝国建立商贸合作,把印度作为我们商品销售地,并让葡萄牙人做为我们欧洲的商品代理人,替我们输送商品到欧洲去。”
  大汉也有商船运货去印度、波斯,甚至是非洲、欧洲,但过去主要还是输送到印度沿海和波斯湾、红海,然后由那里的商人接手,把货物从陆路转运到地中海,扩散到欧洲各地。葡萄牙人在印度沿海、甚至波斯湾都有许多殖民地、商站,对这条航线控制力不错,让他们加入进来,能帮大汉的商品出口加强许多,改善下眼下的困境。
  “南洋的战事没有一两年也结束不了,就算我们能打通保证通过印度和波斯湾、红海的航线,但是也将暂时失去中南半岛诸国和南洋各地的商品出口。这无疑会让我们的外贸出口额萎缩许多,我们得想办法把这部份的损失通过扩大内销补回来。”
  在刘钧看来,战争会带来出口损失,但去年战争朝廷拿下了朝鲜、日本,还有整个东北,这无疑能扩大很多内需。把出口损失的份额通过这些地方的内需增长补回来,也是唯一的办法了。
  不过原材料的进口也会大为缩减,这同样是一大损失。
  “我已经传旨傅山,让他想办法在安南沿海打下一些港口,建立据点堡垒,为我们的出口航运保驾护航以及进港补给。”
  朝廷对安南的征讨,刘钧战略指导就是要充分利用海军的优势,同时也利用南越疆土狭长的这个特点,从海上发起多点进攻,先攻下一些沿海港口,建立据点堡垒,形成一个个的点。
  然后以这些点为基地,对安南实行分割,最终以点成线,线连成片,彻底吞并安南。因为安南历史上多次背叛中原,因此朝廷对于南蛮子很不放心,早已经决定了采取完全不同的占领统治策略。
  在安南建立据点之后,就要将占领区的南蛮子运回中原,不让他们留在原地。把这些一向桀骜难驯的南蛮猴子们分散送去各地的矿场、工坊做工,去修路。然后再把中原一些条件比较差,耕地少的贫困地区的百姓整体的移民到南越去,虽然这样做成本无疑会很高,但却是一劳永逸的办法,就如朝廷在日本的统治策略,现在表明还是不错的。
  安南。
  大汉在安南北部湾沿海最大的军港海门镇东北一百八十里外,是新建立的广宁港。
  港口西侧为军港,东侧则是商港,军民两用。
  旱季的清晨里,港口十分安静。
  广宁港既是一个渔业码头,同时也是一个军用兼商用码头,这里最大的产出不是渔,而是煤。
  这个距离北海港仅有五百余里的安南东北靠近大汉边境的港口,因为附近发现的巨大煤田而迅速的建立起来。
  在此之前,这里与海门一样仅是个小渔村。
  可就在不久前,这里却发现有一个长达二百余里,宽达三四十里的巨大煤矿层,这里的煤是最优质的无烟煤,而且煤层厚,表土薄,非常有利于露天开采,据初步推测,这个新发现的煤矿是个超大型煤矿,其储量极可能是现今大汉所发现的最大煤矿。
  这样优质且易开采,还极容易通过港口海运出来的优质煤,其价值极高。
  这几年大汉大力发展工商制造业,对煤的需求也大大增长,不但繁华的商业城镇对生活用煤需求极高,尤其是工业用煤需求更高。
  大汉四大商业城镇之一的佛山镇,就是大汉最有名的冶铁镇,拥有无数的铁矿铁厂,每年生产的铁量相当惊人。早在明朝时,就已经是与景德镇、朱仙镇等齐名的四大商镇之一。现在更因为朝廷在佛山设立的炼钢厂,使之成为了大汉的五大钢铁城之一,与汉口、鞍山、遵化、丰州四大钢铁城一起,成为大汉最大的钢铁基地。
  炼钢比之冶铁对煤的需求更高,尤其是需要大量的焦炭。
  从广宁港到佛山,距离有一千二三百里,看似遥远,但广宁和佛山都靠海,佛山还有珠江水系。
  更别说,广宁煤矿的煤还可以供应海门、东兴、北海、海口、广州、南宁、福建等地。
  因此一经发现了这处巨大且优质的煤矿后,朝廷便立即重视起来,煤炭被命名为广宁煤矿,还在附近的港口建设集军港、商港为一体的广宁港,派工匠在这里建港口,筑要塞,垒炮台。
  大批堪探开采工人匠师也到了这里,矿场迅速建立起来。
  为了节约运输成本,这里还已经开始建立炼焦厂。
  快六点钟了,灰蒙蒙的雾里,第一列运煤车准时的出现在了港口。
  从煤矿场到港口,有新建的马车轨道,大大提升了运力。
  随着拉车的马匹脖子上的铃声叮铛铛的响声,广宁港也终于开始了新的一天。
  第一辆运煤马车的铃声响起后,港口堡垒里那座大钟楼里的钟也跟着敲响,铛铛铛的六声钟声,给港口的商人百姓们报时,唤醒城市。
  广宁也是一座在执行着宵禁的港城,早上的六声钟声意味着一夜的宵禁终于结束了,也意味着大汉收复这座港口的第一百天到来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3/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