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俗人一枚(校对)第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845

  “爸,你这话也算是话糙理不糙!所以,咱们的生意要想好,这‘曾嫂米粉’就只能由咱们自己来开。”
  “可是,即使我不告诉他们赚了好多钱,要是你们那些娘娘舅舅问起这米粉咋个冒,我难道也不说?这个……这个咋个做得出来嘛……咱们开店的钱都是从你们舅舅他们那里借的——”母亲一脸的为难。
  “我说你曾凡玉也是!这个有啥子做不出来的嘛?!我们借你们兄弟的钱,迟早要还他们啊!又不是不还?但是你要是告诉他们咋个冒米粉,要是你们兄弟也在四方开一家米粉店跟咱们抢生意,那你还想不想赚钱了?还要不要勃儿上大学了?以后他结婚,生娃娃,你还存不存钱了?”王吉昌本来就不爽那些曾经看不太起自己的妻子的娘家人,现在又涉及到自己以后能不能继续“赚大钱”的问题,所以,在听了继子的一番话后他甚至比王勃还要担心这一问题。
  王勃最初还头疼如何去说服自己那太过善良,耳根子又软的母亲,现在看到继父的模样,倒是不怎么担心了。王吉昌的自私自利正好可以软化一下母亲太过善良的天性。
  “妈,借钱和开店是两回事。舅舅他们借咱们钱,咱们会还,他们的情,咱们会记。报答他们的方式,多种多样,比如,我同意小舅母来咱们店里上班,也算是对小舅的一种报答。但绝对不是通过让他们自己开店,或者把冒米粉的技术传授给他们去报答。因为这会严重影响到咱们自己的利益,影响我们赚钱。妈,你是想一天赚三百,还是一天只赚三十,甚至倒折本?”为了让自己的母亲稍微精明一点,王勃也算是苦口婆心了。
  母亲这一辈子,勤劳,善良,大度,真诚,无私……具有中国传统妇女的一切美德,无论对自己的儿子,丈夫,父母,兄弟姐妹,亲朋好友,乃至周围的邻居,没有哪一个不说她好的。
  但是,她这一辈子又是过得怎么样的呢?她又受到了周围人如何对待的呢?第一任丈夫在孩子只有九岁的时候便喜新厌旧,抛弃了她。第二任丈夫好吃懒做,成天没日的打牌赌钱,跟着他二十多年都没过上什么好日子,最后直接将她摔死。她对兄弟姐妹们好,在兄弟姐妹们最困难的时候给予无私的帮助,兄弟姐妹们当然记着她的恩情,但他们自己的日子也就那样,很难在大姐困难的时候给予多少实际性的帮助。而邻居们对她的表扬、赞美或者同情也仅仅局限在口头上,说她遇人不淑,命运多舛。
  “曾凡玉是个好人,也是个苦命人!”这就是一般人对母亲的评价。
  王勃庆幸有了一个善良无私的母亲;但他却不希望自己的母亲因她的太过善良而被人利用和伤害。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欺,这绝对不只是说一说的。母亲上辈子所遭受的命运和苦难,一定程度上和她本性的良善和软弱不无关系。
  如果母亲是一个天性强势的女人,甚至做一个泼妇,自己的亲生父亲怕是没那么轻易的就敢出轨,将自己的原配弃之如敝屣。
第39章
继续火
  王勃经过一番有意识的引导和灌输,基本上成功说服了继父和母亲,一家人就以下攸关“曾嫂米粉”“生死存亡”的几个关键点达成了共识:
  1。
  对米粉店每天卖的碗数,营业额和净利润保密,除了一家人口知道,不得向任何人透露。
  2。
  对形成“曾嫂米粉”特殊味道的三大秘方:油辣子,高汤和臊子进行保密,无论是其原料还是制作工艺,不得向任何人透露。
  王勃告诉父母,如果他们实在推脱不过,就打马虎眼,将所有问题推到自己的身上,由自己去应付这些想“先富带动后富”的亲朋好友们。
  王吉昌本性上是个自私自利,极度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王勃提出的两个关键保密原则王吉昌是举双手双脚的赞成。善良的母亲一直都有些不理解,看起来似乎还有些难过,不得已,趁母亲不在的时候王勃又将这其中的利害之处给继父强调了一遍,让他务必做通母亲的思想工作,让她“想通”,“想透”。
  “放心,勃儿,说服你妈的工作就交给我好了。你妈也是个榆木脑袋,太在乎她那些兄弟姐妹的感情,她就不晓得我们吃不起饭的时候,她那些兄弟姐妹会不会给我们舀两碗,没衣穿的时候人家会不会给你拿两件。只有自己有才是真的有,其他的,都是假的。”王吉昌拍着胸脯朝王勃保证,不忘贬损妻子的娘家人一番。
  王勃自动将王吉昌前面的话忽略,只有最有一句比较赞同。自己的继父在做事方面一无是处,但是说话,时不时倒会冒一两句能够反映社会现实的“真知灼见”出来。
  由于臊子今天一天全部卖完,一家人加班加点的忙到晚上十点钟,又整了六大盆鲜香麻辣的臊子。考虑到最近一段时间米粉店都会出现一种“凑热闹,看稀奇”似的增长,王勃把每种臊子的量扩大到昨天的一点五倍,也就是一百五十碗。如果明天也能全部卖光,那么自家的营业收入将破千元大关!
