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校对)第6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1/1605

  禁酒令。
  禁止酿酒,也禁止卖酒,甚至禁止饮酒。犯此令者,轻者罚钱,重者罚劳役,甚至充军抄家,无比之严厉。
  严厉的甚至有些过了。
  但李超认为应当,眼下灾情出现,虽还没到已经连酒都不能喝的地步,但这是个姿态,李超就是要借此向大家表明事情的严重性。
  “今日起,禁止浪费粮食,各酒楼饭店用餐,须加征两成的税收。如果用餐浪费粮食,要处以严重罚款。”
  李超又一条奇葩规定出台。
  管天管地管空气,现在还管人吃饭放屁了。
  酒不让喝,现在吃饭还不让浪费了。人家自己付钱,还不许浪费。码头上,已经有不少窃窃私语了。
  可李超视而不见。
  “即日起,山南道所有百姓,一律凭粮本粮票购粮,每月限额。无粮本者,各粮店不许售粮,无粮票者,不得售粮。各粮店敢无粮票以钱帛交易粮食者,严惩,轻者罚粮,重者抄没!”
  李超又颁布了一条新规。
  这下已经是爆出许多惊呼声了。
  粮本、粮票?
  百姓没粮本就没粮票,没粮票就不能向粮店买粮?而粮店居然不能直接卖粮,不能收钱帛,只能收粮票,这听起来还有些迷糊,可绝不是什么好事啊。
  “详细情况,本相稍后会让衙役张榜宣告!”
  说完,李超甩一甩衣袖,翻身上马,带着大队人马丢下本地的官吏大户商贾们,直接往山南东道衙门去了。
  留下他们面面相觑。
  李超突然丢出的三条新规,别说襄阳人一脸懵逼搞不明白,就是李承乾他们这些天天跟在李超身边的人,也搞不清楚啊,以前根本没听李超说过。
  禁酒、禁浪费粮食,倒还说的过去也听的明白,可这第三条究竟是怎么回事?
  “控制!”
  李超在马上对旁边的李承乾只说了两个字。
  遇大饥荒,如何筹措到粮食是关键,但粮食筹措到了,如果控制好粮食的发放等,保证粮食能发给更多百姓,让更多百姓有饭吃,这也一样是关键。
  为了稳定,李超现在什么招都敢使了。
  粮本粮票,说白了就是粮食限量供应。粮食在大饥荒来临之际,已经被李超列为战略物资了,不是有钱就有买的到的,你再有钱,你也只是一个人一张嘴。你没资格占有更多的粮食,不论是贫民还是大户,你都要办一张粮本,上面按你家在朝廷登记的户贴资料,注明你家的人数,然后按人数来规定每月的粮食额度,换成粮票。
  要买粮,得带上粮本,然后拿着粮票买粮。没有粮本粮票,你家财万贯,你出十两黄金买一斗米,也是被禁止的。
  当然,如果家里有粮,不需要买粮,那个自然就另说。
  但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绝大多数是没有什么存粮的。而粮本粮票,最大的作用,还在于防止囤积粮食。
  不能让有钱的人,大量囤积粮食,而让普通百姓没粮吃。
  这种法令,有违市场经济。
  但现在都什么时候了,李超哪还会在意市场经济啊,好比一个人都快渴死了,哪里还会在意那水干不干净,是红茶还是绿茶还是白开水,有水喝就行啊。
  定额配给粮食,这是最无奈之时的办法了。
  “老师,这个粮本要按户贴来发,那是不是没有户口贴就不能办粮本?”上官仪在一边问。
  李超对这个学生投去赞赏的目光。
  确实是如此,有粮票,还要粮本,那是有目的的。目的就是把那些隐户都给借机清出来,现在地方上存在着大量的隐户,如今有不少原来隐匿在寺观下的隐户已经清出来了,但还有不少隐匿在大户名下的,还有一些干脆就是没上官府户籍登记的逃丁。
  这些人,反正就是黑户,是算是大汉的百姓。
  李超准备借着这次饥荒,好好的清理一下这些人。
  想要从朝廷手里拿粮食活命,首先你就得到朝廷来办理户籍,拿户贴和粮本。然后出钱买粮票,才能到粮店凭票买粮。
  没有户贴你就办不了粮本,也就得不到朝廷的粮食配给了。
  在饥荒之时,有钱都买不到粮啊,没朝廷的粮食,那就只能等死了。
  这些隐户逃丁,是愿意继续做黑户然后饿死,还是愿意就此登记户籍成为大唐子民然后得到救济?
