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6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53/697

  “抱歉,我们无意抗命,但大人身为巡抚,过多干涉军事指挥并不合适,对于错误的军令,我们难以执行。”
  “你们想造反不成?”
  “如果抚宪大人能够从傅总督那里请来出兵的军令,我们自然无条件遵守,但是现在,请恕我们难以奉命。在没有傅总督的直接军令下达之前,舰队将一直驻守此外。”王刀疤毫不客气地说道。
  香河一战,王刀疤等舰队将领都已经犯了大错,可没有人再想犯个错,一错再错,他们可就真无法解释了。这个时候,谁还会傻傻的跟着刘键,就算他是皇帝的亲兄弟,也不行。
  会议就这样半途而止,各舰长陆续离去。
  刘键恍惚的回到自己的舱室,他坐在椅中发了会呆,最后长叹一声,起身拿过先前那瓶喝了一半的葡萄酒。
  先前他掷碎的那只酒杯碎片已经被打扫干净了。
  刘键又拿出一只酒杯,给自己满上,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酒入喉中,却品不出半点美味,只感觉到无尽的苦涩。香河一败,他现在在军中已经毫无威望了。
  放下酒杯,刘键取来纸笔,沉默了一会,最终还是提笔在纸上写下辞呈二字。
  写下这两字之后,刘键就再也不作他想了。接下来,他每天关在自己的舱里,再不管外面的事情。
  一周后,赵康率领的陆上部队,已经把顺化以及周边的阮家残兵败将都肃清。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赵康等攻克顺化的将领们,与王刀疤等海军将领们一起在顺化城开了个会。
  刘键以身体不适为由,拒绝前往顺化。
  赵康与王刀疤等海陆两军的会议上,达成了一项共识,就是可以发兵会安。不过为了稳重起见,双方都达成一致,只封锁劝降,不强攻硬打。
  会议过后,王刀疤和赵康都给刘键呈上了报告,不过刘键对这个进攻已经不感兴趣了,他现在对什么都不感兴趣。
  刘键既没同意,也没反对。
  但最终赵康和王刀疤还是按计划开始进行,舰队再次进入香河,这一次顺利的直抵顺安城外码头,大批的将士登上舰船。
  顺安城中最后留下了五千兵马驻守,其余部队乘海军的舰船从海上直抵会安港外。
  刘键再次拒绝前往会安,他依然以身体不适为由,留了下来。但他不肯进顺化城,直接留在顺安河口“休养”。
  三天后,有船自南面来,向在海边钓鱼的刘键禀报了一个捷讯,官军封锁会安后,向城中劝降,会安守军犹豫不决,舰队向港口炮击示威,会安守军最终投降。
  会安港现在已经是朝廷所有了!
  听到这个消息,刘键只是点了点头,然后继续安静的坐在地里钓鱼,似乎一切都与他无关了,事实上,也确实与他无关。
第七百四十一章
一撸到底
  刘钧如今身为皇帝,处理政务军机之余,也还会专门抽出时间来听学士们讲课。讲课的内容是刘钧自己选定的,经和史。经是儒家经典,史是历朝正史。至于子集之类的百家著作诗词汇编,这些刘钧也学,但是自己选择性的看。
  读史可以明智,对刘钧来说,读古代各朝历史,能够更好的了解历史。以前梅之焕曾经对刘钧说过,读历史不仅仅是了解朝代兴替,而是能学到更多。比如读史,可以学权术,读书,可以明天下大势。
  学史,也是学习帝王之术,学校治国之术,学习洞察忠奸明辨是非。虽然历史人物并非只是普通百姓眼里的非忠即奸,非得分个忠奸,细读史书,就会有自己的理解。刘钧读史的一个大收获就是认识到人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
  比如以前他看封神演义,看隋唐演义,看三国演义等演义小说电视,就误把演义当成了历史,认为封神里的周文王真是大好人,商纣王是个大坏蛋。看隋唐,就会骂杨广是大昏君,荒淫无道,称赞李世民真是千古明君,看三国又觉得刘皇叔大仁大义,曹操奸贼。
  但后来他看了淮南子、孟子这些书,也便发现商纣不如演义里写的那些变态,只会酒池肉林,什么铜柱炮烙之类的。读史记,又发现周文王也不是就完全如演义里描写的那么神圣,再读左传,尚书,更是让他得出周文王和商纣王,其实谁是好人谁是坏人真是一言难尽。
  中国人喜欢用道德标准去衡量历史人物,然后弄出个忠奸善恶来,但真实的历史并非如此。
  就如刘钧听了那些史官学士们的讲课,现在也对杨广、李世民、曹操、刘备等人有了全新的认识。
  当然,读史还能学习帝王权术,洞悉天下大势,发现许多事务的本质。
  五代藩镇割据之后,赵宋统一中原,立国之后,便对藩镇割据,武人专权极为防范,以致于都有些防范过头。也正是从宋开始,开启了以文御武的政治模式。
  两宋时期的军队并不算弱,甚至两宋还是一支历朝中极独特的募兵制常备军,对于军队的开支也能称的上是历朝之最了,但这么大的军费开支,这么了得的百万常备军,为什么幽云十八州都收不回,为什么还有北辽西夏南大理等与大宋并立?
