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6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69/697

  配上草帽和墨镜,立即阳光也不那么刺眼和炎热了。
  吴三桂先去了趟拍卖行,看了下自己委托交易的货物。吴家的商船从台湾运来冰糖、大米,然后从这里收购铜回去。货物卖的很不错,他运来的两船货都已经出手了,卖了个好价。就算扣除拍卖行的中介费,也还能赚上不少的一笔。
  只不过他想要的铜,却一时没有现货。
  “那些摩洛人的铜矿采的太慢了,主要是这些人太懒,干半天倒有休息大半天。只想着吃喝玩乐了,真是我见过的最糟糕的家伙。”拍卖行的一位牙商是个西班牙人,他是个西班牙与汉族混血,还会说一口不错的广东话。吕宋的西班牙军队撤离后,他留了下来,对他来说,只是换了个老板干活而已,短短时间,他甚至都已经能说口还不错的普通话。
  摩洛人是菲律宾的土著。
  在西班牙人到来之前,菲律宾群岛就有土著国家了。后来西班牙人占领了吕宋等北方岛屿,可对南方岛屿的进攻并不顺利,后来西班牙人就把这些没能征服的土著称为摩洛人。
  吴三桂所知的,摩洛人并不是一个民族,事实上,摩洛人只是西班牙人对南方土著的一种贬称。以前在菲律宾群岛上,有苏禄、马京达瑙、棉兰老和马尼拉四个苏丹国,除了马尼拉苏丹国是在北方的吕宋岛马尼拉,其余三个都是在南方。
  其中苏禄苏丹国甚至在明朝郑和下西洋时曾经请求前往中原朝见,苏禄三王后来还跟着一起前往北京,其中东王后来还病死在山东,就葬在那里。因此中原和这些摩洛人其实早有联系往来的。
  大汉击败西班牙,接管了菲律宾后,对南方的摩洛人与西班牙人完全不一样。西班牙人是一心想武力征服,而大汉却是与他们通商,友好合作。在这样的政策下,摩洛人也很快跟大汉交好,并且已经先后派使者前往北京,送上国书,附上山川地图以及人丁户簿,请求附入中国。
  这样的请求,大汉当然乐意,因此现在大汉册封三国苏丹爵位,三国也乐得有大汉这样的大腿抱。
  摩洛人所处的苏禄群岛以及棉兰老岛的南部地区等,也对大汉商人开放,大汉只是拿出了不多的钱和商品,立即就从三国手里买下了好几处港口。
  三宝港就是这样来的,大汉买下这处港口及周边的大片土地后,迅速建起了港口,三宝港甚至已经成了从广州到海口、马尼拉,到望加锡、马塔兰、万丹的必经港口。
  三宝港虽初建,但因所处地利,加上自由港区的优惠,使得这里不但成为摩洛人前来交易的中心,也成为一个南洋贸易的中转站,十分兴盛。
  阿方索给吴三桂削了个椰子,讨好的道,“铜料估计短时间都难购入了,要不吴老爷买点其它的?”
  吴三桂喝了两大口椰汁,笑道,“你们这里还有什么稀罕货吗?若只是椰子、贝壳之类的玩意,我可不要。”
  阿方索是个非常懂得察颜观色的人,他早看出这位吴船主不是个简单人。
  “我们拍卖行还真有一批好东西,不过一般人可都见不到。一看吴老爷就非一般人,也许你会感兴趣的。”
  吴三桂讨厌那些西夷,讨厌他们身上的体臭,讨厌他们那傲慢的举止和无礼的眼神,但眼下这个混血红夷,但是挺会说话的。
  他慢慢的享受着那椰汁。
  阿方索也终于主动的透过了他们拍卖行的压箱底货物,奴隶。
  吴三桂丝毫没有惊讶,奴隶交易在大汉是违法行为,三宝港虽然是在苏禄苏丹国的土地上,但三宝港属于汉租界,大汉有法外治权,因此行使的是大汉的法律,贩奴在三宝港是违法的。
  不过就如同怎么都禁绝不了走私一样,贩奴这样的事情依然到处都有。别说距离中原万里之遥的三宝港,就算是在台湾、海南甚至广州,一样有这样的地下交易。
  “马上就有一场地下交易,吴老爷可否愿意过去一瞧究竟?”
