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校对)第12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37/2149

  角落拐角两面墙壁上分别挂了一个壁橱,上面摆着饮料和香烟。
  许斌猫在角落里嘴里咔咔地嗑瓜子。
  “哥!你回来了?”看到万峰推门而进,许斌眉开眼笑。
  万峰走进柜台在许斌身边坐下,伸手抓了一把瓜子一把嗑一边聊。
  “昨晚回来的,滚滚圆给你捎了十块最新的基板来,但货在张石阡车队的车上,估计还得两天才能到。”
  临回来的时候,万峰也在赛格市场里采购了一些最新出现的电子元器件,和许斌的基板包装在一起由张石阡的车队装载着。
  “生意还好呗?”
  “还行。”
  “做游戏机的生意呢?”
  “我买了一栋房子改成了加工车间,在别的大队雇了六个木匠给我做游戏机壳子,在咱们小树屯雇了四个人装机,平均每天都能买个五六台出去。”
  早就该这样,活儿不是一个人干的,像以前许斌都是自己动手,那是土鳖的做法。
  这个产业许斌算是扎下根了,经营得当的话,能干到二零零零年左右。
  那个时候网吧就开始流行了,他可以无缝连接地转移到网吧生意上。
  不过游戏机的制作就白扯了。
  但那时他最低也该有百万以上身家了,完全可以改组装电脑。
  那个时候一台中等的电脑在七八千块钱左右,已经可以走进收入相对稳定的人家了。
  大富大贵希望不大,成为一个地方性的小富豪不在话下。
  一台游戏机现在的净利润在一千五到两千左右,但会随着普及程度的提高以及电子元件的落价而变得利润越来越低。
  市场规律是个很奇怪的玩意儿,通常是物价随着走高而利润变大,反之如果物价降落利润会随着减少。
  一句话:越贱越不赚钱。
  游戏机这个行业就是最不赚钱,一台游戏机赚个三头两百的也不是问题。
  有眼光的姑娘还是有的,万峰已经发现有姑娘对许斌挤眉弄眼了。
  许斌人长得不丑,现在也算是有钱人,有姑娘倒追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滚滚圆如果想入主怕是要面临一些竞争对手了。
  男人都是花心的,滕媛媛不在许斌身边,说不定哪天许斌就被美色诱惑和别人生米煮成熟饭了。
  这个问题貌似和他没什么关系,自己没操心的必要。
  万峰在这里坐到一点多钟,估计工厂上班后就来到了南湾厂。
  这回是必须要去和陈道李达打个招呼,否则有挨骂的可能。
  在科研大楼一层的发动机研究部里,万峰见到了正在监督制造二十万台发动机生产线的陈道。
  陈道所管辖的发动机研究部门包括发动机生产线的开发制作,摩托车发动机的研发。
  有时还会临时被调到别的部门去公关,也是忙得焦头烂额的。
  正因为任务多且繁重,发动机部门的实力也是最雄厚的。
  工厂里的技术骨干有三分之二都在这个部门。
  现在又多了个汽车发动机的摸索了解,那辆伏尔加已经被拆成了零件了。
  “你小子是打算累死老子我呀,这又弄个汽车过来。”陈道笑着说道。
  “你可不能累死,我还指望你让齐红姐生个什么东西出来呢,没你她咋生?”
  “你一来就扯蛋!”
  陈道离结婚的日子还有十多天,万峰觉得应该给这两个人放放假,筹备一下婚礼。
  陈道甩头拨拉角的:“放什么假,到那天换换衣服,举行个仪式就行了,哪有功夫筹备婚礼。”
  “这是什么话?你是不是觉得你是二婚可以糊弄?可是齐红姐人家可是第一次,这可是大事儿。你不当回事儿人家可当回事儿,明天开始你给我放假,去准备婚礼。”
  “现在可不行,再过两天吧,我用三天时间筹备就行了,也没啥筹备的,到时候在酒店预备几桌酒席,同事好友聚一聚就完事儿了。”
  可不能这么简单,必须要隆重一点。
  得让闫凌来一次了,除了商议一些广告外让他给陈道策划一下婚礼。
  一个广告公司策划一场婚礼这天经地义吧。
  “陈叔!这条线什么时候能成呀?”
