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人(校对)第1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1/391

  “又是挺身式腾空!”
  “日本的运动员全都已经掌握这项技术了么?”
  田岛直人也使用出了挺身式腾空的技术,立刻引来了周围一片的议论声,而田岛直人凭着街挺身式腾空,也跳出了一个7米02的成绩。
  田岛直人对这个成绩也很满意,毕竟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比赛,没有犯规,还顺利完成了比赛,并且跳出了一个7米以上的成绩,已经算是很不错的表现了。而且接下来他至少还有两次试跳的机会,他还可以尝试着跳出一个更好的成绩。
  接下来轮到陈强登场了。
  看了八名世界一流选手的比赛,陈强对于这个时代的跳远运动已经有了一些了解。
  “现在的跳远运动,应该书处于力量型技术发展阶段的初期。”陈强心中暗下判断。
  跳远是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当中的竞技项目之一,古希腊的跳远,运动员双手机会各握着一只哑铃,起跳时候哑铃尽力前摆,以产生一种带动身体超前跳跃的推动力,落地的时候哑铃会向后摆,使跳远的距离尽可能的前伸。所以在那个时代,跳远不仅仅是腿上的运动,还得考验运动员的臂力。
  而现代的跳远运动,技术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原始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以起跳后找到最合适的空中动作为发展方向,最终确定了蹲踞式、走步式和挺身式这三种跳远的腾空姿势。
  第二阶段则是力量型技术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运动会很重视起跳时候的力量的发挥,也就是起跳的时候发力会很猛,跳起来的高度也会很高。这种技术可以获得较好的垂直速度,但是会影响到水平速度的发挥,所以到了未来已经被淘汰了。
  七十年代开始,跳远运动进入到了第三阶段的发展,那就是速度型技术的发展阶段。运动员们开始越来越注重助跑速度,此时运动员追求的是助跑起跳的流畅,而跳远运动的三个关键环节,则变成了高速助跑、全速上板和快速摆腿起跳。
  在1932年的奥运会上,挺身式的腾空才刚刚出现,所以跳远运动正处于从原始阶段,向力量型技术发展的过程当中。
  陈强作为一个后世人,自然不会去训练力量型技术这种注定被淘汰的跳远技巧,他一开始便是按照后世标准进行的训练,直接训练的是最先进的速度型技术。
  经过了三天的比赛,陈强也算是这片赛场上的明星了,美国观众看到一位中国运动员,第一反便是“陈强”。
  更何况陈强刚刚还刷新了200米的世界纪录,给了三位美国运动员一记完美的回击,此时的陈强,正是充满了热度的时候,他一登场,便吸引到了所有观众的注意力。
  “快看,是那个中国人!”
  “对,是他,好像是叫陈强对么?”
  “他昨天获得了百米短跑的冠军,打破了100米的世界纪录;刚才又打破了200米的世界纪录,现在他又要参加跳远比赛了么!”
  “那个中国人不是短跑运动员么?怎么参加跳远的比赛,难道他也精通跳远么?”
  “我听说跑的快的人,跳远都强!”
  观众们的目光集中到了陈强的身上,而陈强故意后退几步,然后开始了起跑。
  之所以后退几步,是为了延长助跑的距离。跳远的速度型技术,需要更快的助跑速度,自然也需要一个更长一些的助跑距离。
  “陈强的助跑速度好快!”
  其他运动员无不心中一惊。
  然而真正让他们吃惊的还在后面,只见陈强一脚踏上起跳板,然后发力腾空,他的身体在空中做出了一个挺身的动作。
  “挺身式腾空!”有人忍不住惊呼起来。
  田岛直人吃惊的瞪大了眼睛,他完全不敢相信眼前所看到的这一幕。
  陈强竟然也会使用挺身式腾空的技术!
  田岛直人甚至觉得,陈强的挺身式腾空,技术动作比自己的还要标准,比自己的还要流畅!
  陈强的挺身式腾空,当然要比田岛直人的更加标准,动作也更加的顺畅。陈强所练习的毕竟是二十一世纪的挺身式腾空技术,很多细节方面,比最初的挺身式腾空有了太大的改进,要比田岛直人的技术先进了许多。
  “怎么回事,陈强怎么也会挺身式腾空?这不是南部前辈的独门绝技么?难道是南部前辈教给陈强的?”田岛直人下意识的望向旁边的南部忠平。
  然而南部忠平那震撼的表情,比田岛直人更盛三分!
  “挺身式腾空!陈强怎么学会了我的挺身式腾空!这一套技术,我只教给了日本队中少数的几位选手,除了我们日本的运动员之外,其他国家的选手是不可能懂得这套技术的,可陈强是怎么学会的?”
  “难道是刚才看我试跳,然后学习到的?不可能!这种腾空技术,不经过成千上万次的练习,怎么可能掌握?陈强所施展出来的挺身式腾空,技术动作分明已经是非常熟练,看起来就像是练了好几年了!”
  “练了好几年?这就更不可能了,我去年的时候,才第一次施展挺身式腾空的技术,哪怕是日本队的其他选手,也才练了几个月的挺身式腾空,陈强怎么可能练好几年!”
  此时的南部忠平百思不得其解,他不知道陈强究竟是从哪里学来的挺身式腾空技术,他更不知道陈强的挺身式腾空运用的怎么会这么熟练!
  ……
  主看台上,岸清一揉了揉眼睛,确定刚刚进行试跳的是陈强,而不是某一位日本运动员。
  “我没看错,那的确是挺身式腾空,陈强怎么懂得使用挺身式腾空!这明明是我们日本运动员才独有的绝技!”
