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6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92/697

  有这十万汉军主力盯着他们,准噶尔现在也是进退不得。他一动,汉军主力就动。
  “再等等,只要哈密的准噶尔大军还没动,我们就可以继续等待。”刘钧胜券在握。
  南疆,喀什噶尔。
  这里是大唐安西四镇的疏勒镇,也就是后世的喀什。
  浩罕明格部首领沙鲁克带着一众谷地乌兹别克人翻越了天山南脉与葱岭之间的山口通道图鲁噶尔特山口,来到喀什噶尔城。这座叶尔羌汗国下的重镇,此时进驻了大批汉军。
  大批军械经乌思藏运到这里,一部份供应给了叶尔羌,另外一部份,则将分别交给谷地乌兹别克人,以及希瓦、布哈拉,以及正在叛乱的哈克萨人。甚至后续还有军械将经此通过山口,然后进入河中,再转运到波兰。
  张恩站在一箱箱的军械前,笑着对沙鲁克道,“五千支火枪,五十门山地榴弹炮,如数在此,请族长派人清点一下。”
  不少乌兹别克人已经迫不急待的打开了木箱,还带着枪油味的崭新火枪一把把的躺在里面。
  “新枪!”
  “全是新枪。”
  “还是燧发火枪。”
  那一声声惊喜,让沙鲁克都无法淡定了,他亲自打开了一个箱子,里面的都是手枪,同样是崭新的手枪。拿起一把,他熟练的检查装弹,顺畅无比。
  砰的一声,沙鲁克甩了甩手,对这枪非常满意。再看自己那枪试射的效果,三十步距离,准确的打中了那个木板上人形的脑袋位置。子弹穿透了木板,又准又狠。
  “好枪。”沙鲁克满意的对张恩道。
  “大汉向来说一不二,说给五千把枪,就不会给四千九百九十九。相反,我们这次如数给了五千把火枪,还附送五百支手枪,每支枪还附送二百发定装弹,怎么样,够豪爽吧?”
  沙鲁克伸手大拇指,“大汉了不起。”
  “哈哈哈,大汉答应的已经给了,现在你们也该做到自己的承诺了吧?”袁恩问。
  “放心,我们谷地已经组建了联军,九十二部乌兹别克人联合一起,整整两万人的军队。第一批八千人,已经越过了吉尔吉斯山,跟那些外来的吉尔吉斯人干起来了。现在有这了批军械,我们剩下的一万两千人马上进军,干翻他们。”
  “合作愉快!”张恩笑道。
  沙鲁克也笑了笑,“张大人,我们还想再要一些这种火器,你放心,不白要,我们愿意交易。”
  “沙鲁克族长,我们事先已经说好,等你们打下吉尔吉斯人的地盘,到时我们会用军火跟你们换土地的。”
  “我知道,只是我现在就想交易一些军火。我们有最好的战马,我们用马交换。”
  “我们大汉的蒙古马其实也不差的。”张恩笑道。
  “蒙古马怎么会有我们谷地马好。”
  “听说你们谷地产一种名马,汗血宝马。若是能用汗血宝马交易,我们非常愿意,若是能交易汗血宝马的种马给我们,我们愿意开高价,而且有多少要多少。”
  沙鲁克没有半点犹豫,虽然现在谷地真正的汗血宝马也不多了,但只要能交易个好价钱,他并不介意拿来交易。
  见识了汉军火器的犀利之后,他已经止不住的想要更多火器了。
  张恩和沙鲁克讨价还价的时候,张煌言和马万年率领的青藏联军五万人,已经离开了喀什噶尔。
  这支由青海军、藏南军,以及乌思藏的和硕特蒙古人和乌思藏藏人组成的联合军,一路西来,终于到了南疆。
  经过了藏北高原,翻过了昆仑山后,接下来的路就好走多了,他们只要沿着叶尔羌河一路北上就好。
  轮台。
  汉时西域三十六国之一,汉武帝时为汉将李广利所灭。后西汉在此设立西域都护府,统治西域七十二载。
  这里地处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拥有大片绿洲,可耕地有数百万亩。
  青藏联军经过长途跋涉,最终在这里与叶尔羌军汇合。
