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人(校对)第1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2/391

  “还我东北!”
  “抗日救国!”
  无数的高喊声,从四面八方响起,观众席上的中国人,无不包含着泪水,声嘶力竭的呐喊着!那种气势,仿佛能使山河震动,让天地变色!
  从这一刻起,这一届华北运动会,已经不单单是一场运动会,体育精神跟救国图存的思想融合在一起,振奋着每一个人的内心!
  ……
  梅津美治郎的表情变得愈加难堪起来,中国人要团结抗日,是他最不希望看到的事情,那一声声的抗日口号,也是他最不希望听到的声音。
  终于,梅津美治郎无法忍受周围的抗日呼声,他站起身来,跑到了主办方官员面前,表示抗议。
  “你们要立刻停止啦啦队的煽动!”梅津美治郎愤怒的说。
  “我们的学生在自己的国土上举行这样的爱国运动,是他们的自由,外人无权干涉!”张伯苓直接怒怼回去。
  “你们不管是么?我会马上向贵国的外交部提起抗议!”梅津美治郎冷哼一声,愤然离场。
  几个小时后,日本领事馆的抗议书,就放在了南京外交部长的桌案前。
  ……
  行政院的褚秘书长收到了南京的命令,然后他将张伯苓叫到的办公室里。
  “看看你们南开干的好事,咱们这里开幕式才刚刚结束,南京那边日本人的抗议书都到了外交部了!”褚秘书长一脸生气的样子。
  “褚秘书长说的是,这些日本人,的确是太可恶了,惹得您生这么大的气!”张伯苓故意装出一副同仇敌忾的样子。
  褚秘书长心说,张伯苓你这老家伙,是不是老糊涂了,我是在生谁的气,你看不出来么!
  不过张伯苓毕竟南开大学的校长,教育界中颇有地位,褚秘书长也不能给张伯苓难堪。
  褚秘书长懒得跟张伯苓扯皮,真扯皮的话他也未必是张伯苓的对手,于是直接口说道:“张校长,关于日本人抗议的事情,行政院让我立即办妥,你觉得该怎么办啊?”
  “敢问褚秘书长,日本人为什么要向我方抗议?”张伯苓仍然是故作不知。
  “还不是因为你们南开大学在开幕式上弄的那个毋忘国耻?还有那些反日的条幅!这些都惹得日本人不高兴了!日本人说你们南开大学是故意煽动群众的仇日情绪!”褚秘书长开口说道。
  “褚秘书长,找你这么说,我们南开大学是做错了?被日本人枪战的大好河山,就不该收回来?我们的学生难道就不能举行爱国活动!”张伯苓厉声问道。
  “不是不能,是得注意方式!”褚秘书长也自知理亏,语气上怂了很多。
  随后褚秘书长又洋洋散散的说了一大堆,大体内容就是要跟日本人和谐相处,中日要保持友好,不要惹怒的日本人等等。
  张伯苓越听,心中越不是滋味,这个褚秘书长的言论,倒像是站在日本一边。
  张伯苓不知道的是,这位褚秘书长是行政院王院长的忠实跟班,所以未来也真的是沦为汉奸,而且还担任过伪政府的高官要员,最终被判了汉奸罪,在1946年被执行枪决。
  褚秘书长说了半天,最终给出了张伯苓一道命令:“张校长,既然日本人都来了书面抗议,那么我们也不能什么都不做,这件事情,我暂时不给你们南开处罚了,但是你要好好的约束你的学生,不要再有越轨的行动。我希望你把参与此事的南开学生都召集起来,好好的训诫一番!”
  ……
  这件事情,南京方面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了,那就是向日本人妥协,宁愿给那些爱国学生处罚,也得让日本人消消气。
  张伯苓也是活了六十多岁了,知道胳膊拗不过大腿的道理,既然行政院要求他去“训诫”学生,张伯苓也只能应承下来。若是自己死扛不去的话,反倒是会害了南开大学,也害了那些爱国的学子。
  为了应付南京的指令,张伯苓将南开的学生都召集起来,要“训诫”他们。
  面对这些爱国学子,张伯苓说了第一句话:“你们讨厌!”
  爱国学子们纷纷一愣,表情也严峻起来,他们没想到一只深受大家爱戴的张校长会说出这样一句话。有些人甚至跃跃欲试的想要开口反驳,难道爱国的活动也有错么?
  然而张伯苓马上说出了第二句话:“你们讨厌得好!”
  爱国学子们的表情顿时转阴为晴,纷纷开始鼓掌。
  掌声渐渐的停息,张伯苓又说出了第三句话:“下一回,你们还要这么讨厌!”
  欢呼声猛的响起,爱国学子们知道,他们做的是对的,他们的校长支持他们!
  ……
  赛场外,日本人的一个抗议,轻轻松松的逼迫着南京方面做出了妥协。
  赛场内,运动员们依旧是你争我夺,为了荣誉而战。
  这一次,陈强放弃了400米项目,而是改为参加110米栏的比赛。
  虽然这是陈强第一次参加110米栏的比赛,但却没有人敢小看陈强。
  正常情况下,跳远厉害的人,110米栏的实力都不会太差,当时有很多跳远兼跨栏的选手,不光中国是这样,即便是在奥运会的赛场上也是如此。
  陈强是跳远项目的世界激励保持者,又是百米短跑的世界纪录保持者,所以按照正常推论的话,陈强在110米栏项目上的水平肯定不弱。
  事实上经过这两个月的训练,陈强在110米栏项目上的实力,已经达到了未来国家一级运动员的水平。
  按照后世的国家田径运动员标准,110米栏的国家一级运动员,达标成绩是电子计时的14秒73,换算手动计时是的话大概是14秒5,而在1932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上,110米栏金牌获得者的成绩也只是14秒6。也就是说现在的陈强,如果去参加洛杉矶奥运会的话,又能多刷一枚110米栏的金牌。
  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就能取得如此进步,也就只有陈强能够做到。他本来就有短跑和跳远的基础,身体是能适应110米栏这项运动的,而且他还拥有超越这个时代的110米栏知识,更重要的是,训练空间里提供了十倍的训练速度,陈强训练两个月,比得上别人训练二十个月。
  一个100米和跳远都是国际级运动健将的人,花二十个月的时间训练110米栏,要是连个110米栏的国家一级运动员都没法达标的话,还不如直接撞死算了!
