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人(校对)第1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3/391

  “当然不是请你一个人。准确的说是邀请咱们中国的文化届和体育届的知名人士。”张伯苓插口说道。
  “那除了我,还有谁?”陈强接着问。
  “体育届的话,除了你之外,就只有香港的李惠堂受邀。文化届的人就比较多了,京剧大师梅兰芳、影星舞蝶……彭春也和你们一起去。”张伯苓指了指自己的弟弟。
  张彭春跟梅兰芳私交甚密,这一点陈强是知道的。当年梅兰芳在美国演出时,张彭春便是梅兰芳的艺术指导,梅兰芳在美国参与的各种活动,也是张彭春一手操办的。
  张彭春则接着介绍道:“这一次去苏联,费用方面我们不用担心,苏联人在电报上说了,一切费用他们全包,连往返的船票都已经准备好了,咱们只管带着人去就行了。”
  “那什么时候出发?”陈强开口问。
  “春节过后,二月份吧!路上要走一个月,得三月份才能抵达苏联。”张彭春回答说。
  “三月份的苏联应该还很冷吧?我得去皮草行买身貂!”陈强笑着答道。
  ……
  历史上,苏联也是在这个时候邀请中国的文艺界访问苏联,当然最主要是邀请梅兰芳先生,其他人都是陪衬,因为梅兰芳先生在全世界的戏剧届都颇具盛名。
  如今,除了梅兰芳之外,中国还有一个陈强也算是国际上知名的人物,于是苏联便把陈强一起邀请上了,反正苏联家大业大,也不差多请这一个人。
  当然苏联也不是无缘无故的邀请梅兰芳和陈强去访问的。
  苏联自从成立以来,因为意识形态的缘故,一直被全世界孤立,但是在三十年代初,德国法西斯的崛起,让英法欧洲国家感到恐慌,于是乎他们便向苏联抛出了橄榄枝,来一招驱虎吞狼,借苏联可以对付德国。
  苏联也希望摆脱被西方孤立的局面,对于英法等国的善意,也是欣然接受,双方也算是一拍即合。在1934年9月份的时候,苏联加入到了“国联”当中,这也标志着苏联和西方国家的关系出现了缓和。
  刚刚进入到“国联”的苏联,也是急于融入到国际社会当中,但是苏联与英美的意识形态不同,如果从军事或者政治角度入手,或许会引起英美等国的不安和反弹,于是苏联便从文艺和体育方面入手,邀请一些文体界的名人访问苏联。
  除了梅兰芳之外,当时的苏联还邀请过很多的音乐家和画家,比如著名艺术家毕加索,在那个时代也多次访问过苏联。
  ……
  二月中旬,陈强抵达了上海,见到了自己慕名已久的梅兰芳先生。
  三十年代的时候,想听梅先生一场戏,已经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了。从美国巡演回来之后,梅先生的出场费已经涨到了十根金条,这不是一般的剧院能够请的起的。而且这种大师级的人物,也不可能天天演出。梅先生的演出就像后世的天王巨星开演唱会,一年能演几场就已经很不容易了。而梅先生的每次演出,自然也是一票难求。
  在上海,陈强没有看到梅先生的演出,不过陈强却并不着急,这一次前往苏联访问,梅先生一共会进行六场演出,陈强有机会欣赏到梅先生在舞台上的英姿。
  2月21日,访问团登上了“北方号”轮船,前往苏联的远东地区,然后达成火车,途径西伯利亚,前往莫斯科。
  坐火车比坐船轻松多的,火车不像轮船那样的颠簸,而且沿途还可以欣赏西伯利亚的风景。而且苏联给访问团订的都是专门的火车包房,伙食也都是最高标准的,十几天的行程下来,访问团人均要胖了好几斤。
  3月12日,火车抵达了莫斯科,苏联外交部派出了东方司的副司长鲍乐卫前来迎接,中国驻苏使馆也派出了一名代办来到了火车站。
  陈强一行人被安排在饭店下榻,随后陈强也拿到了未来几日的行程。
  梅先生的演出,是从3月23日开始,一直到3月28日,每天会表演一场。所以在此之前,他的主要行程是参观,参加欢迎宴会,还有准备演出。
  陈强晚上不用表演,所以陈强的日程则是参观和参加欢迎宴会。
  行程单上显示,明天中午的时候,苏联对外交流协会将举行欢迎午餐会,欢迎中国访问团。行程单上海列出了一大串宴会参与者的名字。
  这一大串名字,都是苏联文艺界的知名人士,但没有一个是陈强认识的,陈强所熟悉的几个苏联政界大人物,也都没有出现在名单上。
  突然间,一个熟悉的名字终于落入到陈强的眼中。