  绿洲之上,营帐遍布,整整八万大军集结于此。
  这里距离铁门关,仅二百里。
  绿洲外数十里外,准噶尔大汗巴图尔最宠爱的儿子僧格正在帐中不停的踱步。
  他率领着五万兵马自哈密赶到铁门关增援,然后遵照他父亲的意思,带着骑兵出关,准备在阿速到铁门关的这八百里路上,袭击叶尔羌人,把他们消灭在半路上。
  但直到现在,他都没有找到动手的机会,几次强行出手,都铩羽而归,杀敌八百,自损一千。
  而现在,叶尔羌人与自乌思藏赶来的五万兵马汇合,其兵力达到了八万,数量远超于他。尤其是这支汉军不论是行军还是扎营,都非常的警觉戒备,防御做的极好,根本没有什么机会。
  “距离铁门关只有二百里了,我们若是再不动手,更没有机会了。”一名将领劝说。
  轮台到铁门关还剩下二百里路,中间有三个大的绿洲,也有不少小绿洲。这么多的绿洲,会让汉军进军更容易。
  “动手?”僧格心中烦躁。
  “再不动手就没有机会了,如果来的只是叶尔羌人,也许我们还能凭关而守。但是台吉你也看到了,新来的汉军可是拉着许多火炮的,装备大量火枪的。虽然那些火炮看似不大,但我们打听过了,那种炮叫做山地榴弹炮,是可以拆卸组装的,三匹骡子或者两匹马就能把一门拆卸的山地榴拉着跑,组装好后,既然发射实心弹,还能发射爆炸弹,威力极强,汉军这次起码带了上千门这种炮。哪怕没有那些千斤巨炮,可只凭着这上千门山地榴,到时来个千炮齐轰,铁门关再坚固也顶不住的。”
  “可他们步步为营,不论行军还是扎营,都防御森严。”僧格现在就如同一只狼逮着个刺猬,想吃根本却无从下口。
  “台吉,咱们现在进攻,总比等他们逼到关下之时要好。”
  另一员将领也道,“我看汉军中有不少的藏人和和硕特部人,这些人绝非真心归降汉人的,若是我们突袭汉军营地,这些人极有可能临阵倒戈,到时我们里应外合,击败汉军不是问题。”
  “就算不能歼灭这支联军,我们也得想办法把汉军的那些火炮给毁掉。”
  “对,只要毁掉那些火炮,汉军就无法攻破天险铁门关。”
  突袭汉军,摧毁他们的火炮,僧格心中苦笑,这谈何容易。可是诸将们说的也对,再不动手,汉军可就直逼铁门关下了,到时千炮齐轰,铁门关就会成烂木门,根本挡不住汉军。
  “那就动手。”僧格咬了咬牙,终于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只能背水一战了。
第七百八十二章
破关
  “小心脚下,陛下。”侍卫队长护卫着刘钧进入哈密城,手里提着一把明晃晃的雁翎刀。“城里还没有完全清剿干净,还有不少准噶尔叛军躲藏在城中四处。这些叛军十分凶悍,之前禁卫军兄弟入城的时候,他们疯子一样的从各个角落冲出来。这些人绝对都是疯子,他们都已经败了,哈密城也陷落了,可却没人肯弃械投降。”
  西域地区实际可以划分为三块,南疆、北疆之外还有一个东疆。地理上,则又可以简单的归纳为三山夹两盆。
  所谓三山,指的就是北部的金山山脉,中部的天山山脉,以及南部的昆仑山脉。包夹在这三大山脉之间的,是两片低地,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这就是所谓的三山夹两盆。在这独特的地形中,尤其是整个西域少雨干旱的气候特点,使得整个西域的盆地,这种在中原代表着肥沃土地的地理形态,在这里反而成了大而无力的荒漠地带。
  准噶尔盆地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和塔克拉玛干沙漠,是这两大盆地更让人印象深刻的。
  相比起河西走廊上的连绵绿洲,西域地区绝大多数地区都是沙漠、戈壁和旱地,三疆中,北疆稍为好些,高大的天山山脉上的雪水融化,让天山北麓的河流更多,绿洲也更多些。
  以哈密、吐鲁番等盆地为主的东疆地区,从地缘角度来看,其实只有靠西、北侧山地的一面才有些价值。
