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校对)第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1605

  纯碱也称碳酸纳,而小苏打则是碳酸氢纳。纯碱和烧碱一样,也是不能直接食用的,但是加工成小苏打后,则可以成为食品添加剂。
  有了纯碱再制作小苏打就很简单了,直接把纯碱溶液通二氧化碳就能得到了。
  “三郎,天不早了,别弄咧。”老爹忍不住过来叫道。
  “弄好咧,老爹。”张超笑着对老爹道,他的面前,几个陶碗里已经是他的几样成品了,烧碱、纯碱、小苏打、硫酸。
  每样数量不多,可起码成功了。
  老爹看着张超面前那几个碗,里面有粉末也有液体,隔着老远就能闻到刺鼻味。
  “这就成了?”
  “嗯,成了。”
  “这个东西能用来发面,我怎么闻着刺鼻呢?”
  “这四个里只有这个面碱是用来发面的,其余几样不是。”张超把小苏打指给老爹看,为了方便,他直接把小苏打称为面碱。
  看着老爹还将信将疑的样子,张超打算用事实说话。
  “老爹,我现在就用这个做点蒸饼,到时你一看就知道有没有用了。”
  张超打算就做今天晚上吃过的黄馍馍,刚才他吃的少,因此筐里还剩了几个,到时做好了一起比较一下,高下立判。
  “拿糜子面来。”
  老爹把磨好的糜子面拿来,糜子也称黄米或者黍米,比粟米要大些。
  “老爹,再拿点大黄米面来。”
  糜子面也有糯和粳之分,一个软一个硬。大家习惯把硬的称为糜子米,这种米不粘,适合蒸饼。而软的则习惯称为大黄米,这种则适合做糕点。
  张超要做黄馍馍,并不打算如张家沟的村民一样全用糜子面。而是采用了混合,糜子面七合,再加三合的大黄米面。
  七比三混合后的面粉一起,加水混合均匀。
  和好面好,张超把他装入一个大碗里,拿了块湿布盖上。
  “等他发一个时辰的面。”
  做面食等发酵是个没办法的事情,急不得。
  张超便和老爹一起,坐在屋里生了盆火,几个人一起烤着火一起聊天。谈的还是建新窑洞的事情,得请哪些窖匠,请哪些村民来帮工,该买些什么料,还要得买菜之类的,事情很多。
  不知不觉,一个时辰就已经过去了。
  这个时候天也完全黑了,村里开始寂静下来,多数村民都是日落而息。晚上舍不得点灯费油,要么烧堆火烤烤,要么就只能早早上床。
  老爹点起了油灯,油灯用的豆油,虽是点灯用,却并不便宜。太平年月都得一百来文一斤,现在粮食贵,这豆油也跟着贵,一斤得好几百文,点一个晚上,起码得一两油,要数十文钱。
  面已经发酵过了,现在要开始放入酵头二次发酵。
  张超把化好的老面酵头与发过的面混合均匀。
  可惜没有糖。
  这年代蔗糖都还只是印度人才会些最初级的提炼技术,这样的蔗糖还昂贵无比,且极为稀少。大唐的百姓要吃甜,多数只能吃蜂蜜。
  要么就是吃麦芽糖,大唐的麦芽糖甚至还有个专门的名字,叫做饧。而大唐的甜品饴,也就是加饧的饮料,甘之若饴,就是来自于此。
  老爹家里既没蜂蜜也没麦芽糖,更没庶糖,张超也只得做罢。
  放入了化好的老面酵头后,张超又加入了一点点的面碱,这也是他的黄馍馍与大唐蒸饼最大的不同了。
  加入温水,把面团和成软硬适中之后,张超把面团放入一个大碗,再次盖上。这一次,得发酵四个时辰。
  “好了,等明天天一亮,面就发好了。”
  “这就好了?”老爹他们都觉得惊讶,也普通的蒸饼也没啥区别啊。
  “家里有红豆和红枣不,有的话,我做点红豆泥饼馅,明天放蒸饼里。”
  柯小八连忙道,“我家有,我家有,我去拿来。”
  不等张超回话,他就已经跑出去了。
  一会,柯小八就已经跑了回来,果然拿了红豆和红枣。张超便把红豆和红枣洗净蒸熟再做成红豆馅,完事,大家还都看着他。
