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校对)第5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3/1605

  李超也是反对佛教的。
  首先,从读书人的角度来说,他们当然是站在儒家这一边的。佛教只是夷狄之法,非中国所固有,这不合先王之道。
  而且佛教的流行使敌亡相继,运祚不长,对于朝廷来说有害无益。
  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臣君之义,父子之情,故不宜敬奉。
  当然,若是抛开这种儒教立场,只以国家利益层次来讲,崇佛对国家也是没半点好处的。
  佛教背弃纲常名教,有碍国计民生。
  佛寺遍布天下,数以万计,僧尼以百万计。这么多的人口,什么也不干,整天念经拜佛,尤其是他们还形成了强大的寺庙经济体,佛寺都普遍拥有许多田地,甚至有质库抵押借贷,而且他们还有大量的佃户,甚至有不少的奴隶。
  而这上百万的僧尼,拥有如此庞大的产业,却一文钱税赋都不会向朝廷上缴,他们名下的那些佃户奴隶,也一样的不为朝廷的户籍人口,同样不纳税不服赋。
  对于朝廷来说,这就相当于一颗大毒瘤了,跟世家门阀一样可恶。
  对于李超来说,自己当然是好的,坏的只是那些佛教而已。
  要是来一次灭佛,李世民就发了。全国僧尼没北周灭佛时多,但百万数量估计是不会少的。而依附于这些僧尼的隐户和奴隶有多少?不说十倍,五六倍总有吧。
  数万佛寺,寺田有多少?
  那么多的佛像,毁了之后熔铸,能得多少铜?
  真要能下定决心灭佛,李世民绝对大发。
  人口不多说,把佛寺的僧尼、佃户、奴隶全编户齐民,敢说能增加近千万人口。田地增加个一两千万亩绝对没问题的。
  甚至佛寺的财产,都能让李世民的国库充盈。
  当年武周灭佛,一下子国力强大起来,国库充盈,然后灭了北齐。
  对于灭佛,其实李唐上层早已经有了共识的。只是因为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结果打断了这个计划。李世民因为篡位上台,得位不正,因此担忧此时灭佛会让有心者借机生事。
  但李超觉得现在各方稳固了,此时灭佛并没有什么问题。
  灭佛只要温和一点,不要跟魏武帝一样搞诛杀就没事。
  强令佛尼还俗,让他们婚配,给他们分田授地,让他们老实的种地。
  中原若是没有那么多地分,可以迁到边疆来啊。
  朔方八州才十万户人口,太少了,多来几个十万户都没问题。
  朝廷若是能增加一千万口编户齐民,增加个一二百万课丁,那也非常不得了啊。
  顺带着,把些不服的僧人发放到边疆来,也很好嘛。
  想到这里,李超回到书房。
  开始提笔写奏章。
  虽然说李超自己以前是个和尚,但他还俗了啊,从某方面来说,这还更有说服力呢。
  “灭佛,大唐只需要三年,就有足够的国力北伐突厥!”
  李超不忘记拿出了李世民最在意的一件事情,灭突厥来诱惑李世民灭佛。
  “灭佛,大唐增加一千万编户齐民,增加二百万课丁,增加三千万亩良田,起码得到千万贯财富。国家得此增益,只需三年准备,即可北伐讨灭突厥!”
  洋洋洒洒,李超最后足足写了十万字的奏章。详尽的写明了佛教现在已经失控,写明了对朝廷的危害,写明了灭佛的诸多好处。
  当然,写了这么多,李超其实还是希望朝廷灭佛的时候,他能捡点漏。佛家势力如此强大,随便捡点漏,也不得了啊。
  再说了,这些寺庙的质库,算是李家当铺最大的竞争对手了。李家要把当铺开遍天下,开上几百家连锁店,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各地的寺庙质库。
第510章
大帅开课了
  十万言的奏章写完,派人走普通的驿站送往长安后,李超就暂时把这件事情丢下了。他知道,他的奏章顶多是在朝中掀起一个盖子。
  这件事情究竟如何走向,还有的争论。
  李超终于离开宁远,五月中,他启程去镇远城。
  朔方镇水师出动了一百多条船,载着李超和一军牙兵同往。这支兵马后面,还跟着将近三百条大小商船,满载着商人们的大批货物前往镇远。
  镇远城位于黄河几字湾的南岸,与丰州九原城隔黄河南支屯根水相望,背靠库结沙沙漠。沿黄河一线,是肥沃的黄河冲积平原。沿河岸平原能开发耕种的平原地有百余万亩,还有许多适合放牧的草地。
  镇北城也是新建之城,同时也还是朔方镇与突厥的通商口岸边市之一。