  一直到汉代之时,中原王朝进入西域,可都没有对哈密盆地进行开发。甚至在汉时,西域城邦小国众多,各个大小盆地都有许多小国,多的人口数万,小的人口只有几十人也称国。可却唯独哈密盆地没有国家。
  后世的哈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在整个西域的地理地缘上来说,都非常重要。可在汉代时,却一直都是个边缘化的地方。哪怕是到了现在,哈密也远不如吐鲁番和焉耆盆地来的重要。
  之所以这样,主要还是因为哈密相比于吐鲁番盆地的气候更为恶劣,缺少火焰山这样的天然大坝,帮助蓄积来自天山的雪水。当然也还有人的因素,汉代开发丝绸之路以前,沟通天山南北的陆地交通,都有比走哈密盆地更好的选择。
  由焉耆盆地转入吐鲁番,再进入北疆。或者索性不经焉耆盆地,直接翻越东疆盆地区南侧的鲁克塔格山,以及吐鲁番盆地南区的觉罗塔格山,进入吐鲁番盆地。
  哈密盆地最开始不被得视和发掘,主要还是因为它与河西走廊之间的关系。以哈顺戈壁为核心的大片沙漠戈壁,在前两条线路上有更多机会获得水源和绿洲补给的情况下,这条虽然更近,但却必须穿行于沙漠和戈壁的干旱之路,就显得鸡肋了很多。
  但从整个西域的地理版块上来看,哈密的位置又十分独特,他能够沟通天山南北,而且北上还能与漠北联系。再加上与河西走廊也很近,因此虽然这里是个干旱之地,这条道路也一样干旱,可却最近。
  早期的商人不愿意选择这条干旱之路,可对于军事上来说,哈密这个点却很有价值,哈密通往各地的道路,也很有军事价值。
  东疆和南疆都无法承载太多人口,也没有太多地可开垦和灌溉,但北疆就要好的多。要控制西域,必须掌控北疆。
  但要进入北疆,哈密是第一道门户,有如西域的翁城。而吐鲁番,则有如西域的东大门。
  刘钧在嘉峪关按兵不动两个月,养精蓄锐。
  准噶尔这两个月却度日如年,希瓦汗国、布哈拉汗国出兵哈萨克草原,而哈萨克人也群起反叛,加之波兰也趁火打劫,派出哥萨克出兵伏尔加河的土尔扈特。又有浩罕和叶尔羌、青藏联军、漠北诸侯等各路挺进。
  准噶尔人不得不左拒右挡,可准噶尔人虽然凶悍,也只能称之为蒙古最后的辉煌了,他们的骑兵和弓射,在大炮和火枪的打击下,根本难以占优。
  僧格率兵五万在铁门关外二百里的轮台进攻八万汉羌联军,结果却几乎全军尽没,在大量火炮和火枪的反击下,僧格损失惨重。
  最致命的还是汉军还十分阴险的故意在营里的外围辎重车围里面,还架了两圈铁丝网。夜暮下,僧格等人一开始并没有发现。当他们冒着极大的伤亡拼命的攻破了外围的拒马和辎重车围阵,欣喜的感叹终于杀进了汉军的营地,终于可以痛快的砍杀时,却发现面前居然有两道之前没有看到的铁丝网。
  而铁丝网后,是千余门早对准了他们的火炮,和上万计的火枪。
  巨大的营地,汉军丝毫不乱。
  虽然准噶尔人已经冲散砍溃了叶尔羌军,甚至砍散了两翼的和硕特蒙古军和藏军,但处于中心营地的汉军,没有半点慌乱,他们似乎早料到他们会来,甚至一直在期待他们的到来。
  永远不要用骑兵去冲击后面有大量火炮火枪的铁丝网阵,这是僧格临死前对着老天最后的悲呼。
  两道铁丝网,加上千余门山地榴和三万支火枪。
  仅不到一个时辰,准噶尔军发起了连绵冲锋,可很快他们就如潮水般的败下去,等这些准噶尔人头脑清醒过来后,才发现,他们已经损失近半人马。而这个时候,之前被他们击溃逃跑的叶尔羌人、乌思藏人,居然又从四面八方包围了上来,就连曾同是卫拉特联盟的和硕特部人,也围了上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92/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