  深读史书就会有一个明白的结论,这与宋代以文御武的制度有极大的关系。就因为一个以文御武,宋代空有百万常备军,以及每年庞大的军费开支供养军队,但这支军队依然难以发挥出本应有的作用。甚至长期被后人认为北宋军队太弱。
  刘钧读史有自己的观点,读过那些关于宋代的史书,刘钧认为北宋的军队不弱,北宋军队数量庞大,有精良的装备,有良好的训练,优厚的待遇,但为什么北宋军队就没能北灭辽国西平西夏南破大理呢?
  都只因以文御武,两宋空有一支庞大的常备军,可很多时候,打仗的时候,武将们却得受文官的节制,这些文武还好多都是根本不懂军事的文官。
  有人说宋军弱,那是因为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军令军政系统分离,统兵和调兵权互不归属。但刘钧觉得,宋代在这方面做的没错,这有效的防范了武人握权割据的危害。
  但是赵宋过犹不及的是他们防范太过,把军令军政分开,统兵和调兵权互不相属他们还没适可而止,最后还弄出了以文御武,打仗时发战阵图,派文官指挥,太监监军等蠢事。
  将军队的统兵、调兵权分离,兵不识将,将不识兵都算不上最可怕的,毕竟防区轮换,军官对调等,再怎么换,他依然还是将领带兵。可以文御史,却是外行领导内行,尤其是宋文官地位远远高于武官,打仗的时候,碰到个优秀点的文官还好,若遇到个一般的文官,再来个不听将领们的建议,瞎指挥,那真是再好的兵,再好的装备,也不行啊。
  宋,那是绵羊统领着一群狮子作战。
  宋以后,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朱明本有机会更改这一错误,但农民出身的朱元璋,制订的很多国家政策上,都是在照搬旧制。宗室分封制度,分封的宗室拥有实际封藩以及军队护卫。还有明军的卫所制度等。
  而在军队的方面,朱明甚至完全沿用了宋制,把以文御武发挥到极致。尤其是过了明初之后,这股风气越发的厉害。武人的地位越来越低,士兵成军官奴仆,武官被文官视如卑贱的莽夫,哪怕是个七品的知县,都敢不将三四品的指挥使、参将等放在眼里。
  朝廷用兵打仗,统兵将领之上,还要派太监监军,派文官巡抚,派总督……
  连个五品的兵道备,有时都能指挥调动一个总兵。行军布阵,进攻撤退,都得由文官们拿主意。
  中明以后的以文御史比宋之时更加厉害,中明以后的军队也比宋更不如。
  刘钧立国,也有心革除这些弊端,军政分离,互不相统。
  只是因为立国之初,战事不断,朝廷无法及时的掌控各地的情况,因此才有了设立军区,派总督总领一方的事务。
  一直以来,大汉的各军区总督以及各省的巡抚们,都是承担着独挡一面统领一方的重要职责,在这些封疆大吏的带领下,各地不论是军事还是经济等,都发展的很好。
  也正因此,刘钧后来把明时还只是临时性质的总督、巡抚,设为了正式官职。
  但现在,刘钧却犹豫了。
  从广南发回的急报,让刘钧昨晚彻底难眠。
  广南巡抚刘键的瞎指挥,导致了第六舰队香河大败,损失包括五条护卫舰在内的二十七条大小船只,阵亡两千三百余海军士兵。若不是后来他的老部下赵康指挥着陆战队与建州军背水一战,大破得意忘形的阮军,甚至抓住机会还一举夺下了顺化,广南的局势只怕更加难看。
  可就算如此,广南一战,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让刘钧睡不着觉。
  本来总督和巡抚是统领一方军政,但也只是总领,具体事务还是由具体专人负责。比如民政方面,有布政使,司法方面有按察使,军事方面有提督和总兵们。
