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6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0/697

  而同时,扶持三国,训练三国的军队,用三国的钱购买大汉的装备武装三国的士兵,然后去跟准噶尔打仗,打的好,自然是能去大汉心腹大患,打的不好,起码也能起到牵制作用。尤其是不管打的怎么样,反正也不需要大汉出兵出钱,死了也不要大汉的抚恤津贴。
  这简直是比派雇佣军去打仗还要省钱省事。
  让他们打去,打成一锅粥,正好大汉可以乘势收拾,强势入主西域。
  汉唐之后,汉人已经离开西域近千年了,如今,正是重返之时。
  “我们要做三手准备。”刘钧回到宝座前坐下,对帝国的将领们道,“第一,动员准备继续,从长安到嘉峪关,拓宽道路,在沿线新增堡垒,做为兵站和粮仓、军火库兼用。长安做为明年西征的后方大本营,而嘉峪关要做为前进基地,要储备足够的粮食、军械,关防也得全面加固。”
  “其二,立即开始联络叶尔羌、希瓦、布哈拉,尽快达成合作协议,向他们出售军械,同时派出军官顾问团去帮他们训练新军以对抗牵制准噶尔。顺便也派人去与沙俄联络一下,若是沙俄愿意跟准噶尔翻脸,从背后捅他们一刀,我们可以给他们些好处。当然,起码也要争取他们保持中立,不参与我们的战争中去。若是俄国佬不受利诱,那就威胁好了,告诉他们,若是他们敢乱来,那么我们将从漠北派出骑兵军团远征,洗劫俄国东部。”
  说起威胁的话来,刘钧可是没有半点犹豫。弱者的威胁,毫无作用,但一个强者的威胁,相信俄国人会认真考虑的。
  不过刘钧也没完全寄托在俄国人害怕大汉的希望上,万一这些俄国熊一时犯傻,非要跟准噶尔同进退呢?
  刘钧可不喜欢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顺便派个使者去波兰和瑞典!”
  波兰和瑞典在这个时候,绝对是沙俄的爸爸,一次又一次打的俄国佬屎都出来。特别是瑞典,称霸波罗的海,都把波罗的海当成自己内湖了。北欧霸主,虽然古斯塔夫国王死了,可瑞典的实力依旧强劲,轻易的能吊打沙俄。
  波兰这个时代同样强悍无比,后世的波兰籍籍无名,鱼腩一样。但在这个时代,那也是正阔的时候。乌克兰基本上都掌握在波兰人手里,而且在几十年前,波兰还把当时也很强悍的立陶宛合并了,因此这时的波兰,正式的国名应当是波兰立陶宛王国。
  这是一个很奇特的国家,行使的是贵族民主制,国王由贵族选举,凡不是贵族就没有民主权力,另外他们只要有一个议员反对,议案就不能通过。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颁布法律。
  波兰骑兵相当强悍,不过这几年乌克兰的哥萨克跟波兰人闹的很凶,动不动就造反,也让波兰人有些焦头烂额的,但比俄国还是强的很。
  早些年,波兰甚至两次送个骗子到俄国去继承了俄国沙皇的位置,波兰国王后来甚至都打算干脆让自己的儿子去当沙皇了。
  现在俄国人就谋划着想要把乌克兰的哥萨克拉到自己这边来,好合并乌克兰。这件事情,那绝对是在挑战波兰人的极限,因此刘钧相信,大汉若是去找波兰聊聊,谈谈一起揍俄国熊,相信这些波兰人一定会非常感兴趣,说不定顺便还能谈几桩交易。
  瑞典情况也差不多,这个时代的瑞典称霸北欧,芬兰基本上都被他们控制着,俄国人甚至被他们一直打压的连靠近波罗的海边都做不到,更别提出海口了,眼下的俄国还是个标准的内陆国家。
  瑞典现在是一代战神古斯塔夫二世国王的女儿为国王,不是女王而是国王,这个年轻的女子,是以男人身份为王的,算是一个奇特的现象了。
  刘钧相信,只要大汉的使者牵头来建立一个反俄联盟,就算最终不能成立,吓也能吓死俄国佬。瑞典、波兰,随便拉一个出来,都能打的他屎都出来,若是大汉拉着两国联合,三国一起要打俄国,那岂不是要瓜分掉他?相信,俄国人再胆大,这回也要好好的考虑一下大汉的态度了,只要他们没疯,就不敢随意的插足大汉讨伐准噶尔的战争中去。
  当然,若是瑞典和波兰真的有兴趣与大汉建立一个反俄联盟,一起瓜分俄国,刘钧也不会反对。他巴不得东欧干起来,那样大汉才好顺利进入西域,甚至是进入河中地区。
  原本大家还对于西征觉得困难重重,现在这么一番议论,倒觉得事情又变的简单起来。
  刘钧只是笑笑,大国博弈就是如此,就如俄国,在十七世纪,那是人人喊打,谁都能欺负他一下,波兰、瑞典、土耳其,甚至是准噶尔。可是为什么到了后来,其它几国都没落了,偏偏沙俄却越来越强?