  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陈强对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熟悉,还是因为那本《演员的自我修养》,这本书在未来可是非常红,虽然看过这本书的人没有几个,但是这本书引发的段子却不少,陈强也是通过看各种段子,才知道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这个人。
  陈强不是影视相关专业出身的,他并不了解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戏剧方面的贡献,不过既然是名人,陈强当然不能错过。
  于是乎陈强找来了酒店的服务生,给了他一些钱,让他去买了一本俄文版的《演员的自我修养》。
  ……
  苏联对外交流协会欢迎午宴,陈强果然见到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先生,很荣幸能跟您共进午餐,能给我签个名么?”陈强说着,掏出了那本《演员的自我修养》。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却是一脸诧异的表情,年轻时候的他曾经也是一名话剧演员,当时他也受到过很多的追捧,可是拿着一本《演员的自我修养》来找他签名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还是第一次遇到。
  更何况对方还是个中国人,而且是个运动员,而不是从事戏剧事业的人。
  梅兰芳同样是有些不解的望着陈强,他没想到陈强除了喜欢拉着人照相之外,还喜欢让人在书上签名。
  在美国的时候,陈强自己买了一台便携式的照相机,专门用来跟名人合影。而在来莫斯科的火车上,陈强每天都拉着梅兰芳合影,差不多是无死角自拍,估计交卷都用了好几个了。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笑着接过了那本《演员的自我修养》,签上名后递还给了陈强。
  陈强一脸欣喜的接过这本《演员的自我修养》,心中暗道要是放在未来,这本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签名的《演员的自我修养》,卖给那些演技不怎么样又喜欢装逼的流量明星们,一定会是一个很高的价格。
  旁边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则开口说道:“陈先生,你让我觉得,我就像是个知名作家,你让我想起了我的一位朋友,他是一个很伟大的作家,他有个笔名,叫马克西姆·高尔基!”
  “高尔基!”这个名字让陈强心中一惊,他马上问道:“高尔基先生现在也在莫斯科么?”
  “是的,他现在就住在莫斯科。”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回答道。
  “不知道我有没有这个荣幸,可以去拜访高尔基先生。”陈强立刻说道,他心中已经打定主意,要买几本高尔基的作品,找他签上名。
  “你对他的作品也感兴趣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开口问道。
  “是的,每次读高尔基先生的《海燕》我都觉得心潮澎湃!”陈强开口答道。
  事实上除了《海燕》之外,陈强也没有看过高尔基别的作品,而《海燕》还是从课本上学的。
  一听陈强真的能说出高尔基的作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便觉得,陈强真的是高尔基的读者。在考虑到陈强“世界第一运动员”的身份,把他介绍给高尔基认识也没有什么不妥之处。
  于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点了点头:“好吧,我可以帮你跟高尔基约一个时间,我想他一定会很期待你的到访。”
  ……
  接下来的几天,陈强开始参观苏联的体育事业。
  由于遭到孤立的原因,苏联没有参加最近的几届奥运会,就算是苏联想去,那些西方国家也不愿意苏联出现在国际赛场上。
  苏联人也算是硬气,你不让我参加奥运会,那我自己就搞一个运动会,那就是全苏运动会。
  就比赛规模而言,全苏运动会不亚于奥运会,甚至还要高出一筹,而在某些苏联人强势的项目上,比赛的水平甚至要优于奥运会。
  比如1928年的8月12日,苏联在莫斯科红场举办了第一节全苏运动会,一共有7000多名运动员参加,而有趣的是,同一天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的第九届奥运会,只有3014名运动员参赛。苏联这明显是在跟奥运会打擂台。
