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6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4/697

  “在中部山脊的两侧,有许多宽窄不一的沿海平原,尤其是南部的平原最大,海岸曲折,多港湾。河流也多,在中下游两岸形成了许多冲积平原。”
  吴三桂听着那个倒霉的荷兰船长的介绍,只是微微点头。
  “这里气候如何?”祖泽润问。
  “回大人,这里每年大约有七个月吹东南信风,中部高原降雨很多,气候偏热,全年气温都很高。十月到三月,全岛盛行西北季风,普遍降雨,北部降雨较多。而四到九月,则盛行东南季风,南部降雨较多。”
  “岛上土著情况呢?”
  “我们称那些土著为巴布亚人,原意是毛发丛生的人。这些人都还是愚昧未开化的野蛮人,刀耕火种,有部落没国家,也没有文字。他们刀耕火种,种植芋头、香蕉等,也养猪,只会制作简易的陶器、石斧、标枪等。崇拜祖先和图腾,迷信精灵和巫术。”
  吴三桂心里渐渐的对伊里安岛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了,这是一个未开化的蛮荒大岛,因为处于太偏僻的南洋东部,因此比之西面北面的那些群岛落后许多。
  这里是个多山大岛,山高林密,许多山居然有四五千米高,且雨量充足,有时居然能连续几天甚至几周都看不到晴日。山区里也没有路,只有人和野兽踩出来的林间山道。
  岛上简直就是一个原始的森林,而岛民都在原始的森林里过着原始的部落生活,全身赤裸,只在腰间扎一个草裙。
  他们喜欢在头上插艳丽的羽毛,也喜欢在鼻子上插野猪牙齿,还有的在身上描绘各种奇怪的花纹,还有人把身上用猪油涂的铮亮。
  “你们没有和土著们接触过?”
  “有过,不过这里的土著相当的野蛮,他们很害怕看到外人,见到就躲,很难沟通。还有一些更野蛮的部落,他们看到外来者,甚至会伏击,然后把人吃掉。这里也没有什么好的土产,因此我们基本上不与土著接触,只是在沿海的几个港湾修有几个简单的补给据点,以便每次路过的时候能靠岸修整,以及补充淡水。但每次上岸修整,我们都得小心翼翼的防备着那些食人土著。”
  “食人族。”吴三桂笑笑。
  他并不畏惧这些野蛮的食人族,心里反倒是放心。看来伊里安岛确实蛮荒无比,也不通外面,这对于他来说是个好事。
  只会刀耕火种的土著,只有简单标枪石斧的食人族,又岂是他捕奴队的对手。正好,以后还可以来这里捕捉这些土著,运回新大陆去垦荒种地。
  “进港靠岸!”吴三桂高喊一声。
  五艘捕奴船,于是一齐驶入伊里安岛西北岛的一处荷兰人的临时据点。
  据点就建在一处河流入海口,河湾岸边,有简单的码头,还有一座简单的木寨子,看起来连个村子都算不上,仅能算上猎人们的小屋。
  那简易码头倒不错,水很深,捕奴船可以直接靠上码头,并不需要停在海上再用小船靠岸,这方便了许多。
  吴三桂从船上下来,双脚踩在地上,心中充满兴奋,他的大业开始了。
  “长伯,你给这岛取个名吧,咱们也不能还按红毛们的叫法。”
  吴三桂望着这个蛮荒的大岛,思索了一会,然后道,“就叫复兴岛吧。”
  “复兴岛。”祖泽润念诵着,脸上露出笑意,仿佛已经明白了这名字背后的含意。他转头对身后的一众刚踏上岛的手下大声道,“从现在起,这座大岛就叫复兴岛!”
  吴三桂不理会那群人的叫喊,他从怀里取出一方旗帜。
  旗帜一抖,顺风展开,一面蓝色为底,上有白色日月两个图标的旗帜展现在众人面前。
  “拿长枪来!”
  独眼马来猴连忙扛着一支长枪跑过来,吴三桂接过,将那面日月旗小心的绑在了长枪上,然后用力的把日月旗插在了地上。
  “我现在宣布,这座岛名为复兴府,大明从今天开始占有它,拥有主权,大明对复兴岛之主权神圣而不可侵犯!”
  日月旗,大明,一众各族混杂的亡命捕奴人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对于他们来说,那就是一面旗帜而已,什么大明,什么复兴,跟他们有什么关系?
