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6/697

  一众流民兴奋不已,举着火把在街上排队领银子和布匹,领到银子的人都高声感谢着刘钧,十字街上这晚如同元宵佳节时般热闹。
  这晚上,那些过来围观看热闹的百姓,一个个都对那些原来鄙视瞧不起的城外窝棚区难民们艳羡无比。
  “这是城里最好在大夫,我们先回去替你儿子看病吧。”刘钧把发赏的事情交给张山,他带着请来的大夫跟赵顺先一步返回难民窝棚。
第八十六章
练总
  麻城这一晚上的骚乱,很快就传到了陆知县,传到了梅之焕和李长庚等人耳中。
  陆晋锡庆幸一场动乱及时的安抚了下去,对于引发此事的赵县丞十分不满,将他叫来极为严厉的批评了一顿。赵县丞狼狈离开后,陆晋锡暗中感叹,幸好有刘钧及时出现,巧妙的把此事安抚下去。要不然,他这知县还真就当到了头。
  陆知县突然发现,最近这段时间,刘钧这个名字出现在他耳边的频率越来越高了。林家寨灭寨惨案,当时一度让他心慌,最后刘钧不声不响的直接主动出击找到并剿灭了大麻子,甚至后来在歧亭的剿破贼穴一战中,刘钧也是居功至伟。
  而这一次,又多亏了他。
  这个刘钧,让他当巡检还真是用对了。当初,梅之焕提议让他来做虎头关巡检时,陆知道心里还是有些不乐意的,谁成想到,这小子居然如果了得。
  县东的龟山下,李长庚在这里建有一座别墅,依山傍水,清静雅致,特别是到了夏天之时,这里极为凉爽。致仕之后,李长庚每年夏天大多数时间都在这里度过。
  今天天气晴朗,梅之焕不邀自来,两人便一起来到河边钩鱼,树荫之下垂钓,也是相当难得的雅趣。
  梅之焕今天一袭草帽,身着短布衣,倒似一老农装束。
  “听说公辑要去南京?”
  “今天早上就已经动身了。”李长庚儒衫长袖,配上他那花白长须,很有几分儒雅之气。
  梅之焕哈哈轻笑两声,“其实他和刘钧弄的那个九头鸟很有意思,会试还早,多留在队里一段时间,定更有收获。”
  “这段时间对春江助益不少,不过春江终究还是不太适合军伍。倒是那个刘钧,天生就像是个带兵打仗的将军,有胆有识,有勇有谋,如此年轻,就如此锋芒锐利,相当难得。不过就是太过刚,恐有折断之危。”李长庚也一直关注着九头鸟队,对于侄子选的那个副手,真有种越看越惊讶,越看越欣赏的感觉。
  “如今这天下,缺的正是刘继业这样的人。这样的人不怕多,只嫌太少啊。如今这天下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急之时啊,可惜能看清楚这形势的却没有几人。”梅之焕长叹,当初崇祯皇帝即位之初,鞑虏犯境,皇帝召他率兵勤王。结果他走到半路上,后方却有套犯做乱,他果断下令回师平乱。等平定叛乱再发兵进京,赶到之时,后金贼兵已退,但皇帝降了他的罪,直接将他赶回了老家。
  后来他又牵涉进了东林党与阉党的斗争之中,虽然之后阉党倒台,他也被恢复官位,可却再没被授任实职。
  做为一个东林党人,梅之焕是比较正派,且把天下形势看的比较清楚的那少部份人之一。去年后金大举犯境,朝廷把在中原负责平贼的孙传庭和洪承畴两员大将调入京中,可最后后金依然一直杀到了山东,攻破了济南府,最后饱掠之后扬长而去,从容返回辽东。
  但孙传庭和洪承畴两员平贼大将的调离,以及平贼精兵的入京,却使的平贼的大好形势功亏一匮,尤其是熊文灿继任中原平贼之任后,居然不趁机将已至末势的贼匪一举剿灭,反而收兵不前,玩起了招抚这一套,让张献忠、罗汝才、李自成、老回回等各支贼寇苟延残喘了下去,得到了休养生息的机会,如今终于又卷土重来,各地贼匪纷纷重新出山。
  错过了那么好的平贼机会,想再剿灭这些盗匪,将相当难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中原糜烂,匪贼不靖,而关外的后金却势力越来越强,内忧外患,大明已经面临分崩离兮的危险。
  梅之焕虽然十分努力,可也顶多是能影响到鄂东一隅。
  李长庚静静的握着钓杆,看着平静的水面,听着树上的蝉鸣。“大明到了今天这一步,又岂是一朝一夕之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今这局势,回天乏力。剿匪剿匪,说不定哪一天这匪就夺了天下,坐了金殿了。”
