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人(校对)第2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2/391

  1958年时,一个呼啦圈的生产成本差不多也是30美分左右,考虑到近二十年代的通货膨胀因素,1940年的呼啦圈有着28美分的生产成本,已经是够高的了。这主要也是因为1940年的工艺水平还不行,特别是聚乙烯的工业生产技术还不如1958年,所以呼啦圈的生产成本才高达28美分。
  陈强心中估算了一下,28美分的生产成本,他卖给零售商最少也得50美分才有赚头,零售商卖买给客户大概会是75美分的价格,对于1940年的美国人来说,这是有些贵的。
  “最好将终端的零售价格降到70美分以下,这样的话我卖给零售商的价格,就必须要低于50美分,所以一个呼啦圈的生产成本,最好能降到25美分。”
  想到这里,陈强开口说道:“贝克兰先生,我希望将产品的成本降到25美分一下。能做到么?”
  贝克兰想了想,随后摇了摇头:“那不可能,25美分是做不出来这样的产品的。”
  “你可以试着降低一下产品的品质。”陈强马上说道。
  “什么?”贝克兰顿时一副不可思议的表情,他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要求。
  此时此刻贝克兰终于确定,他刚刚没有听错,陈强的那句“质量太好了”,的确不是夸赞,而是在嫌弃。
  “真见鬼,这个世界上真的会有人嫌弃产品的质量太好,反而要一些劣质的产品么?”小贝克兰一脸的迷茫,他已经完全猜不透陈强的意图。
  “陈先生,我不太明白你的意思,但既然你是我的客户,我就应该对你负责,我不能像你提供质量不合格的产品!”小贝克兰一脸正义感爆棚的说。
  “这美国人真是死脑筋!”陈强心中暗骂一声,随后开口说道:“贝克兰先生,难道你不觉得,满足客户的要求,才是你对客户负责的表现么?”
  “当然,我当然要满足客户的要求。”贝克兰点了点头。
  “那好,我的要求就是做一种更加廉价的产品,至于质量可以降低一些。”陈强开口说道。
  贝克兰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点了点头,同时他开口说道:“陈先生,如果你执意那样的话,我也只能按照你的要求生产产品,但我必须提醒你的是,不管你生产的是什么,消费者都不会为劣质产品而买单的。”
  不得不说,那个时代的欧美国家,还是很注重产品质量的,德国人对于产品质量的把控就不用说了,英国人、法国人,甚至是意大利人,都很注重产品的质量,美国作为当时第一大工业国家,也不会去生产劣质产品。
  这也是时代原因所造成的,早期的工业国家,比如美国、英国、德国,经历都的是一个从研发到生产的过程,任何一个新产品被投入到工业生产以后,首先考虑的都是生产规模和产品推广,而不是降低成本。
  而后来发展起来的工业国家,比如日本、韩国、中国,经历的则是一个从模仿到生产再到研发的过程,当这些国家开始生产某种工业产品的时候,这种产品已经出现了很多年,所以这时候需要考虑的是降低成本,这样才能占有市场。而后等这些国家的工业能力提升了,便开始提高质量,直到加入研发者的行列。
  也因此,美国人在八十年代的时候抱怨日本货质量差,九十年代的时候抱怨韩国货质量差,二十一世纪以后又开始抱怨中国货质量差。然而九十年代的美国人却忘记了日本货质量有多差,他们很乐意购买索尼的电子产品,开着丰田的车;而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以后,美国人又忘记了当年怎么说韩国货的,他们用着三星的手机,开着现代汽车。
  这是一个产业升级的过程,一个国家的工业能力不断的升级,其产品质量也会不断的升级。而事实上当工业升级到一定程度时候,都能生产出来高质量的产品。
  当然经济体的产业规模不同,区别还是有的,未来的德国或者是日本,由于产业规模的原因,你只能买到高质量的产品,人家只做高端。而在中国,你可以感受到什么是一分钱一分货,你有钱的话,能买到高端货,没钱的话也能买到低端货。
  二战以前的工业国家,还没有产品质量的概念,几乎每个工厂老板都很自觉的将自己的产品做到最好,可以说那是一个真正属于匠人的时代。
  然而陈强却不需要什么“匠人精神”,他要的至是一种廉价的,可以大规模生产的呼啦圈。
  在陈强的思维当中,呼啦圈就是一个消耗品,售价要足够的便宜,坏了也不用心疼,再买一个就是了。几十美分的呼啦圈,要是用上十年还不坏,那陈强还怎么赚钱!
