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校对)第17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26/2149

  林来嵘一撇嘴:“你觉得我会相信?有钱的男人没一个好货。”
  “这不包括我,咦!我干嘛要向你解释?你现在可以滚了,别忘了我交代你的事情。”
  “这么说我回去还得成立一个电影公司了。”
  “呵呵,这么说吧,你就是成立一个电影公司有我在你也赔不了,只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时期已经过去了,这不是一个好的投资项目,还是离它远点吧。”
  虽然香港的娱乐圈还有几年的辉煌,但进入零零年代就九斤老太一代不如一代了。
  香港娱乐业进入零零年后开始日落西山有方方面面的原因,但万峰认为粤语占了很大的原因。
  香港娱乐圈辉煌起于粤语歌曲,然后发展到电影方面。
  这让香港娱乐圈对粤语异常的迷信,不论歌曲还是电影都是以粤语为主。
  在香港那些歌星基本没几个唱国语歌的甚至有些人国语根本就说不溜。
  大概除了东广省靠近香港那一个圈子外,全国人都没多少知道他们唱得什么玩意儿,人家都不知道你唱得什么玩意儿,凭啥要认识你记住你?
  这就是他们越混越没人知道的原因。
  当九七以后,它们并没有及时地融进大陆的华语圈,这是它们失败的主要原因。
  它们当初之所以不愿意融入大陆文化圈,除了从小所受的教育不同外,当时两地巨大的经济差距也是其中的原因。
  但是大陆的发展速度是火箭般的,以连华国自己人都不敢相信无法相信的速度蹭蹭地就上去了。
  即便这样香港的娱乐圈也没明白过味儿来,它们好像并没瞧得起大陆那让世界上所有人都羡慕的市场,依然在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地瞎鼓捣。
  在万峰重生前的那几年,除了香港那些老牌明星,新生代明星在大陆几乎都没有人认识的。
  万峰当初还看过一七年TVB一个举办了几十年的金曲颁奖典礼,整个晚会除了李克勤之外竟然没有一个万峰听说过的。
  由此看到它们已经封闭自恋到什么程度了。
  就这样香港娱乐业不衰落真是没有天理。
  万峰不支持林来嵘进入娱乐业正因为此。
第1989章
汽车政策
  九四年,国家发布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一共列出了六十一条措施。
  其中的第一条就是国家引导汽车工业企业充分运用国内外资金,努力扩展和开拓国内国际市场,采取大批量多品种生产方式发展。
  2000年汽车总产量要满足国内市场90%以上的需要,轿车产量要达到总产量一半以上,摩托车产量基本满足国内需要,并有一定数量出口。
  也就是说国内的汽车企业可以利用外资了,并且鼓励出口。
  再就是出台一些扶持性政策,比如第十条规定:国家将对具有独立的产品、技术开发能力和一定生产规模及市场占有率的汽车、摩托车及其零部件生产企业或企业集团,重点予以支持。
  是怎么支持的呢?
  年产汽车30万辆以上的生产规模,年销售量达到20万辆以上,用于技术开发的资金不低于年销售额3%的,国家支持其向年产规模60万辆以上的目标发展。
  同理年产15万辆的向30万辆发展,10万辆的向20万辆的发展……
  再就是要用国际上统一的汽车排放标准了。
  国家正在和WTO谈判,一些标准自然是要向国际看齐的。
  万峰用了一上午的时间把这些条例看明白了。
  他琢磨了半天,发现对南湾集团有用的地方真的不多。
  就像具备了第十条以后国家给的优惠政策。
  1.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为零税率。
  2.优先安排其股票和债券的发行与上市。
  3.银行在贷款上给予积极支持。
  4.在利用外资计划中优先安排利用境外资金。
  5.经济型轿车、轿车关键零部件和模具、铸锻项目,适当安排政策性贷款。
  6.企业集团内的财务公司,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可扩大其业务经营范围。
  这六条政策里,除了第一条有些作用外,其它的有什么用?
