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人(校对)第2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1/391

  美国选手拉尔夫·梅特卡夫在第七组登场,他以10秒8的成绩获得了小组第一,轻松的晋级,拉尔夫·梅特卡夫的实力远不止如此,他也是有所保留的。
  德国队的第三位运动员在第八组里登场,而中国队的程金冠,也是在这组亮相。
  程金冠是第一次参加奥运会,他显得很紧张,这也限制了他的发挥,最终他只取得了第四名,被淘汰出局。而同组的德国选手以小组第一的名次出线。
  虽然第一个登场的德国选手失利了,但是后面两人都获得了晋级,这个结果也是观众们能够接受的。
  紧接着第九组,美国选手弗兰克·威克夫登场。
  弗兰克·威克夫已经是第三次参加奥运会了。
  八年前,弗兰克·威克夫代表美国队,参加了阿姆斯特丹的奥运会,当时他在百米短跑中获得了第四名,在4乘100米接力赛中帮助美国队夺得了金牌。
  四年前的洛杉矶奥运会上,弗兰克·威克夫没有能够在百米短跑项目上出线,不过他作为美国短跑队的第四人,又一次参加了4乘100米的接力赛,并且获得了金牌。
  如今的柏林奥运会,弗兰克·威克夫再次在美国的选拔赛中脱颖而出。他将参加男子百米短跑,以及4乘100米接力项目。
  八年前的阿姆斯特丹奥运会上,威克夫曾经跑出过10秒7的成绩,八年过去了,现在的他明显要比八年前强了许多,很轻松的跑了一个10秒6,以小组第一的身份获得了晋级。第二名晋级的是英国运动员。
  接下来的第十组,第一名又被荷兰人摘走,而且他的成绩也是10秒5,第二名则是英国运动员,成绩是10秒6。比较冤枉的是这组的第三名,一个加拿大人,他也跑出了10秒6,但是却惨遭淘汰。如果这位加拿大运动员不是在第十组,而是在其他任何一个小组的话,10秒6的成绩都足以晋级复赛。
  第十一组,瑞士运动员以10秒7晋级,英国运动员屈居第二名,成绩是10秒8。此时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也诞生了,荷兰的三位选手拿到了三个小组的头名,而英国的三位选手拿到了三个小组的第二名。
  值得一提的是,刘长春被分在了第十一组,他发挥的要比程金冠好的多,可惜这一组的运动员实力都比较强,刘长春以0.1秒的劣势,无缘晋级。
  最后的第十二组,美国选手杰西·欧文斯终于登场了。
  得益于那个“田径史上最伟大的45分钟”,杰西·欧文斯在美国的名气非常大,而在欧洲,杰西·欧文斯同样很有名气,毕竟美国的田径运动员,历来都是全世界所关注的焦点。
  杰西·欧文斯走上起跑线,他深吸一口气,然后看了看前面的终点,脸上充满了执着。
  杰西·欧文斯虽然也是第一次参加奥运会,但是他并没有表现出丝毫的紧张,相反他还显得很淡定,在他心中甚至有一种小激动,他迫不及待的期望着决赛尽早到来,然后他便可以战胜其他对手,走上世界的巅峰!
  “啪”起跑的枪声响起,杰西·欧文斯化作一道黑色闪电,冲了出去。
  “好快!”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因为杰西·欧文斯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
  转眼的功夫,杰西·欧文斯便领先了第二名七八米的距离。
  在一片惊讶的眼神与感叹声中,杰西·欧文斯冲过了终点。
  “10秒3!”裁判很快的公布了杰西欧文斯的成绩。
  “哇!”又是一片惊叹声响起,但是掌声却并不多,看台上甚至有一些聒噪的嘘声。
  因为杰西·欧文斯是一个黑人运动员!
  此时的德国,有太多的种族主义者,犹太人和有色人种,在这里是不受欢迎的存在。
  杰西·欧文斯没有理会那些嘘声,反正在美国,黑人也是没有地位的种族,杰西·欧文斯已经习惯被白人鄙视了。
  他抬起头来,他望向运动员等候的区域,他想看看陈强有什么反应。
  此时的陈强,脸上浮现出了一缕难以琢磨的笑容,仿佛是在表示对欧文斯的赞许,又像是在流露出心中的愤怒。
  事实上,这两种情绪的确是同时在陈强的心中存在。
  杰西·欧文斯是一个伟大的运动员,他应该得到人们的赞许。
  不过这个10秒3的成绩,却是给了陈强一个大大的“下马威”,或者说,这是一封递到陈强面前的“挑战书”!