  而且陈强手头上的资金也并不多,尽可能的缩减成本,也能多生产一些呼啦圈出来。因为呼啦圈这东西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很容易就能仿制出来,所以陈强需要大量的呼啦圈,在仿制品出现之前,尽快的占领市场,等纺织品出现之后,陈强的呼啦圈已经占据了大多数的市场,后续也可以获得更多的销量。
  历史上在1958年呼啦圈上市以后,没过多久就出现了很多山寨产品,各种品牌的呼啦圈层出不穷的出现在市场上,甚至欧洲和日本的塑料加工企业也都开始山寨起了呼啦圈。
  陈强没有办法阻止那些山寨者,所以他只能另辟蹊径,用便宜货抢占市场,哪怕以后出现了大量的山寨货,陈强的呼啦圈也已经卖出了足够多的数量,到时候也已经赚足了。
  最关键的则是人们的消费心理,同样的一种产品,购物者必然是率先倾向于便宜货。
  未来的美国人就是如此,整天批评中国制造质量不好,但却不看看自己买这件东西才花了多点钱,花10块钱想要买到100块钱的质量,显然是不可能的。
  而实际上美国人买的中国产品,都是美国自己的商人下的订单,中国人又不知道你美国人想要什么规格的产品,还不是美国商人订什么货,中国工厂就生产什么货,然而美国自己的贸易商不舍的花钱订购质量好的东西,最终只能把锅甩给中国质量。
  曾经看到过一则故事,一个美国人拿着一个价值5000美金的意大利沙发来到佛山的一个家具厂,希望佛山老板仿造一批。佛山老板说,我们能仿造,造价是2000美金。
  美国人说太贵了,问1500美金行不行,佛山老板说,我们把后面和底座的真皮换成人造皮,造价就降到1500美金了。美国人又问,还能便宜么?佛山老板说,我们把里面的海绵换成便宜的,造价就降到1200美金了。
  而最终,美国人选择了一个700美金的方案,下了订单满意的走了。而实际上700美金的沙发,除了外观跟样品一样之外,能省的都省了。回头美国人把700美金的沙发拿回去,卖个2000美金,美国消费者还觉得赚了,2000就买到了和5000块一样的沙发,等回头沙发坏了又骂,你这2000块的沙发比5000块的差远了!
  那么为什么美国贸易商不订购一些质量好的产品呢?因为质量好的产品价格更高,不好卖。美国那些贸易商也知道,订购一批质量更好价格更高的产品,消费者却不愿意买账。
  所以归根结底还是美国消费者贪小便宜。
  当然,贪便宜是人性,没有人会放着便宜东西不卖,去买贵的。
  就比如呼啦圈,一个卖90美分,另一个卖70美分,两个外表看起来没什么区别,相信消费者都会选择70美分的。
  陈强认定,一个价格更加便宜的呼啦圈,也更能够吸引美国的消费者掏钱!
  至于质量嘛,那不重要。
第二四九章
大卖
  十七岁的斯坦利·利伯还在时光漫画公司做助理,拿着8美元的周薪。
  说是助理,实际上可以看做是学徒工,身为一个学徒工,薪水当然不会很高。而让斯坦利·利伯没想到的是,他这个学徒工,竟然有机会接到私活。
  那就是给一个叫呼啦圈的东西画宣传海报。
  陈强打算给呼啦圈制作宣传海报时,他首先想到的就是那个热爱超级英雄漫画的青年,于是陈强怀揣着试试看的想法,找到了斯坦利·利伯。
  斯坦利·利伯画了十几张海报,让陈强挑选。
  “这张挺不错,这张也可以。这个斯坦利·利伯挺有天赋的啊,才进漫画公司没几年,就能画出这么好的作品了。这海报画的,有种看漫威漫画的既视感啊!”陈强心中暗道。
  陈强挑选了几张自己认为还不错的,而后拿起其中一张,开口说道;“这一张要修改一下。上面那个晃呼啦圈的女人,要更性感一些,身材要更好一些。”
  “身材还要更好?”斯坦利·利伯挠了挠脑袋,对于这个十七岁的小男生来说,根本就没怎么碰过女人,陈强的这个要求好像有些难为他了。
  “怎么说呢?就是那种很火辣的身材,这里要更大,这里要更翘,这里要细一些,这里的衣服要短一些,就是那种女人看了很羡慕,男人看了很冲动的类型。”陈强开口解释道。
  陈强本来是想说,就是那种类似漫画神奇女侠那样的,内衣外穿多露肉,转过身一看短裤都勒紧屁股蛋的那种形象,不过仔细一想,1940年还没有神奇女侠呢,就算说了斯坦利·利伯也不知道。
  按照陈强的要求,斯坦利·利伯重新画了一张海报,花完了以后,斯坦利·利伯自己都开始脸红起来,觉得自己好像画了什么不健康的东西。
  而陈强却颇为满意的点起了头,新海报上的形象,已经很接近于漫画中的神奇女侠了。