  这次的炒臊子和熬老汤,王勃便没有亲自动手了,而是当起了老师,在一旁指点自己的母亲。
  第一次操作,曾凡玉还是比较生疏,特别是炒臊子,前前后后涉及到二十几种调味料和香料,一些调味料和香料还要做预处理,期间还要用测温枪控制油温,跟曾凡玉以前炒菜随便放两三种调料就炒好一锅菜很不一样,直让她手忙脚乱,不是搞错顺序就是加的量不对,或者又忽略了油温。
  好在有王勃在一旁提点,纠错,虽然磕磕绊绊,但好歹没影响到臊子的口味。
  为了庆祝今天的开业大吉,也为了犒劳一下忙碌了一天的一家人,炒完臊子后,王勃特意提出去秤点卤菜来吃。嘴巴好吃的王吉昌立马赞成,并说最好提两瓶冰啤酒回来晕两口。
  曾凡玉难得的没有反对。
  一家人回到家,已经是晚上十一点半。劳累了一天的王吉昌和曾凡玉稍一洗漱就睡觉去了。曾凡玉睡前,仍旧没忘给王勃煮三个荷包蛋,让王吉昌都有些嫉妒了。
  王勃也是疲倦得要死,但想到这种早出晚归的日子在近期恐怕会成为一种常态,那么他势必就抽不出什么时间来看书。高中还是要上的,大学也要应付着念一两年,那么他的成绩就不能下降得太厉害,这不仅仅是一个面子问题,还关系到他能否跟父母交差。王吉昌王勃不在乎,但是他不愿意让母亲失望。
  勉强坚持着看了半个小时的初三数学,王勃实在熬不住打架的眼皮,书一扔,睡了。
  第二天一早,小舅母钟晓敏骑着自行车,按时来到了米粉店。一进店,也没谁吩咐,拿起拖把就开始拖地,母亲则开始用抹布抹桌上的油迹,灰尘,继父进了后厨,开始打火热底汤。几人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将坐在门口抱着本物理书装模作样的王勃看得暗自点头不已。
  “爸,汤热好没有?热好了冒三碗米粉出来,三两的。对了,小舅母,你吃啥子臊子?”王勃观察了一下,见大堂已经被小舅母和母亲收拾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已经做好了接客的准备,就开始安排几人的早餐。
  “哪个还吃臊子哟!那个臊子你们要卖钱的。素米粉就行了。”钟晓敏一听还要舀臊子,直摇头。牛肉,肥肠,鳝鱼这些对生活在农村的钟晓敏而言都是高级食材,一年到头都不见得能吃上一次。就是那什么臊子都不加的素米粉,节俭的钟晓敏也很少买来吃。
  “嘻嘻,卖钱,卖得到好多钱嘛?小舅母,你不说,我就帮你点了哈。爸,那就都给我们整牛肉的,臊子多整点。今天咱们吃牛肉,明天吃肥肠,一天换个花样。”王勃对着钟晓敏笑嘻嘻的道。小舅母的心态他自然理解,一个无非是不好意思,二个也是想给自家节约。
  “晓敏,要舀臊子,有臊子好吃些!”母亲在一旁热情的劝着小舅母。如果没有小舅母在,一向节俭母亲肯定也会选择吃素米粉;但是因为有了小舅母,热情好客一辈子,“宁愿自己吃得孬,也要让亲朋好友吃得好”的母亲就只有跟着一起“享福”了。
  三人碗里的米粉才吃了一小半,就有客人上门。
  “老板,三两鳝鱼红汤,在店里吃。等我吃完后再来个二两清红汤肥肠打包。”一个中年男人迈入米粉店,看也不看的就开始点起单来。
  王勃只听此人说话的方式和语气,就晓得这是一个昨天来店里光顾过的回头客。
  “好的,叔叔。三两鳝鱼——红汤——!一个二两清红汤——肥肠——打包——等吃完后再冒!”王勃冲内厨的方向高声喊道,又唱起了喏。
  今天完全是昨天的翻版,而且比昨天的生意还好,因为出现了大量的二次回头客。
  大量回头客的出现让王勃的心终于完全大定了下来。从此之后,套用一句后世的话说只要他自己不做死,那曾嫂米粉就不会死,只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兴旺发达。
  火爆的生意从早上七点一直持续到下午两点,热闹非凡,拥挤不断的前堂大厅才慢慢的稀落起来。直到这时,饿得前胸贴后背的王勃才有时间来考虑中午饭的问题。
  父母跟小舅母的意见都是去农贸市场买点菜,回米粉店自己弄。反正锅碗瓢盆,各种调料都是现成的,买回来两三下就弄好了。
  王勃却觉得这样太过麻烦,而且四人累了大半天,再让父母去厨房辛苦弄吃的他也不愿意,于是就说干脆去馆子点两个菜,让他们送过来。
  “我看你是钱多了!下馆子?你有几钱去下馆子?”王吉昌脸色不愉,冲王勃吼道。今天早上请钟晓敏吃三两加量的牛肉米粉就让王吉昌肉痛不已,他倒不是心痛这三两米粉,而是一想到今天早上三两,明天早上又是三两,以后每天都是三两,一个月就是三十个三两。三十个三两多少钱?六十元!老天爷,几年前他给人看大门一个月的工资才七八十块钱!
