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校对)第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6/2149

  “你挨打的时候疼不疼?”栾凤的语气里充满了关切。
  这不是问得屁话吗,挨打还有不疼的道理。
  “咱能问点有用的东西吗?”
  “人家不是关心你吗,不识好歹人。”背后传来栾凤的嘟囔声。
  “你前两天不是说你姨给你介绍对象了吗?看得怎么样?”
  “没看!”
  “嗯?为什么没看?”
  万峰话刚问完,腰部就传来一阵疼痛。
  “三八!你发什么神经,没事儿你掐我干嘛?信不信把你扔河里喂王八。”万峰一个偏腿跳下车,回头对着栾凤怒吼。
  “你说我为什么没看,你不是不让我看吗!”
  万峰懵比:“我什么时候不让你看对象了?”
  “那天晚上你不是说我还小,看对象不急吗。”
  想起来了,那天晚上他确实说过这样的话。
  “我说不看你就不看?我让你死你死不死呀?”
  “呀!我和你拼了!”栾凤张开嘴露出森森白牙就对着万峰扶着自行车的手臂而来。
  万峰一看推着车子几步就到了河边:“好好,怕了你了,我现在要过河了。”
  “背我过去。”
  “啥?你没长腿呀?我的推车过河。”
  “等你把车推过去再回来背我。”
  “那你可得等。”
  万峰挽起裤脚推着车子哗哗地过河。
  等过了河回头一看,那娘们站在河那岸连窝都没动,这是打定主意赖上他了。
  万峰叹口气哗哗地又淌了回来。
  “你到底行不行呀?一个十五岁的姑娘让我一个小孩背,你害臊不?”
  “你不是男人吗!”
  栾凤说完就趴在万峰的后背上,万峰就又真实地感觉到了两个东西。
  “你最好把你胸前那两个玩意弄一边去,我嫌咯得慌。”
  万峰也就是说说,那玩意就算栾凤想挪个位置也办不到呀,它天上就该长在那个地方。
  过河穿上鞋后,万峰继续用车载着栾凤向孤山公社行驶。
  孤山河边的那座果园现在已经翠绿一片,枝头已经挂出了小小的果实。
  “过些日子我要去我姐家,你送我去好不?”
  栾凤上面有一个大哥,已经结婚分家另过。
  一个姐姐去年出嫁在黑礁公社沿海的冷家大队。
  “给钱不?不给钱我才不去呢。”
  “哼!就知道钱。”栾凤不满地说道。
  穿过果园也就到了孤山肖军家所在的村子。
  万峰先去供销社把张海给的五块钱花了出去买了两份礼物,然后先去肖军家,再由肖军领着他去了肖德祥家。
  栾凤没有跟万峰去肖军家,而是一个人留在供销社瞎溜达。
  万峰给了她一块钱零花就自己去了肖军家。
  肖军领着万峰来到了肖德祥家。
  现在离一点还有些时间,肖德祥还在家休息,见万峰来了十分的高兴。
  万峰因为急着回去便抛弃了那些虚头巴脑的客套,开门见山就把自己来的目的说出来,他的要求是让肖德祥明天到洼后去一趟。
  肖德祥考虑了一下告诉万峰,明天上午他会带着两个人到洼后去,具体事情到了洼后再说。
  事情办完万峰就马不停蹄地和肖军告别,来到供销社叫上栾凤打道回府。
第0079章
张海的担心
  回到洼后,栾凤在队部下车了,万峰则骑车到了砖瓦厂,把消息告诉了张海。
  张海告诉万峰下午不用去学校了,他连书包都给他背回来了。
  你看这事儿整的,让他请个假他连书包都给背回来了。
  这要是谁看对象让他去代看,他是不是连孩子都能抱回来?
  既然明天制造模具的人都要来了,那么要制造什么形状的瓦就要提上日程了。
  八零年的农村能看到的最常见的瓦都是那种长二百到二百五,宽一百五到二百毫米左右的小四方弧形瓦,也叫蝴蝶瓦,用泥为原料通过土窑烧制出来,灰不溜秋的一点不好看。
  万峰是见过后世的各种建筑用瓦的,什么长的短的大的小的圆形的方形的三角形的,从最小片的装饰瓦到两米一张的石棉瓦。
  因此他知道什么瓦美观好看。
  于是在洼后小队队部,他拿着笔在草纸上设计,他一共画出了四种瓦,都是长方形的平瓦。
  尺寸方面都是300.400X200.250,其中的两样他还在瓦面上设计出了花纹。
  张海看着万峰画出的瓦形状精神陷入混乱状态:“你这是什么瓦呀?”
  “平瓦呀。”
  “我知道是平瓦,可是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平瓦。”
  “你没见过就对了,这会是市面上最流行的瓦,但这还只是普通的瓦,等我们有了一定的积蓄,还可以通过给这些瓦的表面喷涂颜料做成彩瓦,五颜六色那就更漂亮了,你说这瓦要是造出来假设你是一个盖房子的人你会买吗?”
  “当然买呀,要是用这瓦盖一栋瓦房该多漂亮呀。”张海两眼放光赞不绝口。
  “这还只是瓦的式样,至于瓦的品种还有很多,比如钢丝瓦、石棉瓦等等。石棉瓦面积非常的大,一张就有一到两米长,是厂房用瓦的最好选择,将来我们有了底蕴后可以扩大生产类型和规模。”
  张海看着万峰画的图纸爱不释手:“我说外甥,当初看来找你是对了,想不到你竟然已经开始规划砖瓦厂的将来了,你是怎么知道这么多东西的?你这脑袋要是考不上大学这不没天理吗。”
  万峰上一世是个典型的本分农民,干农村的活儿可是能手,农村的货他没干过的几乎就不存在。他刚才说的不过都是见识的积累,没什么技术含量和能不能考上大学更没什么联系。
  考上八十年代的大学的难度万峰可是心知肚明,那可是真正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想想还是算了吧。
  “有了模具之后就要抓紧时间实验产品了,主要是产品的承载力,这关系到产品的质量也直接关系到砖瓦厂的命运,千万马虎不得。”
  这方面以张海的性格万峰觉得自己应该放心。
  “等水泥砖瓦的模具解决了,我就该去解决压砖坯的机械了,我打听到了东丹市确实有一个生产小型压坯机的工厂,我准备这两天就起身争取在十天内把机器买回来。”
  明天上午肖德祥就会带人来,怎么说万峰都是要在家的。
  因此天黑时张海带着万峰到周小文家又给万峰请了明天上午的假。
  在回家的路上,万峰问了几个实际的问题。
  “煤炭的事情你怎么解决?”
  这很重要,在凭票的年代煤炭是很紧张的东西,城镇居民冬天的取暖媒每人定额都不超过一百斤,万峰不觉得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这也是当初立项的时候,他同时把水泥砖也立出来的原因。
  一旦煤炭供应不上那就生产水泥砖。
  “现在上面对农村搞副业非常的支持,有很多优惠的政策,在资金和物质方面有很大的倾斜,公社书记说了,煤炭的事情他已经打报告上去了,一定会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复。”
  通过公社的态度来看,三中全会的春风已经快刮到农村了。
  “外甥!你设想一下,假如砖瓦厂八月份开工,到了年底社员们会见到收益吗?”
  “为什么会见不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6/21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