  尤其是打仗作战,都应当是由提督和总兵们负责决策,最后巡抚或者总督也就是负责把把关,并负责协调各部队的配合,以及粮草等方面的供给等。
  但是在广南这一战中,刘键这个巡抚,却完全把自己当成了指挥官,他甚至不顾将领们的专业意见,一意孤行的发动了进攻,大意的让舰队闯进了香河内河中,以致最后遭受了这次沉重的打击。
  这次的事件中,原本的军队指挥官固然主要还是顾及刘键是皇上弟弟的因素,但刘键这个巡抚总领一省军政这个职权,也确实是让刘键能够直接夺过军队指挥权的重要原因。
  若刘键这次不是打了大败仗,谁会觉得刘键指挥军队有错吗?只怕不会。
  各地的督抚们都在指挥军队,中南总督郑芝龙、安南总督傅山、南洋总督刘允升等等,特别是那些边疆地区的总督,现在边疆还未安稳,这些总督几乎都是主持着一方的军政大权。
  现在是开国之初,各地的总督们,都可以说是最为刘钧所信任的大臣,也都很有本事。他们坐镇一方,统领军政,也没有出现什么问题。
  但就如现在刘键这个事情一样,以前没有,不代表以后不会有。不可能每个总督,都有极好的军事素养,就好比明末之时,虽然文官中也有如洪承畴、卢象升、孙传庭、陈奇瑜这样能文能武长于兵事牛人,但也会有如杨嗣昌等军事能力一般的文臣,甚至有些完全就是军事白痴的文官。
  刘键的这次事情,给刘钧敲响了一记警钟。
  他的军政分离并不彻底,总督和巡抚这两个官职,是一个最大的败笔。
  这次刘键在广南让他大失所望,上次京师的那个外城开发案,还只是小问题,刘钧借机让他出去锻炼锻炼,也算是杀鸡儆猴重申下朝廷在某些事情上的态度。
  但这次,刘键所为太让他失望了。刘键根本不适合担任封疆大吏,更不适合去总领一省军政。
  刘键肯定要换下。
  但现在刘钧还在考虑,整个总督和巡抚的存在必要问题了。昨天晚上,刘钧反复的在想着督抚是否还要继续设立,在考虑了设立的好与坏各方面之后,他现在已经打算修正自己当初留下的这个问题。
  总督和巡抚,都得取消。
  军政得彻底分离,再不能出现以文御武这种事情。武夫不能干政,但文官也不能统御武官。军队因此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一个垂直管理的体系。
  撤消督抚制,也取消大军区制。
  以后中央之下,就是省府县乡四级。中央内阁直接管理地方三十余省。省也不再设巡抚,而是设立四套班子,布政使司管民政,主官为布政使,副官为副布政使,不再是左右布政使,而是设立正副布政使,明确正副关系。
  此外按察使司继续主管一省司法事务,左右按察使改为正副按察使。
  新设省军区,各省都设一个都指挥使司,省都指挥使司长官为都指挥使,负责管理一省内的地方守备部队以及民兵和预备役。
  野战部队驻防省内地方的,不归都指挥使统领,而是直接隶属于中前后左右五大战区统领。五战区各有战区司令和战区参谋长,并有战区司令部和战区参谋部,专门负责统领各战区下的野战部队。
  五战区隶属于枢密院,五战区司令部设置在京师,五战区参谋部设置在五都。
  野战部队和守备部队以及京师卫戍部队,军政权在兵部,军令权在枢密院。统兵归参谋部,调兵归司令部。
  所有部队的装备粮饷都归于兵部,但军费预算须由议会审核通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53/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