  俄国人生猛是一回事,但也与他们在这些国家博弈中巧妙的利用了各国之间的关系有关。历史上,俄国人先是话拐了乌克兰哥萨克,开始只诱拐了一半,引发了波兰与俄国的战争,打了几次,有输有赢,但起码还是成功的从波兰手里把半个乌克兰抢到了碗里。
  后来乌克兰又与瑞典开战,这个时候俄国没有跟着瑞典爸爸痛打乌克兰落水狗,反而跟乌克兰结盟,调头打起了瑞典。为何?因为乌克兰衰弱了,对俄国威胁不如瑞典人大了。
  俄国人拉起了北方联盟,痛揍瑞典,后来彼德大帝终于打到了波罗的海岸边,拥有了出海口,急急忙忙的就建立了彼德堡,全力经营这个港口。
  此后俄国又跟土耳其死磕,一力争夺黑海的出海口,前前后后打了两百多年,打了十二次俄土战争。同时,他们又不断向东扩张,先后灭掉了哈萨克等汗国,占领了整个西伯利亚、阿拉斯加等等,最终,俄国成为了一个超级帝国。
  可当年骑在他们头上的瑞典、波兰、土耳其等一个个都没落了。
  可以说,俄国人有点如同中国历史上战国时的秦国,本来只是关中一小国,被关东各国看做乡巴佬,各种打压,可最终俄国却通过合纵连横,各种发展,最终却一统六国,统一了天下,笑到了最后。
  曾经一直骑着秦国头上的魏国,最后还不是被它灭了。
  而从地缘上来说,俄国人也算是处于金边,他们居住欧洲的边缘,本来因为此而发展落后,可也正因为处于边缘,因此当欧洲一次次动荡,一次次战乱,相互攻伐的时候,俄国人却有个安定的大后方,不像法国、德国、波兰等国一样,总有来自四面八方的敌人。
  历史上的秦国也是如此,居于山河四塞的川中,然后先夺了同样比较封闭的蜀地,再攻楚,使得关中、蜀地以及荆楚连成一片,终于有了足够的本钱实力面对关东诸侯,一扫六合,统一天下。
  从这方面来讲,准噶尔还没打就处于极不利的局面了。而俄国也不安稳了,他们的东边将出现一个从不曾出现过的强大无匹的邻居。他们这些年悄悄的跑到东方邻居家里小偷小摸,捞了不少好东西,却从不曾想到,现在这个邻居将找上门来。
  相反,大汉的地缘形势倒是变的前所未有的安全起来。整个帝国的东方,已经被打通了任督二脉,日本、朝鲜、女真、蒙古,甚至是南洋,中南,一个接一个的不是臣服就是在被征服的路上。
第七百六十章
土改
  刘钧和李春江两个老兄弟一起泡在汤池里,隔着一张浮在池水里的木盘,一起喝着酒,回忆着过去。
  想想最初两人认识之时,恍如昨日。他们一起建马队,组乡团,剿过山贼,灭过流寇。李春江这个大家公子,却对当时身份低微的刘钧十分信任,对他不是提拔赏识,而是一种朋友甚至兄弟间的信赖。
  刘钧抽着雪茄,吞云吐雾,烟雾缭绕让那升腾水汽的汤池里更显得飘渺不清。
  “梅清在计武堂提前毕业了,我已经授他右将军衔,本想留她在京,可她要求去南洋。”刘钧重重吸了一口,然后狠狠吐出。
  李春江手里也夹着一支雪茄,闻言点了点头,道,“梅师妹的性子我了解,相当好强。本来我觉得你们能成,谁料到如今却是这样。你不应当就这样顺着她,有时候你应当强硬一点。”
  刘钧笑笑,“如果是别人,也许我会那样做,可她是梅清。”他又吸了口烟,扭头望着李春江,问,“你觉得当皇帝了,真的能有感情吗?”
