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校对)第18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38/2149

  这时一条新闻引起了他的注意。
  “据本台记者申阳报道,经过去年一年的准备,日本三菱重工在我市投资的汽车发动机生产厂奠基开工,日本三菱重工在我国投资了两个发动机厂,一个在哈宾市主要生产1.3、1.5、1.6、1.8L四款小中排量的发动机,在我市的工厂生产2.0L、2.4L两款发动机。三菱宣布,这两个发动机厂的产品除了满足自用之外,还对东南亚进行出口,并且对国内汽车企业开放,这对一直一来缺少发动机的国内汽车厂商来说是一个天大的喜讯,除了带动我市经济发展以外还会对我国的汽车事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万峰一字不落地看完了这条新闻,皱起了眉头。
  在九六年春天,三菱汽车主动联系华国有关部门,说出了在华国建立发动机厂的兴趣,承诺将在华国生产从1.3到2.4L六款发动机,这些发动机除向华国汽车厂商敞开供应外还可以出口到东南亚少数国家创汇。
  华国政府当然高兴了,别看现在华国有不少合资厂了,但是这些厂只供应他们合资厂的运用,根本不对外出售。
  这样国内汽车企业依然缺少发动机,现在三菱主动找上门来,不但解决了发动机问题还能创汇,政府焉有不同意的道理。
  经过去年一年的谈判,双方终于达成了合作意向,两个发动机也就开始破土动工了。
  这是一个要引起重视的消息。
  第二天一到集团,万峰就做出了一项决定,开放南湾集团的汽油发动机对外销售。
  本来南湾集团以前成熟的378和468两款发动机是有限度的对外出售的。
  之所以有限度出售是因为那时受红崖动力集团的产能制约。
  去年红崖动力收购了瓦房市的渤海柴油机和在因纳河建了分厂后,产能的问题终于缓解了。
  万峰就准备扩大发动机的对外供应,但是遭到了集团内部的反对。
  但去年摩托车发动机出现的乱象让集团的一些高层起了戒心,文光华和依梦就力主停止发动机的出售,怕出现摩托车发动机这种一窝蜂上马的乱象。
  他们担心的也不无道理,以前没有多少厂家造车是因为弄不到发动机。
  现在有了发动机车企还不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会极大地扰乱车市的秩序。
  至于目录那东西通过私下里的买卖是可以弄到的。
  有很多当初登记的时候有了目录却没有造车能力的企业就靠倒卖目录过日子呢。
  他们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万峰也就没再坚持。
  但是现在他必须要坚持了。
  南湾汽车和南湾微车两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都集中在南湾集团的会议室里。
  “昨天晚上北辽新闻有谁看了?”
  万峰环顾了一下在座的十几个人问道。
  没有人回答。
  “看看!我告诉你们晚上闲着没事儿多看看新闻联播,不管是央视的还是地方的。昨天晚上的省台播出了一个新闻,日本三菱在龙江和咱们省建了两个汽油发动机厂,将生产从1.3L到2.4L一共六款发动机,大家发表一下意见吧。”
  “万总!三菱的发动机是供应给谁的?”问话的是滚福来。
  “三菱自己不做车就是卖发动机,当然是谁要卖给谁了。”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谁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你们不说话了?那我可要说了,不知道现在还有人反对我卖发动机吗?”