  祖泽润倒是十分惊讶。
  日月旗有些特别,隆庆开关以后,开放海贸,明朝的商船出海,也按海上惯例悬挂旗帜以区别西夷船只,当时悬挂的就是这种日月旗,一开始底色为玄,只是后来玄色不够明显,于是改用蓝底。
  蓝底白色日月旗,也相当于大明的国旗。
  此时吴三桂打出这面旗帜,还把这座岛命名为复兴岛,显然是要打出大明的旗号。
  惊讶过后,祖泽润倒是反应过来,现在打出大明的旗号,对于他们来说倒是有不少的好处。将来,说不定还能得到不少人的支持同情,毕竟大汉才灭几年而已。
  马来猴站在一边,暗暗为吴三桂的权谋手腕而惊讶。他可不是真正的汉话都听不懂的马来土著,事实上他是打小就跟着一个汉人海商跑船的马来人,去过中原无数次,也对中原了解很深。后来还成为了大汉海军,因为伤了眼睛退役,被锦衣卫招募成为一名秘密特工。
  因此他很清楚吴三桂这番话的意思,也明白他的打算。
  这真是一个充满野心又奸诈的家伙,就算这个时候,也还能按捺着没完全暴露自己的野心,而是还要拉上明王朝这面虎皮充当大旗呢。
  爪哇巴达维亚港,原总督府现第八舰队司令部。
  刘键还在消息着那个认人惊讶的消息。
  “吴三桂好大的狗胆,陛下宽厚仁慈,饶过他一条狗命,他居然不知珍惜,还敢如此作死?”
  冯胜抽着雪茄,感受着那股子独特的味道,这是荷兰人在巴达维亚城外农庄里自己种的,加工后却打着美洲雪茄的名头。
  南洋确实很富饶的一个地方,不亲自来一趟,都不知道原来南洋如此的广阔,过去南洋在冯胜的印象里,那也仅是南海中的一些群岛,可真正来了后,他才明白,南洋如此广阔,大小岛屿上万,简直难以想象。
  这里的气候也与中原完全不同,可这里确实富饶。
  “吴三桂根本就不是个肯老实的人,其实照我意思,直接派几个人暗中除掉他省事多了。可陛下不让,说如果今天杀了吴三桂,那明天是不是还要再杀掉祖大寿,那后天是不是又要把明朝的那十几万宗室也都给除了?”
  刘允贞点头,“我觉得陛下说的对,真要那样做,只怕人心惶惶,到时人人自危。只要他们能老实安生,我们可以给他们一个机会。毕竟如吴三桂这样的也只是少数,给了他们机会他们不珍惜,还要作死,那就真的不能再怨别人了。”
  “现在我们要怎么收拾这个家伙?”刘键问,“有哪里需要到我的地方?”
  不管怎么说,刘键好歹那也是大汉王朝的皇室,对于吴三桂这种敢挖大汉墙角的家伙,那是绝不会客气的。
  冯胜美美的吸了口烟,然后熟练的喷出一串烟圈。
  “吴三桂现在正带着五条船往新大陆呢,要说呢,这家伙还真是有些本事,有野心也有胆魄。不过正好,让他给我们开路。”
  冯胜站起身,手一挥,“吴三桂已经越过了那条红线,自己作死谁也拦不住。这次我来见伯爷,也是陛下之意。陛下的意思,等我们抓到吴三桂,拿到新大陆的资料后,还得由南洋公司来带头先期开发新大陆。选择合适的地方建立商港,设立一些据点,为移民做些前期准备。”
  “移民南方大陆,这太遥远了一些吧,咱们现在连南洋和中南这些富饶之地都还没填满呢。”刘键皱眉道。
  “是特殊的移民。”冯胜笑道,“等新大陆建立起了港口、据点后,到时朝廷就会把一些罪犯流放到新大陆去,建立劳改农场。耕种、放牧、采矿,先把新大陆圈起来,以后慢慢发展。”
  拿罪犯来圈地,倒是个很没成本的买卖,刘键笑笑。
  “不过能流放到新大陆去的罪犯,怎么也得是罪大恶极啊,一去新大陆,这辈子估计也没机会再回去了。这样的罪犯一年能有多少?新大陆可是有中原十三省那么大,要是一年只有千把罪犯实在是杯水车薪。冯哥,若是朝廷真想开发新大陆,我觉得,还是得利用土著。”
  “这个啊,嗯,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冯胜微微点头。
第七百六十五章
昆仑奴
  南洋省吕宋府,小吕宋港。
