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校对)第4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5/2149

  也算是一项长远的投资了。
  万水长见儿子发话了,也开口说道:“老沈,走吧,你侄儿今天钓了不少鱼,就到我哪儿去吧,我儿子这次回来还带了两瓶竹叶青回来,那可是好酒。”
  沈德真想了想:“也好,既然老侄儿回来请我去吃顿饭,这不去也卷面子,那我回家跟我家里的说一声。”
  “沈叔,那可一定去呀,可别让我再到你家叫你一次,这大雨天走路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我一定去,你们爷俩先回去吧。”
  万峰和万水长出了场院后,万峰又到供销社买了四瓶啤酒,又买了两瓶猪肉罐头和两盒午餐肉。
  在经过金兴斌家的时候万峰进去叫金兴斌的老子老金。
  老金也是农工,不过很少在连队里干活,夏天他经常在江边打鱼,连队里有一条微乎,他就是船长兼水手。
  万峰知道他没在家,进去说一声不过就是好看而已。
  老金没在家也就算了,万峰也没想再请谁,和他家住一栋房的东边那家是个姓白的光棍,有点玻璃花眼。
  没老婆的人都是些懒熊,这货还一点眼力见没有,从来没帮万峰家干过一点活儿,他家刚从三十一连搬过来的时候,母亲还隔三岔五地给他送点饭,后来一看这货懒得够呛也就再也不给他送饭了。
  这样的人万峰压根就没准备请他。
  爷俩回到家已经是十点多了,母亲已经炖好了鱼,正在抄鸡蛋。
  边上还预备了一盘木耳。
  万峰进屋把酒放下,拿了两个盘子开始开罐头。
  一瓶猪肉罐头装了一盘,一盒午餐肉装了一盘,又打开一盒午餐肉送给母亲,等待会抄木耳的时候用午餐肉但肉抄。
  沈德真来的时候已经是十点半多了,桌子上已经摆上了菜。
  “沈叔,上炕上炕,外面的雨天黑前是够呛了,进中午你和我父亲好好喝喝。”
  桌子上已经有了猪肉罐头,午餐肉,炖鱼,炒鸡蛋和木耳抄午餐肉,还有一个凉拌黄瓜还没上来。
  家里有客人弟弟和妹妹就不能上桌子了,他们只能在外地吃了。
  万峰当然有上桌的资格了。
  万水长和沈德真一人面前一个大碗,万峰打开一瓶啤酒先一人来了一碗。
  自己面前也放了一个小碗,也倒了一碗酒。
  “沈叔,这次回来我父亲说,这一年多干活上你多次照顾他,老侄儿觉得应该先请你一杯,虽然我辈儿小点,但是这碗酒我还是得敬的,就这一碗。”
  其实他是故意这么说的,这一年多他照没照顾自己老子那只有天知道。
  但是从今天往后,你吃了老子的喝了老子的老子也把话点明白了,你要是不照顾老子,看老子回来怎么收拾你儿子。
  实在不行你家还三姑娘呢!
  不过还是算了,他家姑娘就绕她们了。
  这时的姑娘不是后世的姑娘,后世的姑娘睡了也就睡了,她们自己都没当回事儿。
  八十年代的姑娘要是把人家睡了不往家娶,那是真会出人命的。
  沈德真也没推辞,端起碗一举,然后就咚咚咚地灌下肚去。
  万峰也一口干了,亮了碗底。
  “来来,家里人也别客气,吃菜吃菜。”
  两杯酒下肚,话匣子也就打开了,山南海北的就开始冒泡。
  三说两说就说到发家致富层面上。
  “老侄儿,你在外面靠近内地见多识广,说说内地现在都有什么变化?”
  “有什么变化?有,国家现在政策已经开放了,已经允许搞副业和做买卖了,也就是开始允许个体经营了,南方有些地方已经开始正式的包产到户了,北辽省也开始试点,咱们这地方要实行估计还得两年。”
  吴县这里正式开始包产到户是从八四年开始的,先是成立家庭农场,八六年开始正式单干。
  这一切都是万峰亲历的,虽然那时他还在上高中。
第0527章
大林子人来了
  “你姥姥家那里也联产承包了?”
