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6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91/697

  控制着安延集等另外三座谷地大城的,也是三个割据的乌兹别克大氏族,那三位氏族首领虽然比沙鲁克年长的多,但他们却早已经与浩罕的明格部达成攻守同盟,在这件事情上,完全支持沙鲁克,他们拒绝遵从皇帝的命令发兵。
  使得硬的不行来软的,可惜沙鲁克软硬不吃,最后只得甩袖而走。
  “这位汉使怎么还不走?”
  沙鲁克看着大汗使者已经走远,但随同前来的那几个汉人却还留在那里。
  张恩微微一笑,“我虽与纳迪尔汗的使者同来,但我并非他们的人。重新介绍一下,在下张恩,神圣大汉帝国特派使者,非常高兴见到沙鲁克族长。”
  沙鲁克有些意外,又打量了一遍张恩。
  “有什么话不妨直说。”
  “沙鲁克族长痛快,快人快语,我就喜欢与您这样的人打交道。说实话,其实我是来支持族长的。”
  “支持我?还是想要收买我帮你们出兵打准噶尔人?”沙鲁克走到一边,悠然坐下,“希瓦、布哈拉、叶尔羌三汗国都已经发兵攻打准噶尔,大汉看来给他们开出的条件不低。听说,你们答应给纳迪尔汗火器火炮,帮他们训练军队,还互通商贸?”
  张恩点头,“确实,不过这不能叫收买,而是互惠互利。准噶尔如同一只疯狗,逮谁咬谁,尤其是他身边的人,因此一起灭掉准噶尔,这也是大家得利。至于加强商贸合作往来,更是互惠互利的事情。”
  沙鲁克倒也干脆,“如果只是这样,那我们谷地并不愿意淌你们这趟浑水。要打你们自己打好了,我们在这边看看热闹就行。”
  张恩自顾自的也拖了一张椅子走到沙鲁克身边坐下,还顺便拿了颗梨子吃了起来。
  “嗯,好吃,哈密的瓜,吐鲁番的葡萄,还有费尔干纳的梨,还真是名不虚传啊。”这梨爽口水多且甜,张恩几大口说完,擦了擦嘴,“我也不跟族长绕弯弯了,我大汉神圣皇帝对于浩罕诸城各部的境遇很清楚,也知道你们想要建立自己的汗国。”
  被汉使说破他们的野心,沙鲁克等人倒没什么惊讶和慌乱的,布哈拉汗国日渐衰弱,各大氏族想要割据一方都是很公开明显的事情。
  “那又如何?”
  “只要诸位肯助出兵助大汉灭掉准噶尔,事成之后,大汉会公开支持你们立国。”
  这话一出,不但沙鲁克脸色变了,就连其它诸部首领们也变了脸色。
  他们虽然一直处于割据状态,但却还没有人敢公开立国,就是因为哪怕如今布哈拉实力不强,可依然瘦死骆驼比马大,实力超过他们的。一旦他们敢公开反叛立国,结果还很难料。枪打出头鸟,谁也不愿意第一个冒头。
  何况,如果谷地独立立国,到时是联合建一个国,还是各自建国?这些都是问题,若是谷地各部内部都弄不清这个问题,那么其它的都别谈。
  现在汉人说他们愿意公开支持,这就不一样了,起码有了汉人的支持,他们再不用担心布哈拉。
  “空口无凭,我们凭什么相信你?”
  “就是,你们现在不是也与纳迪尔汗联盟吗?”
  “我们与纳迪尔汗的合作是我们向他出售军械以及商贸合作,换取他们出兵攻打准噶尔,并没有说我们不能支持你们立国。”
  张恩的话,让沙鲁克等人都愣了一下,居然还能这样?
  “万一你们事后反悔呢?”
