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人(校对)第2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2/391

  看过了第一组的资格赛,陈强已经对于这个时代的跳高运动员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正如他所料的那样,这个时代的跳高运动员,使用的都是俯卧式的跳高技术。
  现代跳高运动刚刚兴起的时候,运动员们使用的是跨越式跳高,就是小学体育老师教的那种跳高方式,在1986年的雅典奥运会上,运动员使用的都是这种“小学生技术”。
  而到了第二届现代奥运会,“剪式技术”被使用出来,巴克斯捷尔用这种技术,越过了1米90的高度,成为了第一个跳过1米90的人。而后这种技术开始盛行起来,一直到五六十年代还有人使用,比如中国跳高运动员郑凤荣,在1957年以1.77米的成绩打破了女子跳高的世界纪录,她当时使用的便是这种“剪式技术”。
  但是“剪式技术”技术比较复杂,不容易掌握,而且对于身体的柔韧性和控制力的要求都很高,所以使用这种技术的人比较少。今天的比赛中,陈强也没有看到有运动员使用“剪式技术”。
  到了1912年,美国运动员乔治·霍林英发明了滚式技术,这种技术也被称之为“霍林式”,乔治·霍林凭此打破了世界纪录,这种技术的出现,让世界上顶尖运动员的成绩,突破了里两米大关。在1956年的时候,仍然有运动员使用这种技术。
  而在今天的赛场上,陈强也看到了有几位运动员,使用这种滚式技术。
  到了1923年,苏联运动员波洛佐夫又创造出了“俯卧式”跳高技术,这种技术很快传播开来,并且广泛的被运动员所使用。1970年的时候,中国运动员倪志钦曾经使用这种技术,以2米29的成绩打破了世界纪录。而俯卧式技术的最高成绩来自于1978年,在一次室内比赛中,苏联人用这种技术跳出了2米35的成绩。
  在1936年柏林奥运会上,大多数的运动员使用更多都是这种俯卧式的技术。
  俯卧式技术之后,就是我们现在所熟悉的背越式技术,不过这种技术要到六十年代才会出现。
  后来有人提出,早在二十世纪初就有运动员使用背越式技术了,但是由于当时垫子不够柔软,所以运动员使用背越式技术,容易摔伤,因此背越式在当时是没法使用的。
  实际上这种言论纯属瞎扯,说这话的人压根就不懂跳高。
  因为早期的俯卧式技术,使用的是平翻姿势过杆,这种姿势在过杆的时候有一个收腿外翻的动作,也就是说在过杆的一瞬间,身体是要做一个饶横杆的转动,而身体转动过后,恰好是以仰卧的姿势下落,以背部着地,这和背越式的落地姿势差不多。
  如果垫子不够软导致运动员落地受伤的话,那么平翻姿势也会让运动员受伤,运动员也就不可能使用俯卧式技术。
  既然在1923年,平翻姿势过杆就可以使用了,这说明至少在硬件上,使用背越式技术也没有问题。
  ……
  资格赛的最终高度只是1米85,所以那些真正有实力的运动员,是不会在资格赛中展露全部实力的。
  接下来,轮到第二组的20位选手登场,其中就包括了陈强。
  陈强走上了运动员排队等候试跳的区域,顿时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那个人好像是陈强吧?”
  “是陈强!虽然我觉得中国人都长的差不多,但是陈强刚刚还出现在百米短跑的赛场上,所以他的样子,我还是能认出来的。”
  “陈强怎么来到跳高比赛中了,他是不是来错地方了?把跳远当成是跳高了?”
  “怎么可能来错地方,而且裁判在那里,要是弄错了,裁判还不得拦住他!”
  “这么说陈强这一次也报名了跳高的比赛?”
  “这也没有什么奇怪的,跳远兼跳高的运动员,也是有不少的。只是不知道陈强在跳高项目上的实力如何。”
  “他的跳远那么厉害,跳高应该不会弱吧!”
  人们议论纷纷。
  杰西·欧文斯也是一脸诧异的望着陈强。
  “陈强竟然参加了跳高的比赛!”杰西·欧文斯眉头皱起。
  杰西·欧文斯本来就是怀揣着跟陈强较劲的心思,他巴不得每场比赛都跟陈强比试一番,所以这一次杰西·欧文斯不但报名了100米和200米,还报名了跳远。
  可是让他没想到的时候,陈强参加了一个跳高,而杰西·欧文斯却没有参加。这让杰西欧文斯有种一拳打在空气上的感觉。
  陈强的出场,让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他的身上,大家都想看看,陈强在跳高项目上的实力如何。而同组的运动员中,也有很多人想陈强投来了警惕的目光。
  不过好在资格赛只要跳到1米85就能晋级,所以运动员之间不存在互相竞争,选手们还是努力完成自己的试跳。
  首先是1米60的高度,所有人都成功跳过,而陈强直接选择了PASS。
  对于背越式技术来说,1米60实在是太小儿科了,陈强也懒得去跳。
  下一个高度是1米70,由于规则不允许连续两次PASS,所以陈强只能选择参加试跳。
  在万众期待之下,陈强走上了助跑区。
  陈强也没有墨迹,1米70对他来说太简单了,于是他直接开始助跑加速,来到横杆前,用离横杆较远的腿起跳,起跳离地后,保持伸展姿势向上腾起,在摆动腿及其同侧手臂的带动下,加速身体围绕纵轴旋转,使身体背对横杆;头、肩越过横杆后,仰头、倒肩、展体、挺胸、收双腿,整套动作一气呵成,然后甩腿越过横杆,以背部落垫。
  这是最普通的背越式技术,未来稍微有点体育知识的人都知道这套技术。
  然而此时此刻,在柏林奥运会的现场上,当陈强使用出背越式技术的时候,所有人一脸震惊的望着陈强。
  没有人见过背越式的跳高技术!