  “现在大家都去睡一觉,明天早上面发好了,就做红豆枣馅蒸饼。”
  简单洗洗,张超睡去了。
  天还没亮,张超就被叫醒了。
  睁开眼睛一看,老爹还有其它四个全都衣服穿的好好的站在他床边呢。
  “三郎,面发好了哩。”
  张超看他们一个个红着眼睛的模样,估计昨晚他们都没睡好。
第16章
老铁枪黄馍馍
  经过一夜的发酵,面团已经松软。
  加入了碱面发酵的面团,明显要更加的松软,老爹等虽是男人也可是看的明白。“真的不一样。”
  柯十三伸手按了按面团,感觉面团极为松软。惊讶的都出声,“好软。”
  老爹的一个仗身赵叔也伸手进去按了按,惊讶的道,“跟婆娘的胸脯子一样软咧。”
  大家一阵笑。
  张超也试了试,很满意发酵的效果。
  “好了,一起做蒸饼吧。”
  张超只和了一升糜子粉,因此也做不了多少个馍馍。几个人一起动手,大家倒都不陌生。
  先把发好的面团重新揉匀,这也算是个体力活。柯小八很勤快的包下了揉面的活,等面揉好后,张超把面团分成了二十个。
  取一个面团按扁,包入适量的红克枣馅,收口轻揉,整成圆型。
  “烧火准备上锅蒸。”
  “家里新灶能用了吗?”老爹问。
  张超查看了下新灶,已经垒好一天一夜了,差不多好了。当下道,“那就用新灶,正好一边试新灶一边蒸这新式馍馍。”
  “我来烧火。”柯十三连忙坐到灶口去烧火。火石打火,麦桔引火,火顺利的引燃。
  “好烧。”柯十三也常在家烧火,深知火开头难烧,尤其是在冬季里更不好烧。可现在火在灶膛里却烧的很旺。
  “直接加点细树枝,烧的更快。”张超笑着指点。一般的灶通风不畅,因此一开始时烧的时候得尽量用树叶麦杆引火,还得小心,要吹风。但这种新灶,根本不需要吹火,也不需要那么小心翼翼,烧起来就不容易灭。
  新灶有三个锅,和旧灶只有一个铁锅不同。新灶灶口上是一个大铁锅,后面一点还有一个小铁锅,小铁锅那里还转了个弯,形成一个小七字头,那里有个更小的锅架在上面,也有一个小灶口。
  当大灶烧火的时候,大锅加热,那个稍小些的后锅也会加热。这样一来,大锅做饭,后锅则可以烧水。至于那个小灶,则可以热个菜什么的,或者在大灶做菜时,小灶也可以另烧火蒸饭或者蒸馒头。
  指挥着赵叔他们给前后锅里都添上水,又指挥着柯小八和柯十三加柴生火。
  前锅还是原来的那口大铁锅,原来烧开半锅水,得两盏茶的时间,也就是二十分钟左右。但现在,却只用了一盏茶的时间锅里的水就开了。
  甚至顺带着连后锅的那锅水也都已经温热了。
  把蒸笼架上开水锅,张超让他们继续烧大火。
  “大火烧两盏茶时间。”
  大家都围着灶口烤着火,柯十三烧火烧的正起劲。连连喊着这灶好烧,“都不用怎么理会,直接往里架柴就行,大片劈材往里架,一点都不会灭。这灶真好烧,省事多了。”
  赵叔坐一边,也感慨着道,“烧的也快,同样烧一锅水,比寻常省了近一半时间哩。”
  另一位王叔则道,“还不止呢,你看后锅的那锅水,都不用另烧火,这都已经也开了。烧一灶柴,开两锅水呢,可了不得。”
  张超笑笑,他走到灶台前面,那里是火炕与之灶台相连的。炕与灶相连,但与灶口是隔了一灶之距,加之修炕时,也特意在炕灶之间垒了一堵三尺多高的墙壁,因此倒不用太担忧油烟跑到炕上来。
  等以后修了新窑洞,有专门的厨房了,就更不会有油烟了。
  新灶上已经铺好了芦苇的炕席,张超手按到上面,已经能感受到席面暖暖的。
  张超直接脱了鞋,按着炕沿的木头上了炕。
  “老爹,来炕上坐,好暖和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16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