  “当皇帝也不妨碍你的,关键还是看你想不想。”
  “我愿意没用,还得她愿意啊。”
  “感情的事情,你情我愿,她如果不愿意也确实没办法。”李春江道。
  “也是啊,算了,随她吧。”刘钧无奈,“春江,你从南京回来也有段时间了,休息也足够了吧,年后,你上任内阁辅臣兼吏部尚书吧。”
  如今的内阁总共是有七位辅臣,首辅次辅,还有五位群辅。首辅领导内阁,次辅辅佐,而五位群辅则兼任五部尚书。
  吏部尚书在明朝时除了少数几次例外,一般情况下都是不入内阁的,因为吏部职权太重。不过如今内阁七位辅臣,主次分清,内阁由首辅一人统领,原来的六部也早因为户部被拆分后,只剩下了五部。五位群辅各兼一部尚书职,吏部尚书因此成为群辅第一,也是内阁第三号人物。
  刘钧把这样的重职交给李春江,也是充分的说明了皇帝对他的信任。李春江很年轻,但先后在京中以及地方任职,两湖总督和三江总督任上,都表现的极好,不但立场上稳固信的过,而且他理政能力也很强。
  若是不撤消各总督,刘钧是有意让他在地方多任几年总督的,但现在撤除总督后,这朝中也仅有吏部尚书这个空缺职位最适合他了。
  “我听陛下安排。”李春江也没推辞,他明白皇帝的性格,既然话说出来了,就是考虑好的。
  “你上任后,最重要的一件事情,还是人事方面的。朝廷现在全国大考,考察结果出来后会交到吏部手上,到时你们就要迅速的按考核结果,做出升迁罢免等人事调整。各大学第一批学生明年也正式走上实习岗位,你们也要安排好这一块,两年后,大浪淘沙,还能剩下多少可用之才,你们得做好把关,负责好监督,对每个实习生做好档案,建好跟踪报告。此外,军队里陆续转业的那些军官,也得做好安排,在地方,尤其是基层,要大力提拔重用这些军转干部。用好这些军转干部,是我们整治好地方吏治的一记杀手锏,千万别浪费了。”
  不论是当皇帝还是当公司老总,人事和财权肯定都是极为重要的,必须得把握在手上的。而如何把握好人事权?当然得有一个极优秀能干而且可信任的吏部尚书。当皇帝不比开公司,刘钧无法面面俱到亲力亲为,只能抓好上层,然后让一层一层的管理好。
  “陛下,我一定不负所托。”李春江点了点头,然后又道,“不过有件事情,我一直想禀报陛下,是关于如今朝中的一些个人看法。”刘钧有兴趣的看着李春江,“你说。”
  李春江说的却是刘钧没想到的一件事情,朝廷这几年不断的开疆拓土,也在不断的从中原地区迁移民众出去拓边。迁出去的多是些贫困百姓,以及一些地理条件恶劣的地方,不是缺少就是多山之地,耕地少,灾害多。许多地方十年九灾,百姓穷苦不堪,生活艰辛,将他们迁出去之后,他们到了边疆,虽然背井离乡,可也确实有了新生活,肥沃的田地,每人都能少到至少上百亩地。
  现在中原人口减少了许多,人减少了,田地还是一样,因此不少过去无地的人,佃不到田的人,现在也能佃到田了。加之放多工坊矿场以及道路水利等项目的开工建设,也让百姓们种地农闲之余,还有机会去赚点工钱,生活因此好了许多。
  不过李春江还是看到了一些不足之处。
  “相比起那些外迁移民,现在留在中原的这些百姓,大多数依然无地,中原的土地都集中在极少数的地主手里,我觉得这是一个隐患。”
  刘钧给李春江倒了杯酒,问,“那你有什么提议?”