  “大汉向来说一是一,绝不会反悔,只要是我们说到的,就一定会做到。”张恩相当豪气地说道。
  “总得给我们一些保证吧,光凭几句话我们难以相信。”
  张恩想了想,“确实,如果光只是嘴巴说说确实让人难以信服。这样吧,只要你们出兵,大汉立即给你们一批军械,五千支火枪,再加五十门山地榴弹炮,如何?这个条件够诚意了吧?”
  “我们什么时候能拿到这些呢?”一名首领忍不住问道,五千支火枪啊,这简直就是让人激动的发抖。谷地在西汉时是大宛国,最出名的就是汗血宝马。
  到了现在,谷地的军队也是以骑兵为主,还是刀箭作战。他们甚至除了轻骑兵外,还有部份重装骑兵。完全就还是一副中世纪时代的样子。
  可他们也明白火器的强大,但他们处于中亚,与西方之间隔着波斯、土耳其,这些绿教国家一直是与西欧国家敌对并封锁的,而与东方之间,也隔着漠西蒙古人。随着海上商路的兴起,古老的东方丝绸之路早已经凋敝,他们这些丝路中间的中亚国家,也都变的封闭而又落后。
  他们也想要有火器,但无处可得。除了小规模高价购买到一些,根本难以大规模的装备自己的军队。
  现在大汉愿意一次性给五千,就算这里有许多部族。但谷地以四大城的四大氏族为主,四大氏族一族先得一千支总可以的,剩下一千支给那些零散小部落,按这样分,四大部落甚至还能再一族分十门火炮。
  五千支火枪加五十门山地榴,对于大汉来说,成本极低。流水线上批量生产,使得每支火枪出厂价不到十块,这还是如今物价工价上涨的缘故。
  可就算如此,五千支火枪也不过五万块,五万块对于如今的大汉来说,真有如九牛一毛,一个总兵一年的养廉银兼公使钱都超过五千块了。
  五万块,也就够养大汉野战军的一个连一年而已。
  不过人穷志短,大汉腿上拔下的一根寒毛,也给谷地乌兹别克人的腰还粗。他们甚至都不问这五千支火枪究竟是火绳枪还是燧发枪,其实就算大汉给他们火绳枪,他们也很满足了,毕竟数目这么大。
  张恩故意等了一会,等沙鲁克等人都忍不住再次发问怎么才能拿到这批武器时,他才笑道,“你们北面的吉尔吉斯人早就和准噶尔人眉来眼去的,自他们早些年被沙俄欺压,而不得不投奔准噶尔人时,准噶尔人便让他们从叶尼塞河上游迁到了你们北面山地间,那里,也正是我中原大唐帝国时所设立的安西碎叶镇辖地。”
  “我们会把器械运送到喀什噶尔,你们过来接收就是了。拿到武器之后,我们希望你们能信守承诺,出兵将吉尔吉斯人占领的碎叶地区打下来。”
  沙鲁克这时问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打下碎叶之后,归谁?”
  “吉尔吉斯山和伊丽山以及天山之间包围环绕的这片谷地丘陵地区,打下来之后自然归大汉所有。当然,大汉也不会让大家白打,打下来之后,人畜财产都归你们,而土地大汉愿意付钱收回。”
  “人畜财产自然归我们,但这地我们也想要。”沙鲁克野心不小,他很清楚地比人更值钱。尤其是吉尔吉斯人现在占领的这片区域,并不比费尔干纳谷地小。
  吉尔吉斯人占据的这块地方,就是唐时的碎叶镇。
  这里处于欧亚大陆的腹心地带,不仅是连接欧洲大陆和中东的要冲,还是大国势力南下北上的必经之地,这样的一块地方,大汉当然也是不会轻易让出的。
  “沙鲁克族长,大汉给出的价码绝不会低,而且我们愿意用火器来抵价。地值多少,最后就换给你们多少火枪火炮,如何?沙鲁克族长,想想看,若没有大汉的支持,你们就算打下这片地盘,想要占住也难。但若有了大汉的支持,你们用土地换军械,到时拥有新式的大批火器,立马就可以立国,不但不用畏惧布哈拉前来征讨,甚至你们回头还能把他们给灭了也完全有可能啊。东面的两河流域,岂不是比碎叶这片山谷更加肥沃?”