  而且这还是一顿!要是三顿加起来,那不是一个月光是伙食费自家就要多出一两百?450一个月的工资王吉昌就觉得够高的了,加上一两百的伙食费,那不是就要支出六七百?这还是米粉店的营业员吗?比工厂里面那些拿铁饭碗的工人都强了。
  “勃儿,听你爸的。让你爸去农贸市场割两斤肉,厨房里面还有一捆莴笋,我们整个莴笋炒肉,再煮个莴笋叶叶汤,够了。”母亲也难得的反驳起王勃的“铺张浪费”来。每天有肉吃就是曾凡玉想也不敢想的奢侈生活,还要去下馆子?这对勤俭了一辈子的她来说不是享受,而是犯罪!
  “勃儿,下啥子馆子哟!听你妈老汉儿的,就在店里面自己煮饭吃!姐姐,我说你也不要去买啥子肉了,就将就莴笋炒个菜,煮个汤就行了。王哥,莴笋在哪里?有小刀没有?我去剥莴笋!”小舅母也在一边劝起来,说完就朝后厨走,准备剥莴笋去了。
  “早上才吃了牛肉,晌午又要吃肉,晚上是不是还要吃肉?妈哟,这到底是啥子日子哟,恐怕地主老爷都过不起这种日子!”钟晓敏的心头吃惊的念叨着。没在店里打工之前,她和小舅,外婆三人也就十天左右割一回肉来打牙祭,一个月也就吃个两三回肉。今天看这架势,可能顿顿都有肉吃,一天就把以前一个月的肉都吃了。她完全被吓住了,有点担心这种日子过下去自己会不会折寿。
  自己的意见被所有的人反对,王勃知道他犯了“众怒”,也就闭了嘴,不再提下馆子的事情。顿顿吃肉,或者下个小馆子对前世的他来说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哪怕在他过得最困顿的最后两年,他也没缺过肉吃,只不过由以前的经常下馆子变成了去超市割肉回家自己弄。
  但是,他明显忘了现在不是不论城市还是农村生活水准都普遍提高的2015,而是农民的人均年收入还不超过一千元的1999。看着父亲骑车去农贸市场的背景,王勃无奈的暗叹了一声:
  看来,让父母,特别是母亲习惯想吃什么买什么的日子还任重道远呐!
第40章
破千
  下午七点,等小舅妈钟晓敏吃了晚饭下班离开后,一家三口立马关门打烊,开始合计起第二天的收入。三个人一人划一摞元票,角票偶尔夹杂着十元,二十元的票子开始数钱,最后一归拢:
  1132!
  “勃儿,我们,我们破千了?!”王吉昌的声音带着颤抖,计算器上所显示的那个四位数,几乎让他的思考都停止了。
  “勃儿,你算对没有?咱们要不要,要不要再点一次?”曾凡玉也是一脸的激动。已经有多少年她没有见过这么多钱了啊?家里有这么多钱的时候还要追溯到曾凡玉跟第一任丈夫在一起的日子。那个时候,丈夫跟几个人合伙开了个小酒厂,曾凡玉自己则利用酒厂里面的酒糟一年喂十几头大肥猪,家里可以说从来没缺过钱,一年到头的存款,随随便便都能过千。
  那可是十年前的一千块呐!