  龙汉四年三月,天气热的厉害,三月的小吕宋却热的如同中原的六七月。白天的时候就如同在火炉里面,赵继祖穿着露出两条胳膊的棉麻短衫,脚上穿着凉鞋,可依然热的全身汗湿。
  从港口过来,沿着帕西河走了不过二三十里路,那十个昆仑奴却十分轻松,他们那黝黑的身上,只腰间围着块布,其它的地方都赤袒着,那皮肤黑的如同缎子似的,发着油光闪亮。
  这些人个子都不算高,大约也就一米六左右,可一个个肌肉贲起,年轻而又强壮。
  在小吕宋港的地下人市里,这十个昆仑奴每个都费了赵继祖一百块银元。不过赵继祖觉得很划算,现在昆仑奴抢手的很,运奴船一进港,立即就有拍卖会,用不了半天时间,这些新到的奴隶就会被一抢而空。
  赵继祖还是有个朋友在港口,提前通知了他,他才能提前抢了十个这么年青强壮的昆仑奴。一人一百块银元,费了一千块银元确实很贵,可赵继祖认为这十个人起码每个还能为他干上三十年,相当划算。
  自新年时朝廷颁布的限田置田法出台后,朝廷动手迅速,立即推行。赵继祖家在山东,家里原也是当地比较有些名气的缙绅之家,子弟读书,出仕当官为吏,也有经商从军,枝繁叶茂,在老家拥有数千万良田。
  这两年,家里开始转而投资经商,不再大力买田了,可毕竟也还是有几千亩地的。朝廷一道法令,限田。超过限田的就要征收,用关外海外土地置换。
  赵家这一族的地都是公产,和家里的许多买卖一样。另外族里各家也还都有私田私产,这次征地,按法令一算,他们族里那么多人,最后能保留下来的田也不过千余亩,其余的地都要被征收置换。
  不管是如何的不满,最终地也还是被征上去了,然后官方迅速的租给了当地的百姓。田地的界碑换了名字,再不属于赵家了。
  赵家老爷子最后也只能无奈的选择了换置吕宋的地。
  地选在吕宋港附近,以一亩换了三亩。赵家三千亩地,置换吕宋府小吕宋港附近的帕西河附近的九千亩地。
  赵老爷子年纪大了,不能亲自来吕宋。其实不少赵家人也都觉得,朝廷这是在变相的抢他的地而已,至于吕宋的地,他们真没有当真,说不定是蛮荒之地的一片荒地而已。
  不过毕竟是九千亩地,赵家现在已经拿到了土地契书,因此最后老爷子挑选族中子弟前往吕宋。可谁也不愿意来,这个推脱那个拒绝,老爷子最后一怒,分家。
  把吕宋的那九千亩地,分都分到了各家名下,这样一来,自己分到多少就自己管,不管别人事。要是你愿意去管理耕种,就自己想办法,自己不愿意管,那就荒着。
  赵继祖只是老爷子的一个庶子,其实庶子都是好听的,他其实只是一个外室的私生子,母亲只是一个唱戏的,老爷子年轻那会喜欢上一阵子,后来就买了个外宅安置,生下赵继祖姐弟三个,两女一子,赵老爷子也没有把她们领回去过。
  这次赵家分那九千亩地,赵老爷子一时善心发作,也给这个私生子分了一份。赵家那些庶子啊私生子什么的,这次基本上也都获得开恩分到一份。
  赵继祖分到了小吕宋的八百多亩地,这八百多亩也包括了给他母亲和两个姐妹的。赵家上下都觉得吕宋的地不值钱,也没有人在意给他们多分一点。
  地分完后,老爷子又从自己名下拿了两百亩给他,凑齐了一千亩,然后让赵继祖带着母亲和姐妹来到吕宋。赵继祖来的时候,也签下了一份永远不再回山东,绝不再回去争夺家产的保证书。
  到了小吕宋后,赵继祖才发现,自己的这一千亩地其实非常不错。那一千亩地并不是什么荒地,地位于吕宋湾和内湖之间的那片平原上,又处于联通两边的帕西河附近,一片开阔的平原,土地很肥沃。
  这里附近原来就是西班牙人的种植园,既有种甘蔗的也有种棉花的,还有种稻米的。
  地是好地,可赵继祖也很快发现了麻烦,缺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4/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