  跳远和三级跳远,是日本最强的田径项目,四年前日本选手织田干雄在阿姆斯特丹奥运会上获得了三级跳远的金牌,成为了第一位获得奥运个人项目金牌的亚洲运动员。从那时起,日本田径的重心一直放在跳远和三级跳远项目上,日本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跳远运动员,同时日本运动员也开发出了一些新型的跳远技术。
  挺身式腾空的技术,对于日本田径队来说,显然是核心中的核心,也是日本队的一大杀手锏,除了南部忠平之外,日本队掌握这门技术的运动员,也不过是个位数。
  在日本队看来,挺身式腾空技术的泄露,就等于是日本跳远最核心技术的泄露,如果连挺身式腾空技术都被研究透的话,日本的跳远也就没有什么先进性可言了。
  之前日本选手只是在日本国内的比赛使用过挺身式腾空技术,这次洛杉矶奥运会,是日本选手第一次将挺身式腾空展现给全世界。按照岸清一的设想,外国运动员至少要到下一届奥运会,才能真正的研究透挺身式腾空,也就是说日本队的跳远技术,要领先世界四年!
  然而陈强也使用出了挺身式腾空的技术,顿时让岸清一感觉到了一种惊恐在内心深处弥漫,仿佛是一名海钓者进入到了一片未知的海域,充满了对现在的迷茫和对未来的担忧。
  “陈强是怎么掌握挺身式腾空技术的?挺身式腾空从出现到现在,还不到一年的时间,哪怕是从头开始练习,也得花费一些时间吧!难道是我们内部出现了问题?”
  岸清一突然想起几个月之前,满洲会派运动员参加奥运会的事情,便是被中国媒体所提前获知,而且还公布出来。
  为了那次事件,岸清一曾经进行过内部调查,想要找出叛徒,但最终却是徒劳无功,叛徒没有抓到,还弄得日本田径协会内部人心惶惶,最终事情也不了了之。
  今天又一次出现了类似的事情,这使得岸清一更加确定,是日本内部出现了叛徒,将挺身式腾空的技术泄露给了陈强!
  “可恶,我回去以后一定要严查,究竟是谁出卖了帝国!这一次,我不查出叛徒,绝对不会善罢甘休的!”
  ……
  陈强并不知道,自己所使用出的挺身式腾空给日本队带来极大的困扰。
  此时的他已经落地,然后从沙池中站起身来,扭头看了一眼沙池旁边刻着长度的标尺,陈强在沙池里留下的痕迹的最末端,依然是在7.5米之外了。
  “超过7米5了!”陈强心中一喜。
  之前南部忠平的成绩是7.45米,那也是目前跳远项目上最好的成绩了,而陈强这一次试跳的成绩已经超过了南部忠平。
  测量员跑上前去,仔细的测量了一番,随后裁判也宣布了陈强的成绩:
  “7.52米!”
  一片惊叹声从周围响起,所有人都意识到,这是目前跳远赛场上的最好成绩!
  “挺身式腾空真的这么厉害么?目前三位使用挺身式腾空的选手,都跳过了7米大关,而且前两名都是使用挺身式腾空技术的运动员!”
  “挺身式腾空果然是最先进的跳远技术,优势真的太明显了。”
  此时有个不同的声音响起,问了一个很打脸的问题。
  “我记得挺身式腾空是日本人发明的吧?怎么中国人用起来,却比日本人跳的还要远?”
第一二五章
锁定冠军,但这还不够!
  南部忠平出奇的郁闷。
  挺身式腾空是他独一无二的技巧,却莫名的出现在了陈强的身上,任凭南部忠平想破脑袋,也想不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不过现在看来,这还不是关键,关键是陈强使用挺身式腾空的技术,竟然比他的成绩还要好!
  南部忠平的挺身式腾空,只跳了一个7.45米的成绩,而陈强使用挺身式腾空,竟然跳了7.52米。
  使用同样的一套技术,模仿者比发明人更牛逼,这太打脸了!
  “怎么会这样,陈强的挺身式腾空,不但技术非常的熟练,就连成绩也要胜我一筹!”
  南部忠平的世界观有些崩塌,陈强这一次试跳的结果,突然让南部忠平有一种丧失信心的感觉。
  不仅仅是南部忠平,整个日本田径队,乃至是看台上的岸清一,都是一副无比震惊的表情。
  陈强熟练的掌握了挺身式腾空的技巧,这已经是日本队无法接受的事情了,然而陈强的成绩竟然更棒,这简直是在日本队的伤口上撒盐!
  陈强的挺身式腾空来自于后世,后世的挺身式腾空技术,也是经过无数的运动员一点点改进后才成型的。从技术角度来讲,陈强的挺身式腾空自然比南部忠平的原始挺身式腾空更加先进,细节上也更加完美,取得比南部忠平更好的成绩,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陈强在跳远运动上的理念和南部忠平不同。
  陈强使用的是速度型技术,跳远运动的发展已经证明,速度型技术才是跳远运动未来发展的方向。而南部忠平还没有进入到力量型技术的阶段,他的跳远理念比陈强整整落后了两代。这种运动理念的差距,也会最直观的体现在成绩上。
  竞技体育和其他的领域不同。
  在很多领域当中,一个新理念的出现,可能要好多年才能付诸实施,再到好多年才能够投入应用,应用之后又会过很多年才能产生效果。
  就比如电动汽车产业,从纯电动车理念提出,到特斯拉上路,期间花费了不知道多少年,而很多老百姓依然不太接受纯电动汽车,他们还是更信任燃油汽车。在加上纯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电池衰减以及高纬度地区的表现都存在问题,普及的使用纯电动汽车,最少也得再花费二十年的时间。
  可是竞技体育当中,一种新理念出现,立刻就会应用到比赛当中,这种新理念效果好不好,也会马上接受检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1/3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