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校对)第12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94/1605

  “文远,你需要我做什么?”房玄龄问。
  “和我一起领导好内阁,协助陛下治理好天下。”
  一颗棋子落定,房玄龄点头,“这本来就是我的职责。”
  ……
  周末。
  张超换了身便服,今天休沐,他没在家闲着。他只带了柯庆一起上街,到处逛了会,便去了附近的一所学校。
  周末,学校里今天放假,但有老师讲课。给这附近的居民们讲课,讲的还是孔孟的经典。
  今天讲课的是这所学校的校长,一个老儒生。
  他说的是一口带着河东口音的官话,早在十几年前,张超带着国子监的老师、学生们编了武德字典,后来又编了贞观词典。
  武德字典最重要的不是一本字书,他还有一套拼音符号,给所有的标准汉字注音,注的音不是过去读书人的读书音。而是给所有人用的标准读音,也称为官话。
  从那时起,朝廷就规定了,参加科举的士子,必须掌握官话。甚至朝廷的官员和吏员,也得接受官话的培训学习,要求他们掌握一口流利的官话。
  各地的学校,这些年也都在推行着这套官话。甚至不少地方的扫盲班,识字课,也会教授拼音称号,教授官话。
  十来年过去,如今官话推广普及的还算成功,起码官吏、士人甚至是商人,都差不多能说官话,虽然许多人多少带点地方口音,可起码能听懂啊。不像过去,有的官员到任听不懂地方话,地方人听不懂官员的话。
  甚至有皇帝召见官员时,听不懂官员说话的。
  儒家经典中节选的一篇很普通的文章,但老校长讲的很不错,深入浅出,甚至举些例子等,听课的这些贩夫走卒的普通百姓们,也都听的明白。
  “三郎,这有什么可听的。”
  张超认真的听完了这堂课,等到开始准备学区内的例行议事时,他才离开。
  “潜移默化,今天听课的这些贩夫走卒听了这圣贤之语,也会有不少变化。你知道这世上最可怕的是什么吗?不是战乱不是贫穷,而是愚昧。愚昧让人成为睁眼瞎,成为傻子,甚至只是一个行尸走肉。要让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强大,最重要的不是吃饱喝足,而是开启民智。愚民,永远是最愚蠢的一种治国治民之策。”
  愚民治国的成本当然是最低的,可这样的朝廷永远也不会强大,百姓都是愚昧无知的,又如何强大?
  还好,大唐这些年做的还不错。
  开启民智,这也是强国之根本。
第1313章
元宝
  还有几天就要过年了,京师到处都是人。忙着卖年货的商家,忙着采购年货的百姓。
  还有那许多身着紫绯绿官袍的入京朝集官员,和衣着华丽的贵族们。
  当然,还有许多年轻人身着白衣。
  明年是开元元年,也是大唐新科举的第四届科举,虽然今年在广州举行过一次恩科,但明年依然是三年一次的会试之年。全国各地成千上万的举子汇集入京,取得会试资格的举人就有五千,另外来观摩来会友的士子也是多达数千。
  汉京三大学府,国子监、京师大学堂、讲武堂也都已经放了寒假。许多学生虽家在外地,但几年求学期间并不会回家。往来一趟,路途遥远,花费时间许久。学生们的寒假时间并不长,年后不久就要开学,耽误不得。
  过年时就在汉京过,学校里食宿依然负责,趁这个空闲,逛逛汉京,周边游玩一下,与那些入京的举子们以文会友,或者去拜访一些自己仰慕的官员、大儒。
  张超一身寻常白衣,倒也十分儒雅,看着很像是国子监或者京大的年轻教授。
  午后时分,冬阳正暖。
  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摩肩接踵。
  张超很喜欢这种气氛,他不停的打量着路上的行人,判断他们的身份。身着紫绯绿青的官员,身后或皂或蓝的小吏随从。亦或佩着领主剑的贵族,身后跟着佩带骑士剑的骑士随从。
  又有身着丝绸凌罗的商人,身后跟着褐色或青衣的随从,又或是挎着刀身材魁梧的护卫。
  亦或是虽然衣着普通,可腰背挺直,眼里透着一股子京师人特有的自信和傲气的汉京百姓。
  也有些身着上面绣着某某工厂某某商铺名的工人伙计,也三三两两的走在人群中。
  白衣的举子士子们,则往往腰间佩着窄细轻盈的剑,一手又拿着把折扇,高声谈笑,一副指点江山的洒脱模样。
  在绝大多数的黑头发黄皮肤的大唐百姓中间,街上也不时有三三两两走过的胡商。
  他们有的牵着马,有的牵着骆驼,金发碧眼有之,朱发蓝眼的也有,还有那黝黑如炭,头发卷曲的也有。
  这些人行走在汉京街道上差不多都有一个特色,那就是怀着敬畏和向往之心。
  “冰糖葫芦,酸酸甜甜好吃的不行的冰糖葫芦!”