  吴三桂一挥手,只是淡淡一笑,“头前带路。”
  有需求就有买卖,大汉虽然人口已经过三万万,但却依然需要奴隶。
  大汉四面开疆拓土,每年都新打下无数土地,虽然朝廷不断的从中原迁移百姓到新开拓的土地上,但移民依然有限。在那些新打下来的土地上,地广人稀,有的是土地,缺的是人力。
  就如吕宋岛,朝廷鼓励百姓移民。只要愿意移民到吕宋,朝廷会给他们提供一笔免息贷款,甚至还提供一笔路费,免费船运。到了吕宋,每个百姓都可以拥有两百亩土地。都是免费的土地,还都是不错的土地。
  一家人,不论老幼一人二百亩,如果一家六七口人,就有一千多亩土地。但根本耕种不了这么多土地,多数的地还是荒芜着。
  这个时候,就有人专门向移民们提供一项商品,贩奴。
  那些奴隶多数是在南洋各岛上抓来的,价格并不算贵,却能成为很好的劳力。对于新移民们来说,买几个奴隶,那么自己家分到的土地就都能种植的过来,收益的大米或者甘蔗,很快就能把买奴的钱挣回来。
  阿方索带着吴三桂很快来到一栋宅子里,那是一个看上去是仓库的房子,可里面却有许多人。进去前,阿方索给了吴三桂一个面具和一个号牌。戴上面具,就没人认识了,有了号牌,就可以举牌叫买。
  里面摆着不少桌椅,吴三桂选了张空位坐下。
  一个奴隶贩子拿着把木槌在大桌上敲打着,于是下面那些戴着面具的买家们都停止了交谈,将注意力较向他。
  拍卖者一招手,于是两个年青人带着一个女子进来。
  那是个二十岁左右的年轻女子,明显是一个混血,带着白人血统,有一双漂亮的大眼睛,穿着白色的布裙,一头红色的头发系着红色的发带。
  拍卖者说了一堆的赞美辞,然后等着大家出价。
  吴三桂看着一群人为这个年青的混女红发女者争相竞价,最后,这个年青的女人以一百四十块的价格被卖出成交,这样的价格,很明显不是买回去做仆佣的。吴三桂看了眼那个出价最高的人,面具摭住了脸,但依然看的出是一个汉人,大约四十左右,还有些发胖的汉人,一身丝绸,手里拿着把扇子。吴三桂一下子就知道了这人的身份,一个来自福建的丝绸商人,他买人的目的不言而明。
  接下来是个大约二十六七的女子,介绍说这是一个厨艺不错的厨娘,也很快卖掉了。一连好几个,都顺利的拍卖掉了。
  等到第七单,才终于是吴三桂在意的货。
  皮肤黝黑,头发卷曲的黑人,很健壮,也很年青。
  “十个一组,五百块一组,每次加价十块,开始。”
  吴三桂算了一下,一个才五十块,真不算贵。现在中原工厂里一个月起码都有五块了,一年下来工资都能买一个了。花一个工人一年不到的薪水买一个年青强壮的奴隶,起码能干上二十年,比雇佣工人划算多了。
  尤其是现在中原开始出现用工荒,有钱都不一定请的到工人。
  朝廷每年都打下大片的土地,新占领的土地需要大量的移民,官府不断的把中原的百姓移往边疆,结果就是中原的人口大减,原来是地少人多。许多人都没地可种,只能去做别的工糊口。
  而现在中原人口不断的减少,中原的百姓就算没地,可也能佃到地种。
  这结果导致用工越来越难,尤其是那种长期工更难。
  更别说,边疆之地,劳力缺乏更严重。
  吴三桂在台湾就买了不少的土地,后来又在吕宋也买了不少地,今年又在安南也买了大片的地,他买下的这些地都是用来种植甘蔗。买下地后,还准备建制糖厂,可是地好买,但工人却难招。
  “看看他们,多么强壮年轻,各位老爷。”贩子用带着广东口音的普通话道,“买下他们,绝对物超所值,这些人吃的比猪少,干的比牛多,而且比狗还老实。”
  贩子的话确实很动人,这样的黑奴要是卖给那些新移民,估计就算一百块一个,他们都愿意买。
  果然,马上就有人出价了。
  更多的人加入竞争中,很快拍卖价格就达到了八百块一组。
  吴三桂没有出价,他一直在观看着那些出价的商人,出价的人很多,也很积极,哪怕是到了八百块一组,也依然不愿意放弃。
  “九百块!”
  刚拍下第一个混血女孩的那个福建胖子一口喊了个高价。
  “九百一!”
