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白社(校对)第12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22/1242

  第一劫,焚书坑儒。
  当然,史记说烧得都是儒家经典,也不尽然,有疑古派考证,认为秦始皇焚的是巫卜之书,坑杀的是方士。
  我不知道秦始皇烧得什么书,但是别忘了,就算按照这种说法,《连山》《归藏》,也是属于巫卜之书。而且是巫卜里的‘圣经’。
  方士忽悠秦始皇,理应就是拿连山归藏上的上古之事,作为理论基础的。
  无论是连山、归藏、还是山海经,都提到不死药。
  可惜方士拿不出不死药,说什么都不好使。
  为了统一意识形态,顺带出一口气,秦始皇后来直接焚烧了大量记载关于上古神异、海外风情的书籍,去特么的海外仙山!
  顺带还烧了不少六国古籍,推进书同文的步伐。
  可以想象,山海经,应该也因此受到重创……
  有些人说,儒家指责秦始皇焚书坑儒,就是在乱黑,分明烧得都是巫卜之书,并没有坑杀儒生,完全是为了黑秦始皇而颠倒黑白。
  我这里,倒想给儒家说句话,为何儒家狂黑秦始皇的这波操作?
  别的原因我不谈,烧了哪些六国古籍,我也不知道,我只说他烧了易经,就够了。
  三易中的周易是儒家五经之首。秦军挨家挨户地搜书,儒生为了保护易经,不得死几个?焚书坑儒中,易经受到了毁灭性打击。
  第二劫,项羽火烧咸阳。
  这波是真的伤,管他什么书,全给你烧了!
  秦始皇扫清宇内,咸阳收藏了六国无数珍宝外加珍贵典籍。
  一把火,烧了个天昏地暗。这才是导致诸子典籍大量减少的原因,秦始皇多背了锅而已。
  损失有多重呢?到了西汉文景两帝收罗大量的古籍,但是发现很多书直接失传了。比如《诗经》《尚书》、《逸礼》、《山海经》还有诸子文献。
  当然,并未完全失传。还留下了一些烧焦的残片,有的剩几个字,有的只剩几根竹片,都是散乱不堪,一片一片地散乱着。
  这里我再给秦始皇说句话,始皇帝烧书,还给你留残片?所以也就只有项羽焚城才可能留点。
  这些竹简堆了十几座宫殿,王莽时期,才整理出众多先秦古文。
  其中《连山》、《归藏》并未失传。是魏晋才失传,之后历朝历代的文人都在找,却找不到。
  西汉的时候,这两本书还有,魏晋时怎么就没了呢?这是两部极为重要的书!周易流传有多广,这两本书就该流传有多广才对!
  负责整理三易的,是刘歆,没错,又是这个人。
  你们不用猜他把连山归藏给删了,他还不至于这么丧心病狂,借他一百个胆子也不敢删这两本书。
  但事实是……刘歆整理完后,同期的东汉学者记载:‘《连山》藏于兰台,《归藏》藏于太卜’。
  汉朝时,皇宫内建有藏书的石室,作为中央档案典籍库,称为兰台。
  太卜则是九卿之首太常的属官,负责为国家大事卜问。
  藏起来了……刘歆整理出了几十部古文经典,都得以流传,这事实上也正是让他校书的目的——便于流传。
  结果这两部与易经并列的夏、商人所用典籍,竟然被束之高阁……
  然后,你们懂得,流传度不广,就容易失传。
  第三劫来了。
  东汉末年,董卓一把大火烧了洛阳……
  我不知道有没有把这两本典籍烧掉,毕竟当时有不少文人,比如蔡扈,就去抢救了不少典籍。
  《归藏》放的比较偏僻,可能被少了,但《连山》在兰台,是重要的藏书处,应该被抢救了。
  可惜,这还没完。
  第四劫,西晋永嘉五年,匈奴等攻破洛阳,杀晋官民三万余人,掳晋怀帝,焚烧洛阳城,洛阳化为灰烬。
  行了,这次不会有人抢救了,上次董卓是迁都,这次直接是屠城,不知多少典籍被毁。
  至此之后,《连山》、《归藏》失传。
  说了这么多,你们可能会奇怪,都失传了,为何还说嫦娥,最早有明确文字记载的是《归藏》?