  冬天里,红山楂用竹签患起,蘸上麦芽糖稀。糖稀遇风就会迅速变硬,红红的山楂果外面一层透明的糖稀,吃起来又脆又甜,带点酸味还冰冰的,深受百姓,尤其是孩子们的喜欢。
  一根木棍缠着许多稻草扎成把,然后上面插满一串串冰糖葫芦。
  “多少钱一串!”张超笑着上前。
  卖冰糖葫芦的是个老头,估摸五十左右,一张脸全是褶子,眼神却是明亮。
  “你要哪种的?我这里的冰糖葫芦种类可多,有山里红的,有葡萄的,也有核桃仁的,还有各种都有的。”
  “给我来串各种都有的吧?”
  “三文钱一串!”老头取出一串,上面有山楂,也有葡萄,还有核桃仁等好几种。“我这冰糖葫芦可是好东西,吃了能开胃,还能清热解毒,消除疲劳,甚至还能养颜增智呢。”
  “我跟你说啊,连安国赵王家的小郎君,上次都吃过我家的冰糖葫芦,吃了直说好吃呢。”
  柯庆在一边忍不住想笑。
  张超道,“给我朋友也来一串,要全山楂的,他喜欢吃酸的。”
  接过,咬一口,甜、脆,还凉,确实味道不错。尤其是这山楂果,选的都是很大个一颗的,这老汉做买卖还挺实诚。
  取出钱袋,张超问老汉,“你家这冰糖葫芦还是有些贵啊,我记得去年都才卖两文一串呢。”
  “两文一串的现在也有啊,跟我家的不同,首先我家这用的是最好的麦芽糖,还加了金贵的冰糖。其次,我家的冰糖葫芦那都是去过核的,你吃起来更方便好吃。”
  张超呵呵的笑。
  加入了冰糖?加了多少?随便加一点,就能拿冰糖做广告,提升他家糖葫芦的价格,老汉确实厉害。至于说去核,这也算是比较聪明的一个经营手段了,但只是去个核而已,又没增加糖葫芦的个数,价格却上涨了五成。
  不管怎么算,老汉这都是大赚啊。
  “那我想吃有核的,有没?”
  “我去核也挺辛苦的,家里老太婆和儿媳、闺女一起忙活呢。”
  张超打开钱袋,里面有金币也有银币,新版的金币上铸着承乾的头像,银币上则铸着龙纹。
  铜钱也有,还有好几种,一种是大唐武德年间发行的开元通宝,方孔铜钱。另一种是贞观年间发行的贞观通宝,是中间无孔的铜元。最后一种是最新发行的新铜钱,上面铸的字是大唐元宝,背面则有十文两字。
  这种新式铜元被百姓称为当十钱。
  一枚是普通开元通宝的两个重,含铜九成,白铅零点八,锡零点二。
  一枚大唐元宝,当开元通宝和贞观通宝十文。
  张超的钱袋里,甚至还有几枚收藏的旧钱,有隋五株肉好,也有李世民下令铸造的当十和当二十铁钱。
  不过现在朝廷早下令,回收和禁止流通铁钱,隋五铢钱等旧钱也全都是禁止流通的。
  朝廷允许流通的铜钱只有开元通宝和贞观铜元,以及现在承乾新朝的大唐元宝。
  大唐元宝本质上来说,已经不纯粹是传统铜钱了,这是一种半信用货币。以原铜钱的两倍重,却当原铜钱十倍,相当于增值五倍。
  发行这种铜币,也是因为市场所需。今年的那次风潮后,许多百姓都对纸钞担了心,他们更信任金属货币。
  虽然说许多商家为了生意方便,还是渐渐重新选择使用纸钞,可许多普通百姓,却更愿意用铜钱。
  铜钱的需求量大增,但大唐的铜产量不高,却始终是制约铜钱铸造的一个瓶颈。哪怕朝廷已经立法,禁止使用铜制造铜器,也禁止铜外流,甚至军队里的火炮都采用铁。
  又在贸易时从海外进口许多铜,可铜依然严重不足。
  最终张超提出铸这种当十钱,然后限期把民间的所有五铢、开元通宝、贞观铜元都回收,改铸元宝。
  这样一来,现有的铜却没增加,可铜钱铸币出来的货币量却能大大增加。
  而另一方面,虽然这铜钱等于是升值,可因为毕竟也还是含铜的,比起纸钞,也能安抚那部分不信任纸钞百姓的心。
  当然,为了避免百姓说朝廷抢钱。
  张超也提出,百姓手里的旧钱,可以按一比五的比例兑换成新钱。实际上,百姓手里的钱并没贬值,也不会被朝廷抢。
  通宝变成元宝,金银币也拟新铸金元宝和银元宝,一金元宝值十银元宝,一银元宝当十贯铜钱。
  大唐的银产量极少,甚至不如金产量。因此过去很长时间里,金银之间的兑换比都在一比四五之间。不过这些年大唐对外贸易,大量的白银流入大唐。银存量大增,金银兑换比例也拉开了许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94/16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