  南湾集团根本就没有上市的打算,第二条形同虚设。至于贷款,南湾集团将来需不需要贷款不好说,现在是没那种必要。
  集团所有的项目都处于盈利状态,资金充裕,要贷款干啥?
  至于外资,国内的资金他都不用会去用外资?
  至于最后一条,集团的财务部门可以扩大其业务经营范围,这是不是鼓励你去搞金融呀?
  金融这东西虽然来钱快利润高,但同样风险也大,这不是万峰要玩的区域。
  当初刚创业的时候他就没准备往这个方向发展,一个是金融依托的是制造业,没制造业托着它什么都不是。
  另一个原因是他对这个领域实在是陌生,上一世他对金融领域几乎像白痴一样透明。
  所以,这一条对南湾集团也没什么卵用。
  这份产业政策里关于贷款上市和合资的条例万峰是看了一遍就不再去看第二遍了。
  他也没和外国企业合资的念头。
  如果老外哪怕能把过期的技术开放,万峰是不反对找一个厂家合资的,但老外弄个过期的车型技术都对着你包着掖的,要你干啥?
  老子宁肯自己一步一步地啃也不需要那种除了赚钱没有任何好处的合资。
  这个政策里还有一条鼓励个人买车的政策。
  从九五年开始,私家车将开始大规模地出现。
  虽然政策放开了不少,但同样也缩紧了不少。
  像第五十八条,新建、扩建、改造和中外合资、合作及技术引进的轿车、轻型车整车及发动机项目的承办单位,必须是符合本产业政策第十条要求的国家重点支持的企业,其项目不分限上限下一律由国家审批立项,其余整车、发动机项目根据国家有关审批权限的规定按程序审批。各地区各部门审批的项目一律报国家计委、经贸委和机械工业部备案,1995年年底前,国家不在批准新的轿车、轻型车和整车项目。
  从现在到九五年底要开新车厂,难度将是地狱级的。
  还有一个就是皮卡在预料之中被划归到卡车分类里去了。
  论产业规模,南湾汽车虽然是国家三大四小里的四小之一,但现在万峰可以很自豪地说南湾汽车一点不比一汽二汽差,至于尚气,一个专门生产轿车的企业还真没资格和南湾汽车比。
  现在南湾汽车一年的产量超过三十万辆,并且大部分都是自己的东西,国家没理由不支持这样的企业,尽管他们是民企。
  所以这个政策万峰了解后就扔到一边去了,没啥研究的。
  但是其中的一些调整是必要的。
  皮卡既然变成了卡车,自然是要被边缘化的,但是皮卡的生产和研发也不会停止,因为巨创贸易已经在中东打开了一条商道,皮卡是万峰推荐在中东首先打开局面的产品。
  当年的长城在中东都销售的一塌糊涂,南湾皮卡没有理由卖不出去。
  皮卡被边缘化,轿车自然就成了重中之重。
  没看到第一条到2000年,轿车要占产量的一半儿以上吗。
  除在在外试车的微轿外,浅田信设计的1.3L小车要加大研发力度,同时那些在研究1.6T发动机的小组也要加大投资研发力度。
  争取在年底1.3L小车拿出样车并进行简单的路试。
  1.6T发动机也研究了一年半了,也该是露出庐山真面目的时候了。
  如果今年陈道能把摩托车的电喷发动机研究出来,马上就开始研究电喷和直喷的轿车发动机。
  汽车方面的计划一项一项在万峰的脑袋里浮现,并被落实到纸面上实施。
  浅田信的团队得到了集团的鼎力支持,要人给人要钱给钱,他的1.3L小厂的前进速度大大加快。
  这款小车因为发动机是现成的,主要研发方面就是变速箱和驱动系统的扭矩变化,经过一年半左右的研发,这款车已经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了。
  加工车间已经开始按照浅田信的图纸要求开始加工部件,待这些部件加工完成就开始组装样车了。
  虽然这个政策的出现让万峰把不少精力转移到了汽车上,但是他没忘记今年集团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什么。
  自然是那款被命名为HG1001的2G手机。
  这个才是今年集团群星中最耀眼的那颗星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26/21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