  看他们自己意愿了,但李超并没给他们第二个选择。
  在粮食定量配给制度下,大户要么继续隐着这些黑户,然后从自己家里的存粮中分粮给他们,要么,就只能把这些隐户放出来,让他们成为朝廷的编户齐民,然后由朝廷来供给粮食。
  当然,可能大户既不想把自己的粮食分出来,又不想让这些人走,但那个时候,饿着肚子的隐户们肯定也不会答应的。
  “商人们的粮食也只能收粮票卖粮?”
  “没错,所有的粮店今后都必须由官府派出胥吏监管,他们的粮食也只能换粮票,然后到时拿粮票到衙门来结账。”
  百姓得先在衙门办粮本,然后获得额度,再向官府交钱购买限额内的粮票。拿着这些粮票,才能从官方或者私人的粮店里买粮。粮店不能直接收钱,只能收粮票。收到粮票后,再向衙门兑换为钱。
  这是一个更复杂的交易方式,李超大费周折的只为杜绝钱和粮的直接交易,一切都得凭粮票购粮。
  粮票,就是李超未来要控制灾年粮食供应、稳定局势的最至关重要的一环。
第640章
五斗米
  到了山南东道衙门,也不需要办什么交接。原来的山南东道大都督早就调离了,不等李超来就走了。而山南东道宣抚使、转运使、盐铁使、观察使、屯田使、汉京营造使等等一串使职,李超来之前,都还没有。
  李超没理会衙中官吏送上来的各种报告,他直接叫来自己带来的吏员。
  “我说,你们写!”
  李超靠在椅上,闭着眼睛酝酿一会,猛然睁开。
  然后开始述说,一名老吏提笔速记。
  李超说的就是今天码头上发布的三条新规,每条规定都有详细的解释。尤其是第三条,李超把粮本粮票,以及粮食限额凭票供给,禁止钱粮直接交易等一一言明。
  一群吏员围在边上,看着老吏笔走龙蛇把李超的话记下。
  越看越心惊。
  粮本粮票?有户贴才能办粮本?按户贴上人丁数量、老少定额?有粮本了,还得再出钱向官府买粮票,然后粮店不论官私的,也只能收粮票给粮,钱粮直接交易直接禁止了?
  一条条,无不让人惊讶万分。
  从未听说过,官府还这样做的。
  人家粮商自己的粮食,官府凭什么这样规定?自己的粮食,还不能卖钱了?
  每一条,都充满着不合理。
  跟李超禁浪费粮食一样,人家自己的粮食,你提倡节俭就好,人家浪费了你凭什么处罚?可李超就这么干了。
  不但这么干了,还一条比一条苛刻,一条比一条管的宽。
  有粮都不是想怎么卖就怎么卖了,因为李超还规定了,以后粮价由官府统一定价,不得私自定价。
  每家粮店以后都要由官府派驻胥吏驻店,不需要粮店管他们吃住工钱,他们会自己带着粮票下来的,给粮票店里面,搭伙吃饭……
  这意味着以后粮店开门做生意,还得天天有官府的人在一边盯着。每天的帐本还得交官府检查,他们粮食卖了,只能得到一把把粮票,拿着这些粮票得到衙门去再换成钱。
  这都什么跟什么啊?
  李相国这是直接把人家粮店当成自家的了,当人家的粮食当成官府的粮食了?
  粮商们会愿意?
  “李相国,此公告一出,只怕整个山南东道都要哗然啊!”
  “是啊,太过惊人了。”
  “会不会操之过急啊!”
  一群随李超前来的官吏,都忍不住出声劝李超。
  步子太大了,这会不会扯到蛋啊。
  连李超带来的吏员们都如此想,那粮商们会如何想,就更不用说了。可李超这次很坚持,不坚持也不行。
  虽然他杀了十三人,得了五百万石粮。
  可山南东道有十六个州呢,而且到时不光得保着山南东十六州,山南东道还得准备接应从长安过来的几十万号人。更不用说,还得负责从中原地区弄上十几二十万号青壮来以工代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1/16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