  “有了上一条十万台线的改造经验,这条线就快多了。制造方面其实和十万台线的变化不大,变化的主要是其中仅有的几道原本人工将被电脑程序替代的工序。你不在家的这些天,秦光辉和顾红忠在学习机技术冻结后,跑到这里研究了几天,他们觉得那几道人工工序通过数控完全可以做到自动,这样这条线就变成了全自动线,那样效率就大大的加快了,一旦改造成功,实现二十万台的目标就没问题了。”
  “能改装好吗?”
  “应该没问题吧,咱们厂现在也是能生产数控机床的厂子了,做两个数控程序和数控设备不算难事儿。”
  不算难事儿?难事儿大了。
  也就陈道对电脑不是太懂才敢说这样的话。
  但由秦光辉和顾红忠设计程序万峰还是非常放心的,他们能设计出程序,李达他们能根据这些程序做出相应的设备,这条线离成功就不远了。
  “五一这条线能生产不?”
  “今天是十二月二十九号,一月二月三月四月……差不多!争取五一让这条线开工,七月份替换掉一条五万台的线,九月替换掉第二条,争取到年底都让四条线都变成二十万台线。”
  如果主厂变成了八十万台发动机的产能,再加上另外两条改装成十万台放到张石阡家乡的生产线,这样南湾厂就有百万台的产量了。
  那样满足暂时满足市场需求就不是问题了。
第1446章
躬匠精神
  生产线的问题就研究到这里了,万峰接着谈起了90CC发动机的事情。
  “陈叔!90发动机样机试验现在研究到什么程度了?”
  陈道摇头:“还需要很长时间的研究,主要还是材料问题。发动机的原理方面没有任何问题,但是材料还是不适合,我们用AX100发动机的材料造出90发动机,点火工作都没问题,但是稳定持续性方面总是不能让人放心。原因就是材料方面的问题。如果今天有合格的材料,明天发动机就可以宣布成功。”
  材料学可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很多超前的发明都是受材料的限制而不能普及。
  除了自己研究以外就只能等国内其它材料厂家的突破了。
  对于90发动机的研究万峰没有那么太急迫,二冲程摩托车还能对付十多年呢,只要这款摩托车在九五年能推出来就不会落后,若是再早那就更好。
  这离九五年还早着呢。
  “这个不急,慢慢研究时间非常的充裕,那辆轿车那么拆卸完了有什么感想。”
  陈道一脸苦笑:“一个摩托车的发动机我们都没整明白,轿车的发动机就更复杂了。它还不单是发动机复杂,变速箱底盘,就没一样不复杂的。而且苏联轿车还不是市场上的主流,那些西方的轿车估计会更加复杂。摩托车的发动机我们有信心搞好,但是需要一点时间,而汽车发动机我们是真的没信心能搞好,就是搞出来在市场上也不具备竞争力,没有竞争力的产量只有自生自灭一个下场。”
  “这个我知道,这个现在咱们只是了解,等我给你们批一笔经费你专门成立个汽车发动机部门,任务就是先摸索,不给你们什么硬性指标,能弄明白就行。”
  没有指标这就好办多了。
  “等摩托车的发动机成功后,咱们再往汽车发动机上转移,人手不够你有权利招这方面的技术人员,我给你充分的自主权。”
  “小万!既然你这么说了,那我们就接手试试,搞不好还搞不坏吗,就是搞坏了还积累经验了呢。”
  “陈叔!你忙,我到李工那边去看看。”
  与陈道的发动机部门人声鼎沸相比,李达主管的机床研究部分相对就平静了许多。
  万峰从苏联拉回来的那些机床除少数两台加工中心外,大部分都被攻克改良。
  毛子粗枝大叶的产品被办事的细腻的华国人重新改良后性能提高了一倍。
  如果毛子设计制造这种机床不是粗枝大叶的话,哪里需要去买什么日本的机床。
  明明自己就能做出的机床不好好做,非要去买。
  可见毛子身上也有崇洋媚外的毛病。
  “还有两样最复杂的加工中心,都是五轴联动的机床,如果咱们把五轴联动机床也改良生产出来,可以说短时间内华国无须求爷爷告奶奶地去买外国人的产品。”
  现在只要有好的钢材,南湾厂完全能做出不属于世界一流的机床,就算质量上还不如德国日本的机床,但是差距也不算太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37/21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