  “若我们打下碎叶,你们愿意拿多少军火来换?”一名族长心动了。
  “两万把火枪,五千把手枪,五百门山地榴弹炮,再加一百门野战炮。”张恩没有丝毫犹豫的张口就来,至于朝廷到时会不会真的同意他的这个交易内容,或者说到时这火枪是火绳枪还是燧发枪,还是什么出口简易版的还是带不带刺刀,以及火炮的口径等等这些,他觉得完全不是问题啊。
  朝廷真要等灭了准噶尔,岂还会容许这个浩罕等城立国?这些大国夹缝中的小国,连这些都看不明白,只被眼前的枪支大炮,未来建国等等美好前景诱惑,只能说他们太过于自信了。
  弱肉强食,这才是大国的立国之道。
  至于会不会被这些乌兹别克人摆一道,拿了武器不干活,张恩倒真不太担忧。先不说,他们一旦答应下来,现在就得开始准备越过吉尔吉斯山,而第一批支援的武器还得借道乌思藏运到喀什噶尔来,这还有段时间呢。
  万一他们到时打下碎叶又反悔不肯把地交出来,这更不用太担忧,朝廷会收拾他们。
  张恩的目的只有一个,说动这些谷地部族出兵碎叶,把准噶尔的附庸吉尔吉斯人干倒或者牵制住他们就行了。
  多一个朋友,少一个敌人,这对现在的整个与准噶尔的战局来说,都是有帮助的。
  沙鲁克站起来,走到张恩面前,向他伸出了自己的手。
  张恩笑着伸出自己的手,两只手紧紧握在一起。
第七百八十一章
背水一战
  汉军主力还驻于嘉峪关内,可局势却已经慢慢的在向大汉倾斜。
  嘉峪关要塞早就为皇帝到来而修建了一座行宫,虽然远不如紫禁城那么庞大,但也拥有九十九间房间,还有殿堂。行宫里还有数百名宫女和内侍,还有一个专门的御膳和御医队伍为皇帝服务。
  刘钧在一个葡萄架下召见自己的几位上将军。
  右枢密使、总参谋长、兵部尚书、陆军司令、左战区司令、左战区参谋长、甘肃总兵等诸将在皇帝面前跪下行礼。
  “诸位爱卿平身。”刘钧问,“来点冰镇杨梅汤吗?”
  “多谢陛下。”右枢密使张山等谢恩。
  “嗯,那就给各位将军都来一杯冰镇杨梅汤。”刘钧转头对旁边的内侍道,“我知道他们肯定更想在这葡萄架下喝冰镇葡萄酒,不过军中不得饮酒,虽然现在非战时,可既是在军中,还是不要破例的好。”
  “陛下,我们都闲的快发霉了,真想早点上战场。”兵部尚书刘允升道,“眼下局势对我们很有利,南北两路夹击,现在准噶尔人被迫分兵迎击,哈密只剩下十万人马……”
  “时机未到。哈密依然还有十万人马,我们还不用着急。南北两路兵马距离哈密可还很远,我的打算可以直接告诉你们,我准备再等等,等叶尔羌军和青藏军汇合后挺进铁门关。等漠北骑兵在阿尔坦休整后继续南下直逼哈密。诸位,我现在还有几个好消息要告诉你们,布哈拉汗国和希瓦汗国都已经出兵,他们将进攻哈萨克,准噶尔人的后院要起火了。波兰人也跟我们做了笔交易,顿河哥萨克正向伏尔加河下游的土尔扈特人出兵。还有,浩罕等谷地乌兹别克人也已经与我们达成了交易,他们已经出兵向准噶尔人在伊丽山南面的狗腿子吉尔吉斯人进攻。”
  说到这里,刘钧满脸笑容,他端起一只满满的和田玉制的杯子,长钦了一口冰镇的酸梅汤。