  “征地、授田。”
  刘钧一下子明白了过来,但还是有些惊讶,“具体一点。”
  “陛下,南宋末年,土地兼并厉害,百姓贫困,甚至朝廷税收大减。后来当权的贾似道就出了一条政策,颁布限田法,规定了各级贵族官吏能拥有田产的上限,然后朝廷按此,将超过标准的部份,抽出三分之一,由朝廷回买为官田,再租赁出去,这样朝廷靠收租,就解决军粮、会子、物价等问题,最重要的也是解决了许多无地百姓生活的大问题。”
  刘钧点头,两宋一开始都是不抑兼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的。甚至到了南宋初年,因为抗金军费不足,朝廷提出了把朝廷手里的公田,出售给私人,以募集大笔军费。
  但到了南宋末年,宋朝的财政千疮百孔,这个时候倒又想到了限田,回买超额田地部份,然后再拿来出租给无地农民,收租解决财政,同时解决大量无地农民的生活。
  在历史上,贾似道虽然被称为大奸臣,但他也确实是有不错的能力的。仅是限田和回买公田这一政策,对于当时的南宋来说,就是续命汤。
  大汉原先也有不少的公田,没收前朝皇家和宗室以及不法官僚的大量土地,军队屯田,逃户、绝户等被收回的田地,江河淤积的沙田等,数量还不少。
  但这几年,朝廷也一直在实行一个政策,就是把这些公田出售。当然,这些公田出售不是简单的出售,而是先租后售,租给普通百姓,每人限定数额,百姓租种后,只要足额纳粮几年后,就有权赎买该田。
  这样的做法不是朝廷需要卖田的钱,也不是不愿意管理收租,还是考虑到百姓的利益。对于朝廷来说,卖田长远看确实损失不少租子,但从整个大局来看,却让朝廷多了许多自耕农,而自耕农是朝廷的坚实基柱,意义相当重要。
  就如现在李春江所说的一样,虽然朝廷迁出了大量的百姓,也把这些百姓的田收归朝廷,然后再出租给留下的百姓,但中原的状态,本质上来讲,依然是只有不到两成的地主,占据着几乎八成以上的田地。
  大量留在中原的百姓,其实还是靠佃田为生,甚至佃都还佃不到田,只能靠做工。眼下工商兴旺,朝廷也是轻税,倒一时看不出什么问题来,但这却是个隐患。
  “你觉得应当推行限田制?”
  “应当在中原地区推行限田制。”
  大汉帝国如今开疆拓土,疆域广阔,但说到核心地区,还是中原地区,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三江、两湖、闽浙、两广、四川这十三省,其余的如云贵、海南、台湾、辽宁甚至甘肃等等地方,都还是人口不足,开发不够。
  中原十三省的稳定,是极其重要的。
  “陛下,在中原十三省推行限田,超出的部份,朝廷也不需要花大笔钱回买,我觉得,朝廷完全可以以地换地,跟他们置换土地。”
  李春江露出一抹狡黠的笑容。
  “哈哈哈。”刘钧大笑,也一下子领悟过来。
  南宋贾似道的公田法,靠的是国家出钱回买超出限额的田地的三分这一,然后出租给百姓。哪怕只买三分之一,朝廷也需要一次性拿出大量的钱来。
  就算是如今的大汉,要全面推行这个政策,也面临着很大的财政压力。
  但李春江确实想到了一个极好的办法,置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0/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