  李长庚做过四部尚书,也做过山东巡抚,为官一生,对大明的糜烂看的很清楚。在他看来,这样下去,用不了多久,就要改朝换代了。只是不知道到时坐天下的会是张献忠还是罗汝才又或是马回回还是革里眼抑或是李自成罢了。
  在他看来,若非这些贼人一心劫掠,不立根据,不定税制,说不定大明天下早就守不住了。不过贼人一天天势大,他们早晚会醒悟过来,然后不再只是一味的流窜,等他们安下心来立根据之地,再定官制立税制,拉拢士绅,那这天下就真的要变天了。
  李长庚觉得自己已经改变不了这些,也没有人能改变这些。他是支持李春江去考进士的,在他看来,不论将来谁来坐这天下,这天下说到底依然会是士绅地主的天下,而绝不是什么农夫工匠流民们的天下。
  大明的进士,将来也会是新朝的进士。
  皇帝会换,可这地方上土地的主人不会换。
  梅之焕却不喜欢这种观点,“复社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比东林更加不如,春江加入复社也没什么用,都只会空谈误国。我仕途一生,到老了也算是悟出了一点东西,光只是会没用,关键的还是会做。若是我大明多几个于谦张居正戚继光,这大明或许还有中兴之望。可看如今这局势,只怕到时你我不单要做亡国之奴,还要做亡族之奴。”
  李长庚皱了皱眉头,“我承认后金很强,这几年他们压蒙古迫朝鲜,屡屡打入关中。可说到底,后金才多少人口,说他们能占据中原天下,我不太相信。想当年辽金占据中原半壁江山,可宋朝不也延续几百年?”
  李长庚看来,如果能正视好流贼,就算将来后金再势大,大明也还可以迁都南京,划江而治,守住半壁江山。如果大明不能正视流贼之害,那么天下很有可能会被流贼所灭,大明江山会被流贼取而代之,也许到时新建立的王朝,会如当年大明新立之时一样,率师北伐,降服后金。
  “我们也不用争这些了,反正我们都这把年纪了,也活不了几年了,到时天崩地裂也罢,洪水滔天也罢,反正我们是看不到了。”
  两人都沉默了一会。所谓不用管,那也是不可能的。他们的家族都在这里,天下动荡,就算是地方豪族也是危险的。
  “回左五营会打过来吗?”
  “暂时不会,贼人上次只是试探了一下,被刘钧砍了一刀后,就缩回去没动静了。”梅之焕回答。
  “襄阳那边呢,官军有什么动静?”
  “还不就那样,朝廷让杨嗣昌和熊文灿负责剿匪,可杨嗣昌还在京师,熊文灿现在还是总理,可明摆着,朝廷只是让他暂时统领着剿匪各部,不过是让他等到杨嗣昌来交接而已。杨嗣昌一到,熊文灿逃不过一个锁拿进京的结果。”
  “你对杨嗣昌不看好?”
  “若是孙传庭或者洪承畴还好,就是刚战死的卢象升也比杨嗣昌强,皇帝虽信任他,可杨并不真正知兵,这样的统帅,又有什么希望。”
  “那张献忠和罗汝才会不会东进,去南直隶与回左五营合流,袭掠江北,进攻南京?”李长庚虽长期居于中枢高位,但他对于军事方面并不擅长。而梅之焕这方面却明显比他强,因此他虚心下问。
  “现在朝廷在河南以及襄阳一带驻有重兵,张献忠他们很难东进,倒极有可能杀入巴蜀,那边守备虚弱,道路险要,官兵虽有大炮却难携带,但流贼却能四处流窜。流贼经历孙传庭等人的进剿,实力受到一定的削弱,现在再次反叛,他们最需要的就是流窜起来。流贼一流窜,迅速就能滚起十几万甚至数十万的人马,劫取大量钱粮物资军械,他们一定会流窜的。只是但愿不要流窜到鄂东来就好。”
  李长庚也叹了一声。
  “看邸报,朝廷又在征练饷,还要各镇练兵,同时各府县练练勇。”
  梅之焕嗤笑一笑,“好听不好用,糊弄皇帝的东西,不过是又给了各镇贪钱的名目而已。”
  “按旨意,麻城县也要练五百练勇,并撤县主簿,设练总一职统领练勇,且练总比照京营边军把总一职,品级定为从八品。”李长庚淡淡说道。
  “你说这个什么意思?”梅之焕奇怪的问,难道李长庚还看的上这么一个从八品的练总,或者说李家有子侄想要这个官?可李春江去了南京,李长庚两个亲儿子李春潮、李春泓也都一心科举的。
  李长庚猛的提竿,一尾上钩的鲤鱼正被提出水面。李长庚一面收竿,一面笑道,“是公辑,今早走之前,跟我说了一大通,最后提出来,想让我帮个忙,让刘钧来当这个麻城练总。我是没这本事的,这事还得找你,行不行,你一句话的事。”