  因为这本书,失传了一千多年后,在我出生的那一年,从湖北挖出来了……
  那是战国时期的一座楚墓,除了棺材,没有青铜器,没有黄金,没有美玉,只有一些陶器,和一堆竹简陪葬。
  竹简中,都是夏商周的上古文献,其中就有商之易《归藏》。
  历朝历代,战乱无数,不知道多少古文献遗失,以至于到了今天,我们能看到的夏商周乃至上古的文献,微乎其微。
  以至于我们了解上古先民,大多只能从汉代及以后的人所说的去了解。
  但是,汉朝人懂个锤子的上古。
  所以得亏有陪葬制度啊,先秦之物,都是我们自己挖出来的。虽说是浪费社会财富,但真要人人都听墨子的,实行薄葬,那肯定真就什么都失传了。
  我真的很期待,什么时候挖出一部周代的山海经啊。
  到了这里,你们肯定很恼火:我要看嫦娥,你跟我扯什么归藏!
  我说了,这是山海经解读系列的番外,并非解读系列的正文……
  因为现今版本的山海经里真的没有嫦娥,虽然很多人都说嫦娥源于山海经,可至少现在就是没有,如果有,也有待考古发现古版山海经。
  综上所述,除去已经失落的,早期版本山海经的遗篇对嫦娥的描述以外,那么我们已知的,就只有归藏这本书,对嫦娥之事最有发言权了。
  假设山海经可信度为一百,那么归藏的可信度,起码有七八十左右。
  《归藏》:“昔者恒娥窃毋死之药于西王母,服之以月。将往,而枚占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恒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
  你们都看出来了,不需要山海经里拿出东西来,光商朝的版本,就可以直接驳回嫦娥偷走羿不死药的说法。
  商朝的归藏,就明确写了,姮娥窃不死药于西王母!跟大羿有毛关系?
  另外,这里还有一个细节,那就是嫦娥吃了不死药后准备去月球,但还没去,去之前她找人占卜!
  这就又驳回了关于嫦娥吃了不死药后,身不由己,自动飞向月亮的说法。
  她是可走可不走,想去哪就去哪的状态。
  这种状态,大概率说明嫦娥是有动机,有预谋地偷了不死药。
  “服之以月,将往。”
  也就是说,偷完吃了,吃了之后准备去往月球。
  但是她很慌,惹了西王母,偷了不死药,根据山海经我们知道,这明显是很严重的事!
  因为山海经里记载有人偷了不死药,直接被处死了。
  所以,嫦娥担心自己要凉,虽然很想去月球,但走之前问了一个叫‘有黄’的人:我此行之后会怎么样?
  那个‘有黄’说了:“大吉大利,今晚吃鸡。你此番飞回来,又将独自西去,遇到阴暗气象,不要惊恐,之后会有大光明。”
  注意,翩翩归妹中的归妹,是归藏里的一卦,有特殊含义的。
  具体我很难解释,‘归妹’大体可以认为:‘女子嫁做别人妾,要忍耐,一条腿也能走路’,‘遇到不满的事,不要暴躁,一只眼睛也能看’,‘出嫁的日期被推迟,不要急,新的日期会更好’……
  总而言之,讲了些砥砺前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这也与后面的说法对应,遇到黑暗无光的天气,不要惊恐,度过之后会有大光明。
  嫦娥听完很高兴,于是到了月亮安顿下来,成为蟾蜍。
  以上,这就是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嫦娥传说。
  大胆猜测一下,偷吃了不死药,为什么要去月球?用逻辑想一下,月球肯定有什么让她特别想去的东西。
  她冒着生命危险,偷吃不死药,就是为了去月球。
  也许非常冒险,非常危险,但度过黑暗之后,将是无限的光明大道!
  也就是说,到了月球,她可以凭借吃了不死药这重身份,拥有她做梦都想拥有的生活。
  而嫦娥知道会得到什么,所以才冒险,拼死行窃药之举,想去月球搏一把命运!要么万劫不复,要么命运蜕变!
  可是这一去,就回不了头了!所以她又很慌,于是问了某个非常有权威的人,一名一点也不怕西王母,地位不亚于西王母的人:自己此行去月球,未来会如何?
  那人告诉嫦娥:你会成功的,遇事不要急,不要慌,不要怕,一切都会过去,你的未来一片光明!
  可惜了,这毕竟是一本易经,虽然讲述了嫦娥的故事,但必然要以此表达某种人生态度,处世哲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22/124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