  与之相比的话,国内运动员的110米栏水平要差的多,跑到18秒就是个好成绩,跑到17秒就是全国顶尖,而在这一届华北运动会中,选手的最好成绩也只是17秒5。
  能够跑14秒5的陈强,面对最好成绩只有17秒5的对手,他根本就没有必要去发挥全力,便可以轻松的获得冠军。
  ……
  华北运动会上,陈强依旧是狂刷金牌,但对于陈强来说,这一届华北运动会的意义,要大于他所取得的成绩。
  陈强知道,在天津举办的这一届华北运动会,将会是旧中国举办的最后一届华北运动会。
  下一届华北运动会的举办地被定在了北平,但是日本人却策划了“华北事变”,这导致华北五省的局势急转直下,北平也无力举办华北运动会。等到华北的局面缓和一些,已经到了1937年,这时候北平市政府才终于确定,要在1937年的10月份举办第十九届华北运动会,然而在7月份的时候,北平便沦陷了,从此华北运动会也就不了了之。
  陈强觉得,自己作为一名穿越者,能够亲眼见证末代的华北运动会,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特别是在开幕式上,他见到了“丧服”出赛的东北代表队,见到了南开啦啦队摆出的“毋忘国耻”,也见到体育精神跟爱国思想,逐渐的融合在了一起!
  陈强看到了,在面对外敌入侵、民族危亡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终于清醒过来,他们最终会团结在一起,用自己的生命去捍卫整个民族的明天!
  陈强只是一个小小的蝴蝶,他的翅膀无法撼动这个时代的走势。
  但陈强也是这个时代的参与者,他愿意化为一朵微不足道的浪花,投入到这一场关系到国家民族存亡的滚滚洪流当中……
第一七零章
你行你上啊!
  又入冬了,陈强也恢复了日常的训练和学习。
  华北运动会已经彻底的终结了,明年的话也只有全运会这一场大型比赛,对于陈强来说,一年只有一次的比赛任务,的确是太轻松了。
  陈强有些羡慕后世的那些运动员,一年到头比赛不断。国际级的运动员有国际级的比赛,国家级的运动员有国家级的比赛,哪怕是省市级的运动员,也有很多比赛可以参加。
  像是田径运动,每年年初的时候,田协便公布了这一年的比赛计划,各种各样的大奖赛、锦标赛、选拔赛,甚至还有很多专项赛。比如投掷项目、长跑项目、竞走项目,全都会专门组织的比赛。
  普通老百姓的话或许不会注意到,中国一年会办这么多的体育比赛,但是作为体育大学教授的陈强,却对这方面非常了解,他在国内的体育界也是有一定的地位,很过国家级的比赛,都会邀请他去当委员。
  而在民国时期,作为运动员,一年能有一场比赛就不错了。
  作为运动员,没有不渴望比赛的,大部分运动员都巴不得多参加一些比赛,可以通过比赛展示自我,所以没有比赛的日子,对于陈强来说,也非常的难熬。
  “这个时代,也就美国的比赛多啊,现在美国的经济形势应该已经变好了吧,要不然我找个机会再去一趟美国?”
  陈强正琢磨着,有个声音从身旁响起。
  “陈强,校长让你去他办公室。”陈强抬头一看,说话的人是严仁颖。
  严仁颖是南开大学的名人,陈强对他原本就有比较深刻的印象,而不久前的华北运动会上,严仁颖摆出的那个“毋忘国耻”,更是让陈强感动的热泪盈眶,从那时起,陈强对于严仁颖便有了一种钦佩的情绪。
  陈强向严仁颖道了声谢,随后前往张伯苓的办公室。
  推开校长办公室的房门,张伯苓正等在里面,除了张伯苓之外,还有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坐在沙发上。
  “张教授,你也在啊!”陈强赶紧跟这中年人打招呼。
  “小陈,过来坐!”这个中年人也不见外,直接让陈强坐到了身旁。
  这个中年人便是张伯苓的亲弟弟张彭春。
  张彭春也是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欧美的话剧演出体制就是由张逢春所引入中国的,同样中国的导演制度也是张彭春所开创的,另外他还在联合国担任过职务,并且参与起草了《世界人权宣言》。算起来张彭春也是中国话剧的奠基人,他对于中国的文化发展和教育事业也有着极大的贡献,只不过由于张伯苓的名气实在是太大的,掩盖了张彭春的事迹,使得后世对他的了解并不多。
  张彭春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毕业,曾任清华大学的教务长,后来去美国芝加哥大学任教,如今他已经回国,是南开大学的教授。
  陈强来到张彭春身边坐下,只听张彭春开口说道:“小陈,咱们学校刚刚接到了南京外交部的一封电报,电报上说苏联人打算邀请你去访问。”
  “苏联人请我?”陈强有些惊讶的问,他没想到自己的名气竟然能传播到苏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2/3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