  “我的上帝,这竟然是一种新的跳高技术!”杰西·欧文斯忍不住惊呼起来。
第一七七章
倔强
  陈强在奥运会跳高比赛上的第一次亮相,没有任何犹豫,直接使用出了背越式的技术。
  陈强很轻松的越过了1米70的高度,换来的则是全场观众的鸦雀无声。
  背越式技术,一种从来没有出现过的跳高技术,也正是因为大家都没有见过,才会有这孩子反应。
  惊讶、茫然、新奇,各种各样的表情出现在人们的脸上,紧接着,各种各样嘈杂的声音响起,议论声从四面八方响起,柏林奥运体育场瞬间变得如同课间休息的教室一般。
  “我是不是看错了,陈强是背对着越过横杆的!”
  “你没看错,真的是背对着越过横杆!”
  “跳高还能这样跳么?躺着跳过去?”
  “好奇怪的姿势啊,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跳法呢!”
  “虽然这姿势很奇怪,但这肯定是一种新的跳高技术。”
  “我现在想知道的是,这种跳法的效果怎么样,会比俯卧式好么?”
  “肯定不如俯卧式啊,背对着横杆的话,都看不到横杆在那里,很容易碰到横杆吧!”
  此时的观众,并没有因为陈强这一次试跳成功,把掌声和欢呼声送给陈强,相反的是,他们开始讨论起陈强的这种新技术。
  这也就是在德国才能够出现这样的场景,才会有这么多观众讨论新的跳高技术。
  德国本来就有着很浓厚的体育氛围,德国人的体育参与度很高,人们对于体育运动也比较了解。而且现在的德国实行的是体育军事化,从小学就开始强调体育训练,而田径是体育运动中最基本的项目,跳高又是田径运动中最基本的项目,德国人也是从小开始学习跳高。毫不夸张的说,每个德国人对于跳高运动都是有所了解的。
  所以当陈强使用出背越式技术以后,德国立刻就发现,陈强所用的跳高技术跟他们之前所了解的完全不同,这是一种前所未见的跳高技术。
  如果换成是一个体育并不发达的国家,陈强的新技术肯定不会引起这么多的讨论声。就比如三十年代的中国,老百姓连跳高的规则都搞不懂,更不懂得什么俯卧式或者背越式的技术。
  ……
  观众席上对于一种新的跳高技术表现出了浓烈的兴趣,而场边那些参赛的运动员,一个个却是表情凝重。作为运动员,他们对于背越式技术的看法,肯定是跟普通观众不同的。
  “你看到了么?陈强是背对着横杆跳过去的。”拉尔夫·梅特卡夫开口问道。
  杰西·欧文斯点了点头:“我看到了,这是一种新技术。”
  “那你看清楚了么?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拉尔夫·梅特卡夫接着问。
  杰西·欧文斯摇了摇头:“没有,刚才陈强跳起,用后背对着横杆时,我心中只有惊讶,脑海中更是一片空白,我根本就没有看清楚他的动作。”
  “你觉得,这种技术,跟俯卧式比,哪个更好?”拉尔夫·梅特卡夫接着问。
  杰西·欧文斯很认真的想了想,开口答道:“我不知道。刚刚只是1米70的高度,这还不足以证明这种背对着横杆的新技术的效果。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技术必须要经过大量的练习才行,因为背对着横杆,是无法用眼睛判断横杆的位置,这更容易碰掉横杆,所以需要更多的练习。”
  “你说的对,同时这也说明陈强的这种新技术,并不是临时起意,他已经练习了很长时间了,他既然敢在奥运会的赛场上使用,或许对他来说,这已经是一种成熟的技术了。”拉尔夫·梅特卡夫开口到。
  杰西·欧文斯没有说话,但表情却是认同了梅特卡夫的观点。这毕竟是奥运会的比赛,陈强这种高水平的运动员,是不可能在这种重要的赛场上,使用一种不成熟的技术。
  拉尔夫·梅特卡夫则接着说道:“这让我想起了四年前洛杉矶奥运会的跳远比赛,当时的陈强也是拿出了新技术。今天的跳高比赛,陈强又使用了新技术。不同的运动项目,却能够开发出新的技术,从这方面来说,他的确是个天才运动员!”
  杰西·欧文斯却是不服气的撇了撇嘴:“就算是没有那么多稀奇古怪的技术,我也一样能赢他!”
  拉尔夫·梅特卡夫脸上露出了一缕无奈的笑容,他也知道欧文斯并不是在吹牛,欧文斯的身体素质,的确可以强悍到无视技术的程度。
  就在三个月前,欧文斯打破了陈强所保持的跳远世界纪录,当时的欧文斯就没有使用什么先进的跳远技术,而是用的最原始的蹲踞式腾空。
  想到这里,梅特卡夫忍不住用一种羡慕的眼光望着欧文斯,心中更是叹道:“杰西这个家伙,身体素质真的是好的变态啊!”
  ……
  一种新的跳高技术的出现,让众人大吃一惊,也引起了人们的激烈讨论,但是新技术的效果如何,却有待验证。
  刚刚陈强跳过的高度只是1米70,虽然陈强跳的很轻松,但是并不足以证明背越式技术的先进性,毕竟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运动员被1米70的高度给难住。其他运动员使用俯卧式的技术,一样跳过了1米70。
  此时的陈强也知道,即便是他使用出了背越式的技术,其他运动员也会对这种新技术心存疑虑,只有等到陈强使用背越式技术越过一个很好的高度时,这种技术才会真正的被运动员们接受,然后被诸多跳高运动员模仿和研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2/3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