  依然没人回答。
  “既然你们都不说话那我可做决定了,从明天开始开放所有的汽油发动机,对外敞开供应,告诉红崖动力增加产量,能生产多少就给我做多少出来。”
  既然日本人要来卖了,那还不如自己卖你,一台发动机怎么也还有几千元的利润,卖三台发动机就等于一辆车的利润,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个市场被日本人占去。
  南湾现在有378、468、478、479四款发动机,分别对应1.0以下、1.3L1.6L和1.8L四个类别,先堵上一点算一点。
  “这是第一个事儿,第二个事儿是我们要开发2.0到2.4排量的汽油机和2.0T的柴油机。”
  “万总!我们要专门研究一款2.0T的柴油机?”负责柴油机研发的藏军官问。
  “我们下一步要研发SUV,当然需要柴油发动机,我这边就安排人开始设计了,别车设计完了你的发动机还连个影儿都没有,好好干,奖金大大滴。”
  藏军官笑了。
  “既然大家都没意见,那就散会。”
  万峰对开会可没什么瘾,事情说完就解散,瞎啰嗦啥。
  “万总!大卡车的生产线仪器那边做好了没有?”走出会议室文光华问道。
  万峰摇头:“我看够呛,要不你去看看,催催关海。”
  万峰从布置完任务就没忍心去看关海遭罪,实在是担心他熬出白头发。
  文光华没这种担心,突突地跑过去了,到那里一看连个生产线影子都没有。
  文光华心里就火刺棱的,他这边还有三十多台五轴连个影子都没做出来,到年底如果没有流水线眼望是完成不了,可是这里连个生产线毛他都没看着。
  文光华上火,关海还上火呢。
  “文工!你冲谁发火呀?我还不知道找谁发火呢?那种生产线你知道多难做吗?万总说要模块化,我就整明白这模块化就用了好几天。你还冲我火,看到那厕所没有?到厕所里把火发完了再回来说话,否则没人搭理你,爱找谁找谁去。”
第2124章
红崖动力的烦恼
  关海有理由发火,一条生产线,通过安装不同规矩的关键部件达到生产同类型不同设计和不同规格的产品。
  听着是真特么容易,舌头一卷就说完了,但是他要把这个变成现实知道费了多少精力,熬死多少脑细胞吗?
  他老婆已经抱怨守活寡了,你们这些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的玩意儿。
  单单就一个设计这条生产线的团队,几十个人就整整忙活了四五十天才设计出来。
  这刚设计完就来了一个催命的。
  设计完了我还得造出来吧,你们这些站着尿尿不腿疼的玩意儿就知道说。
  关海发火是发火,转身就下达了制造这条大生产线机加件的命令。
  部件加工完毕还要拉到南湾汽车去安装,然后调试,没个三个月四个月的时间就别指望了。
  文光华一听转怒为笑,有时间就行呀,就怕你没有时间限制。
  有时间就证明有希望,三四个月这不是问题。
  再过三四个月也不过才七八月,完全来的及。
  这也不能怪他急眼,二十辆六轴大卡全凭手工制造现在才交工了八辆。
  这还有十二辆,按照这个速度到年底能把六轴交工就不错了。
  南湾汽车可不是专门生产六轴的企业,总不能把别的车停了专门鼓捣它吧?
  还有三十辆五轴的这还一辆没造呢。
  没先进的柔性自动线,别说年底就是明年他都完不成任务。
  现在有了盼头,文光华也就笑呵呵地打道回府了。
  因纳河皮卡分厂的所有工程都结束了,正式开工开始恢复生产皮卡。
  南湾微汽这边皮卡的产能老固定在十万的年产量上,这几年就没变动过。
  现在反而还没有西湾的皮卡产量大了。
  西湾现在可是有生产十五万台的能力。
  南湾的皮卡主要供应黄河以北地区,西湾供应长江以南且兼顾出口,去年底今年初又上了一条五万台产能的线。
  这是因为巨创贸易拓展营业范围后带来的变化。
  巨创贸易听取了万峰的建议,他们在伊朗的办事处经过年前和年后这一段时间的运作,在伊朗找到了两家有背景的合作伙伴,达成了皮卡和微轿出口的协议。
  第一批发往伊朗的五百辆皮卡和五百辆熊猫已经在上过月启运,经过近一个月的跋涉已经到达了伊朗。
  就在上个月底在伊朗开始了发售。
  伊朗从两一战争起就受到西方的经济制裁,一直到今天也没有缓和的迹象,它们的经济也就停留在了八十年代的水平。
  现在如果有人漫步在伊朗街头,绝对会有一种在看十几年前影展的感觉。
  那些在八十年代堪称耀眼的楼房现在已经显得无比陈旧。
  那些在八十年代最先进的汽车以现在的眼光看仿佛古董。
  正是因为制裁,西方生产的东西都不卖给伊朗,这让伊朗的社会没有了更新换代的条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38/21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