  一个广东商人不甘示弱。
  听着他们还在互相争夺,价码越来越高,吴三桂脸上露出了笑容。看来,贩铜贩大米的买卖不用再做了,有一个更赚钱的买卖出现了。
第七百五十九章
浑水好摸鱼
  养心殿,东暖阁内。
  刘钧一身便服,靠窗而立。
  一众挂着五只金虎的上将军站在他身后,不时的互相眼神交流。
  半晌,刘钧转身沉声道,“这就是说,你们都认为眼下朝廷没有能力一步解决准噶尔?”
  左枢密使王谦点头。右枢密使张山和总参谋长蔡远也一起点了点头,刘钧又望向傅远、刘允升、郑芝龙、张国栋、张国柱几位大将,他们也都跟着点头。
  刘钧又问:“那你们认为,朝廷明年用兵,当定一个什么样的目标,仗打到什么程度?”
  总参谋长蔡远回答,“据总参推算,如果我们用半年时间做准备,那么明年初夏之时进军,兵出嘉峪关,直捣准噶尔汗国都城博克塞里,快进快攻,速战速决,战后立即撤回主力,只要战事在三月以内,可以保证这场斩首战的后勤供应。”
  刘钧望向王谦,王谦回答,“朝廷现在有足够的银钱和粮食以及军械打这一仗,但后勤运输供应方面却很难跟上。西出嘉峪关,多是沙漠戈壁,那里已经是中原王朝百余年都未曾涉及之地,我们既无城堡,也无兵站,连民众基础也没有。”
  嘉峪关,汉人几百年来实际的西界。虽然明王朝也曾经在哈密实际控制过,但很快又退回来了。甚至就是嘉峪关以内,长期都难以控制。晚明之时,明朝边九,西北的边防一直在黄河一线,往西,基本上就没什么控制力了,当年梅之焕任过甘肃巡抚,基本上就是平叛、防边。
  哈密,再西面的吐鲁番,以及更西面的地方,那都是蒙古人的伊斯兰的地盘。
  现在嘉峪关之外,北疆基本上是准噶尔控制范围了,这等于大汉一出关就进入敌境,而偏偏这一路过去,都是极为贫瘠之地,如果几十万大军出关,当地根本得不到补给。全靠后方输送,不说补给线安全问题,最重要的还是运输力的问题。这可不比沿海或者内陆,有发达的水陆交通,这在西北的沙漠戈壁里运粮运炮,还是长达数千里,就相当要命。
  傅山对着刘钧道:“陛下,臣等都以为,西域必须征服安定,西域不稳,则关中西南不稳,甚至是京师不稳。但征讨漠西,得分数步走。眼下第一战,应当是一招精准狠的直插心窝,给准噶尔以重创,但求重创敌人即可,因此这一战不可贪多求全,只以突袭博克塞里为目标,若有机会,可占据博克塞里,若机会不成熟,则战后退守吐鲁番,待朝廷花几年时间经营哈密、吐番蕃一线,将足够的钱粮弹药运送过去,待时机成熟,再发起第二轮进攻,以求一举攻夺准噶尔盆地和伊犁河谷。”
  刘钧此时听着这些逆耳之言已经并不算惊讶了,这些天他手里得到的汇总情报越多,也越对准噶尔有了更深层的了解,特别是在了解了中亚的格局后,让他清醒的认识到,想要一战灭掉准噶尔很难。
  此时他明白了这些之后,反而清醒了许多。
  刘钧淡定的道,“西域情况比较复杂,我们空有百万雄兵,可也一时难以用武。我觉得这事,还得借力打力。准噶尔现在灭了哈萨克,力压沙俄,联合土尔扈特和和硕特,大有一统西域河中之势。他们的野心,昭然若揭,相信叶尔羌也已经感受到他们的感受了,就是希瓦和布哈拉也一定能感受到其威胁。咱们万里迢迢出兵过去,有些困难,但现在西域三国还是有些实力的,若是我们肯为他们撑腰,给予一定的支持,他们一定会非常高兴,也会更加坚决的抵抗准噶尔人的入侵。”
  傅山等大将立即醒悟,“以夷制夷?”
  王谦也道,“陛下,我们可以向三国出售军械,给他们火枪火炮。”
  刘允升也连忙点头,“我觉得不止如此,我们还可以派一些军官过去,帮他们训练指挥军队,这样一来,我们不需要派大军深入,就能在西域扶持几家势力,训练出几支新兵来与准噶尔对抗。”
  刘钧为将军们的反应而欣慰,这种办法确实很好,借力打力。如果真的能够与三家达成这样的联盟,那大汉还能够卖出大批军火大赚上一笔,毕竟军火产业也是大汉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利润最高的产业,卖军火,那是最赚钱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69/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