  不过全苏运动会是在夏天举行,所以陈强是无缘亲眼见证全苏运动会的盛况,他只能通过一些影像和图片资料,来了解全苏运动会的真实情况。
  而对于陈强来说,这些影像和图片资料也是极其珍贵的,其中有很多都没有保留下来。
  二战期间的莫斯科保卫战,德国人的望远镜中都已经能看到克里姆林宫了,那种情况下,莫斯科即将不保,这种影像和图片资料,自然也没有人去保护,即便是能保存下来的,到了苏联解体的时候,也会遭到一定程度的损毁。
  陈强觉得,作为一个后世的体育人,能够看到这些珍贵的资料,实在是一件很荣幸的事情。
  随后陈强又亲身的感受了一下苏联体育的劳卫制。
  苏联是“劳卫制”的创始者,他们于1931年开始实施劳卫制。劳卫制的全称是“备劳动与保卫祖国体育制度”,就是通过运动项目的等级测试,促进国民积极参与各项体育运动,以提高身体的体力、耐力、速度、灵巧等素质。简单的说就是一种全民参与运动的计划。
  在“劳卫制”的测试中达标的,会被授予勋章或者证书,这在当时的苏联,是一种人人都向往的荣誉,特别是在那种计划经济的体制下,这种荣誉远比金钱要重要。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每当下班的时候,莫斯科的工人们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回家,而是去操场上锻炼身体。
  苏联劳卫制的标准实际上是挺高的,放在现代的话,大多数人都没法达标。别的不说,就是规定时间内负重完成一万米这一项,就有太多人就做不到,很多人怕是连一万米都没法完整的跑下来。所以当时能达到劳卫制标准的,基本上都拥有着运动员级别的身体素质。
  三十年代末期的时候,苏联获得劳卫制勋章的人超过六百万,这可是六百万有着运动员身体素质的人!稍微训练一下就是六百万身体强壮的精锐士兵,也正是如此,苏联在二战初期经历了几百万士兵的损失,然而苏联的兵依旧是越暴越多。
  而到了六十年代初的时候,劳卫制经过三十年的推行,全苏联获得劳卫制勋章的人已经超过三千万,于是乎整个西欧在苏联的凝视下瑟瑟发抖,美国也天天担心苏联的钢铁洪流会突然冲过柏林墙,攻占整个欧洲。试想一下在那个年代,苏联随时能暴兵三千万,西欧和美国若是不担惊受怕才不正常呢!
  从这方面也能够看出,那个年代的战争,人口是极为重要的,一个国家如果人口不足的话,怕是连国防都保证不了。像是冰岛、挪威那种鸟不拉屎的地方还好说,若是身边有一个强大的邻居,自己再没两把刷子的话,必然是被欺负,甚至被吞并的结果。
  ……
  三月份的莫斯科还是比较冷的,虽然已经不是白雪皑皑,但是出门的话,还是得羽绒服套保暖。当然,那个时代没有羽绒服,所以陈强只能披上他那一件貂皮大衣。
  穿过貂的人都知道,这东西的确很御寒,所以陈强把自己包裹严实起来,一点儿都不觉得冷。
  不过李惠堂这个南方人,可就有些吃不消了。
  李惠堂祖籍广州,出生在香港,祖上好几辈起都是在岭南生活,天生没有多少御寒的基因,所以莫斯科这天气,对于李惠堂来说真的是一种煎熬。
  李惠堂来莫斯科,大概就是像是未来广州人去东北上大学,带着最厚的衣服去,到了东北后才发现,还是被冻成狗!
  好在莫斯科不缺乏裁缝,李惠堂去买了大衣、帽子、手套、毛裤、棉鞋等五件套,这才没有被冻出病来。
  李惠堂在莫斯科,也是很受欢迎的,因为当时的莫斯科,最火热的运动莫过于足球。
  二十年代的时候,苏联结束了内战,国内的体育事业也迎来了一次大发展,其中发展最为迅速的,便是足球运动,今天最著名的体育俱乐部“狄纳摩”、“斯巴达克”、“火车头”、“军人俱乐部”等都诞生于那时。
  跟西欧和南美的足球相比,苏联的足球一直都是比较粗糙的。李惠堂这位亚洲球王挨个俱乐部秀了一把球技,顿时让这些苏联的足球运动员心服口服!
  苏联也是被国际社会孤立了太久,他们的足球运动员也没有机会跟英国或者法国的运动员交流,平时训练也都是闭门造车,没见过什么世面,突然来了一个“球王”,那种感觉就像是甲A刚成立的时候,中国球员看到马拉多纳踢球,绝对会说:“我嚓,球还能这么踢!”
  足球场上,李惠堂折服了俄罗斯的足球运动员,而在田径场上,陈强也是大杀四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3/3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