  “形势大好,诸位。”刘钧笑着说,“我们现在什么也不需要做,只是坐在这里,就能够牵制哈密的准噶尔大军难以动弹。我们不动,他们就不敢动。可他们若不动,就得被四面合围。他们若是敢再分兵去支援各地,那我们再乘势出兵攻打哈密。不管怎么样,现在准噶尔人在这盘棋上,都已经陷入了极被动的境地。”
  “准噶尔人和沙俄结了盟,他们会不会出兵?”傅山问。
  “沙俄顾不到他们。顿河哥萨克出兵了,虽然是指向伏尔加河下游的土尔扈特蒙古人,可却也直接威胁到沙俄的伏尔加河中上游地区,沙俄这时只能盯着波兰。而据我们的情报,沙俄人也并不甘寂寞的,他们早已经在暗中与乌克兰哥萨克们眉来眼去,正策划哥萨克倒向沙俄呢。按锦衣卫传来的情报分析表明,乌克兰哥萨克极有可能分裂,第聂伯河为界,两岸哥萨克各投一主,到时波兰人岂会容忍?只能说,波兰和沙俄的大战就将开始。沙俄根本无力再来插手准噶尔这个盟友的事情,他自顾都将不暇了。”
  总参谋长蔡远望着皇帝,“陛下,请容许臣问一句,南北西三路的进攻能达到预期吗?铁门关可是易守难攻,北路虽拿下了阿尔坦,夺得了南下哈密的孔道,但也依然还有数百里之遥。至于西面的几个小国出兵,只怕也一时难以起到什么作用,若我们一直坐等,万一准噶尔人各个击破呢?”
  “各个击破,谈何容易?”刘钧听了却并不以为意,这不是他的自负,而是仔细研究过局势的。“我们在北面有五万兵马,以漠北蒙古骑兵为主,这虽非朝廷正规军,但实力也是不容小觑的,他们不但擅长骑射,而且装备了不少火器,铠甲也精良许多。仅从他们以数百伤亡就夺下数千人镇守的阿尔坦城,并全歼城中守军,就可看出他们的战斗力了。”
  “北路这五万兵马,又有了阿尔坦这座城堡做为后盾,进可攻退可守,准噶尔人就算派了五万兵马过去,可五万对五万,你们觉得准噶尔人能得胜吗?”
  蔡远点头,“两军人数相当,论装备漠北诸侯兵马更好,尤其是有不少火枪火炮。此外,漠北军攻下阿尔坦后有时间休整,有城池可防御,相反,准噶尔的五万人却得长途跋涉数百里赶到阿尔坦,漠北军以逸待劳,无疑胜算更多几分。”
  诸将心里也多是这种想法,怎么看,准噶尔北上的五万人,也不可能击败漠北诸侯的骑兵。最大的可能是漠北诸侯以逸待劳,凭借着装备的优势击败准噶尔军,然后乘势南下。
  刘钧继续道,“锦衣卫此前花了不少功夫,与哈萨克的贵族们暗中联络,如今许多哈萨克贵族都趁机反叛,拉起部族兵马立起反旗,四处袭击准噶尔人的营地和部落。这些哈萨克人虽然比较分散,各个实力也较落小,但他们处于准噶尔的大后方,却是心腹之患,这些人只要乱的久一点,准噶尔的后勤供应就将出大问题。”
  叶尔羌、希瓦、布哈拉、浩罕、哈萨克、波兰,这一支又一支的势力,都加入了围攻准噶尔的阵营,加上南面的青藏军,北面的蒙古军,准噶尔人四面皆敌。
  刘钧率领的十万主力在嘉峪关看似按兵不动,其实却已经紧紧的盯住了准噶尔的主力大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91/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