  梅之焕笑骂,“你个老货,什么叫你没这本事,行不行我一句话的事?要说起来,这九头鸟队还是你们李家名下的呢,刘钧说来也是你李家的人啊。”
  “别这么说,九头鸟队还是保生堡乡团属下呢,你才是刘钧的老大。”
  两人就这样笑骂着,不过却也都说出了一部份实话,不管怎么说,如今的九头鸟和刘钧,在外人的眼里,其实都只是梅家和李家名下的一支队伍而已,他属于梅李两家,而并不真正属于刘钧。
  “行不行,你一句话。”李长庚把鲤鱼解下钩子放入水桶里。
  “当然没问题,他有这个资格,不过他刚升了巡检,现在还是个暂代呢。得让他先真正坐上巡检位置再说,然后再提练总。反正这练总除了品级,也没什么用,五百练勇,还不都是群凑数的农夫,一年也操练不了两月,费钱费力费时,却就是没什么卵用的样子货。”
  “我记下你的应承了,总之这事你是答应了的,到时要是没办成,我让春江找你去,不关我事。”李长庚装上鱼饵,甩下钩子入水。
第二卷
初露锋芒
第八十七章
陆知县的新麻烦
  刘钧请来的大夫医术极高,跟着来到窝棚里对赵家小子诊断一番后,直接取出银针针炙,然后取了一条老参须让赵顺妻子炖成参汤给孩子喂下去。很快赵家小子就发了一身汗,人也清醒了过来,开始喊爹娘,甚至还知道叫饿。
  赵顺夫妇喜不自胜,对着大夫和刘钧不停的感激,甚至还要磕头。老先生和刘钧一个扶起一个,大夫道,“孩子病后初愈,身子还虚,需小心休养,饮食上加强些营养,每天弄点鸡蛋羹,或者是新鲜的鱼肉补补,不过也要切记不要补太过。”
  赵顺妻子满脸的愁苦,现在家里这样子,哪里能有鸡蛋鱼肉给孩子补啊。这个时候,她还并不知道刘钧已经给窝棚区里的难民们新希望。
  “放心吧,不用再担心这些了。我要告诉你,我们以后有好日子过了。跟你介绍一下,这是西湾刘家二公子,是九头鸟的队长,如今还是虎头关的巡检。先前就是他出面帮我们解决了与当铺的麻烦,他还已经请了我去九头鸟当首席匠师,每月有五两月粮和一石月粮呢。”
  赵顺抱着儿子兴奋的跟妻子说着好消化,刘钧在一边看着。
  消息很快传遍了窝棚,一开始许多留在窝棚里的妇人老人们还不太相信,可很快各家的男人儿子们从县城里陆续回来。他们并不是空手回来,还拿着白花花的安家银子还有发下的布匹,甚至每人还提了一袋子米。
  若不是那位刘继业公子就坐在赵顺的窝棚里面,一些老人甚至都怀疑这些先前急吼吼提着棍棒出去的后生们,是抢了县城回来。
  弄明白事情前因后果之后,大家都激动的流下眼泪。
  背井离乡,逃难异乡,辛苦挣扎求生,这种日子的滋味苦涩无比,好多人都感觉前途迷茫,压的都快喘息不过气来。却不料,这老天也开眼,居然让他们遇到了如此好人。
  窝棚区三百多户,千多口人。刘钧要把他们全都带离此地,带去太平乡的虎头关附近。一百余青壮会成为九头鸟新兵,还有几十人会成为匠人,剩下的会成为工人。他们的家眷,到时也会给他们安置好。
  总之,好事做到底,送佛送到西。
  而且,刘钧觉得帮这些难民并不完全只是做好事,这些都是背井离乡的难民,自己收留他们,他们就能成为自己的人,成为他的兵,成为他的工匠,完全依托于他。
  当天晚上,窝棚区到处都是火把,篝火,亮如白昼。
  家家户户都在煮着刚拿回来的大米,自逃难以后,很少有人吃过香喷喷的大米饭了。今天,这些难民们找到了新的出路,生活又有了希望,大家开始煮起米饭来庆祝。
  刘钧成了最爱欢迎的人,走到哪,都有人要给他下跪,赞不绝口,俨然在难民心中成了救世佛陀一般。
  整整一晚上,没有人睡觉,所有人都激动的睡不觉,男人女人老人们都在憧憬着新生活,想想就睡不着。而那些孩子们则难得的吃上了一顿香喷喷的大米饭,一个个都吃的肚子溜圆,晚上根本睡不着。
  天光拂晓,知县陆晋锡带着一群人赶过来了。
  不是来抓人,而是来送银子。
  昨天晚上陆晋锡也一夜没睡,辗转反侧了一夜,越想越害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6/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