  只不过如今朔方镇人口较少,在突厥人撤回北岸后,南岸人口不多。李超移驻了些府兵驻守镇北,又迁来了一些移民,但这里整个广阔的几百里地区,依然只用不到一万总人口。
  虽然靠近丰州城,与前套也很近。
  不过这里的边市却并不如宁远兴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汉商前来不便。
  走陆路,从长安到夏州,然后从夏州到镇北。
  长安到夏州,就有近九百里。而夏州北上镇北城,也有差不多这么远,更关键的是路难走。
  一路要经过许多戈壁、沙漠、高坡、草原,路上人烟稀少,补给困难,尤其是要经过两处沙漠,都有穿行一百多里,一旦错过淡水补充点,就非常的危险。
  因此,虽然说镇北城更靠近突厥人的河套,还与丰州隔河相望,可汉商来这却不方便。去麟州都比镇北方便的多。
  但麟州没有镇北这边与突厥人交易方便。
  还是宁远最好,交通运输方便。
  镇北城现在差不多成了宁远城一个延伸出去的收购站了。许多宁远商家纷纷在镇北设立了分号,但他们的货物,却还是要通过宁远从黄河水运过去。
  基本上没有几家商人,愿意走夏州到镇北的那条陆路。
  作为朔方节度使,镇北城建好许久,镇北边市也设立了许久,可李超还是头一次来镇北。
  坐着船从宁远一路顺流而下,倒是非常轻松。
  不过李超觉得这船有点太小了,用的还是硬帆。一般来说,内河行船,硬帆也是有他的优势的,但李超总觉得软帆也挺好的,轮帆最大的优势就是能让船建的很大。硬帆就不行,船越大,帆越大,要拉动大船,硬帆得弄很大,桅杆也得很大,大到船根本吃不消。
  当然,这个吃不消的程度,船其实非常大了,一般的船都是没问题的。何况,黄河里不仅用帆,也可以用浆,用轮。
  但从船的发展方向来看,无疑用帆才是王道。
  用帆能解决大量的人手,同时也能更快。
  李超眼里,这朔方水师的战舰问题很多。缺少功能分级,基本上就是一个舰型,只是大小不同而已。
  至于是水师,那水师战船的最大功能当然是战斗,而不是运输之用。因此这战船得突出一个战斗功能才对,仅仅是在船上装点八牛弩那远远不够。
  还得分级,什么战斗船,炮艇、冲锋艇、护卫艇、巡逻艇等,根据不同的功能,开发出不同的形态,做不出的训练,这样的水师舰队才是合格的。
  每天李超都要挑点水师的问题出来,然后到了晚上的时候,在自己的那艘三层的旗舰舱室里,跟这些水师的军官们讲课。
  这也算是李超提前开始教导军官们了。
  这些军官基本上原来都是府兵,算是陆军了。少数是河边上长大,会些水性的,多数以前连游泳都不会,能被选中水师里来,他们唯一的一项考核条件就是上了船不晕船。
  因此这群水师军官,专业的本领非常的差。
  李超不得不跟他们讲水师的任务,讲水陆不同的作战方式,甚至跟他们讲一些风帆利用,水密舱等先进的造船技术。
  多数水师军官们表示根本听不懂大帅在讲什么,少些人似懂非懂,只有极少的一些人才算是明白了一点点。
  对此李超也没办法,只打算回头从这些人里挑些聪明的过去好好教一教,另外还是得从源头抓起。让造船厂从头打造一批新的战船,建不同功能的舰船,然后自己再写一些水师战法的教程,慢慢教吧。
  现在这些水师官兵,自己也只是把自己当成了陆上部队的运输队而已。
  船小,速度倒是不慢。
  不过船队大,货物多,到了晚上就不能再航行了。这不比只是一条船,如果只是一条船,有经验的老船手,在这比较平缓的河道上也是能行船的。但船多了,就怕撞船。
  晚上,船造岸下锚,然后点起一盏盏灯,船上留些人看船,其余人多是要上岸扎营的。天气的夜晚,满天星光,便干脆连帐篷也懒得搭了,架一堆火,然后围在火边。
  烤鱼、煮茶,煮点米饭。
  鱼是河里现捞的,新鲜。捞到最多的总是黄河鲤鱼,鲫鱼也不少。船员一般都是做鱼的好手,他们做鱼一般都比较简单,没太多的花样。
  要么就是煮,要么就是炖,或者直接就片生鱼片吃。
  李超则喜欢弄那些船员们都嫌的白条。
  白条一般都长不大,只有一二指宽,不到巴掌长,非常小,身子白背上青。这种鱼似乎哪都能见到,河里沟里渠里。最是好动,钓鱼的人算是最讨厌这种鱼了。
  打窝他来乱,下饵他来抢,大又不大,骨头还不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3/16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