  斯坦利·利伯却是一脸的不解,他不明白为什么这样的女人,会让陈强露出色狼般的眼神。
  很显然,这个17岁的小男生还不能理解成年人的世界。未来等他了解了成年人的世界,就连外星女人,他也能画的性感万分。
  ……
  贝克兰公司开始全力生产呼啦圈。
  一天两万的产量,一个月也只能生产60万个呼啦圈,要知道未来呼啦圈刚上市的时候四个月便买了2500万个,这一个月60万的产量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陈强很想存几个月的库存,攒多一些然后再进行售卖,不过他没有那么多的本钱,所以只攒了两个月的库存后,陈强便打算将呼啦圈推上市场。
  纽约是美国精华之所在,而纽约的市场也足够大,根据陈强的估算,仅仅是纽约市场就能消化这两个月的呼啦圈产能。
  不过陈强还是跑了一趟华盛顿,在华盛顿找了个零售商,先小批量的在华盛顿卖一些呼啦圈。
  顺便陈强也去了驻美大使馆,看望了一下胡适。
  然后从胡适那里,陈强有得到了几个坏消息。
  首先是法国关闭了滇越铁路。
  中国附近的海域已经是日本军舰的游乐场,所以滇缅公路和滇越铁路,是此时往中国输送物资的通道,法国人关闭滇越铁路,对中国的物资供给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这时候的法国已经向德国投降了,而日德两国又处于同盟状态,所以当日本人开口以后,德国也不好意思不给面子,投降后的法国完全听命于德国,关闭滇越铁路也是正常的事情。
  重庆方面当然是强烈抗议,但此时的法国都自身难保了,显然管不了远东的事情了。
  在法国封闭滇越铁路后的四天,上海的法租界又将徐家汇移交给了日本。
  此时的法租界,已经不再是战争中的避风港了,由于法国战败投降的缘故,法国人已经无力维持上海的法租界,此时的法租界在名义上,虽然还是法国人管理的,但实际上法租界里的那些法国人,全都是瑟瑟发抖的在看日本人的脸色。日本人也是在法租界中畅通无阻,汪伪七十六号的人更是直接进入法租界,逮捕那些抗日人士。而法国人也只能视而不见,毕竟法国人自己都是泥菩萨过江了。重庆排在上海的特工,也只能躲进公共租界,毕竟那里还是英国人的地盘,日本人还不敢伸手。
  然而日本人还真的对英国下手了。
  6月28日,日本有直接切断了香港与内地的联系。
  此时的南海上全都是日本军舰在游弋,如今又切断了香港与内地之间的联系,香港瞬间变成了一个孤岛。那些守在香港的英国人也倍感压力。
  日本人此举,主要目的是为了迫使英国关闭滇缅公路。毕竟在滇越铁路封闭以后,滇缅公路就成为中国唯一的国际交通线,一旦滇缅公路再被切断的话,那么重庆方面会彻底的失去了外部物资的来源。到时候就算是美国大使馆这边借到再多的钱,买到再多的枪支弹药,也没有办法运到国内。
  而此时的英国,也已经被德国压得喘不开气来,为了缓解香港方面的局势,英国与日本签订了《英日关羽封闭滇缅公路的协定》,英国封闭滇缅公路之后,中国唯一的国际交通线也被中断,抗日战争进入到了最艰难的时刻。
  不久之后,越南的法总督还会允许日军登陆越南,到时候日本人便开辟了西南方向的战场,可以从越南直接向中国发动进攻。
  欧洲方面,逃到法国的戴高乐,成为了自由法国的领袖,并且带领他的自由法国军继续战斗。在对岸的法国,老元帅菲利普·贝当则成为了新一任的法国总理,这位一战时期包围法国的功勋人物,成为了法国人眼中的卖国贼。
  而对于美国来说,1940年又是一个选举年。罗斯福想要史无前例的进行他的第三个任期,这已经成为了公开的秘密,美国人都知道罗斯福会继续竞选连任,只不过是还没有公布罢了。
  1940年的罗斯福,声望远不如1936年,而且也有很多人不希望罗斯福做第三任总统,毕竟之前从来没有一个总统会连续做到第三任。
  在这种情况下,共和党提名温德尔·威尔基为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
  温德尔·威尔基是一名祖传的律师,他的父母也都是律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2/3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