  自从跟了王吉昌后,整个家里面的钱,就再也没有超过五百块,甚至经常连一百块都拿不出,逼得没法,不得不找亲朋好友,甚至邻居借钱度日!心好的,会借个一百两百,心不好的,自然就会找各种理由推脱,曾凡玉也只能干忍着,还得满脸堆笑的说一声“添麻烦了,十分过意不去”之类的话。两相对比,其中的心酸和屈辱,简直没法跟外人道。
  大概是想起了这么多年的苦难,曾凡玉的眼眶忽然就泛起红来,她用自己那老树皮一般的双手,揩着眼角莫名流出来的眼泪。
  “咋个回事嘛?赚了钱还不高兴嗦?欢欢喜喜的日子,哭啥子嘛哭?”妻子的突然流泪让王吉昌十分的不解。
  但跟母亲相依为命了几十年,“好日子”过过,穷日子也过过的王勃却十分理解自己母亲的心境。王勃把母亲的手放在自己的手中,紧握着,无比肯定的道:“妈,爸说得对,咱们应该高兴。你放心,只要有你儿子在,以前的那种穷日子咱们再也不会过了。以后的日子,只会越来越好,越来越红火!”
  “我……我没得事!我这是……高兴。”大概意识到在自己的儿子面前落泪不太体面,曾凡玉揩了眼泪后,就把头偏向一边,“勃儿,这钱你得存进银行。这么多钱放店里,不安全。”
  “就是就是!拿到你大姑那里喊你大姑给你存起来。”王吉昌附和道,第一时间就想到了他在银行上班的姐姐。
  王勃真想骂一句猪脑子,昨天的那一通引导算是白费口水了。他当然不会骂出来,王勃耐着性子,问自己的继父:“爸,咱们的钱在四方任何一家银行都能去存,唯独不能去大姑所在的农业银行,你知道为什么不?”
  王吉昌毕竟不是猪,他也是一时情急才没想那么多,王勃这么一问,倒是反应了过来,颇有些不好意思的道:“哦,也是哈。存在你大姑那里,她就晓得咱们赚好多钱了。”
  “聪明!”王勃言不由衷的朝王吉昌竖了个拇指。
  晚上王勃照例抽时间看了半个小时的教科书,期间,他忽然想到了许久未见的张静。两人自从那次结伴去四方之后就再未见过。他当初叫张静有什么不懂的就来问他,但他这段之间一直都是早出晚归,恐怕让张静那邻家小妹白跑了不少冤枉路。自己还吃了人家送的一只鸭子,而承诺的补习却不见踪影。想到这里,王勃就觉得有些过意不去。
  一看时间,都快晚上十二点了,显然不可能跑去通知张静。而早上自己和父母六点就要出门,也没时间。该怎么通知张静,让她有时间来米粉店以便自己好为她补习功课呢?
  噢,对了,她父母不是在大市场卖水平鸭嘛?干脆明天跑一趟大市场,告诉张伯或者李娘一声,让他们告诉张静。
  ……
  第二天,趁下午人少的时候,王勃便载着母亲曾凡玉去四方的各大银行开户去了。他用母亲的身份证一连在工行,建行,中国银行和邮政储蓄开了四个户。曾凡玉对此颇为不解。王勃便只有为母亲解释:
  “妈,你晓不晓得有一句话叫‘财不露白’?咱们如果只在一家银行开户,过两天就去存钱,过两天就去存钱,那储蓄员是不是会很吃惊,很好奇?四方就这么点大,万一这人将咱们的财富状况当成玩笑透露出去了,那要不了两天,恐怕就会闹得满城风雨,人人都晓得咱们的‘曾嫂米粉’赚大钱了。一般人晓得也不打紧,要是万一被那些烂娃娃,二流子晓得了,跑到咱们店里来找咱们借钱,你说到时候该怎么办?”
  王勃的话里自然有夸张的成分,但也不是完全的危言耸听。他们一家哪怕上溯个十几二十代都找不出一个当官的,全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土农民。白道上没关系,黑,道上更没关系。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普通家庭,财富聚敛一旦太速而且还到处张扬的话,跟小儿持金还招摇过市没什么两样,下场通常都会比较凄惨。
  一听到烂娃娃,二流子很可能“上门借钱”,曾凡玉这个没任何见识的普通农妇完全给吓坏了,赶紧问自己的儿子该怎么办,千万不要出什么大事啊!对曾凡玉来说,儿子的安危、性命跟金钱比起来那完全就不值一提!
  “没事,妈。咱们现在有四个账户,每个账户放一些钱,这样看起来就不那么显眼了。还有就是我昨天告诉你的,如果有人向你打听咱们的收入情况,比如卖了好多碗,赚了好多钱,你保密,不说就行了。”王勃向曾凡玉解释道。
  “不说!不说!我哪里还敢说嘛?!”曾凡玉忙不迭的应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8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