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校对)第129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98/2149

  将威全村有户口的大概有五千人左右,若是赚了几千万,一人就分个百八的这吃相也就太难看了,怎么一个人不也得分个三千两千出去。
  “放心!保证将来公平地分下去就是了。”说这话的是赵钢梁,他是村会计是诸平的心腹了。
  “我将来可是会下去问的,你们要是弄得吃相太难看我可是会非常失望的。”
  万峰失望的结果就是以后有什么好事儿就别想落到他们头上。
  “货物落实采集后就集中到一个地方,采购款很快就会打过来,到时候有车过来拉走就可以了。”
  这个事儿在万峰的手里就结束了,就算这里面有几千万甚至上亿的利润他也没工夫去摆弄这玩意儿。
  交给别人他图个清静,反正他应得的一份也跑不了。
  至于他这一份是五十万还是一百万他也没怎么放在心上,就当赚个出门的花销钱了。
  “火车站的事情进行的怎么样了?”
  他离开的这两个月,如果火车站的事情还停留在纸上,那这些村干部都该回家去种地了,包括他的方丈舅舅在内。
  这个问题李泉没开口,虽然他跑腿最多,但此时这里有村长在他不能抢着说。
  “已经勘探完毕了,才勘探完不超过一个星期,路线已经确定了,你看是这样的。”
  诸平指着墙上挂着的红崖地图,给万峰做分析。
  万峰用几分钟的时间看懂了这条线路。
  铁路线虽然和他预想的路线有差距,但是差距不大。
  铁路线从红崖车站向先向北到徐岭然后东拐经蓝山农场进入乌炉乡地界,最后从大沟方向一直通到将威。
  期间要经过红崖县城边上的红水河,这上面要建一座大的桥梁,其余小桥大概有五座。
  小树屯车站就在卧虎队村头的桥那边一块平地上。
  “施工单位由县里公路建设,总里程二十七公里,预计总投资在三百万左右,工期一年。”
  “县里没说什么时候开工?”
  “他们说了只要钱到位,马上就开工,我们商议了一下,最后觉得钱让你一个人拿这有点不公平,我们商议的结果是村里出一部分,小树屯和洼后是直接受益单位,也比较有钱,所以小树屯和洼后出一部分,其余的你们出。”
  万峰想了一下说道:“这样也行,那么我出二百万吧,你们三家出余下的,车站的使用权归村里所有,这样公平吧?”
  万峰的这个建议得到来了一致的通过。
  “我明天就把钱划到村账户上,你们谁去县里办理一下,但是要在县领导的面前把钱交过去,别最后钱弄没影了。”
  虽然这种可能性几乎没有,但还是注意点好。
  如果一年能够修好,明年这里就通上火车了,这样将威紧张的交通运输将会得到大大的缓解。
  这对将威的经济繁荣也是一大助力。
  火车解决了,下一步是不是要解决一下海上的运输?
  红崖这地方就是通火车交通也是比较别扭的。
  往北方去,这里地处海边还没有直通申阳方向的火车,就连北辽两大海边城市东丹和渤海之间都没有火车连通。
  如果能打开海路就好办了。
  黑礁离这里也就几十里的流程,在黑礁建一个码头怎么样?
  虽然黑礁这一带水并不深,但建一个小型码头走一些千吨级别左右的货轮还是可行的,这就缓解了货物到南方去的困境。
  就拿张石阡来说,他再运摩托就不必到渤海上船了,在黑礁上船可以直达尚海,将来台海峡能通航了就可以直达东广省了。
  哎呀,张石阡的厂子建到什么程度了?
  这也建设了七八个月了吧?
  还有方便面的分厂也不知道落实得怎么样了?
  在村里的事情研究完毕,万峰与各位老衲们道别走出来了村委会。
  这几天他的事情非常的多要处理一下。
  路过韩广家酒店的时候,万峰两腿不受大脑指挥地就转进了酒店。
  梁红樱一看万峰又来了,又想把儿子藏起来。
  梁红樱生产后身材恢复的不错。
  万峰昨天没注意,今天好好看了几眼。
  韩广家此时正好在,拉着万峰问这次苏联之行。
  这种事儿当然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四处渲染了,万峰和陈道可是签了保密合同的。
  但是对韩广家说说倒是没啥问题。
  当韩广家听到陈道干倒了苏方代表团的成员让华国在谈判上占尽先机后十分激动,要拉着万峰当浮一大白。
  一大白你妹呀!这不晌不夜的喝个啥劲儿,他还到厂子里去看看。
  事儿多着呢!
第1515章
将威蓝翔
  见万峰没有和他一大白的意思反而要走,韩广家赶紧拉住了万峰。
  “杨哥一家这个月底就来了,户口什么的你得找人给解决一下,人家来了落不了户不白来了吗。”
  杨建国来了?他若是不来韩广家岂会冒出这么一句。
  “啊?他啥时候来的?”
  “上个月吧,和韩猛赵刚一起来的,他们也准备搬下来了,我这边工作都给他们安排好了,他们那边也都处理好了,就等你的准迁了。”
  “你找我小舅说一声不就完了吗,起一个准迁费事儿吗?”
  “你去说不是比较有力度吗。”
  “服了你了,你就得红缨收拾你,一转脸就变木头了,红缨!一个礼拜别给广家事儿。”
  梁红樱离得远点没听清:“你说啥?”
  “没事儿。”
  “你小子!”韩广家无奈地嘟囔一句。
  让将威村起个准迁给杨建国他们就行了,多大点事儿呀!
  杨建国三人能来万峰还是非常高兴的,这三人可是属于最早跟着自己走南闯北的人,双方已经形成了默契。
  他们和自己在一起最大的优点就是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一点不用万峰操心。
  这是万峰最满意的地方。
  走进南大湾,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南湾厂门前那块面积足够大的停车场上的车辆减少了许多。
  原来这里每天都是密密麻麻地停满了各种各样来自各地的卡车。
  现在在这里等着装车的车辆减少了差不多三分之一左右。
  这源自南湾厂那条二十万台生产线的上马生产,这条线一投入使用,大大缓解了这些卡车等货的时间周期。
  在万峰离开的这两个月时间内,发动机老车间里,那两条五万台的生产线其中的一条已经被拆除,第二条二十万台生产线正在调试,五月底就可以上马生产。
  第三条线加工车间正在生产部件,预计八九月份上马,替换掉另一条五万台线。
  到年底第四条线会再替换那条十万台发动机的生产线,这样南湾厂就形成了四条二十万台的生产线,有了八十万台发动机的年生产能力。
  替换下来的两条五万台线和一条十万台线将全部拉到东莞分厂去。
  主厂发动机产量的增加预示着配套厂的产量也跟着增加。
  万峰觉得这些配套厂中的一部分主要的配件厂要进行一下产业升级,如果不升级产品的质量怕是得不到保证。
  南湾厂自己就能生产高规格的机床,给它们的价格绝对是成本价,就是升级压力也不是太大。
  就是现在不升,两年后南湾厂开始生产90CC摩托车的时候也得升级。
  军方的第一批机床订单早就交付完成,现在正在生产第二第三批订单,机床部现在生产的机床几乎全部是军方的订单,估计今年是别指望能生产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98/21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