  “世界第一运动员”的尊严,岂是那么轻易可以被挑战的!
第一七六章
跳高新技术:背越式诞生!
  一场百米短跑的预赛,却因为杰西·欧文斯这个10秒3的成绩,瞬间充满了火药味。此时任谁都能够看出来,杰西·欧文斯向陈强发起了挑战。
  四年前的陈强,在一届奥运会上获得了五枚金牌,打破了五个项目的世界纪录,被誉为“世界第一运动员”。
  去年的杰西·欧文斯,在45分钟内取得了五个世界纪录,创造了体育历史上最伟大的45分钟。
  这两人之间的较量,可谓是针尖对麦芒,没有人知道,究竟谁会获得最终的胜利。
  无论是观众还是参赛的运动员,对下午的百米短跑的复赛都充满了期待感,杰西·欧文斯已经向陈强下了战书,人们期待着陈强将会作出怎样的回应。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明天的决赛,最终的冠军,才是这场比赛最后的胜利者。
  “杰西,上午的比赛结束了,我们回去吧!”拉尔夫·梅特卡夫开口说道。
  杰西·欧文斯看了看远处的陈强:“陈强还没有走呢,所以我也想再待一会。”
  “陈强也没有离开么?难道他今天上午还有比赛?是跳远么?”拉尔夫·梅特卡夫诧异的问道。
  杰西·欧文斯摇了摇头:“跳远的比赛是在后天上午举行。”
  杰西·欧文斯也报名了跳远项目的比赛,所以他知道跳远项目的比赛时间。
  “除了陈强之外,另外两个中国运动员也没有离开,我想他们留在这里,是要为其他的中国运动员加油吧。从这方面来说,中国运动员还是挺团结的。”拉尔夫·梅特卡夫开口说道。
  杰西·欧文斯点了点头,他认同了这个说法。随后他开口问道:“下个比赛项目是什么?”
  “好像是跳高的资格赛。”拉尔夫·梅特卡夫开口答道。
  “跳高啊,戴夫·阿尔布里顿也应该会登场吧。虽然只是资格赛,但是戴夫是跳高项目的世界纪录保持者,那我也留下来看看吧。”杰西·欧文斯开口说道。
  杰西·欧文斯虽然没有报名跳远你项目,但是他在跳远运动上还是很有天赋的。杰西·欧文斯十五岁时开始学习跳高,然后他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便跳过了1米85,根据后世的田径运动员标准,能跳过1米83就是国家二级运动员,杰西·欧文斯十六岁就能够达标国家二级运动员,即便放在未来也是很有天赋的选手。
  此时的杰西·欧文斯和拉尔夫·梅特卡夫都不知道,陈强已经报名了跳远的比赛。
  柏林奥运会上,有四十多名选手参加了跳远的比赛,其中大部分都是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在那个资讯并不发达的年代,运动员不是非常突出的话,基本上是无人知道的。所以这四十多位选手当中,除了几个知名运动员之外,其他人到了奥运会的赛场上都只是无名之辈。
  按说以陈强的名气,他参加跳高项目的比赛应该被广泛报道才对,但这一届奥运会的主办方的是德国,而陈强又是个中国人。以当时德国的环境,报纸上怎么可能去宣传一个有色人种!