  万峰点头:“我姥姥家所在的小队就是试点单位,去年冬天把土地承包下去了。”
  沈德真来了兴趣:“说说承包以后的变化。”
  “其它的变化要到秋收以后才能看出来,现在能体现出的变化就是人闲了。”
  “人闲了?”沈德真迷惑不解。
  “就是有剩余时间了,没承包以前队里的人天天瞎忙也不知道都忙些什么,反正是一年三百六十五除了过年过节下大雨从来不闲着。现在土地承包后那些乱七八糟的活儿都消失了,人们闲的蛋子都耷拉了,这么说吧,原先在小队一年要出二百五十个工。现在同样还是这些土地还是这些伙计,承包到每户后从整地拉粪播种除草到收割,有七八十个工就完成了,你相信吗?”
  “相信,自己家干活没有磨洋工的了。”
  沈德真也是干了一辈子活的人,拉屎三点钟这种磨洋工的事情自然不陌生。
  “这样人们在闲得时候就可以利用这空闲做点买卖搞搞副业,比如卖个鱼虾了卖个蔬菜了卖点服装了,来钱的道多了,生活自然而然不就上去了。”
  沈德真点头:“是这么个理,可是咱们这地处偏僻能干什么买卖呢?”
  “咱们这干买卖就别想了,太偏僻了,人口基数也小,连个农村集市都没有,将来安心地种好地的前提下也就发展种植养殖业吧,就连养殖业和种植业的前景都不广阔。”
  东北三省因为地理位置的限制,在将来几乎很难融入内地的经济循环圈,而三省本身人口的数量也完全支持不起一个自己的循环圈,因此将来三省的经济步入困境是显而易见的。
  三省里龙江省地处国家最东北,地广人稀,地理位置更加恶劣,除了种地外发展什么都受限制。
  工业产品进不了内地循环圈本地根本消化不了,就连养殖业和种植业因为市场的规模也很难能发展壮大起来。
  种植什么养殖什么,如果市场无法消化最终都会陷入恶性循环里,慢慢自生自灭。
  至于对面还未解体的苏联,在它解体之前整个西伯利亚的人口也没超过两千万,解体后人流大多流回了欧洲,人口剩余不足千万。
  那么大的地方千万的人口规模市场基本聊胜于无。
  就连龙江最优势的产业农业也因为粮食价格的关系也没什么前途。
  再加上人为的关系,万峰是很不看好龙江的发展的。
  就是发展旅游业都因为地处偏僻而不会有多少人来,再说旅游业这玩意能成为一个省的经济支柱产业吗?
  就是因为这种种原因,在这种恶性循环下未来的龙江省人口大量流失,年轻人不愿意留在这里背井离乡到南方去创业打工,而留下来的人也半死不活地活着。
  等有了网络直播后,无数的东北人投身于这个毁誉参半的行业中。
  这是东北的悲伤和无奈,很多不理解此间处境的南方人看不起东北人,但他们根本就不了解东北的困境。
  万峰重生前,国家有个大东北经济循环圈计划正式出台,范围涵盖整个东亚包括鹅螺丝的远东地区。
  这个经济圈一旦形成,将有近三亿人口左右的规模,有了这个规模支持东北三省才有浴火重生的可能。
  但是这个经济圈要想成功也是阻力重重,毕竟这里面有两个国家是属于西方阵营的,那些唯恐华国不乱的势力是不会看着这个经济圈顺顺当当地形成的。
  所以这个经济圈什么时候能正式启动还是未知。
  这些万峰并没有说出来,沈德真和父亲根本就没有这种境界,就是说他们也不会明白。
  “沈叔,喝酒,车到山前必有路,反正咱们这里地广人稀、土地肥沃就算发不了家但也饿不了肚皮,衣食无忧,用不着去操未来的心。”
  万峰给沈德真和父亲重新倒满酒。
  事情也就重新转移到了家长里短上。
  这场雨还真的一直下到天黑,父亲和沈德真一直喝到下午两点后,沈德真才晃晃荡荡地回去了。
  为了防止喝多的沈德真倒在泥水里睡死过去,万峰把他一直送回家。
  送完三点钟回来,父亲已经鼾声如雷地睡去。
  母亲也刚刚收拾完厨房,弟弟妹妹根本不在乎外面的雨,顶着雨不知又跑什么地方去了。
  “以后逢年过大节的时候给沈德真送点东西去,像什么酒呀罐头呀也花不了多少钱。他管场院,到时候给我爸分配点轻快活儿就有了,别不舍得那几个钱。”
  “那连队其它干部就不用送吗?”
  “县官不如现管,其余的人没什么卵用,不用尿他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5/21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