  于是陈强报名跳高、铁饼以及110米栏的消息,在欧洲知道的人几乎为零。只有那些参加跳远比赛的运动员,在拿到参赛选手名单后,才会在名单上看到陈强的名字。
  跳高项目上,中国队除了有陈强参赛之外,还派上了一位吴必显的选手。吴必显是天津人,历史上的吴必显曾经是新中国前跳高全国纪录的保持者,成绩是1米87,未来他成为了一个商人,并且创建了美国中华体育联谊会。
  上一届的洛杉矶奥运会,一共只有14位运动员参加跳高的比赛,所以当时没有举行资格赛,一场定输赢。而如今的柏林奥运会,一共有41位选手参加跳高比赛,所以要先举行一个资格赛,淘汰掉部分选手。
  资格赛分为两组,吴必显被分在了第一组,而陈强被分在了第二组。
  资格赛的晋级规则也很简单,从1米60开始起跳,然后跳1米70和1米80的高度,最后跳1米85,只要是能够跳过1米85,便可以晋级到下午的决赛当中。也就是说晋级门槛已经摆在那里了,这次晋级之旅,运动员之间不存在竞争,全看自己的本事。
  资格赛第一组的21位选手先行进行比赛,他们来到了运动员等候区,然后依次上场。
  第一个高度是1米60,对于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来说,这个高度很简单,有好多位有实力的选手,直接选择PASS掉这个高度。
  三十年代的跳高规则和后世不同。后世的跳高比赛中,同一个高度上每人有三次试跳机会,跳过以后可以进入到下个高度,前两次跳不过也可以直接选择PASS。而如果选择PASS的话,那么下一次试跳的次数,是用3减去你本次试跳的次数。
  举一个例子,比如某位运动员没有去试跳1米70而是直接选择了PASS,那么到了1米80的高度,他就有三次试跳机会。
  而如果这位运动员在1米70的时候跳了一次,但是没有跳过,他可以继续试跳1米70,也可以直接PASS掉1米70,去跳1米80,但是当他跳1米80的时候,就只剩下两次试跳机会,因为在1米70的时候已经用过一次机会了。如果他能够跳过1米80,那么他下一个高度试跳又会变成三次。
  假如他在1米70两次试跳都失败的话,那么他也可以PASS掉1米70,直接去跳1米80,不过那时候就只剩下一次机会。
  这种规则大大的增加了比赛的观赏性,比如某位选手在某个高度上两次试跳失败,他只剩下一次试跳机会,那么他可以把这最后一次机会留下来,去赌一个更高的高度,说不定能够在最后时刻来个大逆转的翻盘。
  三十年代的跳高规则并不是这个样子的,当时也是每个高度上有三次试跳机会,跳过了可以去跳下个高度。但是PASS必须是在试跳前选择,而不是你跳失败了再进行选择。也就是说当时的PASS规则,是直接PASS掉一整个高度,让运动员来到下一个高度,下一个高度上,运动员仍然有三次试跳的机会。而一旦开始了第一次试跳,就必须到下个高度才能使用PASS。
  同时,三十年代的PASS,是不允许连续PASS掉两个高度的,比如在1米60选择了PASS,那么在1米70就不能选择PASS,得到1米80才能再次选择PASS。
  ……
  言归正传,1米60的初始高度,没有难到任何一个运动员,接下来跳高横杆来到了1米70。
  虽然1米85的晋级标准已经摆在那里了,但是考虑到运动员需要热身和寻找比赛的状态,所以横杆不可能一开始就摆在1米85的高度,而是有个循序渐进的提升过程,这样可以帮助运动员适应比赛,也可以让那些真正有实力的选手不至于马失前蹄。
  1米70的高度,仍然没有挡住运动员们前进的步伐,第一组中的21位运动员,也全都跳过了这个高度。
  下个高度是1米80,这对于部分运动员来说,就有些挑战性了。
  结果,有6名选手在这个高度上三次试跳失败,21人还剩下15人。
  再下一个高度是最终的1米85,只要跳过这个高度,就可以晋级到下午的跳高决赛。
  那些实力强劲的选手,不会被区区1米85的高度给拦住,这在未来只是国家二级运动员的水准。然而对于中国选手吴必显来说,这个高度却有些困难。毕竟他职业生涯中的最好成绩也只是1米87,现在让他去跳1米85,他成功的概率并不大。
  果不其然,吴必显最终倒在了这个高度上,没有能够晋级到决赛。
  而第一组当中,有10名选手成功的跳过了1米85,这等于是淘汰了一半的人,淘汰率也不算很高。
  如果资格赛第二组也是这种情况的话,那么下午的决赛,将会有20位选手参赛。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1/3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